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叙述了仿羊羔绒人造毛皮产品的研制过程,介绍了各生产工序的生产工艺,重点分析了原料经与滚球工艺对产品外观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制定针织人造毛皮后整理工艺要考虑其缩水率、脱毛量等直接影响服用性能的内在质量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合理地得以解决,就需要对人造毛皮上胶、焙烘、定形的工艺进行研究。本文结合设备条件和生产实践着重对人造毛皮上胶用粘合剂的粘合机理、粘合剂的选择等问题做了分析,并对上胶、焙烘、定形工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FZ/T 72006—2017《割圈法针织人造毛皮》进行解读。介绍了该标准适用范围,割圈法针织人造毛皮的定义,主要对脱毛量、平方米质量偏差率、有机锡化合物这指标设定过程进行解析,旨在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该标准制定过程、更深层次地读懂该标准。  相似文献   

4.
对FZ/T 72006—2017《割圈法针织人造毛皮》进行解读。介绍了该标准适用范围,割圈法针织人造毛皮的定义,主要对脱毛量、平方米质量偏差率、有机锡化合物这指标设定过程进行解析,旨在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该标准制定过程、更深层次地读懂该标准。  相似文献   

5.
徐明 《针织工业》1998,(3):15-16
1 前言 割圈式人造毛皮(亦称玩具绒)是近几年人造毛皮行业的新兴产品。它不仅具备毛条输入式人造毛皮的特点,而且还有其固有的特性:手感丰满,不易脱毛,产品档次高,工艺流程短,生产消耗低。割圈式人造毛皮产品不仅能作高档服装面料,还能用作皮衣、防寒服的领料、里料、玩具用料、装饰用料等。正因割圈式人造毛皮产品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故近几年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人造毛皮底布涂层的阴离子型聚氨酯微乳液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TSM超细颗粒粒径测量仪测试乳液粒子的粒径,以红外(FTIR)表征聚氨酯树脂的结构,由DSC、热失重(TG)等测试分析聚氨酯的热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聚氨酯乳液粒子渗透情况,并按原纺织部专业标准(ZBW62002-87)测试试样的脱毛量.结果表明,合成聚氨酯乳液的渗透性较丙烯酸酯乳液好,用该乳液涂层的人造毛皮的脱毛量大大减少,手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研究工业屠宰加工过程对冰鲜鸭胴体表面菌相形成的影响。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对车间环境接触面、胴体表面、预冷水以及贮藏期产品的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车间空气、预冷水、环境接触面是构成加工过程胴体表面菌相的主要污染源;总体来讲,环境及胴体表面菌量延生产线进程而呈下降趋势,但由于脱毛前鸭子表面的菌量对环境菌量有补充作用,而经脱毛后的胴体表面受环境中菌量的补充作用,导致部分加工工序微生物数量有阶段性上升,如脱毛、净膛工序;预冷工序的抑菌作用由于存在过程性变化,因此对终产品品质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人造毛皮整个生产过程的损耗,在人造毛皮圆机上进行毛圈织物的开发.其基本方法是在普通人造毛皮圆机编织过程中,将第一次从针编弧间伸出的纤维束两端通过增加的反吹风装置再钩入织针,称之为二次吃毛,使后道整理工序发生较大变化,省却了剪毛工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制成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需求的扩大,人造毛皮的织造工序及工艺愈来愈复杂,其产品也愈来愈受市场的青睐.文章概括了可用来织造人造毛皮的原材料,详细叙述了人造毛皮的织造方法包括针织、簇绒、机织和植绒等,并对人造毛皮的整理工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介绍了人造毛皮广泛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高档人造毛皮在国内外已有大规模生产,各厂家生产的人造毛皮品种花色繁多,风格和性能各有千秋,国外人造毛皮市场竞争激烈,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急需提高产品质量和服用性能,水獭,貂皮是天然优质兽毛,其共同特点之一是具有天然的拒水性能,小雨和雪不能淋湿水獭、貂皮,因而它们不会因淋湿而打绺。目前国内生产的人造毛皮均没有拒水性,遇雨雪,雨后均有湿后打绺现象,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由枯草芽孢杆菌BLBc11获得的酶制剂用于脱毛工序,旨在替代使用硫化物和石灰等有害化学品的传统脱毛方法。用粗酶提取物处理,整个过程只需6h,快速又廉价,且脱毛效果良好。经酶处理后的皮通过光学显微镜来评价其质量,并对纤维间质(蛋白多糖和葡糖胺多糖)进行了分析。对皮革粒面的损害情况通过测定废液中游离羟脯氨酸的量来评价。此外,比较了化学处理和酶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了两者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含氮总量和硫化物的量。相比于化学方法,酶法处理在脱毛、脱灰和软化工序的COD分别下降了42%、100%和82%。酶脱毛的效果很好,脱毛时间减少了50%以上,并且无需脱灰,这表明酶法处理可以替代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增加人造毛皮新品种,使之具有天然动物皮的逼真感,是各人造毛皮厂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提高人造毛皮的生产水平,我所的前身——人造毛皮实验厂于1979年试制成一台滚筒式起球机(已于同年6月鉴定投产)。同年7月,在国内首次试制成功仿羊羔皮人造毛皮和仿滩羊皮人造毛皮。历经四年的试制及小批量生产证明,仿羔皮是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割圈式人造毛皮玩具绒的组织结构,分析了工艺毛高、毛长的设定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和生产实测数据,确定了各生产品种的经济投纱量,同时介绍了经济投纱量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生物脱毛是制革清洁化生产中的研究热点,角蛋白酶由于其特异性可将对胶原的水解降低,提高成革质量,但尚未完全阐明其脱毛机理.应用已筛选得到的产角蛋白酶菌株发酵液于制革脱毛,探究其在制革工序中的脱毛机理.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脱毛实验条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脱毛,结合组织学方法观察不同脱毛程度及脱毛条件下的皮质状况.基于皮质状况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黄牛皮的组织学观察,了解了各组织的形态,各组织间的联系,以及各组织中的蛋白质组成。对酶脱毛过程中的黄牛皮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探究,用荧光标记酶脱毛,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标记酶渗透情况并与脱毛情况进行对比,初步阐释了酶脱毛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为选择适宜的脱毛用酶制剂品种,并采用酶法脱毛生产不同的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黄牛皮的组织学观察,了解了各组织的形态,各组织间的联系,以及各组织中的蛋白质组成。对酶脱毛过程中的黄牛皮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探究,用荧光标记酶脱毛,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标记酶渗透情况并与脱毛情况进行对比,初步阐释了酶脱毛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为选择适宜的脱毛用酶制剂品种,并采用酶法脱毛生产不同的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外一派大好形势鼓舞下,1972年初我厂应用酶碱脱毛工艺试制成功猪绒服装革等高档产品。1973年应用于所有猪革生产,对于提高猪革质量、增加花色品种起了积极作用。但原有酶碱脱毛工艺有一道劳动强度仍然较重的机器拔毛工序,而且酶处理的温度高(40℃以上),耗汽量大,控制不当还易坏皮。在我厂人力、电力、蒸汽均不足的情况下,不改革原工艺,势必影响猪革产量和  相似文献   

18.
制革脱毛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脱毛是制革生产过程中一个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工序,利用一些化学、物理或生物技术使动物皮上的毛和表皮脱去的过程。综述了各种脱毛方法,以及脱毛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人造毛皮织物金属检测器的研制周渊深,许,武红军(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一、引言人造毛皮的加工、生产一般要经过拉绒机拉绒、烫光机烫光及剪毛机剪毛。剪毛通常由高速旋转的螺旋形剪刀完成。剪刀是设备上的重要部件,价格很贵.而在剪毛前续工序中,有时会有金属断...  相似文献   

20.
采用FDY涤纶长丝加捻而成的绣花线为原料,结合制线技术与人造毛皮技术.开发了松针绒面料。文中详细介绍了原料的选择、捻线、蒸化、织造及染整各工序的技术参数和工艺要点.及其产品规格指标。松针绒产品风格独特,立体感强,充满动感,是生产绒类玩具的理想面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