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肉桂酸钾对柑橘采后主要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3):109-113
探讨了肉桂酸钾对柑橘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胶孢炭疽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肉桂酸钾对致病真菌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细胞膜通透性及细胞膜完整性试验阐述肉桂酸钾对3种致病真菌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肉桂酸钾对3种病原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由大至小依次为指状青霉、意大利青霉、胶孢炭疽菌,肉桂酸钾质量浓度为4 mg/m L时,3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53.88%、45.29%。肉桂酸钾作用于病原真菌,菌悬液的相对电导率升高,DNA和蛋白质等內溶物释放,表明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发生改变。肉桂酸钾对柑橘采后主要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甚至是杀伤作用,适于作为柑橘保鲜剂。  相似文献   

2.
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是导致鲜食葡萄采后腐烂变质的主要病原菌。以葡萄采后交链孢菌为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及活体接种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纳他霉素抑菌液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果实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交链孢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菌中浓度(EC50)分别为83.48和89.47mg/L;当抑菌液浓度达200mg/L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到80%以上。活体接种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200mg/L的纳他霉素抑菌液可显著(p<0.05)抑制葡萄采后交链孢菌引起的霉烂变质。综上,纳他霉素处理对葡萄采后交链孢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可作为葡萄采后绿色保鲜剂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3.
通过体外实验测定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和壳寡糖对酸腐和黑腐病菌孢子萌发、芽管长度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刺伤接种方法评价壳聚糖和壳寡糖对柑橘果实两种病害的防治作用。离体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和壳寡糖浓度为10mg/mL时几乎完全抑制两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浓度为0.5mg/mL壳聚糖和壳寡糖能完全抑制柑橘酸腐病菌(Geotrichum candidum)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效果,而2mg/mL的壳聚糖才能完全抑制柑橘黑腐病菌(Alternaria citri)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但相同浓度的壳寡糖抑制A.citri的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效果较差。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其病害防治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高浓度(1%)的壳聚糖和壳寡糖对果实病害的防治效果较低浓度的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研究了核桃青皮乙醇提取物对几种主要的采后致病真菌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灰葡萄孢(Botryis cinerea)、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交链孢属(Alternaria)的抑制效应,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表明,核桃青皮提取物对供试菌种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提取物浓度为20mg/mL时,对5种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到88%以上。不同浓度提取物对相同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提取物对5种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4.6384、10.2419、11.7834、8.3486和9.4516mg/mL,供试菌种菌丝的EC50值分别为:9.8142、11.6084、17.2737、10.1965和8.2892mg/mL。  相似文献   

5.
以意大利青霉菌(Penicillium italicum)为供试菌,研究桂枝主要抑菌活性成分肉桂醛、肉桂酸的抑菌机制。通过测定肉桂醛、肉桂酸对供试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形态、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以及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阐明二者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肉桂醛溶液对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FC)分别为0.025 mg/m L和0.1 mg/m L,肉桂酸溶液分别为0.1 mg/m L和0.4 mg/m L;与对照组相比,经处理的菌体,其孢子萌发率降低,菌丝扭曲膨大或断裂,细胞膜渗透率增强,菌体内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减少,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活性降低。试验结果表明,肉桂醛和肉桂酸能有效抑制意大利青霉菌的孢子萌发,阻碍菌体生长,破坏细胞膜致使通透性增加,内含物外渗,且能有效破坏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过程,菌体能量代谢途径受阻,从而抑制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黑曲霉菌丝体的生长及孢子萌发情况,考察壳聚糖(CS)及壳聚糖锌(CS-Zn)、壳聚糖镍(CS-Ni)的抗真菌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壳聚糖锌和壳聚糖镍对黑曲霉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壳聚糖金属配合物的抑菌效果比壳聚糖本身更强,其中壳聚糖镍最强。壳聚糖镍对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受壳聚糖分子质量、环境pH 值、质量浓度因素的影响较大。分子质量为5kD 的CS 制备的CS-Ni 抗真菌效果最好;CS-Ni 抑菌效果在pH3~7.5 时随pH 值降低而增强;随CS-Ni 质量浓度(0~0.75mg/mL)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对黄曲霉生长的抑制效果,旨在为防止花生等作物霉变提供参考资料。以黄曲霉孢子为实验材料,采用固体培养法,通过观察和测定黄曲霉孢子的萌发情况、菌落大小和色泽、菌丝生长变化情况及F1孢子的形态特征等,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两种防腐剂对黄曲霉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1.0g/L时,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对黄曲霉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且当浓度为1.0g/L时,苯甲酸钠对黄曲霉具有显著的饰变效应。但相同浓度下,山梨酸钾的抑菌效果好于苯甲酸钠。综合考虑,山梨酸钾(≥1.0g/L)是抑制黄曲霉生长的一种较为安全、经济、方便而有效的抑菌剂。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臭氧对猕猴桃病害的作用效果,从发病猕猴桃中分离鉴定出病原真菌,研究不同浓度臭氧对此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0,90,170,250 mg/m~3臭氧,每天处理1 h,连续处理7 d,观察其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分析经臭氧处理的果实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猕猴桃主要采后病菌是灰葡萄孢菌和扩展青霉菌,臭氧对这两种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猕猴桃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70 mg/m~3臭氧能显著降低由灰葡萄孢菌和扩展青霉菌引起的病害的发病率,抑制率分别为80.5%和60.7%,病斑直径的抑制率为47.6%和56.9%,可维持果实较高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得到较为澄清的蓝莓露酒,提高其品质和货架稳定性,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单宁、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明胶-单宁和壳聚糖-黄原胶对蓝莓露酒的澄清效果,确定最适澄清工艺,同时研究澄清工艺对蓝莓露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澄清剂对蓝莓露酒均有澄清效果,其中以壳聚糖(0.2 g/L)-黄原胶(0.4 g/L)组合澄清剂效果最好,透光率达88.4%,比不处理的原酒样提高35.4%;其次为0.4 g/L壳聚糖,透光率为85.8%,比不处理的原酒样提高31.4%;再次为PVPP,透光率82.8%。分析澄清后蓝莓露酒理化指标,发现PVPP澄清后的露酒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83.9%,而壳聚糖或壳聚糖-黄原胶组合对蓝莓露酒的理化性质和品质影响较小。综合考虑,确定蓝莓露酒的最适澄清剂为添加0.4 g/L壳聚糖。  相似文献   

10.
以匍枝根霉孢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良固体培养法进行培养,并观察和统计匍枝根霉孢子的萌发情况、菌落大小和色泽、菌丝生长变化情况及孢子囊的形态特征,分析不同浓度山梨酸钾对抑制匍枝根霉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山梨酸钾对匍枝根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其浓度升高而增强,当浓度≥0.8 g/100 mL时,抑菌效果已达到显著水平;当浓度为1.01.2 g/100 mL时,可抑制79%1.2 g/100 mL时,可抑制79%90%根霉孢子的萌发,抑制菌丝及菌落生长且加速其老化、衰退。  相似文献   

11.
香菇多糖对烟草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挖掘香菇多糖( Lentinus,LTN)对常见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效果,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菌丝块接种法检测了香菇多糖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种子萌发和烟苗生长的影响及对烟草灰霉病( Tobacco grey mould)的温室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香菇多糖对7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1%香菇多糖对烟草灰霉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最高,抑菌圈直径达39.45 mm.香菇多糖能致使烟草灰霉病原菌菌丝分支增多,膨大畸形等异常生长现象,孢子萌发抑制率高达97.63%,孢子致畸率为53.68%.且香菇多糖对烟草种子萌发有较明显的促生作用.盆栽试验表明1%香菇多糖溶液对烟草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85.05%.  相似文献   

12.
运用超声辅助90%乙醇溶液提取芝麻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优化芝麻素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参数。普鲁士蓝法测定芝麻素还原能力,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液固比25∶1、超声温度55℃、超声时间25min,在最优条件下,芝麻素提取率为(3.942±0.085)mg/g;芝麻素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但比相同质量浓度的VC弱得多;当质量浓度大于40 mg/m L时,芝麻素对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大于60 mg/m L时其对4种细菌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而当质量浓度小于100 mg/m L时,芝麻素对真菌黄曲霉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省长沙县的兔眼蓝莓(粉蓝)为试材,分离并鉴定出自然贮藏过程中引发蓝莓果实腐烂变质的3株主要病原真菌(LM-1、LM-2和LM-3),同时采用牛津杯法开展21种植物乙醇粗提物对其中2株低温贮藏中重要致病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并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经形态学观察和18S r DNA序列分析将3株病原真菌分别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和类阿达青霉(Penicillium adametzioides)。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丁香对灰葡萄孢菌和互隔交链孢霉的抑制能力最强,0.5 g/m L丁香提取液对灰葡萄孢菌和互隔交链孢霉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达47.55、40.66 mm,MIC分别为15.63、31.25 mg/m L,MBC分别为31.25、62.5 mg/m L。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甜瓜粉霉病真菌病原菌,以自然发粉霉病的甜瓜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分离和单孢纯化得其病原,并进行rDNA-ITS克隆测序、BLAST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该病原菌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以菌丝扩展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毒力回归方程、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最小抑菌浓度(MIC)为指标,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了硅酸钾、香芹酚和月桂酸三种药物对T.roseum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硅酸钾、香芹酚和月桂酸浓度依次为2.00、0.08和0.16 g/L时,三种药物对T.roseum的菌丝扩展抑制率分别为65.94%、68.60%和80.41%,对应的EC_(50)分别为1.39、0.71和0.90 g/L;硅酸钾、香芹酚和月桂酸浓度依次为2.00、0.08和0.16 g/L时,药物对T.roseum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1.24%、70.04%和77.53%,对应的EC_(50)分别为1.25、0.05和0.09 g/L。硅酸钾、香芹酚和月桂酸三种药物的MIC分别是1.50、0.08和0.12 g/L。由此可知:三种药物均可体外抑制T.roseum,具有控制甜瓜粉霉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天然贵腐葡萄酒的生产特点,以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PSA)和葡萄汁培养基,对从葡萄果实上分离的灰霉孢子在不同SO2条件下的萌发和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灰霉孢子在天然葡萄汁中能够萌发和生长,形态上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变化.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当SO2浓度在0 ~ 300mg/L范围内时,灰霉孢子的萌发率和菌落生长速率受到SO2浓度的显著抑制;而在葡萄汁培养基上,孢子的萌发率和菌落生长速率在不同的SO2浓度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双胍盐酸盐涂膜保鲜龙眼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眼为试材,对比壳聚糖(CTS)与其衍生物壳聚糖双胍盐酸盐(CSG)对龙眼在常温下的涂膜保鲜效果及两者对龙眼焦腐病菌和龙眼炭疽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将龙眼分别浸泡于质量分数为1.0%的CTS与0.2%、0.5%、1.0%的CSG溶液中,取出晾干,分装于聚乙烯篮中,于(28±2)℃的室内存放5d。测定果实的细胞膜渗透率、丙二醛(MDA)、失重率、VC、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含量的变化和烂果率。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为1.0%CSG处理后的龙眼的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其他各组,说明1.0%CSG的保鲜效果优于其他几种涂膜处理。当CSG浓度为4.0mg/mL时,可完全抑制龙眼焦腐病菌菌丝的生长,当浓度大于1.0mg/mL时对龙眼炭疽菌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苹果黑斑病菌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生长、菌落形态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并在体内条件下研究了其对苹果黑斑病的治愈作用。结果表明SNP处理能显著的抑制A.alternata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存在浓度依赖效应,当浓度为1 g/100 m L SNP,与对照相比,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0%和75.9%;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SNP处理的A.alternata菌丝表面粗糙,粗细不均匀,部分出现塌陷;孢子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细胞膜发生破裂。同时发现外源SNP处理对损伤接种的苹果黑斑病具有治愈作用,其中0.5 g/100 m L SNP处理效果最佳。可见外源NO作为代替化学合成药物的防腐剂在采后病害控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牛津杯法筛选出对柑橘绿霉病菌(指状青霉)有最佳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提取物,并通过测定培养液电导率变化等对其抑菌机理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桂枝、桂皮、香薷等乙醇提取物对指状青霉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圈均在20 mm以上,其中以桂枝的抑菌活性最佳,对指状青霉的抑制圈大小达31.56±0.66 mm,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分别为6.25mg/mL、12.5 mg/mL,且其抑菌效果显著优于化学杀菌剂百可得。同时桂枝提取物对指状青霉菌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发育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提取液处理浓度为50 mg/mL时,孢子萌发抑制率高达99.007%,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强,菌丝体可溶性蛋白及总糖含量分别只有1187.18μg/g及0.307%,菌丝形态呈现畸形甚至断裂,因而桂枝提取物对柑橘绿霉病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扰乱菌丝物质代谢活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对蓝莓鲜果贮运有较好应用保鲜效果的天然保鲜剂,采用牛津杯法开展21种植物粗提物对蓝莓贮藏中分离的3种病原真菌和物流中常见2种食源性致病细菌的抑菌活性的研究,并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研究提取液浓度变化对病原菌抑制率的影响和进行提取液复配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丁香提取物对真菌的抑制能力表现最强,对灰霉、链格孢霉和青霉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7.58、39.68和40.54 mm,对这3种真菌的MIC分别为15.63、31.25、31.25 mg/m L,MBC分别为31.25、62.5和62.5 mg/m L;五味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对这2种细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2.08、28.49 mm,MIC分别为31.25、62.5 mg/m L,MBC分别为62.5、125 mg/m L。丁香和五味子提取液浓度梯度的变化对不同病原菌抑制率的影响存在差异,高浓度变化影响较大,丁香和五味子复配液比例大于5∶5可作为较佳的蓝莓贮运保鲜复配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闪式提取法对山杏仁种皮中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DPPH法、邻苯三酚法、水杨酸法以及还原能力实验,研究了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 L)、乙醇体积分数30%、闪提时间120s,多酚得率为9.650mg/g。结果表明:当多酚提取物浓度为0.4mg/m L时,对DPPH·的清除率为92.9%;浓度为3.0mg/m L时,对O2-·清除率为93.1%;浓度为2.0mg/m L时,对OH·的清除率为98.1%;浓度为1.0mg/m L时,还原力为1.4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