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高分子量聚异丁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亚 《兰化科技》1995,13(3):157-160
研究了以乙烯为稀释剂,三氟化硼为催化剂的异丁烯低温(-100℃)聚合过程。试验表明,仅在无水乙醇,苯甲醚类活性物质存在下,才能引起聚合;正丁烯、二异丁烯和叔丁基苯酚-硫化物是聚合物分子量的有效调节剂和稳定剂;选用30%单体浓度,1.5%催化剂用量,借对叔丁基苯酚-硫化物的无水乙醇溶液和二异丁烯的协同调节作用,合成了4种不同分子量的高分子量聚异丁烯。  相似文献   

2.
利用盐酸三乙胺-AlCl3离子液体催化剂催化间戊二烯与二异丁烯共聚合。考察了单体配比、温度、聚合时间、y(AlCl3)、离子液体催化剂用量对共聚物软化温度和收率的影响。适宜的共聚合条件为:间戊二烯与二异丁烯的质量比为4∶1,反应温度为-10℃,离子液体质量分数为7.5%,y(AlCl3)为0.70,聚合时间为1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间戊二烯-二异丁烯共聚物的软化温度为60℃,收率为55%,色度为3。采用离子液体催化剂催化间戊二烯与二异丁烯共聚合,具有催化剂活性高、分离方便、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金属氰化物作为催化剂,催化CO2/环氧丙烷调节共聚制备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及其用量、CO2用量等对聚合的影响.研究发现PPC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的用量成线性关系,可以根据需要合成具有规定相对分子质量的PPC树脂.最后提出聚合过程中碳酸丙烯酯可能按照解拉链的方式生成.  相似文献   

4.
辽宁盘锦和运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改性丁基橡胶合成方法。异丁烯与对甲基苯乙烯单体在一80~一50℃的温度范围内,在稀释剂及一种包含异戊二烯、三氯化铝以及稀释剂的催化剂组合物存在下进行阳离子聚合反应30min,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醇终止反应凝出橡胶,反复清洗,烘干后完成合成;异丁烯在聚合体系中的质量浓度为20%~45%,列甲基苯乙烯的用量为异丁烯质量的5%~50%;加入的催化剂组合物中三氯化铝含量为异丁烯质量的0.05%~0.3%,异戊二烯含量为异丁烯质量的1.5%~5.5%。该方法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聚合,降低能耗的同时,得到较高的聚合反应速率,并使得聚合过程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以及重现性。可获得较高的橡胶分子量和较高的二烯烃、刘甲基苯乙烯含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负离子溶液聚合法,以仲丁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结构调节剂,以及1,1-双(4-二甲基氨基苯基)乙烯为官能化共聚单体与丁二烯和苯乙烯进行活性负离子共聚合,制备了二甲氨基链中多官能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考察了聚合温度和结构调节剂用量对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链中二甲氨基官能团数量可通过调整聚合温度和结构调节剂用量进行准确控制,随聚合温度升高和四氢呋喃用量的增加,单体的总反应速率和转化率都逐渐增大;聚合物中1,2-结构的含量随结构调节剂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聚合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求得聚合温度为50 ℃时丁二烯和苯乙烯单体的平均竞聚率为69.67。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 AlCl_3为主催化剂,卤代烷为助催化剂研究了异丁烯在烷烃溶液中的阳离子聚合。确定了反应温度——聚合物分子量方程。考察了 MTBE 裂解法异丁烯中微量有害杂质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测定了聚异丁烯的热稳定性及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7.
《弹性体》1999,(1)
异丁烯在路易斯酸等催化作用下,于一定温度聚合成聚异丁烯。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用量的不同可聚合成不同分子量的聚异丁烯,从应用于不同场合。日前,工业上聚异丁烯常用作增塑剂,耐水剂、防老剂及塑料、橡胶、沥青等的改进剂,亦用作电压电缆保护油电绝缘树脂组分等,还可...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聚异丁烯合成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异丁烯的聚合机理,并探讨了温度,时间及催化剂等各种因素对合成异丁烯聚合物影响规律,确定了合成低分子聚异丁烯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四氢呋哺和环氧丙烷在五氯化锑存在下,开环聚合成的共聚醚二醇,是制备聚氨酯橡胶、泡沫、粘合剂、涂料等的重要原料。本文考查了聚合温度和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和分子量调节剂用量的影响。从而得出不同分子量和质量稳定的四氢呋喃—环氧丙  相似文献   

10.
以环烷酸钴、三异丁基铝和三氯甲苯为催化剂,抽余油作溶剂,乙烯、丙烯和异丁烯为分子量调节剂,合成了顺式1,4含量为45—60%、反式1,4含量为10—40%、乙烯基含量为15—40%、数均分子量为1500—6000的液体聚丁二烯,考察了α-烯烃用量等因素对转化率、分子量及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对α-烯烃的调节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丁苯橡胶聚合的基础上研究了中结合苯乙烯含量的丁苯橡胶基础胶乳聚合过程中3个最重要影响因素——单体配比、引发剂和调节剂含量对聚合过程的影响,从而确定中结合苯乙烯含量的丁苯橡胶基础胶乳聚合过程中三者的配方用量分别为:丁二烯/苯乙烯单体质量比64/36~60/40,引发剂用量0.06~0.08份,调节剂用量0.15~0.16份。  相似文献   

12.
王月华 《辽宁化工》2010,39(10):1022-1024,1043
以裂解焦油的C9馏分为原料,以BF3和AlCl3为催化剂的聚合法制备合成石油树脂,采取了分段聚合的方法。探讨了聚合的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3%(w),聚合温度60℃,聚合时间6 h为最佳合成石油树脂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聚合体系中加入链调节剂来缩短聚合反应时间,并对链调节剂的用量和反应温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的提高,链调节剂加入量的增加,聚合反应时间缩短,而PVC糊树脂的聚合度和质量均合格,为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市售的BF_3醚类和BF_3醇类液体络合物直接进行异丁烯聚合的小试研究。以这两类BF_3络合物为催化剂,研究了络合物加入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及溶剂极性等对异丁烯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正己烷为溶剂时,两种络合物均能有效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在500~5 000,α-双键含量在80%以上的高活性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异丁烯,但BF_3醇络合物比BF_3醚络合物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其中,BF_3乙醇络合物的活性最高,而采用BF_3醚络合物为催化剂得到的聚异丁烯则具有更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此外,降低聚合温度或BF_3浓度可提高聚异丁烯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邻苯二酚、异丁烯为原料,混酸作催化剂催化合成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新工艺,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确定了优惠条件:反应温度125℃,反应时间2h,物料比n(邻苯二酚)∶n(异丁烯)=1∶0.65,催化剂用量为邻苯二酚的0.1%(m/m),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收率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甘油和异丁烯为原料合成甘油烷基醚,考察阳离子交换树脂Amberlyst-15(dry)、Amberlyst-35(dry)、DFHS-6、分子筛H-Y(6)、ZSM-5(25)、H-Beta(15)及PTSA(对甲苯磺酸)等7种酸性催化剂以及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搅拌转速、甘油/异丁烯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催化剂为Amberlyst-35(dry),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90℃,甘油/异丁烯摩尔比1∶4,反应压力3 MPa,搅拌转速500 r/min,催化剂用量为甘油质量的7%。在此条件下,甘油转化率可达96.4%,醚类化合物收率达77.4%。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原料配比、调节剂苯乙烯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循环溶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C5石油树脂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现了产品质量可控。针对生产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采取原料预聚合、氨洗代替水洗、闪蒸前增加沉淀工艺等3项改进措施后,生产工艺更加合理,产品性能达到最佳,产品收率为56.5%(wt%),软化点为132.7℃,色度为2,热稳定性为4。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22,(4):613-616
以甘油和异丁烯为原料合成甘油烷基醚,考察阳离子交换树脂Amberlyst-15(dry)、Amberlyst-35(dry)、DFHS-6、分子筛H-Y(6)、ZSM-5(25)、H-Beta(15)及PTSA(对甲苯磺酸)等7种酸性催化剂以及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搅拌转速、甘油/异丁烯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催化剂为Amberlyst-35(dry),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90℃,甘油/异丁烯摩尔比1∶4,反应压力3 MPa,搅拌转速500 r/min,催化剂用量为甘油质量的7%。在此条件下,甘油转化率可达96.4%,醚类化合物收率达77.4%。  相似文献   

19.
采用耐高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异丁烯为烷基化剂,研究了对叔丁基苯酚(p-TBP)的合成.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130 ℃,烯酚摩尔比1∶1.3,催化剂用量为苯酚用量的10%wt,异丁烯通气速率1.5~2.0 h,保温时间60 min.在该条件下,苯酚转化率和p-TBP的选择性分别为94.5%和89.1%.结果表明该树脂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因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林富荣  颉林  周永生 《化学试剂》2012,34(8):763-765
以Lewis酸为催化剂,对甲苯酚与异丁烯经O-烷基化反应合成对叔丁氧基甲苯。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物料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对甲酚与结晶氯化铁的质量比为11.8∶1,异丁烯与对甲酚的物质的量为1.6∶1,异丁烯通过耐压恒压滴液漏斗滴加,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9 h,收率达76%,纯度为99.6%。探讨了Lewis酸催化O-烷基化反应的机理。该方法具有原子经济性好,O-烷基化反应选择性高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