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He-Ne激光辐照酵母菌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He-Ne激光的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甘蔗糖蜜酒精工业生产用酿酒酵母菌来研究He-Ne激光对酿酒酵母菌的生物效应。结果发现He-Ne激光对酵母菌细胞的芽殖、生长及生理代谢等方面具有刺激效应;同时发现He-Ne激光对酵母菌具有诱变作用,并已筛选到2株优良变异菌株。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单克隆抗体为第一抗体,应用免疫胶体金标记电镜技术研究了埃希氏大肠杆菌987P粘着素抗原结构。结果表明,该粘着素由相同的亚单位组成,并呈螺旋状结构。每个亚单位包含着几个相同的抗原决定簇分子,与酶联免疫吸附电镜技术相比较,该法除具有单克隆抗体极高特异性的特点外,还其有大小一致的胶体金颗粒致密附着在抗原相关位点上,清晰易于识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He—Ne激光对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AS2.1189的细胞生长刺激效应.在6个剂量中,观察了激光对酵母菌细胞数的消长变化.并且将酵母菌全静息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上连续3小时辐照,发现可诱发和促使酵母细胞芽殖生长速度加快.说明He—Ne激光对酵母菌细胞的生长有生理刺激作用.同时,还比较了134株辐照菌发酵乙醇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我防疫站于1983年6月~1985年5月对婴幼儿腹泻病毒病原学作调查,在电镜检查过程中,除查见肠道病毒外还查见品格样结构物(简称晶格),晶格的检出可与病毒同时检出,亦可单独检出。粪便标本采集,逐月选择年龄2岁以下门诊患儿,有较典型的腹泻临床症状者,收集发病早期腹泻粪便标本作电镜检查。並同时设婴幼儿对照组,取同年龄健康儿童同时采集粪便作对照组。腹泻组标本298份检出病毒64株。对照组285份检出病毒41株,检出病毒有轮状病毒、小园形病毒、腺病毒、粪冠状病毒等,腹泻组以轮状病毒为主,对照组以小园形病毒为主,详细情况另文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在电镜下观察正常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标志酶的特征。在小鼠骨髓基质中除静脉窦外,还有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小鼠骨髓酶细胞化学反应表明,碱性磷酸酶(ALP)是窦周和窦间网状细胞的良好标志酶,显示特异性细胞膜阳性反应(图1、2);而酸性磷酸酶(ACP)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则是巨噬细胞的标志酶,其胞  相似文献   

6.
男性不孕症患者精子超微结构异常的电镜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3例男性不孕症患者的精子做了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并做了与之对应的光镜及常规检查。除11例为死精症外,52例均为精子结构异常。52例中40例为头部异常,12例尾异常。头部异常主要为无顶体、顶体发育不良和染色质发育不良,尾异常主要为2+9+9结构异常及接柱异常。结果显示精子电镜超微结构检查能很好地避免误诊,并对精子结构异常的种类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的RNA病毒中,布尼安病毒科(Family Bunyaviridae)的病毒是唯一的具有在感染细胞高尔基复合体及其邻近光面囊泡内芽生成熟的形态发生学特征。我们曾应用常规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在我国两种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EHF和新疆出血热,XHF)病毒感染的新生乳鼠大脑海马回神经元内观察到病毒在增生、扩张的高尔基扁囊和囊泡内芽生成熟的图象。本研究应用低温包埋免疫金标记技术进行感染细胞内EHF病毒抗原分子的亚细胞定位,以求阐明高尔基复合体异常增生与病毒抗原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结肠癌相关抗原LEA分布的免疫电镜和免疫光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新研究成功的结肠癌相关抗原LEA在光镜、电镜下进行了较详细的定位观察研究。LEA是一种可溶性抗原,其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应用ABC免疫酶标法发现LEA在癌组织内的分布呈明显的异质性,LEA存在于癌细胞腔缘的质膜上,有明确的极性。在培养细胞,LEA均匀分布在膜表面。免疫电镜观察到LEA多集中分布在微绒毛上,金颗粒标记在细胞外被的糖萼成分上。LEA可能是通过微绒毛结构排出到腺腔中去的。  相似文献   

9.
扫描电镜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昆虫的超微形态结构 ,对于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病理学等基础学科以及资源昆虫利用 ,农业害虫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年来 ,我们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先后观察了 5 0余种昆虫成虫、卵、幼虫、蛹的超微形态 ,探讨超微形态在昆虫分类上的意义 ,同时结合昆虫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研究昆虫超微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获得了一系列成果 ,为昆虫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研究资料 ,本文主要介绍扫描电镜在昆虫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1 .重要资源昆虫研究 :应用SEM观察了珍贵绢丝昆虫———天蚕的超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在可能的生物恐怖袭击中,电镜在病毒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文中重点描述了痘病毒科和4种不同科的出血热病毒,包括:丝状病毒科、沙拉病毒科、布尼病毒科和黄病动毒科所属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学和形态发生学特征.电镜在痘病毒与疱疹病毒的鉴别诊断中也是快速和可靠的方法.在附录中还简要介绍了微波和数码图像技术在快速电镜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JD)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4例经临床诊断为CJD的病例作光镜和电镜观察分析。结果:4例光镜均见神经细胞变性死亡,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无炎症性改变。电镜检查除上述改变外,还可见部分神经细胞浆中有杆状纤维束样的结构。结论:CJD除也引起神经细胞变性脱失外,还可损害轴突,部分抱体中出现杆状纤维束样结构,是否为羊瘙痒病相关纤丝(SAF)的组织学表现,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用冷冻蚀刻电镜技术对鸡小肠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几何形状观察的结果。除在上皮细胞顶端、微绒毛的基部由索条构成各种形状的网纹紧密连接带外,有的索条向纵深伸出形成稀疏的网纹几乎布满整个上皮细胞的侧面。还发现在冷冻状态下,当断裂发生于紧密连接的索条时,劈裂的界线大都沿着紧密连接的索条发生。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几何形状及蛋白质颗粒的排列方式都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有明显的区别。作者结合生理功能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双吸除技术在CCD制造中的应用结果,证明了双吸除技术的通用性;通过对缺陷蚀象形貌的实验观察及电镜微观研究,证明磷比缺陷的吸杂能力强;利用离子对模型所做的估算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相对仅是缺陷吸杂而言,双吸除技术是一种具有增强吸除功能的吸除技术.  相似文献   

14.
火焰法合成金刚石薄膜的电镜表征陶景光罗慧倩廖兆曙(华中理工大学,武汉430074)金刚石膜由于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受到国内外的重视。除高温高压人工合成金刚石工艺外,已发展有多种常压气相合成方法,如热丝法、等离子法等。但这些方法大多需要真空...  相似文献   

15.
扫描电镜与计算机图像系统联机及实用性研究陈伟之(沈阳农业大学电镜室,沈阳110161)计算机控制电镜及图像处理系统是一项先进技术。但目前通用图像处理系统中有一些实际应用技术,尤其是应用于生物超微结构图像处理技术还不完善。所以在实行电路联机时,应根据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航向电镜观察了一株来自金雕的形体在培养过程中的各种形态。结果表明该霉形体的形态极其多变,主要有丝状分枝体、原质小体、较大型体和巨大型体。它们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等条件下的形态变化各有特点和规律。同时还进一步证实,除原质小体外的细胞均有直接的分裂连续增殖,而原质小体由丝状分枝体和较大型体产生,经转主为其它形态后再增殖。  相似文献   

17.
四膜虫 CDA(Cell Division Arrest)突变株是 Frankel 筛选出来的一组细胞分裂抑制温度敏感突变株,它是研究细胞核周期与细胞质周期之间相互关系以及研究细胞质分裂机制的理想模型。本文以CDA突变株SB2120为材料,用常规扫描电镜技术、冰冻蚀刻和超薄切片技术,详细比较了在CDA转化过程中细胞在超微结构方面的变化,进而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了其DNA与RNA合成动态并运用显微注射技术检测和证实了四膜虫CDA突变基因产物的存在。在限制温度下,突变株四膜虫在形态结构上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是:1>体积变大,形状不规则,纤毛带走向紊乱,不同部位产生多个口器,口器的形态各异(图1、2);2>细胞骨架体  相似文献   

18.
核酸分子电镜已成为分析基因结构和功能的一个重要工具,随着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已获得进一步的应用。我们以沙眼衣原体DNA为样品,对核酸分子电镜技术作了摸索。经鸡胚卵黄囊培养增殖的TE55株沙眼衣原体,超速离心钝化,SDS和蛋白酶K破坏囊膜蛋白,酚抽提,氯仿沉淀三次,样品经琼脂糖淀胶电泳分析为一条区带。  相似文献   

19.
应用常规超薄切片技术,对单纯HGV感染患者的肝穿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发现肝细胞胞浆内高尔基囊泡增生、扩张,在扩张的囊泡中见到呈芽生性生长和成熟的病毒颗粒。成熟病毒具有双层脂质包膜及表面穗状微突,核心为微细点丝状,直径约70-120nm,根据其形态学及形态发生特征,可以主伙HGV有可能属布尼安病毒科(Bunyaviridae)成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冷冻复型电镜技术对豚鼠肝脏进行了观察。发现肝细胞不同部位的细胞膜有所差异。在肝细胞的狄氏腔面和微胆管腔面的微绒毛,其PF面上的膜内微粒较其余部PF上的多而密。紧密连接只存在于微胆管的四周。缝管连接只见于两肝细胞相邻面。肝细胞核的核孔每μm~2平均有12.8个。粗面内质网上未见核孔样结构,而高尔基复合体的扁平囊上则有。滑面内质网多有分支交织成网。线粒体很多。肝血窦内皮的筛板部有成群分布、大小不一的内皮孔,平均直径为105nm,密集处每μm~2有25个;在较厚的内皮细胞突上无孔,但有饮液泡及贯穿胞质的小管。内皮外无基膜,但可见内皮边缘部相互重叠,二者间有很窄的间隙。肝血窦腔内可见枯氏细胞的胞体及其长突附于内皮细胞上,胞体内除有大小不一的泡和小管状结构外,还可见有大小不等的胞膜凹陷与之相通。以上各种细胞膜PF面上的膜内微粒都远较EF面上为多,相对而言肝细胞的较枯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为多。本文根据观察结果与文献中其它动物肝脏和用其它方法对肝脏的电镜观察进行了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