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美国Base-Seal固化剂(BS-100型),对长春地区典型黏性土进行了固化处理,并对其加固土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种土壤加固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筑路材料应用于季冻区公路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剑麻纤维结合某离子型固化剂对长春地区典型粗粒土的固化效果,配制了纤维掺量为0.6%、纤维长度为1 cm、固化剂掺量为0.03%、水泥掺量为5%的剑麻纤维水泥加固土。对加固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冻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指标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得出剑麻纤维水泥加固土作为路面基层材料具有早期强度高,抗弯拉性能、冻稳定性能、水稳定性能好的结论,适合在长春及其气候、土质相似地区的道路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膨胀土路基CBR值的达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石灰和熟石灰时孝襄公路路基膨胀土进行改良处理,以提高路基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掺加4%~7%的生石灰或者熟石灰,可以大大改善中型或弱型膨胀土的路用性能。改良后的膨胀土的CBR值达到了8%以上,最高达到70%以上,满足了路面设计对路基土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土遗址加固保护加固材料众多,不同材料各有利弊,为寻求理想的加固材料,加快保护进程,首先对当前常用加固材料水玻璃、丙烯酸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等从物性特征上分析其加固特点,得出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乳液(硅丙乳液)性能较优良。以榆林明长城土遗址为例评定其加固效果,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耐水和耐盐腐蚀试验等,结果表明硅丙乳液加固土遗址效果良好,可为实地加固保护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双排桩在复杂环境条件深基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双排桩复杂的承载性状与力学性态,基于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原理,构建深基坑工程双排桩室内试验模型,对桩间土、桩侧被动区、桩端土体以及未加固等4种工况下双排桩的承载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当采取桩间土加固措施时,前排桩最大正、负弯矩相对于未采取加固措施时分别降低了32.4%和38.5%,后排桩桩身最大正、负弯矩分别降低了76.8%和55.4%,而桩顶水平位移降低约57.5%,加固效果十分显著。桩间土、桩侧被动区以及桩端土加固均可有效提高双排桩的承载性能,但以桩间土加固效果为最好,主要原因是桩间土加固可显著提高桩间土的变形模量,增强桩土复合承载体截面整体抗弯刚度,从而提高双排桩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6.
膨胀性土作为区域性特殊土,具有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工程变形特点,导致其力学性能很不稳定.从改善膨胀性土力学性能,满足工程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出发,根据某危桥维修加固工程,研究总结了改善膨胀性土力学性能的处理机理.工后检测结果表明,无砂砼压密注浆小桩对膨胀性土的改性处理,理论上是科学的,实践中是可行的,可为同类加固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膨胀性土作为区域性特殊土,具有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工程变形特点,导致其力学性能很不稳定。从改善膨胀性土力学性能,满足工程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出发,根据某危桥维修加固工程,研究总结了改善膨胀性土力学性能的处理机理。工后检测结果表明,无砂砼压密注浆小桩对膨胀性土的改性处理,理论上科学的,实践中是可行的,可为同类加固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集料类型对沥青超薄磨耗层路用性能的影响,对比了玄武岩、88#煅烧铝矾土、75#煅烧铝矾土超薄磨耗层的高温性能、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和抗滑性能。研究发现:88#煅烧铝矾土超薄磨耗层的路用性能最佳;超薄磨耗层的路用性能与集料的微结构与晶相组成有关,表面微结构越复杂且晶相硬度越高,则超薄磨耗层路用性能越优异。  相似文献   

9.
SOILFIX聚合物作为一种新的路面材料,近些年在国内外都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的研究内容还集中在SOILFIX聚合物稳定碎石土.研究SOILFIX聚合物在冷再生方面的运用:包括SOILFIX聚合物同RAP旧料、新料的粘结性能对比,SOILFIX冷再生配合比设计以及SOILFIX冷再生混合料作为基层的路用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发挥水泥土桩墙的高强度特性,提出了一种土钉墙+水泥土桩墙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并介绍了其设计理念。基于有限元数值模型,结合南昌地区典型地质条件,系统地研究了联合支护结构对渗流场、土体水平位移、土钉轴力、水泥土桩墙桩身应力、基坑破坏模式的影响,以及坑底加固、水泥土桩墙距离对基坑支护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墙体安全的条件下,联合支护结构的受力机制更合理,开挖面处土体水平位移、桩身轴向及切向应力均小于传统的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基坑破坏模式表现为重力式挡土墙破坏模式,对坑底进行加固处理可进一步显著改善其支护性能。  相似文献   

11.
估测大面积近地表土壤含水量对指导灌溉、防洪排涝、旱情预报等具有很大价值。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地表土壤日温差、热惯量和土壤含水量三者的关系,探讨了由地表土壤日温差推求热惯量、再由热惯量推求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建立了由气象卫星监测土壤含水量模型,通过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其次,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实际土壤含水量的监测,做出了土壤含水量分布图。  相似文献   

12.
山区公路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区公路工程由于线长、工程量大,施工期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在编制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时,需要对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公路沿线原地貌水土流失量及新增水土流失量之和即为全部的水土流失量。公路沿线原地貌水土流失量可以采用平均侵蚀模数法及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进行预测,新增水土流失量由扰动地表和工程弃堆渣引起的水土流失量组成。最后,通过具体的工程,对山区公路工程建建设期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模式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13.
寒地黑土有“黑色黄金”之称,土质肥沃,研究其质量对农业土壤生态系统极为重要。本文选取温室大棚寒地黑土进行研究,对土壤隶属度函数、综合评价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因素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研究发现,土壤为粉砂质壤土;呈酸性;有机质含量符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三级土壤的标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符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一级土壤的标准。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等级较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土质边坡坡面稳定性问题,从土体改性机理出发,采用高分子稳定剂对土质坡面进行生态护坡。对自主研制的高分子稳定剂改性土的强度、抗冲刷性和植被生长等进行了室内评价,通过室内试验和微观扫描深入分析了高分子稳定剂的生态护坡机理,并通过工程实例应用进一步验证了高分子稳定剂的生态护坡效果。结果表明:高分子稳定剂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土体的强度和抗冲刷性,同时可以促进植被的生长;高分子稳定剂生态护坡机理是通过包裹土质边坡坡面的土颗粒形成网状膜结构,提高土体的强度和抗冲刷性等性能,给坡面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达到生态护坡的效果;工程实例验证了高分子稳定剂应用于土质边坡生态护坡的可行性,为土质边坡坡面治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土壤微生物与森林环境因子关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马尾松林,杉木林中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林地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树种,林木根际的距离、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成土母岩等因子有关。马尾松林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几乎是杉木林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的20倍,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盆地软土十分发育,山间低洼地、河谷也有软土发育.大理至丽江铁路经过软土区,软土地基工程地质问题突出.通过对大丽铁路软土工程地质特性及软基处理措施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新构造运动是影响大丽铁路软土发育和分布特点的根本原因;4个地貌单元分布软土23.518 km,成因以湖积为主,次为冲洪积,少量为坡洪积,偶有坡积残积土因积水浸泡为软土;软土工程地质分层多,呈现出集中连片与多点零星、层状与透镜状交替,空间变化快、变化大的分布特点;软土物理化学活性强,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高、压缩性高、塑性指数高、强度低、固结系数低、渗透系数低的特点.提出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建议经施工和多年运营验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宁明膨胀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宁明膨胀土渗透特性并得到渗流分析所需参数,在了解土性和土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广西宁明两种膨胀土的原状样和重塑样分别进行了饱和渗透试验、压力板试验和收缩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用间接方法得到非饱和膨胀土渗透系数及其随含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矿物成分、土体结构对膨胀土的渗透性有一定影响,膨胀性粘土矿物含量越多,渗透系数越低、透水性越差。原状土被扰动重塑后微结构破坏,渗透性大大降低。宁明非饱和膨胀土渗透系数随着含水量减少(基质吸力增大)而急剧减小,渗透系数与含水量之间可以用指数函数拟合。  相似文献   

18.
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农业干旱防御能力、制定节水灌溉计划、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归纳了农田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阐述了反应土壤水分能量的土壤水势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并分析了土壤水势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壤?植物?大气动态水分连续体的关系,分析了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指明了农田土壤水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峡库区紫色土和黄壤作淹水厌氧培养,研究土壤氧化还原过程对吸附于土壤中的外源Cd形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厌氧培养过程,pH向中性转变,体系Eh降低,土壤从氧化环境转入还原环境,黄壤氧化还原转换趋势更为明显.紫色土CEC含量增加到17.53cmol·kg-1,黄壤为27.94 cmol·kg-1.黄壤Fe(Ⅱ)增加趋势明显,Fe(Ⅱ)含量达到3 156.30 mg· kg-1,紫色土为446.56 mg·kg-1.外源Cd进入水土体系后,快速被土壤吸附,至培养结束,99.9%以上Cd被土壤吸附.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与外源Cd在土壤中的形态稳定性具有直接联系,外源Cd被吸附后逐渐达到形态上的稳定,部分Cd由形态稳定性最差的可交换态向更稳定的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变.紫色土中可交换态Cd从5.87 mg·kg-1降低至4.56 mg·kg-1,含量降低22.34%,黄壤从2.87 nmg·kg-1降低至1.02 mg· kg-1,含量降低64.30%,外源Cd在黄壤中形态稳定性好于紫色土.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麦秸秆加筋土的筋土作用与加筋效果,以含水率、干密度及麦秸秆埋置深度为影响因素,开展了麦秸秆与盐渍土的拉拔摩擦实验;完成了盐渍土、麦秸秆加筋盐渍土、石灰固化土、麦秸秆与石灰加筋固化土的抗压实验和三轴压缩实验。结果表明:麦秸秆与盐渍土的拉拔摩擦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干密度和埋置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干密度、含水率、埋置深度对筋土摩擦作用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小;与盐渍土及石灰固化土相比,麦秸秆加筋大幅提高了土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与抗变形性能。麦秸秆具有良好的筋土摩擦性能和加筋效果,麦秸秆加筋能有效增强土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