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岭石化是大型炼油化工型企业,工业生产耗水量达10 0 0×10 4 m3/a以上,其中供排水厂耗水量近30 0×10 4 m3/a ,约占全厂水耗的30 % ,而水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水耗约2 5 0×10 4 m3/a ,占水厂全年水耗的80 %以上。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循环水系统的节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 采取的措施① 搞好旁滤池反冲洗水的回用该厂各循环水系统均设旁滤池[旁滤池均为单层石英砂滤料,反冲洗强度为12L/(s·m2 )、反冲洗时间为5min],旁滤池的反冲洗水量见表1。表1 旁滤池的反冲洗水量10 4m3 /a系统旁滤池过滤面积(m2 )反冲洗水量(按年运行11个月,330d/a计…  相似文献   

2.
生物砂滤池气水反冲洗的最佳运行参数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反冲洗最终出水浊度及反冲洗前、后生物砂滤池中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的变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生物砂滤池气水反冲洗的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反冲洗后生物砂滤池中的生物量较反冲洗前减少了5.43%~23.18%,生物活性较反冲洗前提高了10.53%~34.48%。气水反冲洗的最佳运行参数:单独气冲强度为10L/(m^2·s)、单独气冲时间为2min,联合冲洗水冲强度为4L/(m^2·s)、联合冲洗气冲强度为10L/(m^2·s)、联合冲洗时间为5min,水冲强度为8L/(m^2·s)、水冲时间为4min,其中气冲强度和水冲时间是影响滤池反冲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水冲洗强度、水单独漂洗时间、气水联合冲洗时间、气冲洗强度、滤料粒径对反硝化滤池反冲洗效能及微生物种群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当以反硝化滤池运行周期、耗水量、系统恢复时间作为反冲洗效能的综合评价指标时,各因素对综合评价指标影响的显著性次序为:水冲洗强度>气水联合冲洗时间>气冲洗强度>滤料粒径>水单独漂洗时间;得出气水联合反冲洗最优工况参数如下:滤料粒径为2~4 mm、气冲洗强度为15 L/(m2·s)、水冲洗强度为10 L/(m2·s)、气水联合冲洗时间为8 min。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反冲洗对滤料层生物量、生物种群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对滤料层生物活性、微生物种群丰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反冲洗方式是影响活性炭滤池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以反冲洗废水浊度、浊污比、反冲洗前后活性炭滤柱上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的变化为指标,分析反冲洗后活性炭滤柱去除有机物的效果,观察4种不同的反冲洗方式对活性炭滤柱运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活性炭滤柱试验中,以气冲强度8 L/(s·m~2)、水冲强度11 L/(s·m~2)、膨胀度10%、历时8 min的气水混合反冲效果最好,反冲洗后活性炭滤柱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增长最多。  相似文献   

5.
BAF反冲洗过程中悬浮物浓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仙女河污水厂40×10<'4>m<'3>/d曝气生物滤池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级曝气生物滤池气水联合反冲洗的悬浮物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洗强度为4.2 L/(m<'2>·s)、气洗强度为22 L/(m<'2>·s)的情况下,均质陶粒滤料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的悬浮物浓度变化曲线基本相似,可以分为气洗时悬浮物浓度变化的平滑阶段、气水洗悬浮物浓度的高峰阶段和随后水洗悬浮物浓度的下降阶段.同时,两级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曲线又有差异:一级滤池气水洗开始不久,悬浮物浓度就达到最大值,而二级滤池在气水洗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后,悬浮物浓度才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松园水厂滤砖配水虹吸滤池滤后水水质较差,反冲洗周期短,反冲洗时间长的问题,对滤池的配水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将滤砖配水改为滤头、滤板小阻力配水系统.改造后的滤池反冲洗效果显著,出水浊度基本保持在0.5 NTU以下,与改造前相比可节约反冲洗水量约91.25×104m3/a.  相似文献   

7.
外压浸入式超滤膜反洗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水反冲洗是外压浸入式超滤膜去除膜污染的主要措施,采用此膜处理供水厂的生产废水,考察了反洗液位、反洗方式、反洗强度及反洗时间等因素对去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若要达到理想的反冲洗效果,反洗时膜池内的液位要高于膜组件,且气洗时间≥30 s、水洗时间≥20 s;气水同时反冲洗的效果要优于单独气洗或水洗。综合考虑反冲洗效果、用水量和能耗等因素,确定最佳的反洗模式为先单独气洗20 s、然后气水同时反冲洗20 s,其中气洗强度为143 L/(m2.h)、水洗流量为3.5 t/h。  相似文献   

8.
桂城水厂虹吸滤池采用三角槽孔板式配水系统。经过多年运行,滤池池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倾斜,导致水头损失大,反冲洗周期缩短,反冲洗时间长,滤池跑砂严重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滤池的正常运行。为此对原虹吸滤池的配水系统、排水槽进行了改造,并对滤料级配进行了优化。一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虹吸滤池过滤和反冲洗效果明显改善,出水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沈阳市辽中区西水厂出水锰含量长期超标问题,对该水厂除铁除锰滤池进行调试。采用扫洗、翻砂和添加10~15 cm成熟滤料等措施对滤池进行调试,68 d后出水Mn2+浓度低于0.1 mg/L,滤池恢复期为68 d;只采用扫洗、翻砂措施时,滤池恢复期为80 d;未进行调试滤池的出水锰浓度会逐渐升高,可达到0.48~0.61 mg/L,出水铁、锰不达标。用高压水枪对滤层表面进行扫洗和翻砂能够有效解决滤池堵塞问题,调试成熟且稳定以后的滤池过滤周期可达25~30h。水厂成功运行时滤池的平均滤速为7~14 m/h、反冲洗强度为11~12 L/(s·m2)、反冲洗时间为20~25 min、过滤周期为24 h,滤池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无阀滤池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冲洗虹吸辅助方式、一种防止无阀滤池提前反冲洗与连续反冲洗的办法和一种反冲洗时自动停止进水的装置.从而较好的解决了无阀滤池目前在生产运行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传统虹吸滤池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反冲洗不彻底、滤料容易板结、过滤周期短、过滤效果差等问题,随着供水水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很多供水企业常常弃用已有的虹吸滤池,而改用其他过滤工艺。鉴于虹吸滤池的特殊构造,在技改中具有大池深和可扩大过滤面积的特点,将虹吸滤池改造成翻板滤池,采用恒水位过滤和气水联洗的反冲洗方式,可实现全自控运行。在满负荷运行时,滤池进水浊度为3 NTU,滤后水浊度0.3 NTU,过滤周期36 h,滤料反冲洗彻底,过滤性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2.
悬浮填料滤池作为传统二沉池的代用构筑物具有占地面积少、出水水质好、冲洗简便且具有一定后续生物氧化作用等优点.在填料层高度为4 m、填料比表面积为162 m2/m3、表面负荷为2.35~2.89 m3/(m2·h)的条件下,滤池出水SS可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 48-1999)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标准.在气洗强度为10.26~15.38 m3/(m2·h)、冲洗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滤池在反冲后1~2 h内可恢复过滤能力,滤池稳定运行期长达8~13 d.  相似文献   

13.
重力式无阀滤池在进行反冲洗时对真空值要求比较高。随着无阀滤池运行时间的延长、作为水源的松花江水水质污染的加剧、水体快气量的增加所产生的气阻,自动反冲洗、切断交替频繁发生,反冲洗不彻底;又达不到仅用有限压力的高压水形成完整的真空值进行冲洗。因此,在实际滤池运行中某些时段达到反冲洗设计规定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困难,且反冲洗成功率较低即便冲洗形成所需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长时间对滤池设备及水质产生不良影响。改造原有的虹吸辅助系统,利用真空系统替代高压水系统形成滤池虹吸真空来完成反冲洗任务,既节省了高压水又保证达到了滤池反冲洗自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的反冲洗参数,从降低能耗的角度出发,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学推导,建立了BAF最佳反冲洗周期公式,确定了最佳反冲洗参数,同时考察了反冲洗参数对BAF内微生物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瞬时产水率和周期平均产水率相等时所对应的滤池运行时间是滤池的最佳反冲洗周期,此时BAF的产水率达到最大;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反冲洗参数:先气冲洗3 min,再气水联合反冲洗5 min,最后水漂洗10 min,其中水冲洗和气冲洗强度分别为9和18 L/(m<'2>·s);反冲洗参数对微生物作用的影响较大,反冲洗后BAF进水端处的生物量损失率最大.最佳反冲洗周期公式的建立不仅可提高滤池效率、节省能耗,更重要的是可为实现反冲洗过程的自动控制奠定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滤池气水反冲洗过程中气与水强度关系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mirtharajah的关于气水反冲洗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其理论及经验公式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当前运行良好的水厂滤池的生产数据,进一步确定和验证了气水反冲洗的相关控制指标,并得出了气水反冲洗过程中水的强度与气的强度关系的新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为获得滤池反冲洗的较佳状态,应根据L/D在0.30~0.50内对V/Vmf酌情取值。  相似文献   

16.
过滤工艺中颤蚓的迁移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试条件下研究了颤蚓在过滤工艺中的迁移分布规律,并考察了滤速和过滤周期对颤蚓迁移分布的影响,以及反冲洗后滤池中颤蚓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颤蚓在滤池中沿滤床深度方向的迁移与颤蚓体长和滤料粒径有关,颤蚓体长越小、滤料粒径越大,则迁移幅度越大;滤速是颤蚓迁移的主要动力,滤速的提高会引起下层滤床中颤蚓数量的增加,颤蚓泄露风险加大;过滤周期的延长将促进颤蚓的迁移,适当缩短过滤周期有利于水厂颤蚓泄露风险控制;反冲洗可以实现颤蚓从净水工艺中的彻底去除,反冲洗强度越大,颤蚓的去除效果越好。为有效控制颤蚓泄露风险,滤池滤速和过滤周期宜分别控制在9.4 m/h和12 h以下,反冲洗强度则控制在25 L/s.m2左右,此时颤蚓去除率为97.7%。  相似文献   

17.
福州西区水厂将原有的双阀滤池改造为V型滤池,重点介绍了进水系统、滤板系统、反冲洗排水系统、滤后水系统、反冲洗系统的改造。实践表明,改造后滤后水平均浊度<0.3NTU,反冲洗耗水量<2%,滤池实现了全自动化运行。  相似文献   

18.
福永自来水公司七沥水厂建于1985年,采用穿孔旋流絮凝池→斜管沉淀池→虹吸滤池的处理工艺,设计流量为5000m^3/d。经过多年生产运行,运行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虹吸滤池,由于采用虹吸管进水,其冲洗水浪费大,而且反冲洗水力强度弱,水力冲洗不均匀,使局部成为死水区,时日长久,积泥成块,堵塞板结,严重影响产水量和反冲效果。加上滤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厂滤池出水水质不达标、反冲洗耗水量大、过滤周期短以及反冲洗水排放不彻底等问题,选择反向过滤气水反冲洗滤池来改善过滤效果,通过对工艺进行优化改造,使滤池出水浊度≤1 NTU,实现了初滤水的自动排放;反冲洗周期>36 h;反冲洗水耗控制在产水量的2.0%以内,并且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春季石家庄市地表水厂水处理系统中出现剑水蚤(俗称鱼虫),在滤池反冲洗水中剑水蚤活体含量约150个/L,在水厂入口、配水井也发现剑水蚤,数量较反冲洗滤池少,大约7~8个/L。未反冲洗的滤池中,接近滤砂表面的水中活体大约为50个/L。由于其个体较大,一般不易穿透滤池,但是因为水中成虫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