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淘汰剧毒性的氰化镀铜工艺,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开发出一种以柠檬酸盐为主络合剂的镀铜工艺.分析了各种工艺条件和参数的影响,并对镀液性能和镀层质量进行了检验。该工艺解决了无氰镀铜工艺中镀层与基体结合力不良的难题,所得镀层细致、均匀、韧性好,有望取代氰化镀铜。这种新型的柠檬酸盐镀铜工艺解决了其他非氰镀铜工艺在锌合金压铸件上镀层结合力不良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LED支架的性价比,减少SPCC钢表面镀银预镀铜工艺的镀液污染,简化现有的预镀镍-镀铜施镀工艺,提高预镀层质量。方法采用HEDP碱性无氰直接预镀铜方法来简化工艺,用单因素实验法,系统研究了电流密度、镀液pH、电镀温度、HEDP/Cu~(2+)摩尔比、电镀时间等参数,对镀层镀速、孔隙率及镀层表面质量的影响,并表征镀层的微观组织及镀层结合力。结果在阴极电流密度为1.41 A/dm~2,pH值为9.5,温度为50℃,HEDP/Cu~(2+)摩尔比为3.75:1(Cu~(2+)为10 g/L),时间为11 min的条件下,可获得镀速约为1.7 mg/(cm~2·min)的预镀铜层,且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良好,无孔隙,呈良好的光亮/半光亮状的细晶镀层。结论与钢铁表面氰化镀铜及镀银前预镀铜工艺相比,推荐的HEDP直接预镀铜工艺的镀层质量好,可满足直接镀铜和镀银前预镀铜工艺要求,可有效减少镀液污染和简化施镀工艺,对SPCC钢的镀铜工艺改善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锌合金基体表面上从内到外依次制备锌镍合金预镀层、无氰镀镉层、三价铬铬钝化层和纳米封闭层。锌镍合金预镀层采用碱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或采用酸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制备。按照GB/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进行中性盐雾试验1728 h,镀件表面无白色腐蚀物生成;按照JB 2111-1977《金属覆盖层的结合强度试验方法》测定,镀层没有出现起泡和脱落。这种镀层结构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和良好的结合力,克服了采用氰化预镀铜和六价铬钝化存在高毒性的技术缺陷,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铝基电沉积镍层的性能,在电沉积镍之前采用了预镀铜的工艺。通过SEM,EDS,划痕法和氦质谱检漏法等方法研究预镀铜层与化学浸锌层的相组成和组织形貌,以及各沉积镍层的气密性和结合力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预镀铜工艺的添加使电沉积镍层性能得到显著改善;镍层内表面光亮,气密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前处理对镁合金化学镀镍结合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镁合金多种前处理工艺对化学镀镍层与基体之间结合力的影响.采用弯曲法、锉刀实验法和划线划格实验3种镀层结合力测试方法,对化学镀镍层与镁合金基体之间结合力的优劣进行了定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一步法前处理工艺的试样,镀层与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力,金相显微观察发现镀层与基体之间具有最薄的中间过渡层.用浸锌工艺能较好地改善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但镁合金浸锌工艺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表面工程资讯》2007,7(4):50-51
Al2O3纳米线薄膜的制备及其生成机理研究;铝及其合金阳极氧化及电解着色工艺的研究进展;钢铁基体无氰镀铜结合力的研究进展;提高挂镀锡镀层的均匀度;镀铬废水中铬的回收及其应用;无氰镀银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喷砂及粉尘污染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2024铝合金浸锌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浸锌工艺及溶液组成对2024铝合金基体浸锌层及电镀镍层外观和结合力的影响,优化了浸锌液的组成及工艺条件.发现良好的浸锌层是提高镀层与基体结合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ZD-B智能化镀板测厚系统 自动记录显示测试数据曲线;自动(或半自动)计算纯镀层与合金镀层厚度;可打印测量曲线及标准测试报告;可进行智能溶解称重测量;测量数据可存储。 用于测量(热、电)镀锡(锌)板的镀锡(锌)量。既能作电解测量又能进行溶解称重测量,操作方便,准确度高。ISO1461 1999已将其作为仲裁方法。 ZD-B智能电解测厚仪 测量准确、重现性好、不受基体材料影响,使用简  相似文献   

9.
柠檬酸铵对丙三醇无氰镀铜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玥  郭晓斐  林晓娟  冯立明 《表面技术》2006,35(4):40-41,45
为取代氰化镀铜工艺,通过极化曲线分析、赫尔槽试验及镀层、镀液性能测试,研究了添加剂柠檬酸铵对丙三醇碱性无氰镀铜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铵的加入可提高镀液稳定性, 增大阴极极化作用,可使阴极电流密度范围扩宽到0.11~1.54A/dm2,阴极电流效率高达95.6%,所得镀层细致、均匀、结合力好,为取代氰化镀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钢铁件快速化学浸镀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各种预镀铜工艺基础上,通过添加光亮剂、络合剂、乳化剂、缓蚀剂等添加剂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化学预镀铜工艺。该工艺配方合理,工艺维持简便,易于控制。化学镀铜层结合力强,覆盖率高,与其它镀层配套性好,是一种替代氰化预镀铜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1.
《表面工程资讯》2009,9(5):46-47
答:因为锌合金的电位较负,在普通电镀铜溶液中会发生强烈的置换反应,严重影响镀层结合力,所以必须在特定溶液中预镀(或闪镀)。锌合金的预镀常用的有氰化预镀铜和中性预镀镍,其工艺要求如下:(1)氰化预镀铜。锌合金氰化预镀铜的溶液一般要求含铜量低,游离氰化钠含量高。为了防止镀件深凹处锌、铝与电位较正的铜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一般采用冲击电流闪镀。但预镀铜层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在1μm以上,预镀层太薄,不足以阻止镀镍溶液对锌合金的侵蚀;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氰化物镀铜工艺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钛合金无氰镀铜技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采用无氰化物硫酸盐镀铜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铜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其镀层形貌、成分、结合力、磨损形貌进行分析,并利用电化学方法和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其抗蚀性与耐磨性。结果表明:无氰化物镀铜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电镀铜可获得表面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镀层;TC4钛合金表面电镀铜后,摩擦因数由0.520降至0.381,可见钛合金表面铜镀层通过减摩作用能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其耐摩擦磨损性能。TC4钛合金镀铜和未镀铜表面均存在钝化区,两者维钝电流密度分别为1×10-2 A/cm2和4×10-5 A/cm2,均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TC4钛合金镀铜后的表面抗腐蚀性能较基体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铸造铝合金的成分和性能特点,设计了四元浸锌工艺,用于铸造铝合金的镀前处理。采用加热试验法检测镀层的附着力;使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浸锌时间的延长,四元浸锌层越来越致密,浸锌60~90s可满足铸造铝合金镀前处理要求;经过四元浸锌处理后的镀铜层具有较好的附着力;XRD分析显示镀铜层为多晶结构;焦磷酸盐镀铜层表面比较粗糙,存在较多孔隙;进行硫酸盐镀铜处理后,表面更为平整,针孔缺陷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4.
钢铁化学置换镀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种用于钢铁基体化学置换镀铜的专用复合添加剂。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预镀层性能及其形貌。结果表明,添加剂可减少钢铁表面置换镀铜层的孔隙率,提高镀层结合力及耐蚀性。  相似文献   

15.
在碱性锌酸盐镀锌基础液中加入自制光亮剂XY-03A,研究成功了一种全光亮碱性锌酸盐镀锌工艺,确定了电镀工艺规范,采用霍尔槽试验探讨了主要成分对镀层质量的影响,检测了镀液和镀层性能,结果表明:所形成的锌镀层光亮度高,镀层结晶细致,与基体结合力好;镀液的分散能力、复盖能力、电流效率和镀层耐蚀性优于DE型镀锌工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脉冲镀铜-化学镀银法制备金属基超疏水表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金属基体超疏水表面制备工艺的适用性,采用电镀镀铜结合化学镀银的方法,经过正十八硫醇修饰后在一些常见金属如铜、铝、镍、不锈钢表面构建了微纳层级结构并实现了稳定的超疏水性。通过接触角测量仪(OCA—2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表面的接触角、形貌结构和镀层成分,并分析恒流镀铜与脉冲镀铜的结构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采用脉冲镀铜-化学镀银的方法经表面修饰构建了葡萄球状及花菜状的微纳米层级结构,水滴接触角约158°,滚动角均在4°以下,其中黄铜基(H62)与铝基(5052)表面滚动角可达0.1°;表面经过划痕法与挫刀法处理后未见镀层及修饰层脱落,结合力较好;pH在1~14范围内进行耐酸碱测试,所得表面具备一定耐腐蚀性。该工艺成本适中、方便快捷、基体适用范围广,具备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的化学镀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碳纤维的化学镀铜技术,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对镀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化学镀技术在碳纤维表面镀铜是成功的,镀层均匀、连续;镀铜速率主要受镀液中HCHO的浓度控制。应用此镀铜碳纤维成功地制造出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度宁波电镀专家组以推行清洁生产和贯彻落实《GB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主线,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企业引进和开发清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16项,包括绿色环保型碱性电池集电子酸洗工艺、三价铬镀铬实用电镀工艺、钕铁硼硫酸铜镀铜工艺、环保型滚筒电解退镀镍/铜镀层工艺和钕铁硼基体上直接化学  相似文献   

19.
烧结型钕铁硼电镀锌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昕  张春丽 《表面技术》2003,32(4):40-43
研究了不同前处理工艺对烧结型钕铁硼电镀锌层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镀层孔隙率、结合力、耐蚀性等性能的测试,确定了封孔、除油、除锈、活化、浸锌、电镀锌工艺,得到了光亮、孔隙率低、结合力和耐蚀性强的镀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提高电解镍始极片与基体的结合力,增加镀层耐蚀性能,改善镀层质量。方法通过采用不同的活化工艺对基体进行表面处理后制备镀层,采用划格法测试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镀层与基体的截面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镀层的相组成、应力以及镀层晶粒尺寸大小,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镀层的耐蚀性能。结果基体经过活化工艺处理后,镀层与基体结合均匀、致密、完整,大幅提高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改善了镀层质量,镀层内应力由287.2 MPa降低到220.0 MPa,并且活化工艺不会给镀层引入其他杂质元素以及改变晶粒尺寸大小。电化学性能测试后发现,经过活化工艺后的镀层耐蚀性能增大,自腐蚀电位由-0.5481 V升高到-0.3980 V;自腐蚀电流密度由9.941μA/cm~2降低到2.927μA/cm~2。结论钛基体经过活化处理后,生成一层薄的活化膜,这层活化膜通过提高钛基体的表面活性,改变钛基体表面状态,来提高金属电沉积层与钛基体的结合强度,同时镀层的综合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