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树皮、褐煤、I类烟煤为例,分析了沸腾层内未燃烧燃料中的水分蒸发吸热对埋管吸热份额和沸腾层温度的影响得到了高水分燃料的沸腾层烟气热平衡方程。计算和分析表明,对高水分燃料,沸腾层内未燃烧燃料中的水分蒸发吸热所需热量较大,在沸腾层烟气热平衡方程中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2.
热力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沸腾层出口和悬浮室出口烟温,以及埋管受热面和水冷壁的吸热量。不论是埋管受热面、还是悬浮室中的水冷壁,它们的热力计算基本方程式有二个,即(一)烟气侧的热平衡方程式;(二)受热面的传热方程式。本文介绍沸腾层埋管热力计算方法。一、沸腾层烟气侧热平衡方程式在燃用0~8毫米的宽筛分煤粒时,其中细小的煤粒,尤其是粒径在0.5毫米以下的煤粒,会在沸腾燃烧过程中被气流带到悬浮  相似文献   

3.
在《层状燃烧及沸腾燃烧工业锅炉热力计算方法》中,第六章“沸腾炉炉膛传热计算”由浙江大学张鹤声等同志执笔。他们在做了大量理论工作和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套的沸腾层埋管传热计算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变了以往直接估取埋管传热系数的局面,为建立我国自己的工业锅炉热力计算方法作出了贡献。笔者在学习了该方法以后,感到这个方法比较严密,但是计算步骤较多,不甚简便。考虑到计算中的不少参数的变化范围并不大(如沸腾层温度、平均粒径、燃料品种、流化数等),有可能实现计算的简化。在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提出如下的简化方法,无意于取代正规方法,但求可用于简捷估算而已。  相似文献   

4.
建立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传热模型,通过实测及理论计算,得出各表面之间的对流及辐射换热量,通过对换热表面的合理简化,得出地板辐射采暖表面温度与埋管层厚度、埋管间距的关系,为地板辐射采暖设计时确定埋管结构尺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西安市某个U型深埋管工程,建立三维全尺寸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不同导热系数的埋管固井层对埋管换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井层导热系数在小于及接近岩土层导热系数的范围内增加时,埋管换热强度随之增加明显;固井层导热系数对埋管换热的影响程度与周围竖向各层岩土导热系数的大小相关,而与地层竖向的温度分布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JB/DQ1060-83《层状燃烧及沸腾燃烧工业锅炉热力计算标准》中沸腾炉热力计算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导出了沸腾层飞灰含碳量计算式和考虑未燃煤水分蒸发的沸腾层热平衡方程,通过算例说明了修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锅炉对流传热计算中用到的烟气辐射放热系数α_(?)袭用炉内辐射传热的计算公式有误差,因为所对应的温压不同,应予改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能量转换与传递过程中应守恒的原理,推导出沸腾床燃烧产物的热平衡方程式,同时指出沸腾床热力计算偏差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床中存在一个所谓的“燃烧份额X”,而主要是忽略了埋管中传热工质温度变化的因素,将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如水温30℃)测得的炉床的传热系数K,作为在相同燃烧工况下,不同蒸汽参数沸腾燃烧锅炉(埋管受热面内工质温度为相应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传系热数K而造成。通过试验证实在同一燃烧工况下测得炉床的K值,是随埋管受热面内工质的平均温度升高而增加的。  相似文献   

9.
就涡流室式柴油机燃烧放热率理论模型及其算法问题,提出了严谨的等效热力系统物理模型及其等效原则,以及完整的燃烧放热率计算模型,解决了主、副燃烧室间连接通道处流量系数瞬态值的计算问题。通过对S195涡流室式柴油机燃烧放热率的计算,揭示出瞬态流量系数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及其回归关系,以及主、副燃烧室各自的燃烧形态和燃烧放热率。该种模型可进一步提高涡流室式柴油机燃烧放热率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
对《层状燃烧及沸腾燃烧工业锅炉热力计算标准》(JB/DQ1060-83)中沸腾炉热力计算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导出了沸腾层飞灰含碳量计算式和考虑未燃煤水分蒸发的沸腾层热平衡方程,通过算例说明了修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层燃锅炉在高原地区设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地区的低气压影响层燃锅炉的炉内燃烧,炉膛黑度和对流烟道中的辐射放热系数。高原海拔越高,此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大型流化床锅炉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大型流化床锅炉在设计和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如采用播煤风,采用二次风强化悬浮段燃烧。并给出了设计和运行的参数值。论述了埋管结构对流化质量的影响,以及沸腾层燃烧份额对受热面布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Sitrling发动机燃烧及换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碳氢燃料燃烧化学平衡反应计算,得到燃烧产物温度及组分成份,在此基础上计算燃气物性,从而计算了热气机外燃系统加热管的对流换热系数,辐射换热系数及后排换热管的肋片换热对燃用空气和液氧两种燃烧情形进行了对比计算。  相似文献   

14.
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层状燃烧及沸腾燃烧工业锅炉热力计算标准》(JB/DQ11060-83)中沸腾炉热力计算的部分内容进行讨论,导出沸腾层飞发含碳量和考虑未燃煤水分蒸发的沸腾层热平衡方程,并考虑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外循环,对《计算标准》中烟气烙、密相区热平衡等计算进行修正,使之可以应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沸腾锅炉的热力工作过程着手,讨论了沸腾燃烧对煤种适应性的问题。采用每公斤燃料在炉床中放热率的概念,阐明同一台沸腾锅炉并不可能具备适应煤种质量大幅度变化的能力。根据所得的每公斤煤在炉床中的放热率η与低位发热量Q_H~P的关系,建议按煤种Q_H~P的大小分成三区域,并且以每区中最小的Q_H~P作为设计依据,便可避免沸腾燃烧锅炉在运行中当煤种变化时发生不利情况。  相似文献   

16.
根据通风条件不同,受限燃烧可分为燃料控制和通风控制两种燃烧状况。通风对于受限燃烧的火焰辐射有重要影响,尤其在通风控制燃烧时。本文以火焰中热量和炭颗粒的生成规律为基础,提出了描述通风影响的聚合物燃烧火焰辐射近似模型。针对几种典型聚合物计算了其火焰辐射放热分数和火焰平均辐射温度,并讨论了通风条件、燃烧构成和燃烧尺度的影响、以及火焰辐射放热分数与燃料烟点之间的关系。进而,在改进的基础上,以de Ris和  相似文献   

17.
高文龙  官燕玲 《节能》2019,(3):46-48
通过原位热响应试验数据验证了TRNSYS软件中U型地埋管换热器模块Type557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应用TRNSYS软件建立地埋管换热模型。基于正交试验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埋管壁、回填材料、埋管周围岩土的导热系数对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影响规律。得到影响地埋管换热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岩土导热系数,回填料导热系数对其影响程度略低于岩土导热系数,埋管壁导热系数对其影响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提出沸腾炉一直存在着一系列的严重磨损问题。即:从埋在沸腾层内的受热面(简称“埋管”),到燃烧室的炉墙(一定高度范围内),以至于除尘器、引风机等等都有严重的磨损。在我国出现沸腾炉的初期,人们认为埋管的磨损是属于“抛光磨损”性质。当管壁被  相似文献   

19.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说明了烟道漏风对烟气温度、对流放热系数、辐射放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对流传热量的影响,为减轻锅炉漏风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具体数据通过对某台再热煤粉锅炉的热力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沸腾炉水平埋管的叉排与顺排布置的传热试验,及对埋管的管周热流分布的测定。作者认为: 1.根据对水平埋管的顺排和叉排传热系数测量的结果,证明两种排列之平均传热系数是差不多的,设计中可根据锅炉整体布置的要求来确定采用何种排列结构。2.沿沸腾层高度所布置的各排管子之传热系数并不相同,顺排结构以迎流第一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