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工记》对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发展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工记》对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发展过程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使宫(皇)城内部的宫殿轴线延伸出宫城从而与城市的道路轴线重合,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都城中轴线;二是规定了宫殿在中轴线上的排列顺序;三是对中轴线自身内容和空间的发展过程的影响。此后各代对它都有过不同的丰富和贡献。“择中论”是我国古代社会统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5,(9)
<正>明中都是明朝营建的唯一一座完全按照规划意旨设计建造的都城,其规划形制之高、设计布局之严整和建筑艺术之精巧,在整个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史上都十分罕见。通过对明中都规划设计布局的详细分析发现,其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形态特征为中轴线布局。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明中都未能作为都城启用,并最终因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而逐渐消逝,只留下些许残垣断壁的遗址,但是其成熟的中轴线设计思想和手法却被用来作为参照范本应用在南京城改建与北京城营  相似文献   

3.
《建筑师》2008年第4期《关于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设计的历史考察》一文中提出西汉以前中国古代城市南北中轴线设计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观点,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资料,认为西汉以前城市没有明显南北中轴线设计。西汉以前都城设计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商西周都城宫室宗庙居中的方城设计原则、春秋战国城郭套叠和东西双城并列布局、秦西汉象天设都布局,三阶段逐步完善且没有明显南北中轴线。进而对《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之“左祖”这一西周都城为南北中轴线布局的有力证据进行质疑,进一步否认中国古代城市南北中轴线设计在先秦以前就初步形成的普遍看法。  相似文献   

4.
秦红岭 《华中建筑》2007,25(12):1-3
在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礼"与"贵和尚中"的思想对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影响最为显著、强烈.从都城规模、方位布局与分区规划到礼制建筑的形制、宫殿建筑的群体布局、传统民居的空间序列等方面,无不浸透着"礼"之规制.儒家"贵和尚中"的基本特征,则在较大程度上赋予了中国古代都城和谐、严整、方正、秩序的理性美基调.  相似文献   

5.
以往对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设计的研究大多只关注设计手法层面,而很少探讨其设计模式的发展演变特征。本文通过剖析古代都城规划实例,揭示出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设计发展的六个阶段,并着重分析了夏商西周、魏晋隋唐和明清三个具有里程碑性质阶段的城市中轴线设计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钟鼓楼历程钟鼓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钟鼓楼做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在城市钟鼓楼的建制史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钟鼓楼区位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7.
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的申报筹备工作始于2011年,并于2012年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近期也成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重点工作。本文旨在通过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和北京中轴线自身发展历程的回顾,简要分析北京中轴线遗产构成的界定,从世界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要求出发,浅析作为文化遗产的北京中轴线当前在保护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究了中国元明清三朝的宫殿布局,主要从三个朝代宫殿的南北中轴线及其上分布建筑入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传承与发展。以期更加有利于弘扬我国的古代建筑文化,吸取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对古建筑语言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上的运用产生启发。  相似文献   

9.
从蹒跚学步的孩子沿着轴线走动始,轴线事实上成为了校准线.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虽没有明确提到"轴线"一词,但纵观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城市,轴线的存在确是明显的.我国古代都城犬都较为方正,在南北方向上多存在城市轴线且基本上位于城市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取得巨大的成就,是一份宝贵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本文依据<诗经>,并参考古文献及考古资料,从古代都城选址、测定方位、城市建筑布局等方面,剖析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1.
守在四边制度是我国古代都城防御体系的重要体制之一,对都城规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守在四边制度不仅是都城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而且与整个京畿体系紧密相连,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从守在四边制度的范围、特征等方面分析其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国的传统城市,对轴线的刻意追求和创造与整个城市的布局密切相关。即按照一个理想范本,不断探索表现集权统治和宗族礼法的城市中轴线系统,最终达到美学上的高度一致与和谐。北京传统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建设的集大成者,初步形成于元大都时期,经明清两代的发展建设并保留至今。其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以紫禁城为中心,以景山为制高点,两侧文物建筑众多,空间收放自如,景观变化万千。“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统领整个城市的中轴线,正是北京城市规划的精华所在。城市已迈入21世纪,我们必须认知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轴线在未来发展中的问题,立足于长远的、整体的和具某种理想色彩的战略设想,广泛借鉴国际经验,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和长远的矛盾。这正是此次进行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之目的所在,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理想的北京城市中轴线的期待。世界上距离最长、最伟大的贯穿全城的7.8公里南北中轴线,曾给古老的北京带来无尚荣光;而今,纵横25公里的恢宏的北京城市中轴线,必将给我们的城市带来更多的梦想。 ——编者北京城市中轴线既是传统的轴线,更是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中轴线申遗是北京文化,文物范畴的一项巨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最好见证.随着申遗工程的启动,将进一步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建筑随中国文化绵延了千年,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其中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特质之一,以南北向主轴和对称式布局为特点,而故宫又是中轴线运用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故宫为例,将以人为本、中庸和谐以及礼制3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探究中轴线所反映的思想文化价值及其意义所在,并把故宫与同样是对称式布局的法国宫廷建筑凡尔赛宫进行了异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中轴线的意义,最后以现代建筑的案例浅析了中轴线在现代的演绎及潜力。  相似文献   

15.
黄凌云  苏小剑  金锋 《门窗》2012,(12):146-147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西安作为世界历史名城十三个古代王朝的都城,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承了几千载文明发展,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与集聚地。文化传承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建筑,这就涉及保存至今古代建筑的保护和在遗址上复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以及仿建各朝代具有代表性风格建筑,本文作者就仿建各朝代具有代表性风格建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位于北京城中轴线上,拥有京城最大绿化广场的建筑项目——“天圆广场”现正式向海内外举行设计方案招标。 “天圆广场”占地42000m~2,地处北二环路、护城河与京城中轴线的相交处。在这条中轴线上,南有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等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建筑,北京充满现代都市风格的亚运村建筑群,“天圆广场”恰是新旧城的节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建筑受儒家思想尤其是中庸思想的影响至深,其表现为第一,“执用两中”,注重中轴线的院落式布局。“执用两中”是指在处理事情时必须把握矛盾对立面的两端,进而把握矛盾的诸方面,这样才能符合中道,才能达到仁和礼的完善。表现在建筑布局上,崇尚中央、中轴线,即将主要建筑布置于中央或中轴线上。第二,在“中和”思想指导下,强调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以及主次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第三,院落式布局实现了仁、礼的完美统一。长辈、尊者居于中轴线的正房,偏房则是晚辈、卑者所住。这既体现了尊卓长幼秩序和名分等级之别,而又…  相似文献   

18.
黄云峰 《山西建筑》2008,34(4):55-56
从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其中所涉及的传统建筑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在都城选址与布局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入了解,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对城市历史地图信息和地方史志资料的分析,结合现场考察,对中国古代典型都城(隋唐长安、宋代临安、明清北京)的选址、空间格局、建筑组群与地形、水文、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三个代表中国城市文明的都城,其城市形态与自然要素具有很好的适应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巧妙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创造自然与人协同,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能量,提高支持城市运行的能量使用效率"的城市空间协同生态智慧。本质上,这些成功的古代都城以富有地域特征的生态秩序和清晰的生态过程支持着城市对自然能量和人工能量的高效利用,构成了这些城市繁荣的基础。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境问题,生态智慧启示我们,城市空间形态规划与设计要适应自然生态格局与功能,以自然空间为基底,建构城市空间结构,自然要素引导空间生长,实现城市过程与自然演化过程的平衡,从而让自然做工,让人工能量更为有效,根本上维持城市生态的稳定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宗荣 《四川建筑》1995,15(1):14-16
武侯词是一座祠庙,也是一处风景名胜。严整均衡的古建筑群掩映在苍翠的古柏之中,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建筑灵活多变;,庭园配景生趣盎然。从而使寺庙的沉闷和封闭气氛被打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均衡对称的建筑布局我国古代的宫殿、衙署、寺庙、祠堂等建筑,其布局多沿着纵横轴线进行设计,一般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形成封闭性强的庭院。武侯祠的建筑也是如此(见平面布置图)。武侯祠的主体建筑纵列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依次是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除纵轴线上的五重建筑外,又以两大殿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