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餐饮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应产生的餐厨垃圾数量十分惊人,再加上处理技术的落后和不成熟,对我们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传统的垃圾废水处理方法并不能有效处理餐厨垃圾废水,不仅耗费财力精力还可能在处理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提出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废水处理法—微生物治污,利用微生物技术对餐厨垃圾废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处理餐厨垃圾废水,且这种方法具有污染率低、处理方法简单的优势,成为目前国内外积极推广和发展的一种治污方法。本文通过介绍这种新型垃圾废水处理技术的作用原理和国内外的一些实践成果,为餐厨垃圾废水的处理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利用物理方法对餐厨垃圾分类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饭店、宾馆、学校食堂等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分析其组成成分和特点,研究了一种利用物理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工艺流程,设计了实现餐厨垃圾单元化处理设备,可完成餐厨垃圾的物料粉碎、固液分离、油水分离、烘干收集,实现餐厨垃圾的无害排放和资源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改善,而餐厨垃圾的产生量却越来越大.由于餐厨垃圾的水分、有机物的含量较高,所以,其属于易腐垃圾,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恶臭、废水等环境污染.在餐厨垃圾中,含有很高的油脂盐分等,有机物丰富,但可以通过科学化的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这样既减少了资源浪费,又减少了垃圾处理成本.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对餐厨垃圾的特点、资源化利用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餐厨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从而减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4.
将餐厨垃圾中的微生物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LA)在温度55℃,相对湿度50%RH的条件下培养,根据菌落形态进行筛选分离。经过筛选得到细菌20株,测定其对淀粉、蛋白质、油脂和纤维素的分解效果,并根据分解效果选出最优菌株X13。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的鉴定并测定生长曲线,最终判定菌株X13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再使用X13菌株制成菌制剂处理餐厨垃圾,在小型餐厨垃圾处理器中运行48h后,测定餐厨垃圾降解率达到72.82%。X13菌株制成的菌制剂能够有效提高餐厨垃圾的降解效率,缩短处理时间,所以该地衣芽孢杆菌可以用于餐厨垃圾处理工业。  相似文献   

5.
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重日益增高,其成分特性非常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若处理不当则极易腐败污染环境。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针对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各有优劣。通过介绍生物减量技术原理并将其与同为好氧处理中的好氧堆肥与生物干化对比,体现出生物减量技术能更好实现减量化的优势,更适用于餐厨垃圾前端处理。重点从减量菌、餐厨垃圾预处理、填充剂选择与复配三角度介绍了餐厨垃圾生物减量的强化策略,并列举部分生物减量技术规模化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减量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食堂餐厅等餐厨垃圾的组成成分和特点,研究了利用生物堆肥方法处理餐厨垃圾的工艺流程,并据此设计了实现餐厨垃圾处理的单元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据此设计的单元化处理设备,餐厨垃圾的减量率可以达到91%,并可实现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居民餐厨垃圾作为城市餐厨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均数量小、总量大、分散、难收集等特点,餐厨垃圾处理处置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制约了城市建设的转型发展。文章以新型城镇化城市——广东省中山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调查中山市居民餐厨垃圾的情况,总结中山市居民餐厨垃圾空间分布,分析居民餐厨垃圾处理现状,综合当前中山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提出切实可行的居民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餐厨垃圾和废水为原料,利用油脂酵母和藻类联合培养生产油脂,结果表明油脂酵母Y1油脂产量可达16.9 g/L,餐厨垃圾和废水混合液中的COD、N和P分别为1500、37.8和3.2mg/L,此联合培养技术可用于生产油脂并去除餐厨垃圾和废水中的N、P和COD。  相似文献   

9.
城市餐厨垃圾会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城市发展。广西餐厨垃圾处理无序,技术设备滞后,积极研究开发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引进技术推广,实现全区餐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目标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正>餐厨垃圾填埋、焚烧、饲料化、厌氧消化、堆肥及综合处理等方式的基础上,对几种主要的资源化处理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指出了我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主要问题,为餐厨垃圾的资源化进程指明了方向。餐厨垃圾主要是指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厨余以及食用以后产生的泔水。作为一种富含有机物的废弃物,餐厨垃圾长期以来都是直接用于禽畜的饲养或与其他生活垃圾一起用于填埋或焚烧处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规模样本的抽样调查,大致查明了成都市温江区居民、餐饮企业和农贸市场的餐厨垃圾现状。其中,2019年温江区居民人均日产餐厨垃圾量为0.443kg。整个温江区居民、餐饮企业和农贸市场日产餐厨垃圾共551.3t(不含小型餐饮企业)。本研究还调查分析了区内目前回收处理餐厨垃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餐厨垃圾固液分离后所形成的呈粘稠状物质难处理的问题,本实验以淀粉在餐厨垃圾中所占的比例为研究因素,以粘度变化为研究目标。研究在相同条件下,淀粉比例变化对研究目标的影响。研究表明,淀粉比例越高,粘稠状物质粘度越大。提高该物质处理效率的策略是:适当降低淀粉在浆料中所占比例,可降低浆料粘度,提高对该物质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1日起,海南省首部餐厨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三亚市餐厨垃圾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规定对餐厨垃圾定义、行政管理体制、特许经营管理、相关主体义务、监督管理措施等进行了严格界定。  相似文献   

14.
好氧处理法是一种有效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借助摇瓶恒温振荡培养模拟生化处理的降解过程,从实验室所保存的高产酶菌株库中,筛选出在20 h可高效降解餐厨垃圾90%以上固型物的6株菌(BLE、BI1、BI2、LZM-B、B10-5和WL-BA-1),其中BLE和BI2两菌株可在20 h高效降解>90%的含有5.0%盐和6.0%油的餐厨垃圾;再者,经稳定性试验验证,菌株BLE和BI2连续12批次仍可对餐厨垃圾稳定降解,二者降解率均高于90%。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BLE与BI2菌株均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后,对BLE和BI2菌株不同时间产生的水解酶进行分析,发现2株菌在发酵24 h内产酶均达到峰值,这是它们快速高效降解餐厨垃圾的重要原因。该研究可为餐厨垃圾快速减量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从2015年1月开始,呼和浩特市城环环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市城环公司)将对该市中心城区的餐厨垃圾实行统一收运、集中无害化处理。此举对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构建清洁首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呼和浩特市餐饮企业、餐饮个体户逐年增长,尽管目前该市有《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但大多数餐饮店铺、企业的餐厨垃圾仍在自行清理,其  相似文献   

16.
餐厨垃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某大学餐厅产出的餐厨垃圾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时间的跟踪检测对餐厨垃圾的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试验研究。检测的项目包括:餐厨垃圾中蔬菜、肉/鱼、谷物、及其他组分所占的比例,粉碎后的容重、黏度,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盐分的含量,总碳、灰分,以及pH值。实测得到的数据可为处理方法的选择、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处理设备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餐厨垃圾的饲料化处理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餐厨垃圾的再生利用并减少环境污染,针对餐厨垃圾当前现状,结合技术、经济以及社会等现实条件及因素,分析了当前餐厨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餐厨垃圾饲料化处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投资效益性.同时,指明了餐厨垃圾饲料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也为其产业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餐厨垃圾猪"也被称为"泔水猪",是指利用餐厨垃圾饲喂的猪。餐厨剩饭剩菜和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收集喂猪,这种做法不仅容易传播疫病,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近年来,由于餐厨垃圾回收制度不规范,"泔水猪"现象屡禁不止。群众举报:天津绕城分布泔水猪养殖点据调查,由于利用泔水喂猪能节省养殖成本,这种传统的饲养方式在农村和城镇周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某大学餐厅提供的餐厨垃圾为处理对象,以餐厨垃圾的降解率、餐厨垃圾中淀粉、蛋白质、以及脂肪的降解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餐厨垃圾好氧降解过程的4个主要因素——降解温度、接种量、降解时间、初始含水量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主要因素的显著性从大到小顺序为:降解时间、接种量、降解温度、初始含水量。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降解温度50℃、接种量10%、降解时间21d、初始含水量50%,此条件下餐厨垃圾总的最大降解率为50.26%。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大学食堂浪费严重现象,阐述了餐厨垃圾剩余及分类等问题的现状,分析了食物资源浪费严重及餐厨垃圾分类、再利用不到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策研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