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雪莲果叶为原料,设计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雪莲果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及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估雪莲果叶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雪莲果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30%、料液比(m雪莲果叶∶V乙醇)1∶60(g/mL)、超声温度50℃、超声处理12 min、酶解pH 4.8、纤维素酶质量浓度0.40 mg/mL、酶解时间66 min,此工艺下总黄酮提取率为6.317%。所提取雪莲果叶总黄酮具有抗氧化能力,与浓度呈正相关;在质量浓度为0.6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1.09%,具有接近维生素C的总还原力。利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的雪莲果叶中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雪莲果皮为试验材料,以多酚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超声辅助提取雪莲果皮多酚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对雪莲果皮粉末表面微观形态的影响和提取得率的关系,同时评价雪莲果皮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 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5(g/mL)、提取温度65℃、乙醇体...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对雪莲果叶黄酮纯化工艺进行研究,选择9种大孔吸附树脂,通过其对雪莲果叶黄酮的静态吸附率和解吸率比较研究,筛选出HPD-100型树脂为较优的雪莲果叶黄酮的吸附树脂。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806 mg/mL,上样液p H2.0,上柱流速1 mL/min,以60%乙醇溶液为洗脱液,洗脱流速1 mL/min,洗脱体积为114 mL,解吸率为96.56%,该纯化工艺可使雪莲果叶粗提物中黄酮纯度由18.50%提高到56.24%。  相似文献   

4.
以雪莲果叶中的酚酸为纯化对象,通过对8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雪莲果叶酚酸的静态吸附性能研究,筛选出X-5型树脂为适合雪莲果叶酚酸的吸附树脂,并对雪莲果叶酚酸在树脂上的吸附、解吸特性和吸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5树脂对雪莲果叶酚酸的静态吸附率为77.02%,解吸率为91.41%.本实验的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pH3.0,上样液浓度1.384mg/mL,上柱流速1mL/min,解吸剂乙醇浓度50%,洗脱流速1mL/min,解吸率为98.52%,采用上述纯化工艺.可将雪莲果叶酚酸纯度提高到46.8%.  相似文献   

5.
以雪莲果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四个主要生长时期:幼嫩期(5月)、生长期(7月)、成熟期(10月)、衰老期(11月)及不同的干燥方式:恒温热风干燥(40 ℃)、自然干燥、微波干燥(320 W)、真空干燥(60 ℃)、真空冷冻干燥(?60 ℃)对雪莲果叶中主要活性物质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采收时期及干燥方式;并讨论雪莲果叶粉添加对酥性饼干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雪莲果叶的生长,总黄酮及绿原酸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分别为0.435和33.52 mg/g;所选干燥方式中,真空冷冻干燥(?60 ℃)较佳,干燥后雪莲果叶中所含黄酮及绿原酸均较高。在酥性饼干中添加雪莲果叶粉(0~20%),所得饼干呈绿色且具有独特的果叶清香;随着添加量的增多,饼干的含水量逐渐下降,硬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普通饼干、雪莲果叶饼干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是11种、22种,雪莲果叶饼干的风味更加丰富,含有独特的香气成分,包括羟基丙酮(3.23%)、2-甲基吡嗪(1.34%)、B-波旁烯(1.03%)等。综上,雪莲果叶的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在雪莲果叶成熟期达到相对最佳,可在10月开始进行收集,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方式进行干燥,所得雪莲果叶粉可用于烘焙食品的开发,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6.
雪莲果叶酚酸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测定雪莲果叶酚酸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和对化学模拟体系中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及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研究了雪莲果叶酚酸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雪莲果叶酚酸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自由基有明显清除作用,并且随着雪莲果叶酚酸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雪莲果果渣为原料,研究酶法提取雪莲果果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雪莲果果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9、pH值为5、纤维素酶浓度为0.3%、水浴温度为60℃、加热时间1 h.  相似文献   

8.
从雪莲果块茎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最大吸收波长最适反应温度进行研究,还研究了VC、氯化钠、柠檬酸、柠檬汁、橘子汁对雪莲果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莲果多酚氧化酶最大吸收波长为400nm,最佳反应温度为30℃。氯化钠、抗坏血酸、柠檬酸、柠檬汁、橘子汁都有抑制褐变的效果。组合抑制剂抑制褐变效果比单一抑制剂好且最佳组合抑制剂为1.5%氯化钠+0.5%抗坏血酸+1.5%柠檬酸+10%柠檬汁。  相似文献   

9.
刘灿  荣永海  王志滨  荣龙 《食品科学》2010,31(22):50-53
为建立高效、便捷的罗汉果多酚的提取工艺,采用闪式法提取罗汉果多酚,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罗汉果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5:1(mL/g)、电压153V、温度8.5℃、时间3.5min,在此条件下罗汉果多酚的提取率达到2.73%。本研究建立了闪式提取法提取罗汉果多酚的数学模型,并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提取胡麻粕中多酚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胡麻粕中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54%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在料液比1∶20、超声功率240 W、提取温度57℃的条件下,提取4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胡麻粕中多酚提取量为10.14 mg/g。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辣椒叶总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考察6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法对辣椒叶总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影响多酚得率的主要因素是乙醇体积分数、pH、料液比和提取温度;最优提取工艺为溶剂乙醇体积分数60%,pH1,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45℃,超声功率200W,提取时间40min;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22.72mg/g。结论: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辣椒叶总多酚超声波辅助的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且此工艺提取的辣椒叶多酚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以紫果西番莲叶为对象,研究其多酚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紫果西番莲叶多酚的提取工艺,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对其多酚提取量的影响,以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能力评价紫果西番莲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6:1 mL/g、提取时间54 min、超声功率350 W和超声温度70℃,此时紫果西番莲叶中多酚提取量为(13.19±0.17) mg/g。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果西番莲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O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58和0.144 mg/mL。  相似文献   

13.
邱涛涛  王华  毛世红 《食品科学》2009,30(10):131-134
以石榴叶为原料,采用Folin-Ciocalteu 法定量测定石榴叶提取液中总酚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石榴叶总酚的提取工艺进行探讨。确定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g/ml),温度70℃,提取溶剂为75% 乙醇,提取时间1.5h。综合考虑成本因素,原料过1mm 筛较为适宜,按照该工艺提取石榴叶总酚的得率为16.63%。  相似文献   

14.
以早酥梨成熟叶片为研究对象,考察超声时间、料液比、溶剂种类3 个因素对梨叶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以优化梨叶片多酚提取工艺,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技术,测定梨叶片多酚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梨叶片中熊果苷最佳提取条件是:采用70%甲醇溶液提取溶剂、超声(超声功率500 W)辅助提取2 次、每次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1∶150 (g/mL);梨叶片中咖啡酰奎宁酸类和黄酮醇类的最佳提取条件均是:超声(超声功率500 W)辅助提取2 次、每次超声时间25 min、采用70%甲醇溶液提取溶剂、料液比1∶125 (g/mL)。在优化的提取条件下,梨叶中共检测出10 种多酚物质,其中熊果苷含量最高为7.934~36.854 mg/g,被检测出的多酚物质总含量高达17.852~61.149 mg/g,因此梨叶片可作为开发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的优质天然材料。  相似文献   

15.
生姜多酚的优化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姜为原料,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生姜多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了溶剂种类、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次数等对生姜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鲜生姜60℃以下干燥,粉碎过60目筛,最佳溶剂75%乙醇,料液比1∶25,70℃条件下回流提取2次,每次2.5h,生姜多酚提取率最高达到1.79%。抗氧化实验表明,生姜多酚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清除能力与浓度呈较明显的量效关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鉴定出35种化合物,其中多酚类化合物7种,相对含量达45.02%,表明了生姜的乙醇提取物中富含多酚类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闵勇  王洪  姚立华  刘卫  杨金 《食品科学》2009,30(12):66-68
采用正交试验对石榴籽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料液比对石榴籽多酚提取率的影响较为显著。石榴籽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50% 乙醇、浸提温度50℃、提取时间2.0h、料液比1:20,在该条件下石榴籽多酚提取量可达12.07mg/g。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选用原料为刺果番荔枝叶,使用乙醇溶剂提取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分别比较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4个要素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法研究刺果番荔枝叶多酚抗氧化活性,比较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刺果番荔枝叶多酚与抗坏血酸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55%、液料比50:1 (mL/g)、提取时间96 min、提取温度60 ℃时,多酚提取量最大,达到(20.37±0.34) mg/g。刺果番荔枝叶多酚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3.33、264.65 μg/mL,样品在试验范围内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1.34%±2.68%)、(52.50%±2.29%)。综上表明,刺果番荔枝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沈汪洋  金征宇 《食品科学》2010,31(20):79-82
从咖啡豆残渣中初步提取多酚。在有机溶剂提取多酚的基础上,采用微波辅助提取的方法,利用响应面分析,对提取条件进行研究。用Folin-Ciocalteus 比色法测定多酚含量,以得率为评价指标,得到优化的提取参数:提取溶剂为50%(V/V)丙酮、微波功率296W、料液比1:20(g/mL)、微波提取时间17s。在此条件下,咖啡豆残渣提取多酚的得率为5.12%,是有机溶剂提取多酚得率(3.21%)的1.6 倍,咖啡豆残渣提取的多酚得率大幅提高。本实验可为咖啡豆残渣中多酚的提取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微波复合提取海带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超声波、微波复合浸提为前处理手段,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海带多酚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确立了多酚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料液比(匀浆:乙醇,g/mL)1:7,乙醇体积分数85%,浸提温度70℃,浸提次数2次,浸提时间4h,提取效果最佳,海带多酚提取率为2.08%。  相似文献   

20.
苹果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苹果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确定苹果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30%、温度70℃、料液比1:6、提取时间45min,此时苹果多酚的含量为9.032mg/g。采用DPPH法和亚铁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法对苹果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它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4.6%,此时其FRAP值为546.4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