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探索复合型调控剂修复镉污染农用土壤,通过两种试验,研究了复合型调控剂对土壤pH值、镉有效态含量、镉的形态转化、小白菜生物量和品质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型调控剂对镉污染农田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明显大于单一调控剂,不同配比调控剂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范围为44.47%~86.53%,其中复合型调控剂ADE(钙基矿物质、炭基肥和石灰石配施比例为10∶5∶1)的钝化效果较好;不同用量的复合调控剂ADE能有效地促进小白菜生长,生物量比施用前增加了1.75~4.03倍;小白菜镉含量随复合型调控剂ADE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降低范围为21.35%~60.92%。因此,重金属镉污染土壤施用复合型调控剂ADE,不仅可以提高小白菜产量,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作物镉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施用纳米肥料399植物生长剂后小麦籽粒微结构和营养品质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比较了施用和未施用399植物生长剂的小麦籽粒的外部形貌和截面特征.通过观察发现,399植物生长剂对表皮细胞、糊粉层及胚乳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对小麦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重金属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施用399植物生长剂的小麦蛋白质质量分数提高了8%以上,粗脂肪质量分数提高了5%以上;粗纤维、铅的质量分数与399植物生长剂的施用没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在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种植面积较大且新收获的小麦品种西农979、郑麦7698、矮抗58、泛麦8号、良星66、济麦22等感染米象虫卵后其子代成虫羽化初现时间、羽化高峰时间、羽化终止时间、子代成虫数量、从卵至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等,计算小麦品种对米象的敏感系数.主要结果为:米象在不同小麦品种间的平均发育历期、子代成虫数量以及小麦对米象的敏感系数SI值等差异性显著,如米象在济麦22中的平均发育历期为42 d,在良星66中的平均发育历期为35 d.子代成虫数量在郑麦7698中最少(21头),在矮抗58中最多(62头);郑麦7698对米象的SI值为7.76,矮抗58对米象的SI值为11.02等.不同小麦品种间米象成虫的羽化初现时间、羽化高峰时间和羽化终止时间差异显著,但大小变化与敏感系数SI值在小麦敏感性上表现不一致.不同小麦品种感染米象后,不同时间的质量变化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麦对米象的敏感性差异显著;不同小麦品种中,米象子代成虫数量与敏感系数SI值的大小成正相关,平均发育历期与敏感系数SI值成负相关,羽化时间与小麦的敏感性不具对应性;感染害虫后小麦质量变化与品种对害虫敏感性相关性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镉污染稻田适宜的土壤耕作方式.[方法]以早稻品种陵两优211为材料,在湖南省湘潭县镉污染稻田开展连续4a的定点试验,比较翻耕、旋耕和免耕对早稻产量与各器官镉含量动态的影响.[结果](1)土壤耕作方式对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显著,少免耕处理产量较翻耕处理均有所降低,主要由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减少所致;随年限延长,免耕处理的减产幅度逐渐减小,至第4年产量下降已不显著.(2)少免耕处理有利于镉在早稻根、茎鞘和叶的富集.(3)随年限延长,免耕处理早稻稻穗与稻米镉含量逐年下降.[结论]少免耕对早稻产量和镉含量有显著影响,镉污染稻田连续4a以上免耕可以获得与翻耕产量相当、米镉含量更低的早稻谷.  相似文献   

5.
钾对土壤镉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不同用量钾肥对土壤镉有效性的影响,采用盆栽与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镉污染赤红壤上,施用钾肥对小油菜生物量、镉吸收量与土壤溶液中钾、镉含量及土壤镉吸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低镉还是高镉污染水平,与对照相比,小油菜干质量均以高钾用量增幅最大,两季平均增加分别为16.6%(低镉)和17.7%(高镉).在低、高镉两种污染水平下,增加钾肥的施用量,土壤溶液中钾含量明显增加,小油菜体内钾含量也明显增加.钾肥施用量为195 mg/kg时,土壤溶液中镉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2.80%(低镉)与23.7%(高镉);而小油菜体内镉含量较对照平均分别增加10%(低镉)和45.9%(高镉).钾离子与镉共存时,明显改变土壤吸附镉的能力,与钠体系相比,钾体系赤红壤的总吸附容量降低了31.3%.钾与镉共存时,土壤对镉的吸附作用明显影响小油菜对镉的吸收,是控制土壤镉有效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生物炭联合黑麦草修复镉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生物炭和黑麦草联合对镉质量分数为30 mg/kg的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研究了 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黑麦草植株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当m土壤:m玉米生物炭:m小麦生物炭为1:0.01:0.01时,修复50 d后土壤中的镉质量分数可以降至18.2 mg/kg;生物炭的掺加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有利于黑麦草的生长;生物炭的加入还可以提升镉在黑麦草中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7.
共选取安徽、河北、河南、江苏、山东5省黄淮麦区2011年高产强筋小麦样品244份,对籽粒感官性状、质量指标、品质性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31.6%,分别是藁优9 415、济麦20、济南17、师栾02-1、皖麦38、西农979、新麦26、徐麦30、烟农19、烟农21、烟农5158、郑麦366、郑麦7698、郑麦9023和洲元9369.通过试验筛选推荐适合该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8.
湿法炼锌净化钴渣新处理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提出了氨-硫酸铵体系处理湿法炼锌净化钴渣的新工艺。该工艺首先用铵-氨水溶液浸出烘烤后的钴渣,再用锌粉对浸出液净化除杂并进行锌与镉、钴、铜及铜与钴的分离,在最佳技术条件下,金属浸出率(质量分数)分别为:Zn91.18%,Cu96.98%,Cd99.385,Co89.35%;净化所得的富钴渣含Co3.79%,富集比达8.4,从这种钴渣中可直接提取钴或钴盐;而净化液可直接制取活性锌粉,氨-硫酸铵法具有原料适应性强,设备防腐要求低,能常温操作,能耗低,除杂容易等优点,是处理湿法炼锌废渣、综合利用有价元素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于土壤无机氮固持的影响,选择稻草秸秆生物炭(RBC)和玉米秸秆生物炭(CBC)作为吸附剂,开展了不同生物炭种类、生物炭添加量、对于不同无机氮浓度以及不同土壤pH条件下无机氮固持效果影响的实验,系统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于土壤中无机氮固持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无机氮有显著的固持作用,3%RBC处理的土壤氨氮、硝氮固持率分别达到8.89%~43.75%、7.79%~28.50%,3%CBC处理的土壤氨氮、硝氮固持率分别达到35.61%~48.77%、4.81%~41.26%。CBC的无机氮固持率优于RBC,土壤中施用质量分数3%的生物炭时土壤无机氮固持效果最佳,土壤氨氮、硝氮浓度为60mg/kg、20mg/kg时更有利于土壤无机氮固持,适宜固持氨氮的土壤pH环境为弱碱性(pH在5.5~6.5),适宜固持硝氮的土壤pH环境为弱酸性(pH在6.5~7.5)。综上,施用生物炭对于土壤无机氮具有较好的固持效果,可有效减少无机氮流失。  相似文献   

10.
了解田间收获小麦中储粮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情况,是进行科学防治和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基础。在防止后期害虫感染的前提下,从田间收获的水分含量为9.9%的泛麦8号(河南省漯河市田间采集)、水分含量为11.6%的郑麦7698(河南省濮阳市田间采集)和水分含量为13.2%的济麦22(山东省德州市田间采集)3个品种,在保持原始水分和适宜温度(25℃)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间的害虫发生与虫蚀粒率变化情况。主要结果为:泛麦8号在储存前期的120 d里样品中未检出玉米象成虫,150 d后样品中成虫密度达1.3头/kg,270 d后样品中成虫密度达1.7头/kg,经过240 d的储存后样品的虫蚀粒率一直为0%。郑麦7698储存45 d后样品中玉米象成虫密度为2.0头/kg,此时小麦的虫蚀粒率为0%;270 d后样品中的成虫密度达2.7头/kg,粮食的虫蚀粒率增至3.0%。济麦22储存45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为5.3头/kg,虫蚀粒率为0%;75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为57头/kg,虫蚀粒率为0.4%;270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达320头/kg,虫蚀粒率为7.4%。结果表明:收获后水分含量从9.9%至13.2%的3个小麦品种在田间均可感染玉米象;隐藏于籽粒内的玉米象虫卵在后期储存中羽化为成虫的时间与数量受小麦水分含量影响显著,水分含量低的小麦样品中玉米象发育至成虫的时间明显滞后且数量少;收获后储存中小麦样品虫蚀粒率的增加与其水分含量、害虫发育时间以及害虫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镉胁迫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玉米砂培试验,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镉对玉米进行处理,对其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能否作为重金属镉生物有效性的指示植物,结果表明,镉对玉米的毒害受到时间和镉质量浓度双重因子的制约,从表现上看镉毒害症状很少,但镉对玉米的毒害随着在植株体内的积累逐步显现出来。苗期及营养生长前期镉对玉米的毒性临界点质量浓度为1.0 mg/L左右,严重毒害质量浓度为5.0 mg/L。同时还发现植株体内游离脯氨酸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比其它生理指标明显,因此脯氨酸可以作为某些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同期抗逆性指标。由于玉米对镉胁迫的忍受能力比较强,作为土壤镉污染修复植物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氯氰菊酯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GC-ECD测定了氯氰菊酯在玉米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喷施10%(质量分数)氯氰菊酯乳油,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为0.314 mg.kg-1,半衰期3 d,植株中的原始沉积量4.59 mg.kg-1,半衰期1.74 d。收获期玉米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低于方法检出限(0.001 mg.kg-1)。  相似文献   

13.
针对餐厨垃圾厌氧处理所产生的沼渣具有产量大、灰分质量分数高的特点,研究沼渣中无机灰分对其热解过程的影响. 通过热重分析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分析沼渣热解动力学特性及其产物. 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沼渣除灰后,失重速率显著提高,热解起始温度由180 ℃降至160 ℃. 除灰沼渣的总表观活化能比沼渣的略高,原因可能是除灰使沼渣内部孔隙增加,在促进挥发分析出的同时,削弱了部分组分在热解过程中的催化裂解作用. 产物分析结果表明,NaCl能够促进油相产物中烃类向酮类的转化,ZnCl2通过促进酸类的脱羧作用,使烃类质量分数提高至66.8%;Fe2O3和Al2O3使烃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至66.8%和72.7%,CaO和MgO可以促进酸类脱羧生成酮,使产物中酮类的质量分数高达46.5%和39.4%.  相似文献   

14.
在半湿润的南京地区,以微型马铃薯荷兰七号为指示作物,采用平地起垄覆膜的种植方式,分别选用黑色地膜(BM)与普通白色地膜(WM)做比较,并以不覆膜的平地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微型马铃薯生理指标、产量以及种植区土壤质量的影响.发现BM处理下微型马铃薯的淀粉质量分数和产量最高,较WM处理增产31.1%,较CK增产43.7%;覆膜处理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的速效钾质量分数,BM处理下耕层土壤的速效磷质量分数最低,但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覆膜处理有效提高了微型马铃薯出苗期的耕层土壤含水量,BM处理下微型马铃薯生育期内的表层土壤温度明显低于WM,且高于对照,对微型马铃薯的生长更有利.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测定了平菇菌糠腐熟后的氮、磷、钾含量,提取了腐熟菌糠的水溶性和醇溶性物质以及腐殖质。用这些提取物对莴笋、玉米、茄子和黄瓜进行了苗期叶面喷施正交试验,其植物促长结果为:平菇腐熟菌糠含全氮0.21%、全磷0.95%(以P2O5计)、全钾0.62%(以K2O计);腐熟菌糠的水提物、乙醇提取物和腐殖质提取率分别为4.05%、0.31%和23.31%;作物苗期最大叶片的长度增量对喷施处理反应敏感,可在较短时间对不同活性物的促长效果做出评价;腐殖质的促长作用最大,对叶片长度的促进效果是商品叶面肥诺贝宁的1.48倍,是乙醇提取物的1.34倍,差异显著。水提物的作用略差于乙醇提取物,略好于诺贝宁,但差异都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Protamex复合蛋白酶水解小麦面筋蛋白制备抗菌肽.以抑菌率为指标,以大肠杆菌为目标菌,考察了反应温度、pH、水解时间、底物质量分数、加酶量等因素对抗菌肽生成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小麦面筋蛋白抗菌肽的最佳水解工艺条件:温度55℃、pH9.0、加酶量200 mg/g、底物质量分数2.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抗菌肽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7.2%.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黄曲霉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对黑曲霉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达到12.4%.  相似文献   

17.
配麦磨粉得到三路粉流,将后路粉、中路粉、前路粉以质量分数分别为80%、8%、12%的比例混合通过蒸汽喷淋调质、桨叶式滚筒干燥机热处理后得到小麦裹糊专用粉,其优化工艺条件为:蒸汽量35 m3/h,蒸汽处理时间60 s,干燥温度120℃,处理时间6 min,同时选取市售裹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灰分含量较高的后路粉为主要原料经湿热处理后能得到品质较好的裹糊专用粉,为小麦磨粉工业中的次粉深加工、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提供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奶牛粪沼液连续施用对耕层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2年奶牛粪沼液连续施用的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了沼液施用后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总有机碳与各活性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施用沼液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P<0.05)增加,土壤小团聚体有向大团聚体演化的趋势,且沼液施用量越大,耕层土壤中大团聚体增加越多;施用沼液后耕层土壤碳库存分别比施用化肥的处理增加25.9%~35.2%,高活性有机碳的变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最大;施用沼液会通过活性碳的输入提升耕层土壤碳库活度,且亚表层土壤碳库活度对外源有机物的输入更加敏感,大团聚体中活性较高有机碳增加是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9.
在全世界范围内,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最常见的一种污染粮食、饲料和食品的霉菌毒素,严重影响人和牲畜的健康。臭氧由于具有极强的氧化性、高效广谱杀菌性,使用后可自行分解为氧气,无污染残留,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降解领域。臭氧溶于水中可产生氧化性更强的·OH自由基,但臭氧水却鲜用于降解真菌毒素。将臭氧通入水中制得臭氧水,通过臭氧水润麦以及臭氧水短时间浸泡小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ON的含量,探究不同臭氧水处理条件下对赤霉病小麦中DON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水润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润麦温度,增大臭氧水浓度,有利于DON降解,当臭氧水质量浓度为58.32 mg/L、润麦温度为30℃时,DON降解率可达19.99%;采用臭氧水浸泡,随着臭氧水质量浓度的增大、p H的减小、料液比的升高、浸泡时间的延长,赤霉病小麦中DON含量显著降低,降解率显著升高,最高可达44.12%。臭氧水处理高效、无污染且对小麦中DON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可以考虑作为一种降解赤霉病小麦中DO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质量分数为1%的高胆碱膳食对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的影响。选取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饮食组(CK)和1%高胆碱膳食组(CHO)。处理60 d后,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分别测定小鼠粪便肠道菌群组成和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的质量分数;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浓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粪便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结果显示:高胆碱饮食改变肠道菌群组成,显著增加毛螺菌属NK4A136组和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 TMAO)产生菌梭菌目的丰度;与CK组相比,CHO组粪便中乙酸质量分数显著增加,而血浆LPS浓度明显降低,同时,1%胆碱饮食处理后粪便中Fe的质量分数显著提高。因此对于健康小鼠,摄入1%胆碱膳食能改变肠道菌群组成,提高TMAO相关菌丰度。此外,1%胆碱膳食可提高乙酸含量,降低LPS的水平,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