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行的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教学存在一些弊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实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以适应时代发展,使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向实用型、综合型、素质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邱志涛  张静伟 《包装世界》2012,(5):74-76,78
本研究是在国内综合性艺术设计院校大面积性铺开教学的环境下,来探讨创新的、实战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科学性教学模式和方法,寻找符合我国设计教育现状和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的"工作坊"精英课程教学系统,从中得出因地制宜的教学理念,提升设计教学的时效性,以满足国内教育教学模式的科学精英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生专业能力的强弱受到学习阶段实践教学环节的直接影响,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的专业与否对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须制定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实践平台,确保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教授当代主流技术技能、未来先进智能智造技术,也肩负着对优秀地方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本文以学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为典型案例,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技艺为理念,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职业教育全过程,通过将传统技艺传承植入现代设计教育,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涵建设、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构建、教学方法的设计等进行改革,提炼出基于"特色引领、专业融合、实践积累、展赛出新"的四轮驱动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传统技艺课程嵌入专业教学体系、校企共建实践创新平台、传统技艺的知识技能梳理与标准构建、专业赛项融入课程实训,对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重新构建,不仅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专业特色发展,同时树立专业师生专业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如何认识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如何科学合理规划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和关系、如何实现教学与市场的互动、如何构建符合当代要求的课程体系等教育命题的解决,都可以从包豪斯的历史中获得启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能否成就办学特色,是取决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创新实践与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设计手段、新的观念和新的媒体设计层出不穷,教师和学生同时接受新的挑战。艺术设计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以科学研究为根基,形成设计观念、基本技能与实践活动三个层面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艺术设计师生的科研能力,打造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教育应用已向纵深发展,使得高职学习环境发生深刻变革,创客教育和专业教育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关系。文章通过对艺术类高职教育学习环境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维度的研究,采用在线平台构建共享的线上线下互动交流、虚实融合的智慧学习空间,将创客教育理念渗透到专业教育教学环境中,实现创客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在学习空间层面的融合,形成知识链的共创共享多维度空间互动圈,从而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艺术设计教育要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的专业教育与行业结合、专业学习与项目实践结合,构建全新的以专业项目为先导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即探讨"工作室"教学为平台,构建以"项目式"教学这种新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龙庆华 《包装世界》2011,(6):66-67,74
多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着"重视艺术表现而轻视专业实践技能"的现象,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距甚远。如何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长远发展的要求,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者探索的问题。文章从强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入手,提出了构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具有资源开放性、形式组合性、条件技术性及环境社会性的特点。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因此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目前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同质化严重、课程结构不合理以及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从创新教学体系、落实创新原则、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实践意识以及培养创新思维五个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0.
慕课教学虽在中国各大高等院校应用已久,但目前仅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外学习的次要方法,无法深入化、广泛化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对于课程资源优化与学习效率提升所发挥的作用有限。互联网时代下,慕课教学模式与专业学科教学的深度结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重点指出了传统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分配、教学管理、学习效率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将慕课教学模式引入到艺术设计学科教学当中,将慕课模式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结合以有效解决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优化教学管理、提高学习效率,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就现阶段国内民办高校家具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现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问题,本文结合现代设计教育理念,适应社会发展实际要求,针对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发展趋势,通过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师资队伍组建方面分析探讨了家具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产、学、研"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带动家具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是民办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2.
张程程 《上海包装》2023,(10):208-210
为培养出具备高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本科院校应充分利用与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育人等方式搭建项目化教学模式,构建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概述了其教学现状,分析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提出了民办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与改革的对策,旨在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设计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教育有设计教育和实践教育两部分组成。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通过转变设计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价值,建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提高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非遗湘绣创新研发为切入点,提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一种新常态,结合现有设计学研究生专业建设的具体实践,构建并完善具有地方特色、适合高校办学实际、反映市场和产业需求的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乃至非遗保护与创新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创客文化背景下,高校的设计教学急需反思传统设计教学认知局限性。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校,立足于丰富的西部传统文化艺术土壤,如何进行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创意实践改革,通过创新创意的设计手段鼓励培养学生个性化设计风格,使设计教学适应当代艺术教育发展趋势,将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使高校设计教学成为孕育和孵化当代创客中坚力量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青少年标准化教育模式,培养青少年的标准化理念,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探索了中学与标准化专业机构合作开展针对中学生的标准化创客活动的实施模式,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基于现实生活和科技产品的创客任务,提出了标准化创客活动的实施要点及评价原则,为开发标准化教育教材、实施中小学标准化教育、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廖丹  杨炯 《包装世界》2015,(4):62-63
本文通过了解创客的创新模式,结合工业设计教学现状,提出创客时代的工业设计教育新思路,并通过以竞赛为主导的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了其综合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背景的介绍,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相应的思考,即实践教学体系和工作室教学理念的应用等,使学生的设计思维过程得以延续、深化和发展,也适应了社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工业设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圈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昀  林璐 《包装工程》2017,38(24):10-17
目的通过工业设计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圈的构建,改变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实践性较薄弱,人才培养难与企业和行业接轨的现状。方法从工业设计内核、表征和外延不同维度探讨教学模式设计,为此生态圈构建提供依据;基于中国美术学院文创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生态圈具体实践案例,通过项目化创新课程案例、"1+1+1"多学科整合工作坊实践案例、多学科整合专业讲座案例,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圈构建效果。结论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圈的构建通过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使学生提升多学科知识融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露  朱建 《包装世界》2016,(1):50-51
艺术设计专业因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征,通过举办、参与设计竞赛,以赛促学来锻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综合素质,对提高民办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输出人才的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际,探讨了设计竞赛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作用及对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