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乙酸芳樟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芳樟醇和乙酸酐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乙酸芳樟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当n(芳樟醇)∶n(乙酸酐)=1∶2,反应温度15℃,催化剂用量为醇酐总质量的0 2%,反应时间150min时,乙酸芳樟酯的收率可达73 6%。与现有工艺相比,采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不使用夹带剂和乙酸芳樟酯的收率比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乙酸芳樟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郭谊  周新  方玲  蔡也夫 《精细化工》2002,19(6):334-335
在无外加酯化催化剂条件下 ,采用反应 -蒸馏工艺合成了乙酸芳樟酯 ,考察了n(芳樟醇 )∶n(乙酸酐 )、反应时间、n(夹带剂 )∶n(芳樟醇 )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n(芳樟醇 )∶n(乙酸酐 )≤ 1 0∶2 5 ,反应时间≥ 2 0h ,n(夹带剂 )∶n(芳樟醇 ) =2 0∶1 0时 ,产品收率可达76 9%。同时利用色谱 质谱联用 (GC MS)对产品进行表征 ,产品MS谱图与标准谱图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以脱氢芳樟醇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酸脱氢芳樟酯,考察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方法、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当n(脱氢芳樟醇):n(乙酸酐)=1:1.2、反应温度80℃、催化剂用量为醇酐总质量的5%、反应时间为3.5h时,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  相似文献   

4.
难溶杂多酸盐催化合成乙酸芳樟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难溶杂多酸盐催化合成乙酸芳樟酯,寻找能替代磷酸的新型高效催化剂,并对不同催化剂、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作了较详细的探讨。结果发现,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钨硅酸三乙醇胺盐>TiO2/SO2-4>钨硅酸>磷钼酸>磷酸;钨硅酸三乙醇胺盐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不溶于醇,可重复使用8次以上,并首次用于催化合成乙酸芳樟酯的催化合成研究;优化的反应条件为:n(乙酸酐):n(芳樟醇)=1.4:1.0,反应温度116℃,反应时间6h,催化剂用量为芳樟醇质量的2.0%。酯收率大于94%。  相似文献   

5.
李启然  田华 《天津化工》2010,24(1):20-22
以对羟基苯甲酸和乙酸酐为原料,采用对甲基苯磺酸作催化剂合成4-乙酰氧基苯甲酸,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产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酰化反应的优化条件n(对羟基苯甲酸)∶n(乙酸酐)∶n(对甲苯磺酸)=1∶2∶0.025,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80~89℃,产率达91.63%。  相似文献   

6.
以芳樟醇和醋酐为原料 ,无水K2 CO3为催化剂合成了乙酸芳樟酯。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 :醇酐质量比为 1∶1 2 ,催化剂用量为芳樟醇投料量的 4 % ,反应时间为 2 4h ,反应温度为 116± 2℃。芳樟醇转化率大于 95 2 % ,产品中乙酸芳樟酯含量大于 94 1%。  相似文献   

7.
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采用尿素作催化剂合成乙酰水杨酸。考察了温度、尿素用量、n(水杨酸)∶n(乙酸酐)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水杨酸)∶n(乙酸酐)=1∶3,尿素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60 min,此条件下,乙酰水杨酸收率达94.06%。  相似文献   

8.
于辉  宁正祥 《精细化工》2006,23(2):145-147
糠醛、乙酸酐为原料,用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在吡啶存在下,经Perk in反应一步合成了α-呋喃丙烯酸。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吡啶和DMAP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n(糠醛)∶n(乙酸酐)∶n(DMAP)∶n(吡啶)=1∶3∶0.05∶1,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0 m in,产物最终收率可达89.2%。  相似文献   

9.
N-甲酰-L-天冬氨酸酐是合成阿斯巴甜的中间体,为了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探索出工业生产中最佳的反应条件。以甲酸、乙酸酐和L-天冬氨酸为原料,氧化镁为催化剂,合成N-甲酰-L-天冬氨酸酐。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甲酸、乙酸酐和催化剂的用量对反应收率和产物熔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 h,物质的量比n(氧化镁)∶n(甲酸)∶n(乙酸酐)∶n(L-天冬氨酸)=0.01∶1.2∶2.5∶1.0,此时产物的纯度较好,收率为85.5%。  相似文献   

10.
以活性炭负载浓硫酸作为固体催化剂,以乙苯与氯化苄为原料进行合成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即n(乙苯)∶n(氯化苄)=3∶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8h,催化剂用量为13.2%(相对于氯化苄),邻苄基乙苯产率29.9%;n(乙苯)∶n(氯化苄)=3∶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9h,催化剂用量18.4%(相对于氯化苄),对苄基乙苯产率40.1%;n(乙苯)∶n(氯化苄)=3∶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7h,催化剂用量18.4%(相对于氯化苄),间苄基乙苯产率8.1%。  相似文献   

11.
韩波  郭宏  王俏  宋延卫 《湖北化工》2012,(3):35-36,47
以氯化铯为催化剂,以乙酸酐和 β-萘酚合成了乙酸-β-萘酯。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乙酸酐与β-萘酚的摩尔比1.3:1、氯化铯用量0.5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0rain,在此条件下,乙酸廿萘酯产率达94.7%。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韩波  熊正伟 《工业催化》2011,19(10):41-43
以尿素为催化剂,采用乙酸酐和β-萘酚合成乙酸-β-萘酯.乙酸-β-萘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乙酸酐)∶n(β-萘酚)为1.2∶1,催化剂尿素用量占β-萘酚物质的量的1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0 min,此条件下,收率达95.7%,催化剂可重复使用4次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氯化苄和无水乙酸钠为原料,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C)为催化剂合成乙酸苄酯。考察了水的加量、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氯化苄):n(无水乙酸钠):n(TEBAC):n(水)=1:1.25:0.02:0.45,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4h,产物摩尔收率可达94.50%。  相似文献   

14.
徐明  黄永强 《广州化工》2010,38(9):100-101
采用催化法合成乙酸异丁香酚酯。对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如催化剂的选择、催化剂用量、酯化温度和酯化时间等进行研究,得出了在无水碳酸钠催化下酯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酯化温度95℃~100℃,催化剂用量为异丁香酚的3%,异丁香酚和醋酐用量比为1:1.2(摩尔比),酯化反应时间3h。  相似文献   

15.
以非离子乳化剂Tween-20为原料,无水醋酸钠为催化剂,利用磺化和酯化反应,合成性能优良的改性阴-非离子松香乳化剂。用该乳化剂制备松香乳液,并对松香乳液的粒径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乳化剂合成工艺影响因素考察,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用量1.2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 h、n(OP-10)︰n(马来酸酐)=1︰1。使用该条件下自制乳化剂制备的松香乳液的稳定性好、粒径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以大麻秆浆和醋酸为原料制备了醋酸纤维素。考察了硫酸用量、保温温度、保温时间、醋酐用量和冰醋酸用量对醋酸纤维素取代度和聚合度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醋酸纤维素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硫酸用量、提高保温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可提高醋酸纤维素的取代度,但聚合度下降;增加醋酸酐用量可提高醋酸纤维素的取代度,对聚合度影响不大;增加冰醋酸用量可提高醋酸纤维素的聚合度,对取代度影响不大。制备醋酸纤维素的适宜条件为:硫酸、醋酸酐和冰醋酸对大麻秆浆的质量比分别为0.13、9.0和9.0,保温温度为50℃,保温时间为1 h。该条件下制备的醋酸纤维素取代度为2.92,聚合度为121。由醋酸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可证实纤维素与醋酸酐之间醋化反应的发生。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大麻秆浆经醋化反应后,纤维素晶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