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采用VSMVI变量筛选方法从大量描述符中筛选最优子集,再由MLR回归方法建立了83个噻唑-2-乙胺类化合物与非洲人类锥虫病(HAT)抑制活性之间的二维定量结构-活性相关(2D-QSAR)模型,最优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r=0.8892)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0.8574)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模型的描述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分子的二维结构和疏水性对抑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采用基于CoMFA和CoMSIA方法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相关(3D-QSAR)建立了相关性显著、预测能力强的定量模型(CoMFA:r=0.924,q=0.516;CoMSIA:r =0.944,q =0.531),其中CoMSIA的疏水场贡献率最高,说明了分子的疏水作用对抑制活性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高速铁路堆载预压软土路基沉降规律,其沉降发展过程可分为填筑阶段—恒载阶段—堆载预压阶段—卸载阶段,沉降曲线与S形成长曲线类似.利用最小二乘法,以组合模型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来确定最优加权系数,建立了加权组合预测模型.采用Origin软件分别拟合Gompertz曲线和Logistic曲线,基于组合模型思想求得加权系数,进而求得组合模型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加权组合模型能吸收不同单一预测模型的优点,其预测精度比单一模型更高.  相似文献   

3.
从40处现场地基沉降实测资料中选取有代表性的17处资料,对建筑地基沉降-时间曲线进行了优化的拟合分析.针对建筑地基的沉降特性,提出了Usher-Spillman组合数学模型.对17处实测资料的拟合表明,Usher-Spillman组合模型对台阶型、L型、S型、凹型、微凹型、直线型曲线都有高的拟合精度,相关系数R为0.997 68~1,平均为0.999 24;该模型拟合效果比双曲线模型、Usher曲线模型、Spillman曲线模型的都要好;基于该组合数学模型的建筑地基沉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一般为±0.969 18%.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Usher-Spillman组合数学模型适应性强,它对建筑地基沉降-时间曲线的拟合是较为可靠的,利用这些拟合方程式能对建筑地基沉降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煤层瓦斯量的测定精度,解决煤样暴露时间延长、漏失瓦斯量推算误差增大的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吸附解吸试验系统,对一缘煤矿15号煤层煤样的瓦斯解吸规律进行试验研究,以及运用巴雷尔公式和瓦斯解吸理论方程的近似公式分别对010,010,030,030,060,060,0120 min等时段内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效果对比分析,并以上述2个公式为模型新建了2个漏失瓦斯量的推算公式,将2个新建公式在不同暴露时间、拟合时段情况下的推算值与实测的模拟漏失瓦斯量进行了误差对比.结果表明,在暴露时间和拟合时段都较短的情况下,适合采用巴雷尔公式推算漏失瓦斯量;在暴露时间与拟合时段均较长的情况下,采用解吸理论方程的近似公式推算漏失瓦斯量误差较小;在暴露时间为60 min,拟合时段为60120 min等时段内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效果对比分析,并以上述2个公式为模型新建了2个漏失瓦斯量的推算公式,将2个新建公式在不同暴露时间、拟合时段情况下的推算值与实测的模拟漏失瓦斯量进行了误差对比.结果表明,在暴露时间和拟合时段都较短的情况下,适合采用巴雷尔公式推算漏失瓦斯量;在暴露时间与拟合时段均较长的情况下,采用解吸理论方程的近似公式推算漏失瓦斯量误差较小;在暴露时间为60 min,拟合时段为60120 min时,推算误差达到最小,为3.09%.  相似文献   

5.
利用Cu2+能够有效淬灭碳纳米点(CDs)的荧光,而鸟嘌呤(G)能与Cu2+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其脱离CDs表面导致CDs的荧光得以恢复的原理,构建了新的关-开型G传感器。结果表明:在室温(25℃)下,G于CDs-Cu2+体系中(在pH=5.5的PBS缓冲溶液中)反应7min后荧光强度恢复量达到最大,G浓度在10~100mg/L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量(IF2-IF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1466x-8.0474(R=0.996),检出限达2.5×10-3mg/L(S/N=3)。该方法用于尿液中G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77%,RSD为2.9%。  相似文献   

6.
天坑的等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天坑等级评价中的主观性,通过分析天坑规模参数特征,选取天坑容积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皮尔逊Ⅲ型曲线作为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皮尔逊Ⅲ型曲线对天坑规模参数拟合程度较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根据模型计算样本上、下限频率值,结合等比数列排频划分法将其分为 4级,并计算各级分界值对应下的容积值 V作为评价天坑等级的标准,即:小型 V≤5.43Mm;中型 5.43Mm <V≤18.11Mm;大型 18.11Mm <V≤45.26Mm;特大型 V>45.26Mm。通过与现有方法比较,认为该方法既能反映天坑样本总体情况,又能减少人的主观性因素,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贵州织金铅锌矿区寻找隐伏矿体的问题,在该矿区进行了以地电化学法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并对地电提取的Zn、Pb、Ag、As、Sb、Hg等14种元素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Zn、Pb与多种元素相关系数较高,确定Zn-Pb-Ag-Cd-As-Sb-Pd为最佳找矿指示元素组合。根据地电化学测量结果(w):以Zn>711.4×10-6,Pb>235.9×106划分内带;以Zn(612.3~711.4)×10-6,Pb( 202.4~235.9)×10-6划分中带;以Zn(513.2~612.3)×10-6,Pb(168.9~202.4)×10-6划分外带;结合元素组合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该区构造线走向,圈定具有找矿前景的异常靶区5处,其中Ⅰ-1异常靶区经钻孔验证已见到铅锌矿体。  相似文献   

8.
在pH3.5的NaOH-HSO缓冲溶液中,牛血红蛋白催化H 氧化香豆素生成7_ 羟基香豆素,导致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该氧化产物在456nm处有最大荧光强度。实验表明:在456nm处,体系的荧光增加值ΔF与H的浓度在3.940×10-7~7.88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85,检出限为1.25×10-8mol/L。据此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度高的检测水样中痕量H的荧光新方法。该方法已用于雨水及消毒液中H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有效表征22个有机磷杀虫剂(OPs)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OPs分子结构与小鼠半致死量(pLD50)的定量结构-毒性相关(QST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为0.9815、估计均方根误差(RMSE)为0.09,留一法(LOO)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为0.9675,均方根误差(RMSEV)为0.12,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采用LOO交叉验证、留多法(LMO)交叉验证、自举法和y 随机化对QSTR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内部稳健性;外部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因此,QSTR模型可预测有机磷杀虫剂类化合物对小鼠的毒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南京地区砂性土中预制管桩抗拔承载特性,基于8根抗拔管桩的现场单桩破坏性静载试验,对比分析采用JGJ94—2008规范公式、倒圆锥台破坏模型、复合剪切破坏面模型和圆柱形破坏模型等4种方法计算得的预制管桩抗拔承载力与实测承载力的关系;同时分别采用双曲线函数、指数函数及幂函数对所有试桩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JGJ94—2008规范公式计算所得的抗拔承载力明显小于实测值,而倒圆锥台破坏模型计算值又明显大于实测值,圆柱形破坏模型计算值接近实测值;指数函数拟合曲线与实测荷载-位移曲线吻合度较高,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静压闭口变截面管桩承载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比研究静压闭口阶梯型变截面与等截面管桩的荷载与沉降量的关系,在室内基坑中分别对3根变截面管桩和2根等截面管桩进行单桩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桩身体积相同时,变截面管桩较等截面管桩在提高竖向极限承载力和减小桩顶沉降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荷载-沉降曲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可用指数函数描述荷载与沉降量的关系。根据拟合函数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用指数函数描述荷载与沉降量的关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烧杯实验对桂林市自来水厂突发性Pb2+污染应急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来水厂现行工艺以及多年平均PAC投加量条件下,能处理的进水最大Pb2+浓度为0.02mg/L;改变混凝剂组分,可以使进水Pb2+浓度超标4倍的出水水质达标;投加PAM可以提高Pb2+去除效果,能使Pb2+浓度0.1mg/L的原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达标。使出水达标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与进水Pb2+浓度的关系为y=-1141.4x2+296.17x-3.0849;在保证出水残余Pb2+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的条件下,根据此式计算出不同原水Pb2+浓度下的最小药剂投加量,为桂林市饮用水源突发性Pb2+污染应急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泉州市区PHC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泉州市区6根现场试验桩的实测资料,对PHC桩上拔荷载-桩顶位移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基于1stOpt操作平台,选用Levenberg-Marquardt结合Universal Global Optimization-UGO的拟合方法,选用双曲线模型、幂函数模型和双曲线幂函数组合模型对6根现场试验桩的拟合。结果表明双曲线幂函数组合模型的拟合精度最高,相关系数R超过0.9999,基于该数学模型的PHC桩上拔荷载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一般为-0.48%至0.55%;相对于试验报告给出的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为1400kN,根据拟合曲线预测的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达59.13%。  相似文献   

14.
当时变参数沉降预测模型中的参数随时间不收敛时,模型对中长期沉降的预测精度不高,不能预测最终沉降.基于沉降预测模型参数的物理含义,分析模型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随时间收敛的函数来描述模型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相应的时变参数沉降预测模型.根据前期实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预测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引入遗忘因子来加大近期实测数据的权重,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时变参数预测模型拟合精度高于现有的沉降预测模型,对全过程的实测沉降数据都具有很好的拟合精度,并对最终沉降做出合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在计算胶粒间双电层相互作用能时,需要计算胶粒间的电位分布,而两个胶粒间的电位分布满足Poisson-Boltzmann方程dy/dt=sinhy,这是一个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无法求出其解析解。但是当y>>1时,sinhy≈e/2,故求解Poisson-Boltzmann方程近似解问题转化为求dy/dt=e/2解析解。因此,寻找常微分方程解解的问题是工程实际的需要。通过对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研究,给出了一类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dy/dt=e/a在等边值条件下的解析解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鉴于路基沉降各种单相预测模型均有其适用范围,总体预测波动性较大,精度较低,提出基于最小二乘双支持向量回归机(LSTSVR,least square twi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的路基沉降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是根据路基沉降的发展规律及其沉降曲线的特点,选择具有S型特点的成长曲线特征的单相预测模型;以各单项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作为最小二乘双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输入向量,构建路基沉降组合预测模型。对比试验表明:提出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塑料排水板与砂井堆载预压法处理某公路软基试验段深厚软土地基,从沉降速率、孔隙水压力、侧向位移、分层沉降等现场监测结果分析其加固处理软基的稳定性和固结沉降特性,结果表明:以沉降速率15 mm/d作为填土加载控制标准是合理的;利用累计沉降速率与填土高度的关系曲线的拐点可以判断软基稳定性,利用累计孔隙水压力增量及最大侧向位移与累计荷载的关系曲线的拐点可以确定极限填土高度,判断软基稳定性,控制填土速率;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加固效果较砂井堆载预压法好,用该法处理公路深厚软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俞氏四参数模型的隧道拱顶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地下隧道围岩的稳定和围岩的及时和有效的支护,基于5处隧道拱顶沉降的现场实测资料,对隧道拱顶的沉降-时间曲线进行了优化的拟合和沉降的预测.针对岩石隧道拱顶的沉降特性,选用了俞氏四参数曲线模型.结果表明,俞氏四参数模型对隧道拱顶的沉降-时间曲线有高的拟合精度,相关系数R为0.989 55~0.999 35,平均值为0.996 102;该模型拟合效果比双曲线模型要好,特别是在曲线的尾部;基于该模型的5处隧道拱顶沉降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4.019 15%,对拟合曲线尾部3点来说是0.623 48%.结果表明,本文选用的俞氏四参数模型适应性强,它对沉降-时间曲线的拟合是较为可靠的,利用这些拟合方程式能对隧道拱顶沉降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水位波动下,岸坡广泛分布的红层土体长期处于“饱和-失水-再饱和”过程,边坡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其中复杂的水土化学作用被认为是引起土体结构和力学变化的关键因素。选取石榴树包滑坡红层土体为研究对象,设计反复饱水-失水试验,分析水、土化学成分和土体矿物组成变化特征,结合热力学模拟,揭示其反复饱水-失水过程中水土化学作用规律。结果发现:饱水-失水过程显著影响库岸边坡水土化学作用,饱水过程主要发生方解石矿物溶解,该作用随着饱水-失水过程次数的增加而增强;其次该过程发生阳离子交换,以溶液中Ca2+、Mg2+置换出红层土体中Na,溶液中K置换出红层土体中Mg2+反应为主,其中Ca2+与Na的交换反应随饱水-失水过程次数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20.
灵武长枣糖度是反映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灵武长枣的糖度进行无损检测研究.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Savitzky-Golay平滑对9001 700 nm及4001 700 nm及4001 000 nm波段范围内的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选取最优的预处理方法,最后分别建立灵武长枣糖度的PCA和PLSR预测模型,优选最佳模型.结果表明,4001 000 nm波段范围内的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选取最优的预处理方法,最后分别建立灵武长枣糖度的PCA和PLSR预测模型,优选最佳模型.结果表明,4001 000 nm光谱数据经过多元散射校正后的光谱建立的预测模型效果较好,9001 000 nm光谱数据经过多元散射校正后的光谱建立的预测模型效果较好,9001 700 nm光谱数据则是经过Savitzky-Golay平滑后的光谱建立的预测模型较好;两者均是采用PLSR模型建模效果较好,其校正模型和验证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0.916和0.823、0.864.研究表明,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灵武长枣糖度的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