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超 《四川烹饪》2005,(4):42-42
茶不仅可饮,还可入馔。营养学家证实,常食茶水制作的饭菜不仅可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效预防中风,同时还具有抗癌防癌和预防牙齿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饮品,茶叶早已风靡世界,但作为配料入菜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茶叶不但能给菜肴带来独特的香味,还有解腻的作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山东营养学会理事、济南大学营养学副教授綦翠华,介绍了茶叶入菜的烹调诀窍。绿茶宜与口味清淡的菜搭配。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和碧螺春等绿茶未经过发酵,茶叶嫩而香、口感好,适合烹制清新淡雅的菜肴,如龙井虾仁、绿茶肉末豆腐等。制作龙井虾仁时需先将茶叶泡开,在虾仁七成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饮品,茶叶早已风靡世界,但作为配料入菜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茶叶不但能给菜肴带来独特的香味,还有解腻的作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山东营养学会理事、济南大学营养学副教授綦翠华,介绍了茶叶入菜的烹调诀窍。绿茶宜与口味清淡的菜搭配。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和碧螺春等绿茶未经过发酵,茶叶嫩而香、口感好,适合烹制清新淡雅的菜肴,如龙井虾仁、绿茶肉末豆腐等。制作龙井虾仁时需先将茶叶泡开,在虾仁七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是对人体可起到保健、养生、医疗作用的天然植物,茶不仅可饮、可食、可入馔,据营养学专家证实,常食茶水制作的饭菜,还可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效预防中风,具有抗癌防癌作用和预防牙齿疾病。茶叶菜肴不仅清淡、清爽、茶香萦口,还具有降火、利尿、提神、除油腻之功效,且能品尝茶文化的雅韵,为菜肴添香增色。  相似文献   

5.
茶叶入馔,由来已久,但时下更为时尚。香茗入馔味更香。茶叶入馔,可增色添味,又可健身,何乐而不为。以名茶入馔而成的各地名菜,更是风味独特,脍炙人口。杭州龙井虾仁在众多的茶肴中据称最出名的要数“龙井虾仁”。这道菜曾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大出风头的名菜。龙井茶素以色绿  相似文献   

6.
汪舒婕  碧喜 《美食》2014,(9):24-39
<正>食文化与茶文化,都是中华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它们就像花园里的交叉小径,互相张望,却罕有融合。常道酒类侠,茶类隐。茶的性格更加一波三折辗转反侧,曲折间更见其幽暗之心。将茶做成佳肴美食入馔,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其实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茶食」的说法。茶和中国菜肴优雅、和谐地搭配在一起,就是独具特色的茶料理。  相似文献   

7.
越陈越好的茶叶是我国所特有的黑茶类中的某些茶,如湖南黑毛茶、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等,它们都是陈茶香气好,新茶香气差.另外,青茶类的武夷岩茶也是久藏不坏,越陈香气越高,滋味越醇.其中,久负盛名的“六堡茶”有散茶和  相似文献   

8.
王云 《中国烹饪》2011,(4):89-91
茶叶入肴无疑是古代饮食的遗风。如有用竹筒茶拌上油盐,或与大蒜同炒,用作下饭的菜;腌茶可拌可炒,亦可佐饭。湖南洞庭湖区还盛行姜盐茶、芝麻豆子茶,也是将茶口十当菜吃下去。现在的高级筵宴上也有用茶叶或茶汁烹制的名菜,如碧螺虾仁、龙井虾仁、碧螺鱼片、碧螺炒蛋、龙井鸡丝、龙井鲍鱼、樟茶鸭子、云雾石鸡、毛峰熏鲥鱼、五香茶叶蛋等,更是举不胜数。本篇文章中,茶叶在师傅的手中,卤、熏、煽、烤……制法百变却依然不改茶香。  相似文献   

9.
朱荫  邵晨阳  张悦  林智  吕海鹏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3):241-246,254
龙井茶是我国传统的历史名茶之一,也是我国典型的地理标志茶类产品。为了查明不同茶树品种龙井茶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6个茶树良种(龙井长叶、龙井群体种、龙井43、乌牛早、迎霜以及鸠坑群体种)制成的龙井茶的香气成分组成情况。结果表明,分别从龙井长叶、龙井群体种、龙井43、乌牛早、迎霜以及鸠坑群体种龙井茶中鉴定出了57、36、41、37、39和50种主要香气成分;尽管不同茶树品种龙井茶的香气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基本都以芳樟醇、(Z)-己酸-3-己烯酯、柠檬烯、茉莉酮、α-柏木烯、β-紫罗兰酮等为主。不同茶树品种龙井茶香气化合物种类的组成特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龙井群体种中有比较丰富的酯类香气成分,而龙井43中有较高的醛类香气成分;此外,迎霜中有比较丰富的杂环化合物类香气成分,龙井长叶中有比较丰富的酸类香气成分,而鸠坑群体种中具有比较丰富的醇类香气成分等。  相似文献   

10.
茶不仅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之一,而且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及食疗功效,因而倍受重视,越来越多的茶类食品被不断地研制开发出来。茶醋是一种发酵饮料,其酸度可达2.6 g/ml,具有香气浓郁、酸甜适口、回味悠长的特点,是极具推广价值的新饮品。  相似文献   

11.
茶醋饮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不仅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之一,而且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及食疗功效,因而倍受重视,越来越多的茶类食品被不断地研制开发出来,茶醋是一种发酵饮料,其酸度可达2.6g/ml,具有香气浓郁、酸甜适口、回味悠长的特点,是极具推广价值的新饮品。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美食之都,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尽享美味。然而,在上海,茶艺达人刘秋萍女士率先开创了第九菜系——茶菜。作为盛产茶叶的大国,茶文化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以茶入馔历来就有。最有名的当属龙井虾仁和樟茶鸭子。龙井虾仁是江南的一道名菜,在炒虾仁时用龙井茶作辅料,既解了腥味,又在吃过虾仁后留得满口茶香。樟茶鸭则是四川名菜,当年深得慈禧太后的喜爱,它用烟熏法将茶香附于鸭肉中,重在取茶的香味。此外,民间还有茶叶蛋、五香茶干等小吃,我国台湾地区也有茶月饼、茶汤圆等茶馔。然而,除了上面提到的几道叫得出名字的茶菜,老祖宗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茶菜遗产,茶菜也一直成不了大气候。究其缘由,主要还是因为茶性难以掌控,使得厨师们对烹饪茶菜兴趣不大。另外,茶在烹饪中的用量也难以把握,放多了会串味,放少了又吃不出茶香,因而,茶菜的品种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3.
茶叶入馔,古已有之。据唐《茶赋》载,茶乃“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相传,清末安徽的厨师就已在用“雀舌”、“鹰爪”等茶叶去炒河虾仁了。美食家高阳在《古今食事》里曾提及:“翁同铄创制了一道龙井虾仁,即西湖龙井茶叶炒虾仁,真堪与蓬房鱼(《山家清供》里介绍的名菜)匹配。”  相似文献   

14.
茶汁的制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又称茗,为我国著名特产之一。就制作过程中是否经发酵可把茶叶分为未经发酵的(如绿茶)、半发酵的(如乌龙茶)和发酵的茶(如红茶)三个大类。目前茶叶除传统方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人工发酵过程对紫娟(熟茶)挥发性风味的形成作用,以同一批从原料入堆(0 d)到发酵结束(42 d)的7 个紫娟(熟茶)加工阶段样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共鉴定出7 大类92 种已知挥发性成分:醇类、酮类、醛类、碳氢化合物、酸类、酚醚类和含氧杂环化合物。经发酵后,紫娟茶的香气丰富性增强。通过相关性分析,7(F1)~35 d(F5)的过程,是紫娟(熟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香气定性结合感官审评分析,脱氢芳樟醇、β-石竹烯及甜没药烯是紫娟茶类辛香的标志性贡献物;发酵过程中产生发酵独有的坚果香——苦杏仁香(苯甲醛)、动物香——奶香(对甲氧基苯乙烯)及微生物发酵气味;花香、果香及辛香的紫娟晒青经发酵形成紫娟(熟茶)花香(紫罗兰花、玫瑰花)、甜香、温和木香及微弱辛香的香气特征。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紫娟(熟茶)发酵风味香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关系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好茶叶不仅能使你享受其香醇美味 ,还能得到独特的保健效果 ,而伪劣茶叶则会危害人的健康。感官鉴定可分四项 :一是条索 ,如松紧、曲直、粗细、扁圆、整碎、轻重等 ,要与该品种正常情况相符。二是色泽 ,枯燥还是光润 ,应与该品种要求相符 ,如红茶是红褐色 ,绿茶是崭新绿色 ,花茶为褐绿色。三是净度 ,不能含有非茶类杂物。四是嫩度 ,同一品种茶叶以芽尖白毫多者为佳 ;条索粗壮者 ,以嫩润半透明为优。茶的内质包括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一是香气 :鼻嗅新鲜、浓厚纯正为好 ,淡薄不纯为次 ,闷焦粗涩者更次 ,有异味者为劣。各种花茶均应有自己…  相似文献   

17.
鸡糁,即用嫩鸡肉斩细捶茸,加清水、猪肥膘茸、鸡蛋清、水豆粉、盐搅制而成之茸泥.多用作高档宴席菜肴配料(如配鱼翅、鱼肚、燕窝、蹄筋等),亦可独立入馔,成菜洁白发亮、鲜嫩润口.鸡糁入馔由来已久,现为广大读者介绍几例,希望你能喜欢.鸡糁蹄筋原料:水发蹄筋150克 鸡糁250克 熟火腿末少许 精盐、味精、熟猪油、熟鸡油各少许清汤500克制作:蹄筋改刀成段,下锅过水捞出.炒锅上火放清汤250克下蹄筋烧沸,移小火炯烂后取出沥去汤汁.炒锅上火下清汤250克烧沸,倒入鸡糁用手勺轻轻搅动至粘稠,加熟猪油放入蹄筋,下鸡油推转起锅,装入]汤盘内,撒上火腿末即成.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素 有“世界茶祖”之誉。茶叶品 种之多,制法之精,质量之 优,风味之佳,都是其它国家 所不及的。从茶叶外形和菜 质特点上可分为绿茶、红茶、 黄茶、白茶、黑茶、青茶和花 茶七大类,真可谓是琳琅满 目,美不胜收。 绿茶类 是我国产量最 大、品种最多、质量最优、出 口量最大的一个茶类。绿茶 属不发酵茶,具有汤色碧绿、 叶底嫩绿、香气清高、滋味浓 厚等特点。由于制作时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数控发酵中微生物对普洱熟茶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 以云南大叶晒青毛茶为原料, 采用固态混合菌接种微小根毛霉、烟曲霉、米曲霉、溜曲霉、总状毛霉、泡盛曲霉、异常毕赤酵母、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等不同微生物, 追踪检测发酵过程理化指标动态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香气物质。通过其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感官审评结果及发酵成品香气物质对比, 分析接菌数控发酵对普洱熟茶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 在发酵过程中, 各实验组之间理化成分存在差异性(P<0.05), 总体大框发酵效果好于小框发酵; 茶叶中香气成分接菌发酵后烷烃、杂氧化合物、酚类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酸类化合物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增长趋势, 酮类、醇类化合物减少, 其余物质变化趋势不大, 波动略小。结论 添加不同微生物数控发酵能够有效缩短发酵时长, 减少杂菌污染, 提升普洱熟茶品质。  相似文献   

20.
《食品指南》2009,(9):26-26
龙井虾仁:最著名的茶馔,据说从苏东坡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原料】大河虾1000克,龙井新茶1.5克,鸡蛋1个.料酒.盐.熟猪油.味精.淀粉各适量。[制作]1.将虾去壳.挤出虾仁.洗净.沥干.放碗内加盐、味精和蛋清.用筷子搅拌至有粘性时.放入干淀粉拌和上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