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大型精密零件的在机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精密波导数控加工的实际生产情况,引入在机检测技术。详细描述了精密波导加工尺寸误差补偿途径。试验结果表明,运用在机检测技术不仅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还对推进加工一测量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智能制造当今制造业的主旋律,其感知功能主要是通过检测系统来实现的。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构建在机检测系统能大大提高零件的制造精度和效率,因此开展数控机床的在机检测研究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研究某数控机床的HEIDENHAIN ITNC530数控系统,搭建起该机床的在机检测系统;对系统中探测循环的工作原理和执行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实现在制造过程的自动对刀功能,从而大大缩短了零件的加工辅助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3.
9月14日,Delcam在贵阳市成功举办了"航空航天产品加工在机检测技术及应用研讨会"。来自航空航天、军工、大型民营企业等共5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Delcam在机检测系统(OMV),是一种产品在机质量控制系统,即在数控机床上加装测头,实现数控制造在线质量控制,减少了工件的搬运和装卡时间,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自适应加工系统NC-PartLocator则是一种辅助精确装夹系统,可实现零件的自适应加工、工件和夹具精确定位,实现数字化自适应装夹。这两项技术是Delcam集近40年的设计、加工和检测经验研发出来的,方案整合了  相似文献   

4.
复杂曲面零件特别是大型零件加工精度检测问题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数控机床在线检测技术则是实现被加工零件加工精度检测的新手段,因其方便、快捷、无需二次装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给出了面向复杂曲面零件加工精度在线检测的系统总体结构,描述了系统所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给出了系统开发中需要解决的测点分布、测量路径生成与仿真、测量误差补偿等模块的实现方法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通过为数控机床配备零件精度检测用测头以及相应的检测程序,即构成在机检测系统。在机检测将加工和检测集成在一台机床上完成,其核心优势在于加工的过程中就可以及时发现零件的偏差趋势。如果在检测系统增加原位修正的功能,即零件无须从工作台上卸下即可根据检测结果对工件进行补偿加工,可进一步优化在机检测系统的生态链。构建了基于“镜像补偿”的加工误差原位修正模型,给出孔系零件在机检测及其误差修正方法,最后通过一精密孔系零件加工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制造生产中,刀具的价值地位越来越高,并且随着产品零件相似度的提高,镜像加工技术正在被运用于数控刀具中。目前镜像加工主要应用在数控铣削加工中,不论加工零件轮廓是对称还是非对称结构,都可以利用镜像技术达到较好的外轮廓加工效果。与传统加工相比较,加工质量稳定,提高了加工效率,缩短了加工路径。  相似文献   

7.
复杂曲面零件在线检测与误差补偿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复杂曲面零件的高精度加工与精密检测一直是数字化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提高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精度、检测精度,提出一种集数控机床在线检测、加工误差分解与补偿加工为一体的集成化方法。介绍集成化在线检测方法及补偿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数控加工后曲面零件测点数据的误差组成,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加工误差分解方法,在建立基于B样条曲面的确定性曲面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对回归模型残差进行空间独立性分析,分解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进而通过数控代码的修改,实现零件加工过程的系统误差补偿。列举一个曲面零件的加工与检测实例,进行方法有效性验证。通过加工工件的在线检测、误差分解、代码修改及补偿加工等环节,实例零件的加工精度有了大幅提高,而该系统的检测精度也通过与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CMM)检验结果的对比,得到了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8.
在机测量技术可以在线检查工件的质量,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良好的数控资源,另一方面避免了工件因检测而反复装夹、安装基准变化等因素对加工精度、效率、检测精度等的影响,保证了加工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时间,以较低的成本及时地检测出现的误差,并迅速得以修正.为此,提出了利用数控成形砂轮磨齿机高精度数控轴实现齿轮精度检测的在机测量方法.基于数控磨齿机的回转运动(C轴)和径向进给运动(X轴)形成理论渐开线,建立了在机测量的数学模型,借助于高精度测头获取机床伺服轴的运动位置,最后经过综合解析得到测量结果,实现了各项齿轮误差的在机测量.测量实验结果同高精密齿轮测量仪进行对比后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成组工艺技术在轴类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控加工中,对每一个零件进行编程,然后输入调试,会降低数控加工的效益.轴类零件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按照成组工艺技术,对零件进行特征分析,构建复合零件,编制复合加工工艺,再按照复合工艺编制适合于复合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存储于PC机,设计一个软件系统,在加工不同零件时,只要输入零件特征,系统会根据存储于PC机的复合加工程序,自动生成适合于加工该零件的程序,大大减轻编程工作量,可有效地提高生产率.开发的编程方法,经过实际应用,减少了编程、输入调试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控加工这一先进制造技术的优势,并可降低对操作员的技能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减少培训投资.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精密零件数控加工的高精度高效率的要求,设计并实现了零件加工尺寸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测量、误差计算、显示测量结果并进行误差补偿等功能.实验表 明,该系统完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在提高零件加工品质和加工效率的同时,还对推进加工测量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12):1914-1918
提出了热流分配系数受摩擦副周向接触弧长影响的观点;使用分段二次插值法确定了摩擦副周向接触弧长和热流分配系数随径向位置的变化关系;基于能量守恒法,计算和比较了2种不同热载荷下闸片的温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周向接触弧长随径向位置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而热流分配系数的变化趋势正好与其相反;由2种不同热载荷计算得到的温度峰值发生时刻虽接近,但差值较大;温度在径向和轴向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也不相同。因此,在摩擦副的热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闸片结构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工程实际应用中大多是直接采用单轴试验的数据,没有考虑到应力状态的影响,这与构件实际应力状态不符,很多研究者对多轴应力状态下材料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应力多轴度对断裂韧性以及多轴应力状态对材料的疲劳断裂和蠕变失效的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多轴应力状态下破坏准则以及多轴应力状态下蠕变损伤准则做了简要的回顾,并进行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3.
利用模拟轴承对润滑油中的防腐蚀添加剂进行吸附实验,通过对吸附前后润滑油的紫外吸光度的测量,表征实验前后润滑油中防腐剂的质量分数变化,进而证明摩擦副对防腐蚀添加剂的吸附作用;在含有定量防腐剂的润滑油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抗磨剂,进行模拟轴承的吸附实验,通过紫外吸光度的测量发现抗磨剂对防腐剂在摩擦副表面的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说明防腐剂与抗磨剂在摩擦副界面存在竞争吸附效应。  相似文献   

14.
针对钢管张力减径机的轧辊孔型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传统孔型、椭圆孔型以及圆孔型三种轧辊孔型设计的数学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用V isual Basic6.0作为集成开发环境,采用模块结构进行程序设计,传统孔型设计方法以减径率为依据来分配变形量,在孔型设计过程中不考虑壁厚的影响,椭圆孔型设计和圆孔型设计方法以延伸率为依据分配变形量,综合考虑壁厚和外径的影响,并进一步考虑到椭圆度曲线的调整和孔型尺寸的优化,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轧辊孔型,为钢管生产厂家提供孔型自动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SYS的数控车床床身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云  张立平  王卫兵  王磊 《机械》2008,35(2):30-32
车床床身是生台机床的基础和支架,它的振动影响着零件的加工精度,由于PRO/E强大的建模功能及ANSYS的分析功能,本文在PRO/E中建立模型,在ANSYS中进行模态分析,提取了床身的前五阶模态,并分析床身的因有频率,振型及其动态特性.为设计者在床身的设计中提供理论依据,避免产生大的振型或者发生共振,从而保证整台机床的设计和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6.
分析尺寸检测中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及控制措施,介绍传统的测量结果修正方法。如何确定恒温时间(以pro/e的动态温度显示及温差、时间变化趋势),以消除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企业在数控编程系统中对于图样信息准确性的需求,基于AutoCAD软件二次开发平台,利用C#.NET编程,建立校核图形尺寸准确性系统.研究在AutoCAD系统中实现校核图形尺寸准确性的方法,描述了该系统的主要步骤,并且以某工程图样为例,证明该系统的可行性,为满足企业对于图样信息正确性的需求,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SolidWorks建立轴承标准件库方法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机械设计中大量使用标准件的问题,从建立轴承库入手,利用SolidWorks软件环境进行轴承的建模,对常用的几种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装配特征建模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轴承标准件库,并阐述了库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自然景物的模拟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热门研究课题,文章深入研究和分析了沙尘暴发生时沙尘的形态及运动状态,以Microsoft VC++6.0编译环境为开发平台,基于OpenGL图形库,采用粒子系统模拟沙尘颗粒的运动,采用雾函数模拟朦胧的环境,完成了沙尘暴场景的模拟,其模拟效果逼真。  相似文献   

20.
以某飞机某部位作动筒渗漏和密封圈扭转断裂的故障为切入点,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O形橡胶密封圈(简称O形圈)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对装配阶段和静压阶段下不同配合间隙、沟槽深度、沟槽宽度、圆柱度和偏载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配合间隙、沟槽深度、沟槽宽度对密封性能影响较大,而圆柱度和偏载对密封性能影响较小;在允许的范围内,较小的配合间隙、合适的沟槽深度和宽度能够得到优异的密封性能。该作动筒的O形圈发生渗漏和扭转断裂的原因为密封槽宽度偏大,综合考虑,对密封槽宽度进行改进能够有效提升O形圈的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