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火电厂烟道气中多环芳烃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火电厂烟道气中环芳烃监测方法的研究,得出了多环芳烃的分离、富集、纯化、浓缩、紫外--荧光联用检测的监测方法和最佳分析条件,解决了火电厂烟道气中痕量多环芳烃环境监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大型电站燃煤锅炉多环芳烃排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烟气等速取样方法在浙江某电厂2座蒸汽容量为1000t/h和2000t/h的燃煤电站锅炉进行电除尘器前后烟气和飞灰中多环芳烃分布的研究,给出了多环芳烃的浓度和排放因子,并对烟气净化装置对多环芳烃的脱除效率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电除尘出口处多环芳烃的排放因子在2.93~ 18.2mg/kg煤之间;电除尘器入口处的烟气中多环芳烃总生成量随着锅炉负荷量的增加而呈减少趋势,产物中以四环和五环的多环芳烃居多;电除尘器飞灰中多环芳烃的总生成量随着锅炉负荷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在电除尘器各个电场中的分布量有明显的差异。电除尘器出口处烟气的多环芳烃分布较除尘器入口的分布更为不均匀,电除尘器对多环芳烃的脱除作用是有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3.
烟煤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生成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致癌,致癌、致突变作用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已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报道小型管式炉燃煤实验,研究不同燃烧条件下17种多环芳烃(包括美国EPA推荐优先监测的16种多环芳烃)排放情况,探讨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因素和生成机理,该实验对煤的燃烧过程中的多环芳烃生成的各种影响因素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为进一步进行煤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高温生成机理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常产生多环芳烃类物质。为探索新的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采用了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检测热重分析仪逸出的聚乙烯热解和燃烧产物中多环芳烃,通过谱线分布特征确定其相对总量的大小,研究了升温速率以及反应气氛对多环芳烃生成量的影响,并就这种方法的特点给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原煤中多环芳烃含量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掌握煤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排放特性,针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5个煤种20个煤样,经过索氏抽提、浓缩、纯化等步骤,对17种多环芳烃进行了气相色谱的分析测定。在干燥无灰基碳合量45%~90%之间,于80%~85%区域多环芳烃的总量最大。随煤化程度提高,高环芳烃合量呈增加趋势,且原煤中碳合量、挥发分合量、氧碳摩尔比、氢碳摩尔比等参数与17种多环芳烃的总量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异重介质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多环芳烃排放特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3,他引:1  
煤和垃圾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痕量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二恶芳等,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在环境中会给人身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该文在150t/D大型煤-垃圾混烧异质介质循环流化床锅炉上针对多环芳烃进行试验研究,在省煤器中部、水膜除尘塔前后3处进行了烟气采样,经预处理后的样品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其中17种多不芳烃(包括美国EPA推荐优先监测的16种)。文中还对影响多环芳烃排放的因素,湿法除尘对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对大型垃圾焚烧炉多环芳烃排放的有效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模拟烟气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生成的在线实时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和二恶英是两类剧毒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了研究其生成和排放过程,需要开发一种能用于烟气的实时检测方法。该文采用高分辨力的真空紫外光电离/微型正交加速型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VUV-TOF-MS),对由聚氯乙烯(PVC)在氮气流中热解形成的模拟烟气中多环芳烃和二恶英的前驱物进行了实时在线检测。然后和离线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给出了烟气中多环芳烃和二恶英前驱物的实时浓度曲线。再根据三氯苯和二恶英的转化率,估算出二恶英的在线浓度范围。同时根据对烟气中多环芳烃和二恶英前驱物的时间行为特征的研究,讨论了PVC热解时多环芳烃和二恶英前驱物的发生机理和成长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多环芳烃(PAH)是石油、煤等含有碳氢化合物的物质经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性气氛中经热分解而生成的环境污染物,生成量大,分布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危害深远,在大气、水、土壤和食品中都可检出。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多环芳烃的产生和积累速率亦在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不同萃取方式、超声萃取时间和萃取次数对加标回收率的影响,建立了超声波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方法,得到最佳萃取方法为10.0 g样品用20 mL的正己烷:丙酮(体积比1:1)萃取15 min,萃取4次。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系列在20.0~500μg/L浓度范围内,检出限为0.26~0.54μg/kg,空白石英砂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3.0%~117.3%,相对标准偏差为4.3%~12.5%。土壤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6.3%~110.3%,相对标准偏差为5.1%~18.6%。该方法实用性强、检出限低、准确度高,可满足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分析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0.
火电厂多环芳烃类排放的危害及其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飚 《华东电力》2001,29(5):25-26
多环芳烃 (PAH)的形成可分为人为源和天然源 ,前者是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来源 ,有机物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 ,首先热裂解产生极小的碳氢自由基或碎片 ,这些极为活泼的微粒在高温下能立即聚合 ,热合成为热力学稳定的非取代的PAH;后者主要来自于自然灾害。所有的多环芳烃 ,除了少数氢化衍生物外 ,在常温下都是固态 ,且挥发性甚小 ,性质比较稳定 ,能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PAH在大气中存在 ,主要吸附在烟尘颗粒上 ,随颗粒物的物理迁移而污染环境 ,吸入人体会导致癌症发病率增高。随着火电厂的发展 ,机组容量不断增加 ,燃料消耗日益增多 ,因此火…  相似文献   

11.
电除尘器对多环芳烃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300MW机组燃煤锅炉电除尘器上对PAHs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煤种燃烧后电除尘器前后PAHs的浓度变化。为了定量评价不同PAHs排放对环境的危害,引入了毒性当量的概念。试验结果表明,电除尘器对PAHs脱除效果并不理想,且受工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三种煤的部分气化生成多环芳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多环芳烃(PAHs)是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有害有机物质,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在一台小型常压流化床气化炉上进行了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的3种煤部分气化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煤气化产物中被美国环保署(USEPA)指定的16种PAHs进行了测定,研究了煤部分气化过程中煤自身性质对多环芳烃生成和赋存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煤部分气化PAHs生成量高于原煤PAHs含量(徐州烟煤除外);原煤固定碳和硫含量增加,煤部分气化PAHs生成量先增后降,挥发分含量增加,PAHs生成量却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提高灰分含量或采用低发热量原煤,可以降低煤部分气化PAHs生成。  相似文献   

13.
脉冲放电降解垃圾焚烧飞灰PAHs和二恶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焚烧炉处理城市垃圾后排放的粉尘中含有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和二恶英。该文采用高压正脉冲电晕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对垃圾焚烧炉布袋除尘器中飞灰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飞灰的孔隙结构、微观表面形态及其PAHs和二恶英含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发现高压正脉冲电晕放电可以使颗粒表面产生物理脆性变化,从而改变其原有的孔隙结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放电后粉尘中PAHs和二恶英含量明显降低,而且随着放电峰值电压升高,降解效率逐渐增加。随着粉尘中PAHs和二恶英初始浓度的增加,降解效率有所减小,峰值电压为30 kV时对高浓度二恶英的降解效率为5%~15%,对低浓度二恶英的降解效率可以高达50%。随着放电时间的增加,PAHs的降解效率逐渐增加,放电时间3 min对其降解效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4.
丁烷层流预混火焰多环芳烃生成化学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碳氢燃料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形成、生长和氧化的详细反应动力学研究成为热点。该文通过更新的层流预混火焰中描述丁烷热分解、氧化,苯的形成,多环芳烃生成及氧化等过程的详细机制反应模型,对层流预混C4H10/O2/Ar稳态火焰中芳香烃和多环芳烃的形成和生长进行动力学模拟计算,获得火焰中反应区和燃尽区反应物、主要燃烧产物、中间组分及PAHs的浓度分布,同时采用敏感系数分析法确定了丁烷火焰中影响PAHs生成的主要基元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更新机制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丁烷火焰中大多数低分子量的脂肪烃、燃烧副产物、中间组分及PAHs的浓度分布;丙炔基(H2CCCH)的化合反应是苯环生成的主要反应序列;萘(C10H8)生成的主要步骤是环戊二烯基(c-C5H5)的化合反应,活化分子茚基与c-C5H5反应可以形成大量的菲(C14H10);同时模型更近一步论证了PAHs生成的"脱氢加乙炔"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保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燃烧过程中生成的多环芳烃(PAH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通过对PAHs气相反应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详细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计算了常压下乙烷层流火焰中多环芳烃的生成浓度,计算预测值同实验值吻合得比较好。同时,运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找出了形成苯的最主要的反应,发现影响苯生成的反应在距出口约0.15cm的地方影响最明显,之后又逐渐平缓。通过不同燃烧当量比的敏感性分析比较发现,影响苯生成的最主要基元反应没有发生变化,但每个反应所起到的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原来促成苯生成的基元反应随着燃烧当量比的增加,促成苯生成的作用在减弱,原来抑制苯生成的基元反应,其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通过对影响A1~A4生成最主要反应的净产率比较发现,反应净产率变化最大的地方基本集中在火焰出口0.15-0.4cm的反应区域内。  相似文献   

16.
新型阻垢剂BHMTPMPA阻垢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以动态模拟极限碱度法进行了双1,6-亚己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BHMTPMPA)单体及复合配方阻垢性能试验以及BHMTPMPA与其它阻垢剂的阻垢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BH-MTPMPA具有较好的阻垢性能,用于循环水处理时可有效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降低循环水的耗水率;(2)使用BHMTPMPA可有效降低循环水排污水磷含量,有利环保。  相似文献   

17.
金鑫 《宁夏电力》2014,(2):67-71
针对黄河水系循环冷却水水质恶化,给系统带来结垢、腐蚀、粘泥和菌藻等问题,通过现场试验,选择合适的水质稳定剂联合加酸处理,控制循环水碱度,使循环水系统中的腐蚀与结垢现象趋于最小。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水质稳定剂联合加酸处理,将黄河水系循环水浓缩倍率提高到5~6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