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酒蛋白质沉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分子蛋白质是引起黄酒沉淀的主要因素,其与单宁聚合物引起黄酒冷浑浊、沉淀。绍兴黄酒蛋白质的含量为0.80%;酒脚中的蛋白质含量为50.20%。黄酒蛋白质的沉淀机理主要是由蛋白质的变性团聚,产生分子量大于10000的蛋白质分子,分子量在10000~5000的蛋白质分子易使黄酒形成沉淀;酒体中的多酚(单宁)、金属离子(如铁)、乙醇也会引起蛋白质沉淀。(孙悟)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黄酒氧化沉淀的产生机理。通过向酒体中通入空气和添加过氧化氢等模拟实验和成分分析表明,酒体中的溶解氧可与多糖、蛋白质和单宁等作用形成浑浊(即氧化沉淀)。铁离子可能参与氧化沉淀过程,温度对此过程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影响黄酒非生物浑浊的因素和机理的研究,探索黄酒中蛋白质的含量和分子量与黄酒非生物沉淀的相关性,采用食品级D300CE硅胶良好的孔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对黄酒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硅胶D300CE对于吸附引起沉淀物质选择性强,基本上对酒体的呈味物质的含量没有影响,同时能较为完全去除了金属离子特别是铁离子含量,解决了黄酒非生物沉淀的技术问题,提升了酒体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黄酒混浊与沉淀的原因,采用硅溶胶吸附分离法获得黄酒酒液和酒脚中易引起沉淀的蛋白,并一起分析测定这2个样品和酒脚的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酒液沉淀蛋白的主要氨基酸为谷氨酸、脯氨酸和苯丙氨酸,相对含量分别为41.33%、18.66%和9.56%;酒脚沉淀蛋白中主要氨基酸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分别为12.39%、11.32%和8.02%;酒脚中主要氨基酸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分别为16.57%、10.91%、7.14%。该结果显示黄酒所含醇溶蛋白质中的谷氨酸导致黄酒混浊、沉淀现象的主要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澄清助剂对黄酒成分与酒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起黄酒沉淀的主要因素有蛋白质、单宁与铁以及外部条件如温度、氧气等。吸附酒体蛋白质比较有效的助剂有单宁酸(去除率为52.8%)、卡拉胶(去除率为33.5%)和浙1号硅胶(去除率为33.2%);对多酚类物质有较大吸附作用的助剂有德国硅胶(去除率为4.33%)、PVPP(去除率为3.82%)和皂土(去除率为3.89%);对酒体热稳定性产生较大作用的助剂有卡拉胶、美国硅胶和活性炭。(孙悟)  相似文献   

6.
[概述]酿造单宁最主要的作用是与蛋白质的作用,因此研究啤酒中的蛋白质成分及研究单宁与何种蛋白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从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1、通过氨基酸分析,考察单宁沉淀的蛋白质在组成上的特点。2、通过电泳分析,研究啤酒中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同时对加单宁和不加单宁的啤酒典型样品进行分析,考察单宁沉淀的蛋白质在分子量范围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黄酒沉淀的防止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酒沉淀是黄酒行业的老大难题。据报道 ,3年陈坛装黄酒酒脚中化学成分为粗蛋白34.7 % ,粗淀粉23.4 % ,还原糖13.1 % ,多酚1.1 % ,糖色17.3 % ,灰分7.6 %。可见 ,黄酒沉淀物质是极其复杂的。关于黄酒沉淀的防止 ,近年来已有不少报道。笔者根据科研所和生产实践的体验 ,提出以下几种措施与同行探讨。1提高大米精白度大米的精白度越高 ,米中蛋白质、灰分、脂防等成分去除越多 ,不但能提高黄酒稳定性 ,而且可提高黄酒的质量。目前黄酒行业普遍不重视大米的精白度 ,对精白度不作特殊要求 ,而日本清酒酿造对大米的精白度…  相似文献   

8.
黄酒蛋白质的测定及其沉淀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是造成黄酒沉淀的主要因素。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有凯氏法和隆丁法。瓶装黄酒酒脚中粗蛋白含量达50.56%,其中高分子蛋白质占72.62%。控制高分子蛋白含量对防止黄酒沉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单宁、硅胶和Polyclar R Brewbrite等澄清剂对黄酒混浊蛋白特异性去除的效果,并通过采用N-三(羟甲基)甘氨酸-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研究了黄酒混浊蛋白及不同澄清剂吸附蛋白的分子量、蛋白质种类及来源,并比较了澄清剂处理前后酒样隆丁区分和非生物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黄酒混浊蛋白的主要成分为类燕麦蛋白和二聚α-淀粉酶抑制剂,主要来源于小麦,几种澄清剂对二聚α-淀粉酶抑制剂都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且处理后的酒样稳定性得到提高,其中以单宁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黑曲霉B0201生料发酵产单宁酶的提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曲霉B0201利用五倍子为诱导物生料发酵产胞外单宁酶的提取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铵两步沉淀的饱和度为40%和90%;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5.0,低于60%时的热稳定性高,60℃以上迅速失活.Zn~(2+)、Mg~(2+)、吐温80、EDTA等对酶活力无明显影响,Fe~(3+)、Cu~(2+)、Fe~(2+)、Ba~(2+)、Mn~(2+)、Ca~(2+)、Al~(3+)等对酶有抑制作用.以没食子酸丙酯(PG)为底物,单宁酶的米氏常数Km为0.514mmol/L,Vmax为71.8μmol/L·min.  相似文献   

11.
黄酒的非生物性混浊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剀  王霖 《酿酒科技》2004,(5):98-99
黄酒是我国的国粹,酒香浓郁,口味独特,营养丰富。黄酒的非生物性混浊主要包括热混浊、冷混浊、氧化混浊等,缘于黄酒中的不稳定性物质如蛋白质、多糖、多酚、单宁、铁、铜等由于温度变化、溶氧等引起。预防措施有:降低原料中蛋白质及多酚含量;使用适宜硬度的酿造用水、高质量的焦糖色素,合理使用麦曲和药曲;加强生产过程中储酒、过滤设备及成品酒储运管理;严格控制发酵及煎酒时间和温度;提高黄酒勾兑水平;采用啤酒等其他酒类处理新技术;添加澄清剂.加强黄酒的澄清速度和程度;防止氧化作用。(孙悟)  相似文献   

12.
对多种黄酒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和检测,研究了黄酒中蛋白质分布及含量与酒质稳定性关系。结果表明:高分子蛋白质在酒中的大量存在必然影响黄酒非生物稳定性,导致浑浊沉淀;黄酒的稳定性与酒中所含的蛋白质总量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而与黄酒中存在的某类特定蛋白质相关,此类蛋白质是小分子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凝聚反应形成各种高分子的蛋白质分布于酒中导致浑浊;寻找一种高选择性吸附剂,并结合冷处理工艺是提高黄酒稳定性、解决黄酒沉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来稿摘刊     
来稿摘刊JA澄清剂在黄酒生产中的应用夏其龙上海市枫泾酒厂一分厂(201501)在黄酒生产中,长期存在瓶装黄酒出现二次浑浊和沉淀的技术难题,给产品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过去采用明胶—单宁法澄清处理,澄清时间长(48小时),沉淀酒脚多,经不起温度变化,遇...  相似文献   

14.
瓶装黄酒酒脚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酒酒脚成分复杂,经测定瓶装黄酒酒脚含粗蛋白50.56%(其中高分子72.62%,中分子2.32%,低分子25.06%),糊精4.53%,还原糖14.70%,灰分6.73%,总多酚2.08%,粗纤维1.11%,铁0.268%,各组分含量与坛装黄酒酒脚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嘉兴喂饭酒贮存过程中理化分析和风味变化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嘉兴麦曲喂饭酒当年新酿和同批贮存1~3年陈酒的6项理化指标进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黄酒在贮存老熟过程中酒精度略有降低,总酸、还原糖、挥发酯逐渐增高,非糖固形物因酒质浓缩和其他分子的融合而提高,氨基酸态氮由低到高然后趋于平衡。随着贮存期延长,酒中缓慢产生氨基;羰基反应使黄酒的色泽加深,香气浓郁,醇和爽适,苦涩味减轻。同时还会使酒体产生一些微量糊精、蛋白质、焦糖色、金属离子等共聚沉淀,也就是黄酒界所称酒脚。提出了黄酒贮存陈酿中基本成分的变化规律,对风味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酒的贮存与色香味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建国 《中国酿造》2007,(10):48-52
黄酒的贮存在黄酒生产工艺过程中称为"陈酿",也就是黄酒自然老熟的过程。在贮存期间不仅有氧化、还原、酯化、缩合等反应,而且也有酒精与水的缔合及其他分子之间结合和互溶等变化。同时随着贮存期延长酒中缓慢产生氨基、羰基反应使产品的色泽增深、香气增浓、口味醇和绵软、协调爽适。这一系列变化还会使酒体产生的一些微量糊精、蛋白质、多肽低聚糖、焦糖色、金属离子等共聚沉淀,也就是黄酒界所称的"酒脚"。  相似文献   

17.
嘉兴喂饭酒贮存过程中理化分析和风味变化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嘉兴麦曲喂饭酒当年新酿和同批贮存1~3年陈酒的6项理化指标进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黄酒在贮存老熟过程中酒精度略有降低,总酸、还原糖、挥发酯逐渐增高,非糖固形物因酒质浓缩和其他分子的融合而提高,氨基酸态氮由低到高然后趋于平衡.随着贮存期延长,酒中缓慢产生氨基;羰基反应使黄酒的色泽加深,香气浓郁,醇和爽适,苦涩味减轻.同时还会使酒体产生一些微量糊精、蛋白质、焦糖色、金属离子等共聚沉淀,也就是黄酒界所称"酒脚".提出了黄酒贮存陈酿中基本成分的变化规律,对风味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筛选出磷酸铵作为亚硫酸铵法蒸球的有效缓蚀剂,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研究。 磷酸铵作为阳极钝化型缓蚀剂,在亚硫酸铵蒸煮液中与Mg~(2+)、Ca~(2+)、Fe~(2+)等二价阳离子形成难溶沉淀层附着于碳钢表面,抑制Fe~(2+)溶出,减缓了蒸球腐蚀。 本文还对加入磷酸铵后在碳钢表面形成的保护性沉淀膜的结构成分进行了表面分析,并研究了温度和pH等因素对磷酸铵缓蚀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体发酵研究了三种金属离子Cu~(2+)、Fe~(2+)和Fe~(3+)对红曲霉发酵代谢产色素的影响。添加不同浓度的CuSO_4溶液、FeSO_4·7H_2O溶液和FeCl_3溶液到培养基中发酵培养,测量发酵液中的红曲色素色价,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CuSO_4溶液浓度逐渐增大时,红曲色素的色价逐渐降低;当Fe~(2+)逐渐增加时,色素含量上升;当添加Fe~(3+)后,色素含量不稳定。因此,Cu~(2+)和Fe~(3+)不适合作为优化培养基的金属离子,Fe~(2+)利于色素生成,合适的FeSO_4添加浓度为0.05 mmol/L。  相似文献   

20.
黄酒浑浊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其龙 《酿酒科技》2001,(1):75-75,74
黄酒产生浑浊的原因有生物浑浊和非生物浑,生物浑浊容易解决,非生物浑浊的解决难度较大。解决黄酒浑浊问题首 酿好酒,延长发酵 期,分解微生物完全彻底;存贮期 以2-3年为好,起自然沉淀作用;割除酒脚(沉淀物);煮酒湿度掌握在80-85℃;黄酒生产设备应采用不锈,避免金属离子产生沉淀;此外,可通过冷冻处理、添加澄清剂等方法除去浑浊沉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