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在含400 mg/L Cr6++40%硝酸溶液中浸没试验和电化学试验,发现随晶粒尺寸的减小,Cr-Ni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随之增加,但当晶粒尺寸小于临界晶粒尺寸时,晶间腐蚀敏感性开始降低。过钝化电位数值与晶粒尺寸无直接关系,与材料本身特性有关,极化后的表面腐蚀形貌与浸没试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晶间腐蚀对GH4169涡轮子疲劳性能的影响,同时对电化铣后产生的叶有面花纹现象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晶间腐蚀可降低涡轮转子的疲劳性能,叶片表面花纹是由于严重的晶间腐蚀沟槽和叶片表面晶粒的不均匀脱落造成的,磨粒流工序可有效地消除叶片一化纹及严重的晶间腐蚀沟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高频焊对429铁素体不锈钢管进行焊接,观察相应的焊缝组织。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布氏硬度检测和晶间腐蚀实验等,分析了该铁素体不锈钢焊接处组织和性能,以及其晶间腐蚀对该铁素体不锈钢腐蚀行为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429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会使得焊缝区、热影响区处铁素体组织受热高温发生奥氏体化并且会析出碳化物颗粒。焊接后焊缝的硬度高于原材的硬度。晶间腐蚀结果表明,429铁素体不锈钢经焊接后的焊缝区域耐腐蚀性能很强。焊缝区晶粒细小均匀,在表面形成致密钝化膜保护焊缝免受晶间腐蚀影响,提高了该不锈钢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不锈》2008,(3)
有时,在特定条件下,晶界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晶间腐蚀。在晶界和邻近晶界的局部侵蚀,即晶粒腐蚀相对较少时被称为晶间腐蚀。由此,合金变质(晶粒脱落)和/或损失它的强度。晶间腐蚀可能会由晶界的夹杂物、一种合金化元素的富集或这些元素中的一种在晶界的贫化而引起;  相似文献   

5.
潘锦茂 《四川冶金》1989,11(3):65-67
本文对1Cr18Ni9Ti不锈管晶粒度与晶间腐蚀的关系作了大量的研究。实验证明对于不锈管晶间腐蚀内壁不易合格,而对外壁易合格,这是由于晶粒大小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激光填丝焊(laser wire filler welding,LFW)、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焊和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melt inert-gas,MIG)焊方法对6005A-T6铝合金板材进行焊接,研究不同焊接方法得到的焊接件的接头处、焊缝区、热影响区的抗晶间腐蚀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晶间腐蚀环境下,LFW接头处较CMT焊、MIG焊接头处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强;CMT焊焊缝区较MIG焊焊缝区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强,但热影响区抗晶间腐蚀的能力相反;3种接头各自热影响区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均弱于各自焊接接头处和焊缝区的抗晶间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00Cr25Ni35AlTi合金冷轧板900~1150℃固溶处理后的组织以及室温和350oC时的力学性能。并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测定了该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该合金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强度降低,塑性提高,晶间腐蚀敏感性也增加。在1000℃固溶时,合金可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晶粒,晶粒度≥9级,且具有良好的力学和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选取不同碳含量的C-276合金板材样品,先对样品进行固溶处理,随后在900 ℃下进行不同时间的敏化处理。采用ASTM G28中A法,对固溶及敏化后的C-276样品进行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得出C-276材料的晶间腐蚀年腐蚀率随敏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即延长敏化时间会增加C-276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固溶状态下,高碳型C-276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高于低碳型C-276合金;而在900 ℃敏化30 min以后,低碳型C-276合金呈现出更高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研究碳含量对C-276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固溶态下,低碳型合金晶界和晶粒内部均未发现有明显析出相,而高碳型C-276合金在部分晶界和晶粒内部分布着颗粒状富含Mo的析出相μ相。敏化过程中,无论低碳还是高碳型C-276合金,其析出相均为富含Mo的M6C型碳化物。高碳型C-276合金中,由于μ相对Mo元素起到钉扎作用,导致富含Mo的碳化物析出速度减缓,因此在敏化后,高碳型C-276合金具有更低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耐蚀性是不锈钢的重要性能之一,晶间腐蚀是不锈钢的主要腐蚀形式,所以不锈钢的研究、生产、加工及使用等部门都必须进行晶间腐蚀试验。但是,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标准,目前各个单位大多数是采用苏朕的ГОСТ6032—58,由于该标准本身的缺点及各单位对其中的有些规定的理解和解释有些分歧,在操作上有的也不够严格,所以往往在不锈钢的质量问题上发生争议,因此,统一制订我国的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检验方法标准已经成功目前的一项迫不及待的工作。本工作的目的主要是对常用的各种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00Cr25Ni35AlTi合金冷轧板900~1150℃固溶处理后的组织以及室温和350 ℃时的力学性能.并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测定了该合金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该合金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强度降低,塑性提高,晶间腐蚀敏感性也增加.在1 000℃固溶时,合金可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晶粒,晶粒度≥9级,且具有良好的力学和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不锈钢发生的各种腐蚀中,晶间腐蚀约占10%,它会使晶粒间的结合力有所下降,在应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裂纹,甚至碎成粉末,并且很隐蔽,从其外形上看不出来。同时它也是诱导其它腐蚀的主要原因。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主要是由于晶界区贫Cr所引起的,而C容易和Cr形成化合物,使Cr含量减少。为此,晶间腐蚀的防止措施是:化学成分及组织  相似文献   

12.
316H不锈钢是我国四代先进钠冷快堆热交换器主体结构材料,获得C、N等关键微量元素的合理控制限是实现其国产化制造的前提。但是ASTM标准对316H合金中C的要求控制范围较宽,难以兼顾合金的耐晶间腐蚀和焊接性能,尤其对C极易出现偏析的大尺寸管板、法兰等部件。此外,该标准也并未给出N的控制范围。试验研究了C、N含量对合金的晶粒度、室温和580℃拉伸性能、室温冲击韧性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含量在0.04%~0.06%变化时,316H不锈钢晶粒度、拉伸性能、冲击韧性变化并不明显。尽管该范围的C含量合金热轧板材具有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但随着C含量的增加,合金腐蚀速率有所提高。N含量在0.05%~0.07%变化时,316H不锈钢晶粒度、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变化并不明显,耐晶间腐蚀速率随着N含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基于上述结果,综合分析并确定了工程化制造的大尺寸316H不锈钢部件C和N含量的推荐控制限,即C 0.04%~0.05%,N 0.06%~0.07%。  相似文献   

13.
氮作为一种强奥氏体化元素,在不降低韧性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材料强度和抗腐蚀性能。为了研究氮含量对316L型不锈钢焊接性能的影响,采用两种不同氮含量的316L型不锈钢进行不填丝穿孔等离子弧焊接。通过力学、抗晶间腐蚀等性能的对比,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可以看出奥氏体不锈钢中氮元素含量的增加能够提高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但却促进了热影响区晶粒的粗化,导致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4.
摘要:通过热处理试验结合物理化学相分析实验,对含铌与不含铌的2种试验钢在不同均热温度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情况及含铌钢中铌的固溶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均热温度低于1200℃时,含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均小于无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含铌钢奥氏体中固溶的Nb逐渐增多;均热温度升至1200℃时,含铌钢奥氏体晶粒较无铌钢无明显细化。通过相分析试验研究实际Nb的固溶量与均热温度的关系,发现实际测量得到Nb未溶量随均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对比Nb在奥氏体中的实际固溶与理论固溶的关系,寻找适合的含铌试验钢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5.
冶专 《铝加工》2006,(3):42-42
一种耐腐蚀的铝合金具有控制量的铁、锰、铬和钛,并且含有铜、硅、镍以及不超过杂质水平的锌。调整所述合金的化学组成,以使晶粒边界的电解电位与合金基体相匹配,从而降低晶间腐蚀。所述合金特别适合于采用挤压和钎焊技术制造热交换器中的管材。  相似文献   

16.
摘要:通过热处理试验结合物理化学相分析实验,对含铌与不含铌的2种试验钢在不同均热温度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情况及含铌钢中铌的固溶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均热温度低于1200℃时,含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均小于无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含铌钢奥氏体中固溶的Nb逐渐增多;均热温度升至1200℃时,含铌钢奥氏体晶粒较无铌钢无明显细化。通过相分析试验研究实际Nb的固溶量与均热温度的关系,发现实际测量得到Nb未溶量随均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对比Nb在奥氏体中的实际固溶与理论固溶的关系,寻找适合的含铌试验钢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郑旭  冯旺  肖翔 《铝加工》2020,(1):53-55,60
针对2D12-T4薄壁管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晶间腐蚀深度控制难度大的问题,通过现场取样对晶间腐蚀形貌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铸锭化学成分及均匀化工艺对晶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元素成分、优化铸锭均热工艺可以提高该合金的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连铸坯下线至加热炉的温度制度及其表层组织演变与热送或粗轧裂纹密切相关.基于热模拟实验分析了送装工艺对奥氏体转变特征和再加热晶粒尺寸的影响.高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原位观察表明,含Nb J55钢在双相区700℃热装时,组织为晶界膜状先共析铁素体、魏氏体和大量残留奥氏体,再加热至1200℃,奥氏体晶粒大小、位置都不变;单相区600℃温装时,组织为大量铁素体+珠光体,再加热至1200℃时,奥氏体晶粒明显细化.马弗炉模拟SS400钢双相区不同热装温度发现,铁素体转变量至少达70%时才可细化再加热后的奥氏体晶粒.在临界转变量以上,基体中铁素体转变量越多晶粒细化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祝凯  杨健  王睿之 《世界钢铁》2012,12(3):57-61
分析了厚钢板大线能量焊接后热影响区(HAZ)的失效机理,介绍了利用微细夹杂物改善HAZ性能的研究情况.粗晶热影响区脆化是由于晶粒粗大及不良组织而引起,粗大的奥氏体晶粒是焊接热影响区韧性恶化的主要原因.抑制焊接HAZ晶粒长大是改善厚钢板可焊性的关键因素.用真空感应炉分别冶炼了不同成分的钢,研究Mg对低碳钢HAZ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Mg钢HAZ的低温韧性较比不含Mg钢有较大幅度提高.通过激光高温显微镜原位观察发现,含Mg钢在1400℃保温300 s后奥氏体晶粒仍然保持着细小的结构,这主要归功于Mg添加后生成的细小粒子所产生的钉扎作用,该发现为改善厚板HAZ韧性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永磁搅拌近液相线铸造和普通铸造方法制备不同晶粒尺寸的2024铝合金铸锭,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初始晶粒尺寸对不同压缩变形条件下2024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和变形后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2024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依赖于变形条件和初始组织。初始晶粒尺寸对流变应力的影响是:当应变速率小于0.1 s~(-1)时,流变应力随晶粒尺寸减小而减少;当应变速率为10 s~(-1)时,流变应力随晶粒尺寸减小而增大。降低变形温度会弱化晶粒尺寸对流变应力的影响。热压缩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温度升高而减小。应变速率为10 s~(-1)时,热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周期性波动;只在粗晶2024铝合金中发现变形剪切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