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气体净化》2004,4(3):30-30
石油焦脱除SOx和NOx过程由四个关键的步骤组成,即一个废气浓缩器(FC),一个碳高温还原器(CR),一个元素硫冷凝器(SC)及一个硫和氮元素的氧化器(RO)。两个主要反应物是石油焦和含有SOx/NOx的烟道气,主要产品是来自SC和CR的元素硫和活性焦炭。该过程是一个经济可行的方法,在脱除SOx和NOx的同时能生产活性焦炭,因而应用范围广,对环境保护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把采用弧光放电方法制备的石墨烯与尿素混合物在高温下烧结来制备氮掺杂石墨烯(NG)。通过调控SPS工艺参数来调控氮原子在石墨烯中的掺杂类型。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测定了NG在碱性环境下的氧还原活性,确定其氧还原活性位点。实验结果表明,吡啶氮对NG的氧还原活性贡献最大。通过优化工艺参数,用该方法制备的NG的氧还原活性优于商业铂碳。  相似文献   

3.
天然药物分子是药物分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药理活性不但与分子中的药效基团及骨架结构密切相关,而且与分子的元素组成也有重要联系。除了碳(C)、氢(H)、氧(O)、氮(N)这4种核心元素外,几种杂原子元素(S、P、Cl、Br、I)在天然药物分子中也频繁出现,并对药物发挥药效起到关键作用。列举了天然药物分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上述几种杂原子元素以及含有这些元素的药物分子,并对其来源、结构、作用以及临床价值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2-(取代乙炔基)苯甲醛衍生物的化学结构是由苯环、取代乙炔基和醛基三部分活性基团构成的共轭体系. 因其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而被广泛的用于构建各种具有新颖结构的苯并碳环或苯并杂环类化合物,如苯并碳环化合物、苯并氮杂环化合物、苯并氧杂环化合物、多元苯并杂环化合物等. 本文综述了2-(取代乙炔基)苯甲醛衍生物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2-(取代乙炔基)苯甲醛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周静  刘斌  张彦民  陈革豫  张瑞瑞 《精细化工》2020,37(8):1524-1532,1593
2-(取代乙炔基)苯甲醛是一类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因其较高的反应活性已被广泛用于构建各种化合物。该文综述了2-(取代乙炔基)苯甲醛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如苯并碳环化合物、苯并氮杂环化合物、苯并氧杂环化合物、多元苯并杂环化合物的构建。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2-(取代乙炔基)苯甲醛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10种l,4-二氮氧-2-喹噁啉甲醛衍生物。用HNMR和元素分析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这些化合物抑菌和除草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席夫碱类l,4-二氮氧-2-喹噁啉甲醛衍生物对几种真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山药炭疽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稻谷弯孢病菌)的抑菌率平均高于酰腙类化合物的抑菌率。席夫碱和脂肪酰琮化合物对阔叶杂草和稗草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芳香酞腙的除草活性较溺。  相似文献   

7.
在无水乙醇中,对羟基苯甲醛与壳寡糖直接反应得到希夫碱化合物,并以此为配体合成了它与Cu~(2+)以不同摩尔配比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差热―热重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性能的表征。此外,研究了希夫碱及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希夫碱的-C=N中氮原子、酚羟基中氧原子、伯仲羟基中氧原子均参与配位。循环伏安结果表明了生成的配合物具有电化学活性,在扫描速率为0.025~1.0 V/s范围内,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反应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对超氧负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Schiff-Cu13>Schiff-Cu11>PCS,Cu~(2+)含量与希夫碱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凯式定氮法、酶重量法测定不同季节和部位的碱蓬中蛋白质、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和总膳食纤维(TDF)的含量。结果:夏季碱蓬叶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茎中(p0.05),夏季显著高于秋季(p0.05);夏季碱蓬干物质中的SDF含量显著高于秋季(p0.05),且叶的SDF含量显著高于茎(p0.05);碱蓬干物质中的膳食纤维以IDF为主,占89.9%~98.2%。  相似文献   

9.
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 POMs)是由高价态的过渡金属离子通过氧连接而成的一类多金属氧簇化合物,因其丰富的元素组成、可调控的多样结构及氧化还原活性,在催化、材料和医药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POMs在极性溶剂中通常有良好的溶解度,这导致其不易从反应体系分离。制备复合型POMs,一方面可以提高POMs的比表面积和稳定性,进而提高催化活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POMs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回收及重复利用。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复合型POMs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二○四所最近编制了 MNUP 计算程序,利用 DJS—6电子计算机编制出《硝基化合物元素组成表》。该表包括“分子量、不饱和度和元素含量表”、“分子离子质量索引”和“碳、氢、氮元素百分含量索引”三部分,共150页。主要特点是;1.包括九十三个“有机微量分析标准品”,八百多个火炸药及其相关物(涉及到碳、氢、氮、氧、硫、氟、氯和溴八种元素),新编二千多个含有碳、氢、氮、氧的分子式,共  相似文献   

11.
二○四所最近编制了MNUP计算程序,利用DJS—6电子计算机编制出《硝基化合物元素组成表》。该表包括“分子量、不饱和度和元素含量表”、“分子离子质量索引”和“碳、氢、氮元素百分含量索引”三部分,共150页。主要特点是: 1.包括九十三个“有机微量分析标准品”,八百多个火炸药及其相关物(涉及到碳、氢、氮、氧、硫、氟、氯和溴八种元素),新编二千多个含有碳、氢、氮、氧的分子式,共  相似文献   

12.
通过预氧化和氨水水热法在含有不同壁数的碳纳米管表面成功引入含氮基团,从而获得了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并研究了纳米管壁数对不同NCNT氧还原反应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各NCNT中氮元素的含量和含氮基团的种类相似,但不同含氮基团的比例则相差较大,其中平均壁数为2.5的NCNT样品含有最低的吡啶氮和石墨氮比例,而该样品却展现出最高的电子转移数和最大的氧还原反应极限扩散电流。分析表明,NCNT的氧还原反应活性决定于纳米管壁数,而不是吡啶氮和石墨氮活性基团的比例,即NCNT的内壁为反应电荷的转移提供了有效导电途径,并通过隧穿效应将电子转移到外壁,而外壁的含氮基团活性位点得到电子从而将O2转变为OH-。随着NCNT壁数的增加,NCNT中电子隧穿效应减弱,NCNT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3.
陈蓉  张守臣  王丽娟 《工业催化》2015,23(4):297-300
以低浓度碱溶剂热法制备钛酸纳米纤维,利用二次水热法掺杂氮元素制得N-Ti O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溶液模拟有机废水,考察氮掺杂量对催化剂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揭示吸附性和光催化性能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掺杂氮元素未改变Ti O2的晶型,但能改变Ti O2晶体尺寸,对其形貌有一定影响,同时显著提高N-Ti O2催化剂的吸附性能和催化活性。氮掺杂量越高,晶粒尺寸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吸附和光催化性能越好。在n(N)∶n(Ti)=1∶1时,Ti O2光催化活性和吸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5,5'-亚甲基双水杨醛缩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希夫碱(H_4L)为配体,于室温下与氯化锑进行固相反应合成了含硫双水杨醛希夫碱锑(Ⅲ)配合物,用滴定分析、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组成和结构表征。该配合物组成为[Sb_2L(H_2O)_2Cl_2],锑(Ⅲ)与来自配体的亚胺基氮原子、巯基硫原子、酚羟基氧原子以及氯原子和配位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了5配位的双核对称希夫碱配合物,其在空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反应包括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过程,最后残余物为SbOCl。测试了该配体及其锑(Ⅲ)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锑(Ⅲ)配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质量浓度为1.5 g/L时,抑菌圈直径为19 mm。  相似文献   

15.
Pt-M(过渡金属)催化剂能够降低Pt在燃料电池中的用量,同时提高Pt基催化剂的性能。在不同氮源修饰制备的氮掺杂碳载体的基础上,通过在异丙醇体系中分步吸附和还原,合成得到Pt-Co/C合金催化剂。XRD表明Pt-Co成功合金化,XPS表明载体中的氮有利于活性金属的锚定。优选Pt-Co/C催化剂在氧还原(ORR)测试中,质量比活性为0.477 A·mg-1,电化学活性面积达97.88 m2·g-1,经30 000圈耐久性测试后,质量比活性及电化学活性面积衰减仅为16.2%及17.1%。  相似文献   

16.
碳纳米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常做为氧还原反应中电催化剂的载体或直接做为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剂。本文从具有良好导电性和高比表面积的炭黑(BP2000)出发,在对其进行表面氧化的基础上分别通过高温氨化和Fe(NO3)3溶液浸渍/高温煅烧进行了掺氮(N-BP2000)和掺铁(Fe-BP2000),对比考察了掺氮和掺铁对所得催化剂氧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掺氮炭黑(N-BP2000)和掺铁炭黑(Fe-BP2000)电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均较BP2000电催化剂提高显著。其中,Fe-BP2000电催化剂,表现出了最佳的氧还原活性,其半波电位为0.774 V,分别比N-BP2000与BP2000电催化剂正22、108 mV,同时其也表现出最佳的长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前言自旋标记冠醚是一类氮氧自由基通过共价键与冠醚分子相连的化合物。1967年Pederson首次发表了关于冠醚化合物的研究论文,由于这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络合选择性,二十年来冠醚研究得到蓬勃发展。氮氧基团中的氮与两个叔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稳定性的顺磁性有机物,这类物质统称为氮氧自由基(Nitroxide),其通式为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10种1,4 二氮氧 2 喹啉甲醛衍生物。用HNMR和元素分析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这些化合物抑菌和除草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席夫碱类1,4 二氮氧 2 喹啉甲醛衍生物对几种真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山药炭疽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稻谷弯孢病菌)的抑菌率平均高于酰腙类化合物的抑菌率。席夫碱和脂肪酰腙化合物对阔叶杂草和稗草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芳香酰腙的除草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9.
以季戊四醇、三氯氮磷、对硝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磷-氮系阻燃剂——(2,6,7-三氧杂-1-氧代-1-磷杂双环[2.2.2]辛烷-4-亚甲基)二(4-硝基苯基)磷酸酯,合成收率74%。并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做了其在环氧树脂E-44中的初步阻燃实验。  相似文献   

20.
含氮笼状磷酸酯阻燃剂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晓莹  袁陈 《湖北化工》2003,20(4):22-23
以季戊四醇、三氯氧磷、对硝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磷-氮系阻燃剂——(2,6,7-三氧杂-1-氧代-1-磷杂双环[2.2.2]辛烷-4-亚甲基)二(4-硝基苯基)磷酸酯,合成收率74%。并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做了其在环氧树脂E-44中的初步阻燃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