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用于动力煤分选,可将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第1段轻产物和第2段轻产物合并,即为动力精煤.以枣庄田陈煤矿选煤厂的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炼焦煤的试验数据为案例,经简要计算模拟动力煤分选50 mm~0.5 mm综合粒级和各粒级的工艺效果,并对用于动力煤分选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型水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的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型水介质旋流器的特点、大锥角单锥段水介质旋流器与改进型锥段结构新型水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对比试验结果和新型水介质旋流器用于兴无选煤厂粗煤泥分选的工业实践。对新型水介旋流器的分选下限、调整灵活性、分选效果进行了工业测评,测评结果表明,新型水介质旋流器分选>0.5mm粒级的不完善度I=0.16,分选0.25~0.5mm粒级不完善度I=0.18,分选>0.25mm粒级数量效率94%,分选下限可达0.125mm。上述工业测评结果表明,新型水介质旋流器是一种高效的粗煤泥分选设备。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粗煤泥在分选工艺中出现重复分选的问题,临涣选煤厂从实际出发,提出新工艺,即用"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精煤泥弧形筛(筛缝0.3 mm)"代替原有系统,使煤泥重介质旋流器有效分选下限降低至0.1 mm,避免煤泥重复分选,解决了浮选压力大等问题,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利用当地煤种,采用单台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技术,以单一低密度悬浮液系统一次性分选出精煤、中煤和矸石3种产品。入选原煤采用不分级、不脱泥入选方式,50~0 mm级全部进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的优化工艺设计,并分析了生产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选煤厂的煤泥处理现状和粗煤泥分选精煤灰分高的问题,提出煤泥浓缩旋流组用于粗煤泥分选的工艺技术。介绍了煤泥浓缩旋流器组的分选粗煤泥的原理,对比分析了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组和煤泥浓缩旋流器组的优缺点。对该选煤厂煤泥重介旋流器组和精煤泥浓缩旋流器组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煤泥浓缩旋流器组底流中+0.25 mm粒级灰分由27.41%降为8.51%,而溢流灰分高达44.31%;煤泥重介旋流器组中+0.25 mm的粗煤泥溢流精煤灰分由入料的25.32%降至22.27%,只降低了3.05个百分点,说明煤泥浓缩旋流器组对于分选+0.25 mm粗颗粒煤泥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用大锥角水介质旋流器对粒控旋流器底流进行了分选试验,结果表明,可从中回收近50%的合格精煤,Ep<0.1,分选不完善度I<0.2,并分析了工业应用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某选厂粗煤泥分选效率低、造成精煤损失的问题,通过调整旋流器给料桶结构、增大出入口尺寸、提高入料压力等措施,对煤泥重介质旋流器进行优化,并开展了单机效果试验。通过对溢流产品的小筛分试验,确定了重介质旋流器的评定标准主要在于粒径大于0.125 mm颗粒的分选效果,进而对入料、溢流和底流中0.125 mm粒径以上的产品开展了小浮沉试验。从可选性曲线、分配曲线、错配物含量等方面分析重介质旋流器的洗选效果,得出工艺性能报告。改进后,矸石的灰分增至69.13%,精煤灰分降至4.91%,数量效率为96.8%,可能偏差仅为0.071 g/cm3,错配物比例为3.89%;煤泥重介工艺流程简单,洗选效率高,有效降低了粗煤泥灰分,达到粗精煤与末精煤混合销售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正豪选煤厂三段跳汰机中煤水介旋流器再选工艺流程,对水介旋流器的可调性进行了工业试验,对其不同粒级分选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精煤和跳汰精煤进行了跟踪检查。结果表明,调整旋流器溢流管的插入深度,可使精煤灰分有2个百分点的变化;水介旋流器可实现>0.25mm粒级的有效分选;其精煤质量与跳汰精煤相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Ф1400mm/1000mm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结构组成、分选原理和特点,阐述了该设备在东曲选煤厂分选工艺流程技术改造中的具体应用及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预分选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流场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应用现状,深入分析了其在运行过程中精煤产品受重产物污染、中煤带煤量高的原因,设计开发了带预分选装置的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从而有效解决了精煤产品夹矸、中煤带煤量高的问题,提高了分选精度和精煤产率。文章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带预分选装置的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普通旋流器流场数值对比,分析了预分选装置对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内部流场的影响,并介绍了1400/1050型预分选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李磊  邱广雷 《煤炭技术》2014,(10):245-247
介绍了LUDOWICI生产的LA1450-B型大直径有压两产品重介旋流器的设计特点及影响分选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和实践应用确定了分选密度、入料压力、干煤泥处理量和重介质的质量是影响旋流器应用效果的关键参数,并结合斜沟煤矿选煤厂的实际应用,证明了大直径有压两段两产品重介旋流器主、再洗可获得较高的精煤产率,及密度控制简单、分选效率较高等优势,为大型重介选煤厂的兴建和大直径重介旋流器的应用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俞海春  任贵涛 《选煤技术》2012,(6):101-103,106
大直径重介质旋流器分选下限偏高导致细粒精煤灰分过高,浮选柱分选上限偏低致使部分细粒精煤损失严重,影响精煤产率。为稳定产品指标,提高精煤产率,探索了太西洗煤厂二分区细粒精煤的回收处理工艺和设备。  相似文献   

13.
黄波  徐宏祥  陈晶晶  朱子祺 《煤炭学报》2019,44(4):1216-1223
重介质旋流器广泛应用于煤炭分选,分选过程十分复杂,试验测试研究重介质旋流器内部流场和颗粒运动特性费时费力,成本较高。随着数值计算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旋流器内部的多相流流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分析方法(DEM)耦合技术对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为重介质旋流器的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用Fluent软件研究了旋流器内部悬浮液速度场、密度场、压力梯度场和黏度场,用EDEM软件研究了旋流分选过程中的煤粒运动行为及分选效果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液压力分布和压力梯度分布径向基本对称,溢流口和底流口处压力值最低。器壁沿径向形成了压力梯度,差值逐渐增大,空气柱边界处压力梯度最大;不同尺度的煤粒在旋流器内部的停留时间不同,相同密度的煤粒,粒度越小,停留时间越长。溢流中排出煤粒在旋流器中的停留时间明显长于从底流口排出的煤粒。溢流口排出的煤粒,密度越大,停留时间越长,底流口排出的煤粒,密度越大,停留时间越短。不同的旋流器结构参数对分选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中溢流管直径的影响最为显著,溢流管直径超过500 mm时,不能形成完整的空气柱,无法分选。溢流管直径为300 mm时,分选效果较好;溢流管插入深度显著影响分选精度,插入深度为160 mm时,分选密度增大,细小高密度的煤颗粒将错配进入溢流,溢流管插入深度为320~800 mm时,分选密度接近悬浮液密度,分选指标E_p=0. 084~0. 100,分选效果较好。底流口直径对旋流器选精度影响较大,当底流口直径为272和306 mm时,分选密度与悬浮液密度接近,E_p值小于0.1,分选效果较好。圆柱段长度对于分选密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李新 《中州煤炭》2020,(12):121-123,140
临涣选煤厂针对洗选过程中存在的精煤泥旋流器组溢流跑粗、精煤泥弧形筛筛下水跑粗、精煤泥弧形筛脱水效果较差等问题,重点开展精煤泥分级旋流器组入料分配不均匀、筛分错配物影响、弧形筛脱水效果的现场攻关和研究。现场大量试验表明:通过停止精煤泥旋流器组,增加精煤泥弧形筛数量、减小筛缝尺寸,改变精煤泥弧形筛击打,改用高频脱水筛等方式,从源头上解决了精煤泥分级旋流器组跑粗,明显改善了精煤泥弧形筛筛下水跑粗的问题,提高了精煤泥弧形筛分选效果。在降低介泥灰分、减少浮选过程中粗颗粒的含量、缓解浮选回收压力、降低降低浮选油耗、提高浮选精煤灰分、保证精煤产率、节约生产成本方面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增设分散罩 改善无压三产品旋流器分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由于工艺上存在不足,产生了精煤带矸现象,通过在现有工艺系统上分选设备前,装设一种简单的预处理器(在入料漏斗内装设圆锥形条缝罩),增设入料分散罩,克服了现有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的不足,改善了分选效果,杜绝精煤产品中带矸,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了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16.
精细水煤浆在柴油机上燃烧一段时间后,油浆泵柱塞偶件经常出现卡死现象,原因是柴油机工作过程中油浆泵柱塞偶件间积存大量未燃烧的超细煤粉。为防止超细煤粉进入柱塞偶件间隙,需要在制备精细水煤浆前将可能进入柱塞偶体间的超细煤粉选出。应用固液两相流体理论和旋流器工艺设计原理,设计并制造了小直径可调节型水力旋流器,用于超细煤粉的分级。同时对影响水力旋流器分级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水煤浆替代柴油燃烧技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大屯矿区重介工艺生产条件下的粗煤泥回收工艺和脱水设备的工作情况,总结了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下限与入选原煤中煤泥含量的关系,煤泥重介旋流器有效分选粒度范围在0.5~0.125 mm,选用粗精煤回收设备要优先考虑脱泥、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西铭矿选煤厂进行的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下限的测定,对比不同的测定方法, 既利用精煤筛分方法测定了两产品重介旋流器的分选下限,又利用分配曲线方法较精确地测定了两产品重介旋流器的分选下限.指出精确测定分选下限对选煤厂进行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脱泥脱介筛分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淮北选煤厂稀缺主焦煤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该选煤厂重介中煤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中煤再选的可行性.基于重介中煤煤质特性和解离特性,将中煤破碎至<0.5 mm以下,分别利用浮选、强化重力分选和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对该厂重介中煤进行了回收再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和强化重力分选效果要优于浮选.采用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