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利用金尾矿烧制陶瓷墙地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龙  王庆德  张顺堂 《中国矿业》2001,10(6):68-70,67
本文详细分析了金尾矿的组分构成并与常用陶瓷原料作了对比分析,认为这种尾矿经除杂后可以作为陶瓷墙地砖生产中的优质长石代用原料。尾矿经螺旋溜槽分级(重选)、弱磁选、强磁选、浮选等工艺,有效降低了尾矿中的铁、硫含量,制成合格的长石粉原料,并用该原料作为陶瓷墙地砖坯料在生产线上进行了一次低温快烧试验,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试验了四类化合物对尾矿中金的捕收性能,通过浮选试验,找出了从尾矿中提取金的最佳捕收剂一次乙基二甲基二矿代氨基甲酸酯,它可将尾矿中金由5g/t提高到2250g/t以上,富集比高达450。为工具开发应用打通了道路,也为我国资源充分利用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行笥方案。  相似文献   

3.
青海某金锑矿主要可回收利用元素为Au和Sb,金品位为3.50g/t、锑品位1.95%,有用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锑矿和黄铁矿,金的嵌布粒度极细,主要包裹在黄铁矿中。对该矿进行浮选研究,结果表明:原矿磨至-0.074 mm占80.32%时,经一次金粗选,两次金扫选,金粗精矿再磨至-0.037 mm占95.45%时,经三次金精选的浮选闭路试验流程,可获得产率为4.01%,金品位为74.46g/t,锑品位为4.19%,金回收率为85.31%,锑回收率为8.62%的金精矿,产率为95.99%,锑品位为1.86%,金品位为0.54g/t,锑回收率为91.38%,金回收率为14.69%的浮金尾矿,较好地实现了从金锑矿中优先浮选金,浮金尾矿作为选锑原料进一步浮选锑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孙忠梅 《矿业快报》2007,23(4):29-31
论述了采用浮选工艺流程,对某矿山现场生产过程中经过氰化浸金以后、尾矿处理之前的生产尾矿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条件和闭路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两粗两扫两精的原则浮选工艺流程,取得效理想的金精矿品位试验指标,有效地回收了该氰化尾矿中的有价元素金。  相似文献   

5.
从库存金尾矿中回收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索明武  任华杰 《金属矿山》2009,39(8):167-169
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金渠金矿已闭库的马桥沟尾矿库存有尾矿180万t左右,平均金品位达0.87 g/t。为开发利用该尾矿,对其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200目占78%的再磨细度下,采用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作为联合捕收剂,辅之以硫酸铜的活化作用,经一粗二精二扫闭路浮选,可从该尾矿中获得金品位为12.49 g/t,金回收率为81.36%的金精矿。  相似文献   

6.
小秦岭地区的灵宝县,混汞—浮选厂排放的金尾矿,含金总量相当于中型金矿山。采用单一浮选,重—浮联合,浮选粗精矿再磨浮选或氰化工艺流程能有效地回收尾矿中的金,作业回收率为42%—50%,金精矿品位30g/t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预先回收老挝某金矿石中的中粗粒金,开展了重选-重选尾矿氰化浸金实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75%、重力值为60G、重选流态化水流量3.6 L/min、给料速度500 g/min条件下,尼尔森重选获得的金精矿品位为15 812.50 g/t,回收率达到21.94%;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90%、矿浆浓度40%、CaO用量3 000 g/t、预处理2 h、NaCN用量800 g/t、浸出时间32 h条件下对重选尾矿进行氰化浸金,金浸出率达到74.24%。两种工艺联合最终获得金总回收率96.18%。  相似文献   

8.
欧乐明  刘旭 《金属矿山》2009,39(12):158-162
针对某矿业公司金锑钨选厂重选-浮选联合流程产生的尾矿进行了再选回收金、钨矿物的试验研究。试验根据生产尾矿性质,采用金、钨依次优先浮选工艺流程,通过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金14.10 g/t,金回收率为的50.36%金精矿和含钨1.22%,钨回收率为49.61%的钨粗精矿。金精矿可直接作为产品,钨粗精矿可返回现场流程作进一步的处理。试验结果为现场综合利用尾矿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肃某金矿混汞尾矿进行了提金工艺研究,确定了焙烧氧化氰化法提金工艺流程,试验表明,该尾矿中金的回收率能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从尾矿及炉渣中回收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金矿老尾矿,低度钨加工尾矿及矿山冶炼厂锑金鼓风炉炉渣中的均含有2-5g/t的金,系难选物料,收金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Gold     
  相似文献   

12.
Gold     
  相似文献   

13.
某金矿尾矿库内堆存有金品位为0.70 g/t的尾矿约100万t,尾矿粒度粗细不均,+150μm占46.25%、-74μm占26.50%,金在粗、细粒级有一定程度的富集。为了开发该二次资源,进行了浮选选金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80%的情况下,以硫酸为矿浆pH调整剂、硫酸铜为活化剂、Y89黄药为捕收剂,采用2粗2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可获得金品位为30.88 g/t、金回收率为59.11%的金精矿。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金在几种不同浓度和不同配比含硫试剂中的极化曲线,研究金在改性石硫合剂(ML)溶液中的溶解过程。结果表明,S2 O32 - 浓度在0 3~0 5mol/L时,溶金效果较好,加入SO32 - 有助于体系的稳定。NH3·H2 O、SO32 - 和S2 - x等有利于消除金表面的钝化,提高金浸出率  相似文献   

15.
16.
Gold Panning     
Robert Roots 《Rocks & Minerals》2013,88(9-10):512-514
  相似文献   

17.
侯林  汪雄武  彭惠娟 《金属矿山》2009,39(9):123-127
燕子沟金矿床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永西穹窿核部。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赋存于泥盆系危关群浅变质黑色岩系中。矿体的形成与含金石英粗脉和细石英网脉有关,且受断裂控制明显。NNW向牦牛河断裂和EW向磨子沟断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小断裂共同构成的米字型构造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良好的运移和储存空间。另外,岩浆、变质作用也对成矿起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已查明矿(化)体得知外围找矿必须受构造及赋矿岩层的控制,根据这一特点,对矿区外围及深部找矿起到了指导作用,对于在川西地区泥盆系危关群第四岩组碳质千枚岩中寻找似层状大型金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部分难处理金矿中存在铁氧化物对金包裹的现象而阻碍提金过程,通过破坏铁氧化物结构可使金暴露而提高金浸出率。铁氧化物包裹金主要来自难处理金矿的氧化焙砂。目前针对此类金矿提金的工艺研究较少,主要包括酸溶法、还原法、氯化焙烧法、炼铁—电解法等。酸溶法工艺简单,效果较差;还原法工艺复杂,可获得较好的浸金效果;氯化焙烧法适应性强,综合利用效果好,但设备投资及维护费用高;炼铁一电解法可在富集金的同时生产纯铁,节约能耗,对矿石要求稍高。  相似文献   

19.
熊文良 《矿产综合利用》2011,32(2):19-21,29
某难选金矿金平均品位4.84g/t,含砷0.51%,碳1.75%(其中有机炭1.07%)。金粒度较细,主要分布在褐铁矿和粘土矿物中,其次以超显微晶隙状态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的晶格中,属难处理金矿石。试验先用浮选富集获得金精矿,然后对金精矿采用常压加温酸性预处理,再氰化浸出回收金,所采用的氧化剂在常压、适当加热条件下达到氧化钝化碳质,分解黄铁矿和毒砂的作用,给后续氰化浸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克服了高温高压的缺点,易于工业生产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