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玉米多孔淀粉为原料,研究超声辅助处理对制备醋酸酯多孔淀粉的影响,以及对醋酸酯多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处理对多孔淀粉的醋酸酯化反应作用明显,在超声功率为200 W,超声时间为150 min时取代度和吸油率分别能达到0.055 9和89.1%,跟未经过超声的醋酸酯化多孔淀粉相比,取代度提高了64.4%,吸油率提高了13.9%,在此超声处理条件下酯化后多孔淀粉的蜂窝状孔洞未被破坏,相对结晶度与多孔淀粉原料相比,下降16.1%。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混合酸法交联改性多孔淀粉的处理条件,研究表明:混合酸加入量为淀粉干重的5%,柠檬酸:乙酸酐(g/mL)为1:30,温度40%,时间120min为最佳改性工艺条件.混合酸交联改性处理后的多孔淀粉保持了多孔淀粉的孔结构,使吸附物的承载能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3.
多孔淀粉改性和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粳米多孔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交联多孔淀粉.通过对三偏磷酸钠交联处理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缩小单个因素变化对制备的影响范围,正交试验测定多因素综合条件下交联多孔淀粉制备的最佳条件.与普通多孔淀粉相比,交联后的多孔淀粉结构得到强化,对吸附物的承载能力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4.
以碎米多孔淀粉为原料,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碎米交联多孔淀粉。选取沉降积作为交联淀粉交联效果的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获取交联工艺最佳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3.5%、pH9、交联温度40℃、交联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碎米交联多孔淀粉的沉降积为1.78mL,吸油率为86.1%。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三偏磷酸钠交联及高温溶胀活化处理制备交联活性玉米,再采用酶水解法制备新型交联活性玉米多孔淀粉。通过粒径及BET分析,发现淀粉颗粒明显膨胀,比表面积增大。以吸水、吸油率的大小为指标衡量多孔淀粉的吸附性能,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了淀粉乳浓度、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酶解工艺为淀粉乳浓度15%,加酶量2.0%,酶解温度45℃,酶解pH 4.4。此时所得交联活性多孔淀粉的吸水率为172.8%,吸油率为144.8%。  相似文献   

6.
多孔淀粉复合处理改善吸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多孔淀粉酯化处理及交联处理的条件,探讨多孔淀粉经交联、酯化复合改性处理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多孔淀粉经先交联-再酯化的复合处理后,其吸油能力较原多孔淀粉提高36.2%。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将多孔淀粉水分含量分别控制为10%、15%、20%,经高温115℃条件下湿热处理1 h,研究不同水分含量湿热处理对多孔淀粉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湿热处理对多孔淀粉的多孔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吸附性能减弱,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结晶度下降;另外,经湿热处理后多孔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度、透光率降低,而冻融稳定性增强,并随着湿热处理水分含量的增加呈现相应的趋势;随着湿热处理水分含量的增加,淀粉糊的起始糊化温度及热糊稳定性提高,凝沉性增强,糊化峰值粘度降低;经湿热处理后,多孔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在水分含量为15%的湿热处理条件下,抗性淀粉含量较多,为27.67%。湿热处理对多孔淀粉相关性质产生了明显影响,并随处理水分含量的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真空冷冻干燥法在微孔淀粉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和真空干燥法对复合酶水解淀粉所得到的微孔淀粉进行干燥处理,并分析测试干燥后的多孔淀粉的吸水率、吸油率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干燥法所得的多孔淀粉颗粒发生团聚,且孔洞结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多孔淀粉的颗粒形貌和孔洞结构都保持得较为完好;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处理的多孔淀粉的吸水率和吸油率分别比采用真空干燥法处理多孔淀粉的提高了24%和58%;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处理的多孔淀粉吸附性能明显提高.在微孔淀粉制备过程中,真空冷冻干燥法更为适合于多孔淀粉的干燥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交联淀粉的生产效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机械活化辅助干法制备了交联木薯淀粉。以沉降积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三偏磷酸钠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球磨介质堆体积、转速对交联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对交联木薯淀粉的理化特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法制备交联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4%,氢氧化钠用量2.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0 min,转速380 r·min-1,球磨介质堆体积50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交联木薯淀粉沉降积为1.52 mL;FTIR、XRD、SEM进一步证实木薯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随着木薯淀粉交联度的增大,木薯交联淀粉较原淀粉透光率、膨胀度、溶解度下降,凝沉性增强,更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忠  刘明丽  张海华 《食品科学》2007,28(11):47-50
以玉米多孔淀粉为原料,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酯化交联多孔淀粉,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布拉班德黏度仪、X-射线衍射等分析仪器对原淀粉、多孔淀粉和酯化交联多孔淀粉的理化性质、流变学性质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交联处理后的交联多孔淀粉仍是A型图谱,晶形未发生改变,交联多孔淀粉的吸水率、吸油率与原淀粉和多孔淀粉相比有较大提高,冻融稳定性、糊稳定性优于原淀粉和多孔淀粉,交联改性提高了多孔淀粉的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