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煤质燃烧机理和能量守恒、物料守恒定律,提出一种锅炉入炉煤低位发热量的实时在线监测模型,该模型基于能量守恒和物料守恒原理,利用锅炉磨煤机进出口参数以及排烟气体成分等参数,实现煤质低位发热量实时监测,并结合实际工程,将入炉煤低位发热量引入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从而实现机组煤质自适应控制.  相似文献   

2.
一种在线煤质软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一种工程实用的煤质软测量方法。通过测量锅炉、汽轮机、磨煤机、空气预热器的运行参数以及烟气成分含量,建立了电站锅炉入炉煤质在线监测模型;从磨煤机的运行状态中提取入炉煤收到基水分的信息;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建立发热量、水分和灰分的关系,结合锅炉本体以及空气预热器的能量平衡分析,提取入炉煤发热量和灰分信息;根据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从排烟成分中提取煤的干燥无灰基元素含量的信息,实现入炉煤元素分析和发热量的实时监测。现场试验表明,该模型能够快速准确测定入炉煤质,测量精度满足现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李健  尚星宇  王瑞 《热力发电》2020,49(11):114-119
双进双出磨煤机制粉系统由于结构复杂,制粉过程惯性大,锅炉入炉煤量难以准确测量,严重影响机组自动控制系统调节性能。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双进双出磨煤机入炉煤量软测量方法。该方法在双进双出磨煤机制粉系统动态特性基础上,利用磨煤机煤粉流量与容量风门开度、一次风压力、料位等关键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分段线性函数构造了锅炉入炉煤量软测量模型,采用聚类算法通过机组历史运行数据辨识该软测量模型相关特性函数的参数,并在某330 MW机组控制系统优化项目中成功实现了入炉煤量的实时测量。该方法能实现入炉煤量的准确测量,有效提高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煤质频繁变化对机组的干扰,在某厂2号机组进行了基于锅炉侧机理模型的入炉煤热值实时辨识及控制策略优化的研究。提出开发煤质在线辨识方法、基于煤质辨识结果下的最优协调控制决策,它对满足电网AGC功能要求并实现火电机组平稳生产和节能降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排烟温度是影响锅炉热损失的重要指标,其受到机组负荷、煤种(煤质)、燃烧系统控制参数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难以用1个线性的数学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锅炉的历史运行数据和入炉煤种数据,分别采用3种非线性工具即支持向量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对锅炉排烟温度进行建模,同时采用交叉验证方法并结合遗传算法对前2种算法的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对3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支持向量机法的泛化能力较高且收敛速度快。鉴于煤质对锅炉燃烧工况的影响,利用支持向量机法在考虑煤质因素情况下对排烟温度进行建模预测,结果表明考虑煤质后排烟温度建模预测具有更高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湖南省电站锅炉燃煤现状,从煤粉燃烧机理着手,全面分析了入炉煤质偏离设计煤种或入炉煤质发生大幅波动时,对锅炉运行经济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江西萍乡电厂的两台125 MW锅炉为超高压、中间再热、自然循环、固态排渣煤粉炉,采用配两套钢球磨煤机的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系统,直流式燃烧器正四角布置.由于受设备、燃烧方式、煤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机组的飞灰可燃物含量偏高.分析了机组飞灰可燃物含量偏高的原因,通过针对性的现场试验研究及实验室入炉煤质的热重分析,提出了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邢台国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300MW机组投产后,锅炉制粉单耗偏高导致发电成本上升的情况,通过现场检查和技术分析,认为入炉煤质问题和磨煤机钢球配比不合理是导致制粉单耗升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入炉煤质管理和保持最佳钢球配比运行的措施,以降低锅炉制粉单耗。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对磨煤机故障的事前预知能力,结合深度学习方法的优势,在传统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CNN-LSTM)的磨煤机故障预警方法。选择与磨煤机堵煤故障相关的测点作为模型的输入量,进行多元时间序列预测。得到模型输出预测值与磨煤机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运行数据之间的偏离度函数,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确定预警阈值,实现磨煤机堵煤故障预警。以某660 MW火电机组的中速磨煤机为研究对象,建立CNN-LSTM模型并进行故障预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精确预测磨煤机多个测点参数的变化趋势,相较于LSTM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该方法能够提前对磨煤机堵煤故障做出有效预警。  相似文献   

10.
大型火电机组目前面临着煤质多变的问题,煤质的大范围实时变化会影响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实时的煤质校正方法,通过定义煤质做功能力系数来构造煤质校正系数,引入燃料控制系统,实时修正入炉燃料测量值,改善控制系统动态品质。方法采用负荷、燃料量和发电煤耗等参数进行实时计算,简单易行,便于组态。通过数据验证和控制仿真验证了煤质校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大型工件角度的视觉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采用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对大型工件进行角度测量的方法,首先对工件进行图像采集并做一定的预处理,而后利用霍夫变换进行直线检测、最终通过角度计算达到角度测量目的。同时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以及仿真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测量方法可以应用在一般的角度测量中,可以有效地对大型工件进行非接触角度测量,且拥有好的测量精度和抗噪能力,此外也呈现出测量结果可靠、实时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桂芹 《现代电力》2000,17(1):100-104
投标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中标率及经济效益,因此如何选择投标项目以及如何进行投标决策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文中归纳总结了几种常见的投标决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一种新的投标决策方法——排序法,此法具有简单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可供投标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机组投入是现代电力系统编制发电计划的重要优化任务,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从数学上讲,机组投入问题是一个多约束的NP难组合优化问题,很难得到理论上的最优解。提出运用内点-分支定界法求解最优机组投入问题。该方法将机组投入的离散变量松弛为[0,1]区间上的连续变量,结合有功出力,进行优化。原始-对偶内点法收敛迅速、对初值不敏感,用来求解松弛问题,分支定界法用来处理离散变量。通过对2个算例的计算及与其它算法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算法能得到更好的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4.
机组投入是现代电力系统编制发电计划的重要优化任务,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从数学上讲,机组投入问题是一个多约束的NP难组合优化问题,很难得到理论上的最优解.提出运用内点-分支定界法求解最优机组投入问题.该方法将机组投入的离散变量松弛为[0,1]区间上的连续变量,结合有功出力,进行优化.原始-对偶内点法收敛迅速、对初值不敏感,用来求解松弛问题,分支定界法用来处理离散变量.通过对2个算例的计算及与其它算法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算法能得到更好的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谐波电流检测算法难以准确检测次同步谐波和超同步谐波电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p-iq谐波电流检测算法。首先明确了低通滤波器平缓衰减性和动态调节能力不足是谐波电流检测精度不高的根本原因,然后采用在基频附近具有陡峭衰减特性的自调谐滤波器取代低通滤波器,实现了在不降低整数次谐波电流滤除效果的同时加强了次同步谐波和超同步谐波电流的检测效果;通过基于改进双曲正弦函数的自适应滤波算法改善ip-iq算法的动态特性,建立步长参数与谐波补偿电流的函数关系,实现步长参数的动态调整,克服了次同步谐波和超同步谐波电流的时变准稳态特性对谐波检测的不利影响,并通过电流畸变率、谐波含有率指标来评价改进算法的检测效果,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相较于传统ip-iq谐波电流检测法,本文方法可将谐波电流检测精度提高了23.59%,实现了次同步谐波和超同步谐波环境下对谐波电流的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严媛  顾正建 《电池》2021,51(4):370-374
在对锂离子电池材料热分析、单体电池绝热温升、电池管理系统(BMS)功能安全设计验证和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设计验证等4个方面进行组合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从电池材料端到系统端的电池包热安全四重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能使电池包的热安全检测更全面、高效,降低电池包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给定海拔高度、温湿度、风速风向等环境因素下的特高压直流线路无线电干扰分布无法仿真计算的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提取给定环境参数相似的现场测试样本数据,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惩罚系数和支持向量的核宽度,提出了特高压直流无线电干扰预测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法(le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通过分析迭代步数与训练误差证明了灰色关联度的遗传LSSVM方法计算效率和计算精确度优于LSSVM方法和遗传LSSVM方法。对比本文预测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同类算法计算结果表明:低海拔时0.5 MHz无线电干扰水平负极全压下平均偏差为10.1%,正极半压负极全压下平均偏差为6.75%,双极全压下平均偏差为4.64%;海拔1 900 m时,双极全压下0.5 MHz和10MHz无线电干扰水平平均偏差分别为4.63%和3.5%。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有限差分法在使用中的一些缺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 。并进行了必要的公式推导,得到了相应的便于应用数值计算的结果,使原来编难以处理的边界线和内部媒质分界线有了较方便的处理方法,这将使有限差分法在工程计算和科学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延拓法追踪电力系统平衡解流形存在局部失真严重和搜索分岔点计算量大、精度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曲率半径及两分搜索法的改进延拓法。基于曲率半径的改进不仅在弯曲程度高的区域使平衡解流形的失真程度较小,而且在平坦区域具有较高的追踪速度;基于两分搜索法的改进简化了分岔点的搜索步骤、减小了计算量、提高了精度。以典型三节点电力系统为例进行数值仿真实验,先应用自动改变同伦的算法从任意点获取平衡解流形起始点,再从不同的起始点追踪到多条纯数学理论下的平衡解流形,接着使用两分搜索法搜索平衡解流形上的分岔点,最后将所得结果与Matcont软件包、传统延拓法求解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A definition of the verbal requirements method (VRM) is given. The VRM provides a natural language-like syntax to help software developers specify requirements easily. VRM was developed over a semester as a group project for a research course. The initial phase of the project was to survey existing specification languages and classify them on the basis of a fixed template. The latter phase of the research resulted in the actual specification language being developed. An example illustrates the use of the VRM for specifying a small real time system. The lack of constructs to specify software algorithms in terms of traditional conditional and looping structures enables specifiers to capture only the behavior of the system without reflecting the implementation deta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