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TGY)对鱼藤酮(Rot)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Rot建立和培养PC12细胞神经损伤模型并利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确定Rot的最佳造模浓度以及TGY的有效干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脂质活性氧(ROS)水平并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强度的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水平和活力变化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3(LPCAT3)蛋白表达。结果:0.6 μmol/L Rot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接近50%(56.7%±9.9%),TGY预处理12 h后可抑制Rot的损伤程度。同时,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Rot处理后的细胞内脂质ROS含量升高,而给予TGY预处理后有效降低Rot损伤的细胞内脂质ROS的含量,降低Rot处理后的MDA水平,并提高SOD活力和GSH水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与正常组相比,0.6 μmol/L Rot处理后细胞的线粒体皱缩,TGY预保护处理后,PC12细胞的线粒体形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Western blot的结果呈现出TGY预处理后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Rot损伤后GPX4的表达,下降ACSL4、LPCAT3的表达。 结论:TGY可以上调GPX4蛋白的表达,下调ACSL4、LPCAT3蛋白的表达,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和ROS的含量,从而改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H2O2氧化损伤正常人黑素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构建H2O2氧化损伤黑素细胞模型,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处理H2O2氧化损伤正常人黑素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黄芩苷对黑素细胞形态的影响;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黄芩苷对黑素细胞增殖活力作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检测黄芩苷对黑素细胞LDH表达的影响, 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水平,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peroxidase 1,GPX1)mRNA表达情况,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黄芩苷和H2O2处理黑素细胞后分泌的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结果:镜下观察黄芩苷给药后细胞较对照组形态明显改变,细胞数增多;黄芩苷作用黑素细胞后增殖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黄芩苷明显抑制黑素细胞中LDH表达,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黄芩苷能显著促进CAT和GPX1 mRNA表达,且明显抑制HSP70分泌。结论:黄芩苷对H2O2氧化损伤的正常人黑素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为临床白癜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邓莉  田静 《金属学报》2021,26(2):167-173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大肠埃希菌O104∶H4感染的结肠上皮Caco-2细胞线粒体和氧化应激损伤及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RES(200 μmol/L)预处理Caco-2细胞12 h,然后107 CFU/mL的大肠埃希菌O104∶H4(MOI 10∶1)感染细胞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qRT-PCR法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细胞色素氧化酶4(COX-4)、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1(TFAM)、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小体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活化亚基p20(CASP1 p20)、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活化亚基p10(CASP1 p10)、pro-IL-1β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并对Caco-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氧耗量和活性氧(ROS)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大肠埃希菌O104∶H4感染可明显诱导NLRP3、CASP1 p20、CASP1 p10、IL-1β蛋白和PGC1α、COX-4和NRF1 mRNA表达,促使氧消耗量和ROS水平增高,而细胞活力、TFAM mRNA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RES处理后能明显抑制NLRP3、CASP1 p20、CASP1 p10、IL-1β蛋白和PGC1α、COX-4和NRF1 mRNA表达,降低氧消耗量和ROS水平,而细胞活力、TFAM mRNA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增高(P<0.05);另外,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也能显著抑制NLRP3炎症小体和IL-1β表达水平。 结论:大肠埃希菌O104∶H4感染诱导Caco-2细胞线粒体释放ROS和NLRP3炎症小体活化,而RES可部分改善Caco-2细胞损伤,降低NLRP3炎症小体和ROS水平。  相似文献   

4.
武海云  蒋根灵  李庆林 《金属学报》2012,17(12):1361-1367
目的: 研究天麻素(Gastrodin)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谷氨酸建立体外培养PC12细胞损伤模型并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AO/EB双染法经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以及Annexin V/PI染色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天麻素可明显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在 0.1~10 μmol/L 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天麻素可明显抑制谷氨酸引起的活性氧(ROS)的累积,降低谷氨酸诱导的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率,在 0.1~10 μmol/L 剂量呈量效相关性。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天麻素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ROS的生成,阻止氧化损伤的发生,抑制Caspase-3途径依赖的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5.
丁雪明  陈天鹏  徐强  何欢  何明 《金属学报》2021,26(4):361-367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阿霉素(Dox)心肌毒性的影响以及14-3-3γ/Bcl-2蛋白表达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Dox组、TMP+Dox组、TMP+Dox+pAD/14-3-3γ-shRNA组。48 h后,MS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14-3-3γ与线粒体Bcl-2表达;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ROS生成、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渗透压转换孔(mPTP)开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Dox处理48 h后,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培养液LDH活性升高;细胞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ROS生成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减小,mPTP持续开放,细胞Caspase-3活性与凋亡增加;TMP预处理可显著上调细胞14-3-3γ及线粒体Bcl-2表达,且同步逆转上述改变;pAD/14-3-3γ-shRNA不仅下调细胞14-3-3γ,线粒体Bcl-2表达同步减少,TMP预处理相关保护作用也随之明显减弱。 结论:TMP预处理通过上调细胞14-3-3γ及线粒体Bcl-2表达,进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维护线粒体功能,减少Dox心脏毒性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覃晖  赖莉 《金属学报》2019,24(10):1128-1133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节RGC-5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组、H2O2+低剂量青蒿琥酯组、H2O2+中剂量青蒿琥酯组、H2O2+高剂量青蒿琥酯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匀浆中氧化应激产物MDA、NO、SOD1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HO-1、SOD1、PI3K、Akt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2O2组比较,不同剂量青蒿琥酯可以促使RGC-5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中MDA、NO显著低于H2O2组,而SOD1活性显著高于H2O2组;各药物组HO-1、SOD1、PI3K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H2O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PI3K抑制剂能降低青蒿琥酯对RGC-5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青蒿琥酯能明显降低H2O2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棕榈酸诱导的AML12肝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棕榈酸诱导AML12细胞建立脂毒性模型并给予丹酚酸A进行干预,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损伤,采用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采用Bodipy染色法观察胞内的脂滴,采用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荧光细胞通透性染料罗丹明123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Ⅰ(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蛋白表达。结果:棕榈酸作为肝细胞脂毒性诱导剂可显著降低AML12细胞存活率,加重细胞内脂质沉积,而丹酚酸A干预可改善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脂毒性损伤(P<0.05)。其次,丹酚酸A干预可改善棕榈酸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1)及细胞内ROS水平升高(P<0.01)。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棕榈酸可显著抑制AMPK及SIRT1蛋白表达(P<0.05),而经过丹酚酸A处理可显著升高棕榈酸抑制的SIRT1及AMPK磷酸化水平(P<0.05)。 结论:丹酚酸A可有效改善脂毒性诱导的肝细胞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MPK及SIRT1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调控作用。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在完全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并分成以下5组:(1)正常对照组(NC组);(2)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HG组);(3)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4)SB203580治疗组(SB组);(5)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NA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用比色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22phox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22phox蛋白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降低,相反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肾小球系膜细胞内ROS水平、P22phox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均上升(P<0.05)。当二甲双胍干预后,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上升,同时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肾小球系膜细胞内ROS水平、P22phox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相似的结果出现在SB203580或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后(P<0.05)。 结论:二甲双胍可以减轻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和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进而起到了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草素对高糖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甘草素对高糖干预下心肌细胞(H9C2)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H9C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高糖组(HG组),高糖甘草素(终浓度10、30、100 nmol/L)干预组(HG+Liq组)。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应用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生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 高糖干预使H9C2心肌细胞活力减弱、ROS生成增多、SOD活性下降与MDA增加,并引起细胞凋亡增加、Bcl-2/Bax表达比值降低。与HG组相比,HG+Liq组(终浓度30、100 nmol/L)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P<0.05),ROS水平降低(P<0.05,P<0.05),SOD活性升高(P<0.05,P<0.05),MDA含量降低(P<0.05,P<0.05),细胞凋亡率减少(P<0.05,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糖甘草素(终浓度100 nmol/L)干预组的Bcl-2和Bax表达比值与HG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甘草素通过抑制ROS的产生,抑制氧化应激、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减少高糖所致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SLC7A11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健康SPF级C57BL/6J小鼠,8周龄,体质量22~25 g,随机数表法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右美托咪定+SLC7A11抑制剂组(DIKE组),每组6只。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45 min,再灌注30 min建立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EX组和DIKE组夹闭SMA前30 min腹腔注射25 μg/kg DEX,S组和II/R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IKE组缺血前90 min腹腔注射SLC7A11抑制剂Imidazole ketone erastin 50 mg/kg。再灌注30 min时处死小鼠,距回盲瓣约5 cm处取小肠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改变并行Chiu评分,比色法测定小肠组织Fe2+、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微板法测定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小肠组织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3组小肠组织Chiu评分、Fe2+和MDA含量升高,GSH含量降低,SOD活性下降,SLC7A11、GPX4表达下调(P<0.05);给予右美托咪定后明显降低小肠组织Chiu评分、Fe2+和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和GSH含量,SLC7A11、GPX4表达上调(P<0.05);腹腔注射SLC7A11抑制剂后得到的结果相反。结论:SLC7A11的激活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铁死亡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益  曹华  蔡玲芳  陈本  陈明坤 《金属学报》2020,25(5):519-52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骨肉瘤细胞MG-63恶性增殖、侵袭及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25、50、100 μmol/L剂量利多卡因处理MG-63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Lidocaine 0 μmol/L组、Lidocaine 25 μmol/L组、Lidocaine 50 μmol/L组和Lidocaine 100 μmol/L组进行后续实验。Br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检测Ki67、Survivin、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流式分选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Clark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呼吸复合物活性;试剂盒检测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与Lidocaine 0 μmol/L组相比较,Lidocaine 50、100 μmol/L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侵袭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Ki67、Survivin、VEGF、Viment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复合物I、II、IV活性显著降低(P<0.05),ATP、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多卡因具有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恶性增殖、侵袭和改善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噬在米诺环素保护PC12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PC12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模型,采用米诺环素(MC,1、10、100 μmol/L)或3-甲基腺嘌呤(3-MA,5 mmol/L)进行干预,MTT检测细胞活力,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观察自噬泡,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 l的表达。结果: 氧糖剥夺处理后,1 μmol/L 和 10 μmol/L的MC能显著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而 100 μmol/L 则会加重细胞的损伤。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与MC的浓度呈正相关性,自噬抑制剂3-MA能够降低LC3Ⅱ和Beclin1,增加P62/SQSTM l的表达逆转MC的保护作用。结论: 低剂量(1、10 μmol/L)MC能够通过增加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诱导PC12细胞产生自噬从而保护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处理后的PC12细胞。  相似文献   

14.
戴珩  左中  陈萍  高进  熊秋菊 《金属学报》2013,18(7):721-724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E2(PGE2)对H9c2心肌细胞的肥大作用,并分析其量效关系,为寻找抗心肌肥大的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和PGE2处理组,PGE2处理组又分为小剂量PGE2组(D1组)、中剂量PGE2组(D2组)和大剂量PGE2组(D3组)。各组细胞培养液中PGE2终浓度分别为0、0.1、1及 10 μmol/L。给药孵育 48 h 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鼠H9c2心肌细胞形态及体积;通过测量细胞直径大小、BCA法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来确定心肌细胞是否肥大;RT-PCR技术测量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mRNA的表达水平,以此判断是否发生病理性肥大。结果: 与C组比较,免疫荧光显示D1组、D2组及D3组细胞形态改变、体积增大;细胞直径及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不同剂量PGE2组间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2组及D3组较C组细胞内ANP、BNP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 PGE2可剂量依赖地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较大剂量PGE2引发心肌细胞病理性肥大。抑制PGE2合成有望为抑制心肌肥大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线粒体能量代谢、ATP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 大鼠3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异丙酚处理组。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脑缺血10 min 再灌注60 min 时,断头处死大鼠。检测海马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丙二醛(MDA)含量及Na+-K+-ATP酶、Ca2+-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并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线粒体的ATP含量及Na+-K+-ATP酶、Ca2+-ATP酶、SOD、GSH 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MDA 含量增高,线粒体超微结构亦发生明显损害;麻醉相关剂量的异丙酚可使ATP含量、Na+-K+-ATP酶、Ca2+-ATP酶、SOD、GSH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并降低MDA 的含量,减轻线粒体损伤的程度。结论: 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保持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促进线粒体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刘萍  洪浩 《金属学报》2008,13(3):283-287
目的 观察灯盏乙素对过氧化氢(H2O2) 诱导PC12 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H2O2 诱导PC12 细胞凋亡模型, 用碘化丙啶(PI) 单染和PI Annexin V 双染检测细胞凋亡, 用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 断裂, 并采用RTPCR检测Bcl-2 mRNA 表达、荧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 活性。 结果 灯盏乙素可以抑制H2O2 诱导的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 增加Bcl-2 mRNA 表达, 减小caspase-3 活性, 并降低DNA 片段化和细胞凋亡率。 结论 灯盏乙素显著抑制H2O2 诱导的细胞凋亡, 其抗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其增加Bcl-2表达、抑制caspase-3 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他胺对人肝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以及抗氧化通路Nrf2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人源肝细胞HepG2,氟他胺(0~50 μmol/L)给药24 h,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tDNA拷贝数和线粒体生物合成关键蛋白的表达,再通过应用基因敲降和特异性激活剂或抑制剂等技术方法进一步观察ERK1/2对氟他胺诱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以及Nrf2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氟他胺可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mtDNA拷贝数和ERK1/2、PGC-1α蛋白均呈现剂量依赖性上升;ERK1/2抑制和激活能改变氟他胺诱导的mtDNA拷贝数和PGC-1α的表达;Nrf2通路抑制可影响氟他胺诱导的mtDNA拷贝数和ERK1/2、PGC-1α的表达。 结论:氟他胺可影响线粒体生物合成,其机制与Nrf2介导的ERK1/2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