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2):172-178
对来自4个国家、不同成熟时间的市售切达奶酪进行描述性感官评定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解析市售切达奶酪的风味特征和不同国家对切达奶酪风味感官评定的文化差异性,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探究挥发性风味物质与风味感官属性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切达奶酪的风味特征主要有奶香味、奶油味、硫味、酸味、鲜味、坚果味、肉汤味、成熟度、滋味强度等;不同国家感官评定使用的描述词存在差异,与美国感官评价员使用的描述词相比,我国感官评价员使用的描述词缺少乳清味、水果味、牛膻味,增加了腐臭味、不洁味、刺激性、成熟度等风味描述词;不同国家感官评定组区分不同切达奶酪依据的风味属性存在差异性,我国感官评价员主要通过奶香味、奶油味、硫味、酸味、鲜味、成熟度、滋味强度来区分切达奶酪。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市售豉香型白酒品质特性,通过理化指标与感官风味评价的总体分析,构建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12种市售豉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结合风味感官评价方法,通过有机酸含量、酒精度、总酸、总酯、酸酯总量、pH及风味感官特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市售豉香型白酒的品质。结果 12种市售豉香型白酒中均检测出乳酸和乙酸2种有机酸,并未检测出草酸和柠檬酸;相比于浓香、清香等白酒,豉香型白酒中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较低; 12种市售豉香型白酒属于平均为29.8%vol的低度酒,总酸和总酯含量平均分别为0.54 g/L和0.53 g/L; 92%的样品酸酯总量不小于8mmol/L,符合一级豉香型白酒的要求;样品的pH都在3.06~4.53内;市售豉香型白酒在水果香、蜜香、米香等风味强度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醇香和脂肪味上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豉香型白酒相关理化指标所代表的风味物质对其风味感官具有一定贡献,研究结果为豉香型白酒理化指标与风味感官存在相互关系,理化指标测定结果对豉香型白酒风味感官评价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麻辣火锅底料中麻辣风味的物质含量与感官强度的关联性, 构建麻辣风味与咸度之间的数学模型。方法 采用理化及感官分析方法对6个麻辣火锅底料产品的麻辣鲜咸4种主要呈味物质含量及典型感官风味特性展开分析, 结合Stevens函数解析4种呈味物质的物理量与感官强度的关联性, 最后构建产品麻辣物质含量与咸度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 火锅底料产品中的辣椒素类物质、酰胺类物质含量与产品的辣度和麻度之间存在良好的Stevens函数拟合度, 同时构建了火锅底料产品咸度与产品中辣椒素类物质、酰胺类物质和盐含量自然对数值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R2≈0.96)。结论 麻辣火锅底料中麻辣物质含量与辣度和麻度间的关联性符合心理物理学模型, 同时对产品咸度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麻辣物质在食品复杂体系中减盐相关研究及后期低盐产品研制提供数据支撑和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4.
发酵蔬菜风味形成机制及其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蔬菜的风味是决定其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发酵蔬菜产品风味各异,其风味的形成机制和分析技术随着原料和加工工艺的改变而有所不同。本文概述了发酵蔬菜风味的变化规律及形成机理,并对其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卤蛋的品质差异,选取4种市售卤蛋产品(WT溏心卤蛋、WY盐焗卤蛋、XY盐焗卤蛋和XW传统卤蛋),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pH、质构、微观结构以及水分分布状态,并进行风味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4种卤蛋蛋白的蛋白质含量、蛋黄的脂肪含量(干质量)和蛋黄pH分别在64.48%~74.57%,53.19%~60.55%,6.53~7.13之间。WT溏心卤蛋蛋白和蛋黄的水分含量最高(P < 0.05),分别为77.81%和52.58%。WT溏心卤蛋和XW传统卤蛋的蛋黄硬度(530.43 g和595.57 g)显著低于两种盐焗卤蛋(P < 0.05),蛋黄颗粒较为紧密。在4种卤蛋中分别检出67,53,29,25种风味物质,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酚类或吡嗪类。水分分布结果显示蛋白和蛋黄的水分流动性均具有显著差异(P < 0.05)。72位鉴评人员对卤蛋进行感官评价,得出WT溏心卤蛋的感官总分最高(76.19分)(P < 0.05),具有蛋白嫩滑、蛋黄细腻且不噎口的特点。本研究明确了不同加工工艺卤蛋的质地和风味特点,为卤蛋加工企业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9):201-208
目前尚未有我国消费者对酸奶油的感官评定研究。文中采用描述性感官评定分析方法,分析了来自6个国家的10种市售酸奶油感官特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热图聚类分析研究市售酸奶油的风味特征,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分析风味感官属性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国家感官评定使用的描述词存在差异,我国感官评定员描述酸奶油的风味特征为酸味、甜味、蒸煮味、硫味、奶香味、腥味、刺激性味,臭味和果香味,滋味特征为酸味、甜味、蒸煮味、硫味、奶香味、奶油味、腥味、刺激味、涩味和苦味。不同酸奶油的风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产地并不是酸奶油风味独特性的主要原因。评定员对酸奶油的喜好度由酸味、硫味、奶香味、奶油味、刺激性味、臭味和果香味决定,偏好酸奶油的乙酸含量为101~190μg/kg,2,3-丁二酮含量为12~23μg/kg。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大枣糖制品的种类,以干枣为主要原料配以不同辅料,采用蒸汽软化和真空渗糖加工方法制得甜酸味、酸味、奶油味、怪味、甘草味和巧克力味6种风味的大枣糖制软包装产品,并对制品进行了感官评定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现有市售狮子头产品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通过6款不同品牌(A1-口缘、A2-五亭桥、A3-琪津、A4-老扬城、A5-三珍斋、A6-黄珏)市售狮子头的感官、色泽、质构特性、失水率、脂肪氧化等理化指标综合分析市售狮子头的品质性状,结合游离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1狮子头感官评分高达34分,6款市售狮子头中A4的红度值高达3.46±0.08,而A1的脂肪氧化值最低为0.44 mg MDA/kg,其中A5、A6的咀嚼性较低为0.21±0.02、0.32±0.11 mJ;6款市售狮子头以油酸为主,其次以棕榈酸、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构成,狮子头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被大量氧化反应分解为醛类等物质,同时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提升。γ-松油烯、己醛、芳樟醇、壬醛等为其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除此之外,A1主要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2-戊基呋喃,A2主要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巴伦西亚橘烯、甲基庚烯酮、异戊醛,而A4主要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辛酸乙酯,A5为4-萜烯醇、十一醇、甲硫醇、糠醇、糠醛、硬脂酸甲酯、茴香脑,A6则是十一醇、苯丙醛。因此烃类、醛类与醇类、酮类可能是影响不同市售狮子头产品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分析了市售常见海鲜调味汁风味特性的差异,应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智鼻、智舌技术研究其风味特点,结合游离氨基酸分析和感官评价员的量化描述(QDA)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对比鉴别。乙酸乙酯在5种海鲜酱油样品中含量较高峰强度值均在6 700以上,乙酸乙酯在特级鱼露中的峰强度为566.73,在上等蚝油中的峰强度值为80.71。海鲜酱油样品中苯乙醛和异戊醇含量也较高,峰强度数值均在1 700以上。海鲜调味汁中的糠醛含量则无显著规律。海鲜味酱油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0.143 nmol/μL,上等蚝油的总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其中谷氨酸占总鲜味氨基酸总量的99.82%。电子鼻和电子舌能高效判别海鲜调味汁的气味和滋味差异,GC-IMS能快速筛选关键特征气味化合物。电子舌分析结果和QDA结果有高度一致性。蚝油和鱼露与其他样品的气味差异显著,昆布酱油和牡蛎酱油在气味上接近,牡蛎酱油和海鲜味酱油的滋味丰富性优于其他样品,蚝油的滋味丰富性最差。智能感官分析技术适于分析海鲜调味汁这类咸鲜调味料,对产品风味品质提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酒花作为啤酒的主要风味来源,其产品的差异性对啤酒风格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啤酒企业在采购和使用酒花前,往往需要对现用酒花样品和标样酒花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感官品评、风味分析以及SSR技术,从感官、理化、酒花油风味组成、酒花遗传特性等方面对两个酒花样品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个酒花无品种间差异和种内变异性,酒花风味组成基本一致;但风味物质含量及理化指标存在差异,并由此产生感官上的一定差异;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初步判定两个酒花差异是由于原料品质、加工工艺、贮存条件等的不同所造成,通过本研究构建了包含感官、理化风味组成、酒花遗传特性在内的酒花差异性评价体系,此体系可以较好的满足实际生产中对酒花选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Evaluation of the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products has been,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ultimate method for evaluating product quality. Sensory quality is a parameter that can be evaluated only by humans and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tests or tools that can be applied objectively or subjectively within the constructs of carefully selected testing procedures and parameters. Depending on the chosen test, evaluators are able to probe areas of interest that are intrinsic product attributes (e.g., flavor profiles and off-flavors) as well as extrinsic measures (e.g., market penetration and consumer perception). This review outlines the literature pertaining to relevant testing procedures and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sensory analysis of fluid milk. In addition, evaluation methods outside of traditional sensory techniques and future outlooks on the subject of sensory analysis of fluid milk are explored and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对中国北方三大常温酸奶消费区域中代表性较强的消费城市进行常温酸奶感官喜好性及关键感官属性测试,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Penalty分析对感官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青岛、石家庄、西安的消费者对常温酸奶喜好度认知趋势整体一致。青岛消费者更倾向于酸味偏弱、乳香味偏弱、粘稠度偏弱的产品,石家庄消费者更倾向于粘稠度偏弱、乳香味偏弱、酸味偏强的产品,西安消费者更倾向于乳香味偏强、粘稠度偏弱的产品。三个地区对于4种常温酸奶的整体喜好度排序稍不同,整体上,样品A、C的喜好性显著高于样品B、D(p<0.05)。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常温酸奶口味存在差异,根据Penalty分析,可对不同地区的样品进行调整,确定调整方向并确定调整程度,以满足不同地区消费口味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