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提出的基于相对密度的数据流模糊聚类算法结合了相对密度聚类和模糊聚类的优点,能形成任意形状、多密度分辨率的层次聚类结果.同时,利用微簇空间位置重叠关系,定义了微簇集合间的差运算,从而有效地支持了用户指定时间窗口内的数据流聚类要求.通过与CluStream算法在聚类质量和处理时间两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发现基于相对密度的数据流模糊聚类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高维数据流子空间聚类发现及维护算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由于数据流应用的大量涌现,基于数据流模型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已成为重要的应用前沿课题.提出一种基于Hoeffding界的高维数据流的子空间聚类发现及维护算法--SHStream.算法将数据流分段(分段长度由Hoeffding界确定),在数据分段上进行子空间聚类,通过迭代逐步得到满足聚类精度要求的聚类结果,同时针对数据流的动态性,算法对聚类结果进行调整和维护.算法可以有效地处理高雏数据流和对任意形状分布数据的聚类问题.基于真实数据集与仿真数据集的实验表明,算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数据流聚类分析是数据流挖掘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满足数据流不断演化及高速处理的要求,提出一种领域覆盖的数据流聚类算法NCStream(Stream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Neighborhood Covering).该算法通过建立领域覆盖模型,详细定义和分析了数据流演化过程中覆盖簇调整、创建、删除和合并的行为操作,并同时对覆盖簇的聚类特征予以在线维护.与同类算法相比,NCStream算法无需事先指定聚类簇数,避免参数设置对聚类结果造成的影响,而且易于建立空间索引,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反映数据流的演化情况.实验采用无线电实际监测数据集构造数据流,实验结果表明NCStream算法在聚类形状、聚类质量以及处理时间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密度与近邻传播的数据流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算法聚类精度不高、处理离群点能力较差以及不能实时检测数据流变化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密度与近邻传播融合的数据流聚类算法.该算法采用在线/离线两阶段处理框架,通过引 入微簇衰减密度来精确反映数据流的演化信息,并采用在线动态维护和删减微簇机制,使算法模型更 符合原始数据流的内在特性.同时,当模型中检测到新的类模式出现时,采用一种改进的加权近邻传播聚类(Weighted and hierarchical affinity propagation,WAP)算法对模 型进行重建,因而能够实时检测到数据流的变化,并能给出任意时间的聚类结果.在真实数据集和人工 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取得较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5.
滑动窗口内进化数据流任意形状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意形状聚类是数据流挖掘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提出一种滑动窗口内进化数据流任意形状聚类算法SWASCStream.提出了改良的微簇特征结构,能够全面地描述滑动窗口内任意形状的簇;提出新的稀疏微簇、临界微簇和非疏微簇的概念,有助于从本质上提高滑动窗口内的聚类质量;提出了合理的微簇周期删除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算法的维护代价,并且保证误差可控.通过一系列真实和人工数据集上的试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密度的优化数据流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数据流聚类算法中有效处理离群点这一关键问题,改进了基于密度的数据流聚类算法,在DenStream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双检测时间策略DDTS(double derection time strategy)的基于密度的数据流聚类算法.该策略在数据流流速波动的情况下,结合时间与流数据数量两方面因素对微簇进行测试.通过在线动态维护和删减微簇,保存可能升级的离群点来改善聚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能够取得较高的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衰减窗口的实时数据流聚类算法PDStream。算法首先对数据空间进行网格划分,采用改进的维度树结构维护和更新数据流的摘要信息,设计了一种周期性剪枝策略,周期性地剪去维度树中的稀疏网格,最后采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在线处理聚类请求。基于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的实验表明,PDStream算法可以有效地发现数据流中任意形状的聚类,内存消耗少,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
多代表点特征树与空间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数据具有海量、复杂、连续、空间自相关、存在缺损与误差等的特点,要求空间聚类算法具有高效率,能处理各种复杂形状的簇,聚类结果与数据空间分布顺序无关,并且对离群点是健壮的等性能,已有的算法难以同时满足要求。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合处理海量复杂空间数据的数据结构一多代表点特征树。基于多代表点特征树提出了适合挖掘海量复杂空间数据聚类算法CAMFT,该算法利用多代表点特征树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压缩,结合随机采样的方法进一步增强算法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同时,多代表点特征树能够保存复杂形状的聚类特征,适合处理复杂空间数据。实验表明了算法CAMFT能够快速处理带有离群点的复杂形状聚类的空间数据,结果与对象空间分布顺序无关,并且效率优于已有的同类聚类算法BLRCH与CURE。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免疫原理、对不确定数据流进行聚类的算法——IUMicro。IUMicro针对不确定数据流上元组级不确定性问题,引入动态更新以适应数据变化的免疫模型,其中包括一种有效的在线收集数据流统计信息的B细胞特征结构及其更新策略。为兼顾元组存在概率与元组间的距离两方面因素,定义概率识别半径,为每个不断到达的数据元组找到合理的候选簇。离线聚类根据免疫细胞识别区域的空间关系,进行任意形状的无监督聚类。实验结果表明,IUMicro能有效抑制噪声,具有良好的聚类质量和较快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10.
数据流的网格密度聚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基于密度的实时数据流聚类算法RTCS.算法采用在线/离线双层框架,它在前台在线层快速实时地将到达的数据点放入相应的单元格,对多维数据和空间单元格动态计算密度.在后台离线层形成初始聚类,并不断地更新单元格的密度来自适应地调整聚类.RTCS算法能够根据密度的动态变化区分出真正的孤立点并剔除之,而这种剔除对后面的聚类结果没有影响.实验结果证明,算法可以很好地挖掘出各种形状的聚类,与CluStream算法相比,取得聚类的质量更高,有更快的处理速度,对数据维数和规模有更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1.
于彦伟  王欢  王沁  赵金东 《软件学报》2015,26(5):1113-1128
提出一种基于密度的簇结构挖掘算法(mining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structure over data streams,简称MCluStream),以解决数据流密度聚类中输入参数选择困难和重叠簇识别等问题.首先,设计了一种树拓扑CR-Tree索引结构,将直接核心可达的一对数据点映射成树结构中的父子关系,蕴含了数据点依赖关系的CR-Tree涵盖了一系列subEps参数下的基于密度的簇结构;其次,MCluStream算法采用滑动窗口的方式更新CR-Tree,在线维护当前窗口上的簇结构,实现了对海量数据流的快速演化聚类分析;再次,设计了一种快速从CR-Tree提取簇结构的方法,根据可视化的簇结构,选择合理的聚类结果;最后,在真实和合成海量数据上的实验验证了MCluStream算法具有有效的挖掘效果、较高的聚类效率和较小的空间开销.MCluStream可适用于海量数据流应用中自适应的密度聚类演化 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并行密度聚类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集时存在伸缩困难、参数寻优能力不佳、并行化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组和重力搜索优化算法(improve 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IGSA)的并行密度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groups and improve gravitational search,MR-GDBIGS).首先,该算法设计了基于图形的分组策略(grouping strategy based on pattern,GSP)来有效划分数据,加速邻域搜索,解决了处理大数据集时伸缩困难的问题;其次,在局部聚类中提出基于位置更新函数(position update function,PUF)的重力搜索优化算法,动态寻找局部聚类中的最优参数,提升了局部聚类的效果;最后,提出基于覆盖树的并行局部簇合并策略(cluster merging strategy by using MapReduce,MR-CTMC),在实现局部簇并行化合并的同时加快了合并局部簇的收敛速度,提升了算法整体的并行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MR-GDBIGS算法在处理大数据时的聚类效果更佳,且并行化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3.
朱强  孙玉强 《计算机应用》2014,34(9):2505-2509
传感器节点的资源是有限的,高的通信开销会消耗大量的电量。为了减小分布式流数据分类算法的通信开销,提出一种高效的分布式流数据聚类算法。该算法包含在线局部聚类和离线全局协同聚类两个阶段。在线局部聚类算法将每个流数据源进行局部聚类,并将聚类后的结果通过序列化技术发往协同节点;协同节点得到来自不同流数据源的局部聚类信息后进行全局聚类。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不断增加窗口的大小时,算法用于数据发送的时间恒定不变,算法的聚类时间和总的时间呈线性增长,即所提出算法的执行时间不受滑动窗口宽度和聚类个数的影响;同时该算法与集中式算法的准确性接近,并且通信开销远远小于相关的分布式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可应用于对大规模分布式流数据源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场的改进DBSCAN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BSCAN(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是一种典型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该算法可以识别任意形状的类簇,但聚类结果依赖于参数Eps和MinPts的选择,而且对于一些密度差别较大的数据集,可能得不到具有正确类簇个数的聚类结果,也可能将部分数据错分为噪声。为此,利用数据场能较好描述数据分布,反映数据关系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场的改进DBSCAN聚类算法。该算法引入平均势差的概念,在聚类过程中动态地确定每个类的Eps和平均势差,从而能够在一些密度相差较大的数据集上得到较好的聚类结果。实验表明,所提算法的性能优于DBSCAN算法。  相似文献   

15.
结合密度聚类和模糊聚类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密度的模糊代表点聚类算法.首先利用密度对数据点成为候选聚类中心点的可能性进行处理,密度越高的点成为聚类中心点的可能性越大;然后利用模糊方法对聚类中心点进行确定;最后通过合并聚类中心点确定最终的聚类中心.所提出算法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能够处理不同形状的聚类问题,无需提前规定聚类个数,能够自动确定真实存在的聚类中心点,可解释性好.通过结合不同聚类方法的优点,最终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划分.此外,所提出的算法对于聚类数和初始化、处理不同形状的聚类问题以及应对异常值等方面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通过在人工数据集和UCI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表明所提出算法具有较好的聚类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周红芳  赵雪涵  周扬 《计算机应用》2012,32(8):2182-2185
传统密度算法DBSCAN与DBRS的缺点在于时间性能和聚类精度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结合限定区域数据取样技术的密度聚类算法——DBLRS。该算法在不增加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的基础上利用参数Eps查找核心点的邻域点和扩展点,并在限定区域(Eps,2Eps)内进行数据抽样。实验结果表明,限定区域内选取代表点进行簇的扩充降低了大簇分裂的概率,提高了算法效率与聚类精度。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基于网格的数据流聚类算法在同一粒度的网格上进行聚类,虽然提高了处理速度,但聚类准确性较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双层网格和密度的数据流聚类算法DBG Stream。在2种粒度的网格上对数据流进行聚类,并借鉴CluStream算法的思想,将聚类过程分为2个阶段。在线过程中利用粗粒度的网格单元形成初始聚类,离线过程中在细粒度网格单元上,对位于簇边界的网格单元进行二次聚类以提高聚类精度,并实现了关键参数的自动设置,通过删格策略提高算法效率。实验结果表明,DBG Stream算法的聚类精确度较D Stream算法有较大提高,有效解决了传统基于网格聚类算法的聚类精度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Clustering is a useful data mining technique which groups data points such that the points within a single group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points in different groups are dissimilar.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s such as DBSCAN and OPTICS are one kind of widely used clustering algorithms. A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of applications to deal with vast amounts of data, clustering such big data is a challenging problem. Recently, parallelizing clustering algorithms on a large cluster of commodity machines using the MapReduce framework have received a lot of attention.In this paper, we first propose the new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called DBCURE, which is robust to find clusters with varying densities and suitable for parallelizing the algorithm with MapReduce. We next develop DBCURE-MR, which is a parallelized DBCURE using MapReduce. While traditional density-based algorithms find each cluster one by one, our DBCURE-MR finds several clusters together in parallel. We prove that both DBCURE and DBCURE-MR find the clusters correctly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density-based clusters.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various data sets confirm that DBCURE-MR finds clusters efficiently without being sensitive to the clusters with varying densities and scales up well with the MapReduce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数据下密度聚类算法中存在的数据划分不合理、参数寻优能力不佳、并行性能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IFOA的并行密度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by using improve fruit fly optimization based on MapReduce,MR-DBIFOA)。首先,该算法基于KD树,提出网格划分策略(divide gird based on KD tree,KDG)来自动划分数据网格;其次在局部聚类中,提出基于自适应搜索策略(step strategy based on knowledge learn,KLSS)和聚类判定函数(clustering criterion function,CCF)的果蝇群优化算法(improve 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IFOA);然后根据IFOA进行局部聚类中最优参数的动态寻优,从而使局部聚类的聚类效果得到提升;同时结合MapReduce模型提出局部聚类算法DBIFOA(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using IFOA);最后提出了基于QR-tree的并行合并局部簇算法(cluster merging algorithm by using MapReduce,MR-QRMEC),实现局部簇的并行合并,使算法整体的并行性能得到加强。实验表明,MR-DBIFOA在大数据下的并行效率更高,且聚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分布式数据流聚类算法存在的聚类质量不高、通信代价大的问题,提出了密度和代表点聚类思想相结合的分布式数据流聚类算法。该算法的局部站点采用近邻传播聚类,引入了类簇代表点的概念来描述局部分布的概要信息,全局站点采用基于改进的密度聚类算法合并局部站点上传的概要数据结构进而获得全局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明显提高分布式环境下数据流的聚类质量,同时算法使用类簇代表点能够发现不同形状的聚簇并显著降低数据传输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