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选取北京植物园8个专类植物景观区域,使用行为观察法观测记录游人行为,用行为地图法及列联表分析游人的行为偏好,研究游人行为与专类植物景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专类植物景观区域中,拍照、穿行、散步和观景等与优美的专类植物景观环境有着紧密联系的行为活动最多。游人偏好于可达性强、有集中展示效果的专类花展景观,以及观赏期长的专类植物景观。专类植物的观赏期是决定游人数量和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游人偏好的植物群落具有下层草花繁花似锦-上层乔木稀疏透光,或下层草坪宽阔无垠-中层花木色彩缤纷-上层乔木四季常青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城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与关系到城市市民生活环境的质量。本文主要探究植物营造的四季景观以及植物景观的类型及其应用,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植物,利用植物来表达、强化、提升设计主题。  相似文献   

3.
曾筱雁  尹豪 《风景园林》2017,24(11):99-104
地名以其独有的城市识别性成为人们感知地域、熟知地域的重要载体。而以植物冠名的城市地名则体现该地域植物景观在某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和标识作用,即植物地名的景观地域性。在过去的研究体系中,植物地名是地名体系分类中的一个分支,地名研究侧重整体性和系统性,而针对植物地名的专项研究不多。本文单独提取植物地名,通过数据整理和文献考证,从地名规划角度出发,研究古都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特征和景观风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地名在北京中心城区高度密集,主要集中于老城区(西城区和东城区),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周边辖区逐渐减少的分布状态。植物地名的增长变化与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紧密相关。根据地名词源和反映的植物景观不同,植物地名所表达的景观类型主要有4类:街巷景观类、园圃景观类、山水景观类、荒野景观类,反映了北京旧有的城市格局和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4.
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是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为例,提出了以空间边界环境分类的植物景观空间类型,并选择4个不同植物景观空间类型景点,量化分析其植物空间构成、数量特征与景观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的特点,为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3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欧阳桦  杨婷婷 《室内设计》2013,28(6):99-103
在纪念性空间中,通过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能自然有效地传达出场地的个性特征。利用植物进行景观空间的营造,通过比拟、寓意等手法,可以加深游览者对环境的了解与感悟。而在纪念性旅游园区中,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在体现场地纪念性主题的同时,还应满足生态休闲、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本文分析了重庆忠县将军林的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并对纪念性旅游园区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园城市”和“体育+”理念的深入影响,体育赛事举办地政府结合当地文化及特色农产品,也逐渐打造出赛事品牌景观,相应的对旅游环境资源也进行了升级改造,体育赛事植物景观营造在优化景观资源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体育赛事景观的基本理论及特征,科学理性分析体育赛事植物景观营造的重、难点,并围绕奉化桃花马拉松、成都大运会两大体育赛事植物景观营造案例,对体育赛事植物景观营造的类型进行详细研究,从而找出现状发展的问题及建议,旨在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景观环境发展提供新思路,并推进体育赛事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的理论研究,对指导广西地区的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空间建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广西公园绿地植物空间营造案例进行实测和量化分析,基于封闭程度与人的活动行为、空间的围合感与盖度、空间的形态特征与空间指数、空间的垂直结构与植物高度之间关系的角度,总结广西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规律与数量关系,探求不同类型空间的常用配置模式,以期为广西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植物景观是民族传统聚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各民族地域性和文化性表现的重要载体。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植物景观体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和多元文化融合等文化内涵;其多样性表现在景观类型多样、植物构成丰富和同民族地域差异等方面;同时,这些民族景观植物对乡土环境的优良适应性使其植物景观具有极高的生态应用价值。由于国内对西南民族景观植物资源及其景观设计的研究较薄弱,导致对这些民族特色植物景观缺乏保护和传承;因此,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景观植物资源的整理和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对民族聚落风貌的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植物景观是民族传统聚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各民族地域性和文化性表现的重要载体。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植物景观体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和多元文化融合等文化内涵;其多样性表现在景观类型多样、植物构成丰富和同民族地域差异等方面;同时,这些民族景观植物对乡土环境的优良适应性使其植物景观具有极高的生态应用价值。由于国内对西南民族景观植物资源及其景观设计的研究较薄弱,导致对这些民族特色植物景观缺乏保护和传承;因此,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景观植物资源的整理和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对民族聚落风貌的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植物景观是民族传统聚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各民族地域性和文化性表现的重要载体.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植物景观体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和多元文化融合等文化内涵;其多样性表现在景观类型多样、植物构成丰富和同民族地域差异等方面;同时,这些民族景观植物对乡土环境的优良适应性使其植物景观具有极高的生态应用价值.由于国内对西南民族景观植物资源及其景观设计的研究较薄弱,导致对这些民族特色植物景观缺乏保护和传承;因此,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景观植物资源的整理和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对民族聚落风貌的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伴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绿化需求也不断提高.以北京市21910年绿化普查为契机,对北京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包括植物物种组成、植物来源、应用频度、数量以及不同园林绿地植物应用现状,指出目前北京城市同林植物应用存在以下问题:园林植物相对丰富,成规模可应用的种类偏少;乡土植物应用比例不高;乔、灌、草比例失调,植物配置手法缺乏多样性;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缺乏科学的参考标准和依据;园林苗木储备不够合理.针对北京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机遇与挑战,提出见解,以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植物专类园的类别和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植物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应用日趋广泛。在对植物专类园、专类花园、植物园进行区别的基础上,明确了植物专类园的定义,并根据植物专类园的植物种类及表达的主题,将植物专类园分为四个类别。同时,特别针对中国植物园中的植物专类园进行统计,分析植物园中植物专类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和层次都很丰富,适于园林利用的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通过对广州现有绿地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对野生植物的应用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概述,适宜在园林应用的野生植物被提出分类介绍了野生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的四种配置方法:缀花草地的营建、花境的栽植、垂直绿化和行道树及其特点。最后,对野生植物的园林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黄鹄 《福建建筑》2008,(2):72-73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世界景观出现“趋同化”、“均质化”现象,各地原来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景观逐渐消失。近20年来国内的城市景观规划建设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景观的地域性特色丧失的现象也十分明显,城市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等等。而城市铺装景观是城市景观组成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它反映着城市的特色与活力,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与风貌。本文就现代城市铺装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冠衡  李慧  董丽 《风景园林》2019,26(S2):16-22
园林植物是构建城市生态或区域风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城乡规划从业者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但传统城乡规划教学体系尚未对此模块有较为完善的设置。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从城乡规划植物景观课程的变迁和实践探索入手,结合课题项目与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以期从城乡规划知识背景为出发点,通过对“城乡规划植物景观”课程教学组织的优化,达到加强学生对树种类型及空间分布、植物生境及生长状态、树种类型与文化背景、居民生活与优势种植、历史发展与城市变迁以及植物景观与区域风貌等方面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实现从课堂教学到实践应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公园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中植物景观的个性化提升已尤为重要。青年人是城市公园游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年龄段的特殊性,他们对园林植物景观往往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因此,将从青年人的视角出发,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载体,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青年人所关注的园林植物景观因子进行研究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提取并命名5个青年人关注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因子,分别是:植物景观的社会性、特色植物的选择与养护、植物景观的空间形态、植物的个体特色、景观空间的功能性。通过深入分析这5个因子,得出在营造契合青年人需求的园林植物景观时,设计者应注意营造富有一定内涵的植物景观以及开敞的植物空间;此外,还要注意开花植物的选择和植物色彩的搭配。本研究结果可为设计符合青年人需求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杭州中山公园兼具清代景观遗址和纪念性公园的双 重园林属性,已有百余年的建园历史,植物景观在其建设、 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梳理民国以来中山公园绿化建设 历程,并借助历史影像和文字史料,对园中3处样点分不同历 史时期进行植物景观平面复原,探究其历史变迁特征。研究表 明,中山公园植物景观建设经历了“加强纪念性氛围-提升游 憩观赏体验-增加园林资源收入-提升风景旅游资源吸引力-加 强文化氛围”数次景观需求的变更,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植物的 观赏、文化和经济价值各有侧重。从具体的植物调整来看,树 种应用类型受到时代价值取向、植物生长适宜性及景观空间视 线关系等因素影响不断进行优化,水平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周边 景观要素密切相关,垂直空间结构则多由单层向复层转变,且 乔木相对灌草而言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苏同向  杨华  王浩 《中国园林》2022,38(6):6-12
日常生活世界的失落使景观设计脱离于现象本身,社会变迁发展的急剧使景观重心偏离于人的心灵感知。乡村植物景观作为现代乡村景观中不甚突出的景观要素,为迎合来自城市的需求而多被设计为人造痕迹明显的景观,在这种“流行”设计下的乡村景观呈现城市化加重的趋势,逐渐丧失本原特征。现象还原法的显现为寻回乡村景观和植物景观的本源特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运用该方法对乡村植物景观进行分析,从基础的知觉意向进入纯粹理论的范畴意向,最终用现象学的态度取代自然态度进入现象学沉思,对乡村植物景观及所处世界的一切事物进行全部反思,揭示乡村植物景观的存在性和本质特征,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