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肉桂醛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肉桂醛的工艺条件 .探讨了壁材组成、乳化剂用量、固形物质量分数、芯壁比、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喷射压力等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 .经过正交试验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的最佳质量配比为 1∶1,蒸馏单甘酯的用量为 0 .4 g/dL ,固形物质量分数为 4 0 % ,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 1mL∶10 g ,肉桂醛微胶囊化的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 2 2 5℃ ,进料流量 2 10mL/h ,喷射压力0 .18MPa .实验还表明 ,肉桂醛微胶囊产品有一定的缓释抑菌效果 .  相似文献   

2.
番茄红素的微胶囊化研究和稳定性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番茄红素粉末的工艺及技术,结果表明,在天然番茄红素微胶囊的生产过程中,制造微胶囊型番茄红素的壁材最佳组合为:以阿拉伯胶和糊精以1∶1的质量比混合作为壁材,原料固形物含量为20%,芯材和壁材的适宜比例为1∶6;高压均质可有效地提高天然番茄红素的微胶囊化效率和微胶囊化产率,其最佳均质压力为30MPa;最佳喷雾干燥造粒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65~75℃、进料量为4.0mL/min、进风压力为0.15MPa。  相似文献   

3.
实验所提取的花椒辣椒混合油树脂为芯材,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作为壁材,经乳化、均质和喷雾干燥将麻辣油树脂制成微胶囊,研究表明包埋混合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1:6、芯材:壁材为1:5、固形物含量40%、均质压力40 MPa、进料速度10 mL/min、进风温度225℃、出风温度80℃.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白术挥发油的氧化,扩大白术挥发油的用途,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白术挥发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考察了芯壁比、乳化条件、进风温度、进料速度等因素对白术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白术挥发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进风温度175 ℃,进料速度640 L/h,乳化剂用量5%,芯壁比0.32,明胶含量21.13%,固形物含量29.51%,HLB值为13.53。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可制得高质量高包埋率的白术挥发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达88.35%。  相似文献   

5.
研究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微胶囊化制备工艺.以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为芯材,以变性淀粉和蔗糖为壁材,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制备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微胶囊.通过实验确定最优的工艺条件为:变性淀粉与蔗糖质量比6∶1为壁材,芯壁材质量七1:20,包埋温度40℃,包埋时间2h;喷雾干燥参数为: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80℃,进料速度800mL/h,雾化器转速50Hz,所得微囊包埋率≥95%,且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6.
邓红  李宁  曹立强 《中国油脂》2014,39(3):33-36
研究了不同壁材及壁材配比、固形物含量和芯材载量对文冠果种仁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并确定了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文冠果种仁油微胶囊产品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文冠果种仁油的微胶囊化最佳配方为:壁材为明胶+蔗糖,二者质量比1∶5,固形物含量20%,芯材载量35%;喷雾干燥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75℃,出风温度80℃,进料流量650 mL/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文冠果种仁油微胶囊产品感官品质较好,在保持低水分含量(仅为2.49%)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溶解度和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6):143-148
以乳脂包埋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壁材配比、芯壁比、固形物中乳化剂的添加量和固形物浓度对乳脂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喷雾干燥法制备乳脂微胶囊产品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乳脂微胶囊化的最佳配方为,壁材为乳清蛋白和麦芽糊精,二者质量比1∶2.6,芯壁质量比1∶3,乳化剂添加量为3%,固形物浓度为23.5%;喷雾干燥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40 MPa,微胶囊化乳脂的包埋率93%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芥末油微胶囊.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形物含量10%、芯壁比1∶2、乳化剂的添加量为0.1%、均质时间4 min(10000 r/min)、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19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89.94%.  相似文献   

9.
实验以提取的芥末油为芯材,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作为壁材,经乳化、均质和喷雾干燥将芥末油树脂制成微胶囊,研究表明包埋芥末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2∶8,芯材∶壁材为1∶3,固形物含量为35%,均质压力26MPa、进料速度15 r/min、进出口风温度235℃/90℃,包埋率可达到93.1%.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肉桂醛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壁材组成、乳化剂用量、固形物浓度、芯壁比、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喷射压力等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经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喷雾干燥技术对桂花精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确定了壁材配比、均质压力、进口风温度和进料速度四个因素的取值范围;在芯材与壁材配比保持1:6 (g:g)不变的条件下,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桂花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壁材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配比1:2.5 (g:g)、均质压力40 MPa、进口风温225 ℃、进料速度8 mL/min。在此条件下,桂花精油微胶囊包埋率预测值为98.23%,实际包埋率为97.67%,相对误差小于1%。且桂花精油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感官及物化特性,桂花精油含量为12.62%。  相似文献   

12.
蚕蛹油脂中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但是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且蚕蛹油脂带有微量昆虫特有腥味,因而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不但可以掩盖油脂所带有的不良气味,而且可以强化对油脂和其他易氧化成分的保护功能,增强油脂的稳定性,试验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蚕蛹油为芯材,用复凝聚法制备明胶-阿拉伯胶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技术。以包埋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三者之间比例、温度、pH等单因素对微胶囊成囊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对微胶囊工艺技术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较为适宜的成囊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成囊条件为:明胶、阿拉伯胶和蚕蛹油比例为1∶1∶0.8、成囊温度为45℃、复凝聚的pH为4。  相似文献   

13.
丁香油喷雾干燥微胶囊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得的丁香油中低沸点成分较多,为防止丁香油的挥发,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丁香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壁材采用1:1的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心材与壁材的配比为1:12,固形物浓度为20%,乳化剂用量为乳化液的0.3%,在1.5×104~1.6×104r/min条件下均质15min,进风温度220℃,出风温度80℃,制得的微胶囊包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鱼油(南海低值鱼)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以自制鱼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产品。以产品的外形,粒径大小、产率、效率、缓释性能作为评价指标,系统地得出制备鱼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鱼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芯壁比为1:2,壁材(壳聚糖:海藻酸钠)比为2.5:1,乳化剂用量为0.1wt%,戊二醛用量为3.5ml,pH为9,反应温度为60℃,乳化搅拌速度为800r/s。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鱼油微粉的制备工艺以及初探其稳定性,本文以鱼粉加工副产物富集所得鱼油为原料,筛选复合壁材,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鱼油微粉的工艺条件,考察芯壁比、固形物浓度、乳化温度、进风温度、喷雾压力、进料流量等因素对鱼油微胶囊效果的影响,并测定鱼油微粉的微观结构、溶解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壁材选择阿拉伯胶/β-环糊精/玉米糖浆(质量比2:1:6)效果较好,微粉制备的最适工艺参数为:芯壁比32%、固形物浓度25%、乳化温度52 ℃、进风温度206 ℃、喷雾压力35 MPa、进料流量300 mL/h,此条件下制得的鱼油微粉包埋率达92.66%。微粉颗粒表面光滑,无破裂或孔洞,且水溶性好。鱼油微粉的贮藏稳定性显著高于未微胶囊化的鱼油(P<0.05),且添加抗氧化剂的微胶囊鱼油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包络结合法制备β-环糊精鱼油微胶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β-环糊精为壁材、稀碱法提取鱼油为芯材,利用包络结合法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产率,效率,产品的外形和粒径大小作为评价指标,得出制备鱼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芯材)∶m(壁材)=1∶7,搅拌时间2h,搅拌温度45℃,乳化剂吐温80的使用量0.3 g/g鱼油。按此工艺得出的鱼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0.75%,包埋效率为89.34%,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最终的微胶囊具有典型的柱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孜然挥发油微胶囊的生产工艺.选用β-环糊精作壁材,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微胶囊生产条件.实验确定孜然挥发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芯材与壁材比为6:7、进风温度21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均质压力25 MPa,在此条件下挥发油的理论包埋率为86.7%.  相似文献   

18.
蒋毅  严成  刘雪婷  付秀珍  黄欢  范国刚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6):150-155,162
利用魔芋胶和阿拉伯胶作复配壁材;用橄榄油作微胶囊芯材;应用乳液聚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橄榄油微胶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以微胶囊包埋率、产率和芯材载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模糊变换,建立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优化橄榄油微胶囊包埋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橄榄油微胶囊最佳工艺参数为:壁材中魔芋胶含量74%、阿拉伯胶含量26%、乳化温度40℃、壁芯比5.7:1。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橄榄油微胶囊包埋率为64.8%,载量为13.3%,产率为94.0%。橄榄油微胶囊在电镜下呈颗粒均匀、较为饱满的近似球形,粒径0.2~0.3 μm。橄榄油微胶囊化可提高其利用率和储存稳定性,同时可扩大橄榄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