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针对现有贴装机价格昂贵、机构刚度低、动力学响应慢等缺陷,提出并联运动贴装机器人的概念并进行研制.首先,采用自主发明的二滑块驱动解耦并联机构作为贴装机器人主机构,并进行了运动学性能分析;其次,进行了详细的机械结构设计,包括并联机构模块、贴装头模块、PCB板定位模块、供料器模块、传动模块等,并按贴装要求设计了气动回路以及控制系统;最后,研制了实物样机,进行了调试和贴装,表明并联运动贴装机器人运行可靠、高效、贴装精度能满足要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规的表面贴装技术难以直接应用于压力传感器中的应变片贴装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应变片自动贴装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贴装定位偏差的估计,并建立了简单高效的定位偏差估计算法,进行了合理的工作流程规划,实现了各工序的并行处理。样机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地完成应变片的自动贴装任务,其贴装速度、贴装精度及其一致性均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数字电路印制板的智能化、便捷化是印制板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印制板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前景。这就需要印制板在保留原有的优势基础上,还需要能够实现数字化连接。相控阵多层数字电路印制板综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以多层微波印刷电路作为基础,一体化设计,进而实现印制板的智能化、便捷化发展,提高印制板稳定性能。本文就将以相控阵多层数字电路印刷板综合贴装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核心技术及电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提高相控阵多层数字电路印制板综合贴装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近年来电子组装行业在社会中不断崭露头角,尤其是表面贴装技术的发展更是备受关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导致在焊接方面往往难以获得优质效果.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手工焊接表面贴装元件的要求,以及表面贴装元器件解焊技巧,以期能够为促进表面贴装技术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表面贴装生产线贴片机在贴装过程中需要固定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问题,提出基于磁铁吸附PCB载具方案.根据等效磁荷和静磁学理论,得到磁条吸附力计算模型,利用磁条吸附载具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磁力仿真分析,研究磁条的磁力大小随磁条截面尺寸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贴装头在一定速度范围内工作时,磁力能够满足约束PCB条件.实际生产表明:在正确安装好磁条的条件下,完成1 200片PCB贴装工序后,检测到PCB的偏移量均在允许范围内,可证实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基于 SMT表面贴装技术的超小型贴片元件 (0 2 0 1 )工艺 ,包括它的工艺特征分析 ,应用难点及其技术工艺的推动方案 ,并以 SMT工艺制作了编码控制接口。  相似文献   

7.
以CAD设计软件PROTELFORWINDOWS在表面贴装中自动布线应用为例 ,探讨了如何设置布线、布局参数 ,如何更好运用EDA工具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表面贴装工艺流程中影响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丝网印刷、贴片定位、焊料成分、红外再流过程等,其中由丝网印刷引起的焊接质量缺陷约占63%,指出合理选取模板、锡膏及印刷工艺有助于改善表面贴装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CAD设计软件PROTEL FOR WINDOWS在表面贴装中自动布线应用为例,探讨了如何设置布线、布局参数,如何更好运用EDA工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SMT(表面贴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而焊锡膏是SMT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就SMT中关注的焊锡膏成分、分类、特性以及焊锡膏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自动化的需要,解决原有轴承压装机压装过程中人工上料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中巧妙地应用了空间凸轮机构,实现压装过程中自动上料.在分析相关技术要求和参数及现场条件的基础上,完成了立式轴承压装机上料机械手总体结构设计,设计出立式轴承压装机上料机械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解耦理论的分析,针对某型号发动机的激励特性,对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设计,并对各相关参数的选择进行计算。通过对悬置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测试及分析,提出设计优化方案,使悬置系统的整体隔振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递路径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车内振动的发生机理,根据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传递函数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分析与参数优化方法以及评价指标.在实车工作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利用振动测试的数据建立整车传递函数模型,进行悬置传递路径分析与优化,对整车车内振动进行预测.测试过程简单,测试时间短,并以国产某轿车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基于隔振原理,分别建立6自由度动力总成悬置模型和包括车架的12自由度整车模型。以各悬置元件的刚度为设计变量、悬置元件的变形量为约束条件、悬置支撑处响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6自由度悬置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并获得系统的最优刚度值。基于12自由度整车模型,分别对优化前后系统的隔振传递率进行比较,优化后的隔振传递率最大降低了7.4%,改善了整车的NVH特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柴油客车存在着整车振动较大的问题,建立了该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力学及数学模型,对原悬置系统进行了动态计算与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通过改进设计,使原车的整车振动状况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端盖类零件安装孔的结构特征、技术要求及工艺特点,设计出了一种用于加工端盖类零件安装孔的通用钻模,改变了零件与钻模一一对应的传统方法,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功率发动机的悬置减振技术. 方法 利用振动分析理论, 建立了台架6 自由度振动系统微分方程, 利用优化设计技术对所建立的系统方程进行了优化求解, 整个过程都编制了通用计算程序.结果 利用所编程序, 对某装甲车辆用柴油机台架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试验测试与预测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 该优化设计方法和所编程序, 对一般大功率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和振动烈度预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以某车型为例介绍一种发动机悬置系统的优化方法。应用Adams/View建立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六自由度简化仿真模型,用Adams/Vibration模块对悬置系统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此系统固有频率分布不合理和存在能量耦合现象,针对此问题利用Adams/Insight模块对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试验设计优化,最终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主动式液压伺服隔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舰船柴油机的振动隔离问题,本文对液压伺服隔振系统反馈控制理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双层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用传递函数分析法推导出系统力传递率,在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对系统在各种反馈参数条件下及不同的反馈增益条件下的振动主动控制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低频和宽带激扰条件下,采用上层质量速度,下层质量位移和下层质量速度变量组合反馈,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