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湖南某湿法炼锌厂含银325 g/t的锌浸出渣进行了浮选回收银试验研究。为了消除锌离子对含银矿物浮选的不利影响, 采用二次造浆工艺, 以丁铵黑药为捕收剂, 同时利用乳化煤油的聚团作用增强对细粒级银的回收, 通过一粗一精二扫浮选工艺, 最终获得银品位为2 476.50 g/t、回收率80.06%的银精矿, 实现了锌浸出渣中银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湿法炼锌企业每年产生大量锌浸出渣,直接渣场堆放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矿产资源浪费。开展浸出渣中银经济高效回收工艺研究对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重大意义。某锌浸出渣中有价金属银嵌布粒度细、银赋存形态复杂且水溶锌含量高。为回收浸出渣中的有价金属银,降低水溶锌对含银矿物浮选的不利影响,开展水浸-分段硫化浮选回收银工艺研究。结果显示:水浸后锌浸出率达38.3%,银品位提升至205g/t,水浸-浮选试验银精矿回收率相较于直接浮选可提高8%,再通过快速浮选-两粗两精一扫的闭路浮选工艺获得银精矿1#银品位为4128.19g/t、银回收率62.17%,银精矿2#银品位为1101.56g/t、银回收率18.19%。XRD、EPMA及EDS分析结果表明,银精矿中银主要分布于石膏、硫酸铅、铁酸锌及闪锌矿等矿物中。  相似文献   

3.
某浮选银精矿经常温常压碱式氧化预处理-氰化浸出金、银后的氰化尾渣中,含有铅、锌、金、银等有价元素,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毒砂,并含有少量含银矿物。该尾渣粒度很细,含泥量大,铅、锌矿物被氧化,使铅、锌的选别回收受到影响。对该尾渣进行铅、锌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铅矿物不能得到有效富集而形成铅精矿,但可以获得锌品位为55.62%,锌回收率为66.15%的合格锌精矿,锌精矿中金、银品位为66.94 g/t和538.9 g/t,金、银回收率为47.96%和25.67%。  相似文献   

4.
为使内蒙古某湿法炼锌厂锌浸出渣中的银得到回收,对该锌浸出渣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银矿物主要以微细粒分布在锌浸出渣中,导致常规浮选回收率低下,而采用载体浮选工艺可显著改善浮银效果:以粒度为-0.037 mm的有机物AC -0为载体、石灰为pH调整剂、硫化钠为活化剂、丁铵黑药和乙硫氨酯为捕收剂,通过1粗1精1扫闭路载体浮选流程,可获得银品位为8 670 g/t、银回收率为61.67%的银精矿.  相似文献   

5.
为使内蒙古某湿法炼锌厂锌浸出渣中的银得到回收,对该锌浸出渣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银矿物主要以微细粒分布在锌浸出渣中,导致常规浮选回收率低下,而采用载体浮选工艺可显著改善浮银效果:以粒度为-0.037 mm的有机物AC-0为载体、石灰为pH调整剂、硫化钠为活化剂、丁铵黑药和乙硫氨酯为捕收剂,通过1粗1精1扫闭路载体浮选流程,可获得银品位为8 670 g/t、银回收率为61.67%的银精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会理鑫沙锌业浸锌渣堆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针对其铅、锌含量高的特点,将氧压浸锌渣和硫化钠加入棒磨机进行机械硫化固化、浮选处理。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棒磨硫化和浮选流程的参数,并对浮选尾矿进行了浸出毒性检测和制备硫磺建材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实现铅、锌硫化率超过90%,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硫品位65.26%、硫回收率7814%的硫磺精矿,铅品位45.29%、铅回收率80.02%的铅精矿,锌品位41.02%、锌回收率7014%的锌精矿。浮选尾矿重金属浸出毒性符合国家标准,利用其可制备出抗压强度大于45 MPa、吸水率小于1%的硫磺建材,最终实现了该浸锌渣的高质量稳定化与无尾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张少博  沈强华  朱云  陈雯 《矿冶》2013,22(3):51-53
某厂高温高酸锌浸出渣含银401.6 g/t、锌3.37%、铅20.41%、硫12.52%.分析浸出渣的性质和银的物相,研究用硫化钠预处理渣,加入丁基黑药和乙硫氮组合药剂来提高银浮选指标.锌的浸出渣经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及三次扫选流程,得到了银品位为2017.45 g/t、银回收率达到78.44%的银精矿.  相似文献   

8.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含铅 2.93% 、锌2.80%、银 110.45g/t、硫 26.94%,以及有害元素砷0.53%的云南某含砷铅锌银多金属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铅优先-锌硫混合浮选再分离工艺,结合铅银矿物高效捕收剂BK915和黄铁矿抑制剂BD,获得了铅品位68.46%、铅回收率88.50%,银品位2358 g/t、银回收率84.37%,砷品位1.45%的铅精矿;锌品位51.32%、锌回收率89.07%,砷品位0.18%的锌精矿;硫品位49.14%,硫回收率82.35%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9.
某锌冶炼厂酸浸渣含银150~250 g/t,其中硫化银和单质银等可回收银仅占64.01%,银矿物粒度细且赋存形态复杂。针对该难选冶炼渣,采用分段活化—浮选工艺回收该酸浸渣中的银,并且控制矿浆Zn2+含量小于30 g/L,闭路试验可获得银精矿含银4 466.99 g/t、银回收率57.67%,相比现场银精矿品位及回收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0.
某高硫复杂铜银矿采用常规高强碱、丁铵、黄药法浮选方案选别指标差。在弱碱、强碱条件下进行粗选对比条件试验,采用弱碱性组合黄铁矿抑制剂方案可大幅度提高铜银精矿指标。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20.17%、回收率92.39%,银回收率87.84%,硫精矿硫品位47.37%、回收率95.23%的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11.
青海某铅锌硫化矿石选矿厂采用中性介质下优先浮铅-锌硫混浮-锌硫分离工艺流程处理矿石,导致生产不够稳定,选矿指标不理想。为解决此问题,采用中性介质下优先选铅-碱性介质下优先选锌-硫酸调浆再选硫的原则流程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55%的情况下,采用1粗2精1扫选铅、1粗2精1扫选锌、1次浮选选硫流程处理矿石,获得了铅品位为70.72%、含锌2.14%、含硫19.98%、含金1.92 g/t、含银1 322.45 g/t,铅回收率为91.78%、金回收率为14.28%、银回收率为76.29%的铅精矿;锌品位为48.86%、含铅0.26%、含硫32.67%,锌回收率为97.88%的锌精矿;硫品位为47.44%、含金0.67 g/t、含铅0.11%、含锌0.17%,硫回收率为64.14%、金回收率为80.86%的硫精矿。新工艺流程更简洁,生产更稳定顺畅,电耗和药剂成本均有所下降,在铅、锌精矿质量指标相当的情况下,铅、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0.50和4.32个百分点,伴生金银和硫精矿指标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某难选富银铅锌矿,黄铁矿和毒砂含量高达74%,方铅矿局部氧化,铅锌硫矿物间可浮性差异较小,原工艺添加少量石灰,采用丁基黄药为捕收剂,进行分段粗选和精选,流程结构复杂、分选指标低,铅精矿品位<45%、铅回收率<65%,银在铅精矿中回收率<55%,锌精矿品位<45%、锌回收率<60%,锌精矿含砷>0.5%;新工艺采用增大铅粗选石灰用量、使用GYD作为铅矿物捕收剂、粗精矿集中精选三项措施,简化了流程结构,扩大试验获得良好的浮选指标,铅精矿产率5.36%,铅品位62.23%,含锌3.14%,铅回收率82.40%,含银2214 g/t,银回收率72.02%;锌精矿产率8.04%,锌品位50.45%,含铅1.04%,含砷0.081%,锌回收率88.94%。相比原生产指标:铅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提高17%以上,铅精矿中银回收率提高17%以上;锌精矿的品位提高5%以上,锌回收率提高18%以上,锌精矿砷含量下降0.42%以上。当银以包裹体赋存于铅矿物中时,适当增加石灰用量,有利于铅与锌硫分离,改善分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某硫锌型深海多金属硫化物锌、硫品位分别为20.44%和36.6%,贵金属金、银分别为6.89g/t和141g/t。根据矿石性质,通过硫(自然硫)-锌的优先浮选工艺,先获得自然硫精矿,再获得锌精矿。闭路流程可获得硫品位70.36%、硫回收率23.09%、锌品位14.61%、锌回收率8.34%的自然硫精矿,以及锌品位49.90%、锌回收率85.56%的锌精矿。锌总回收率93.90%。对浮选尾矿进行氰化浸出,样品中的金、银元素选冶总回收率可分别达到83.3%和86.3%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高品质的银铅精矿,对某高硫银铅锌多金属矿石分别进行异步浮选—粗精矿全部再磨浮选、异步快速浮选—中矿集中再磨浮选和分段分速异步浮选—粗精矿部分再磨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70%的情况下,分段分速异步浮选—粗精矿部分再磨浮选优于其余两种工艺,浮选流程获得的银铅精矿银品位621 g/t、银回收率54.18%,铜品位0.84%、铜回收率34.62%,铅品位62.78%、铅回收率89.42%,锌品位6.45%、锌回收率5.83%。  相似文献   

15.
复杂难选铜铅锌银多金属硫化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陕西某铜铅锌银多金属硫化矿铜、铅、硫共生关系非常密切,且相互交代形成不同的包裹形式,针对该矿石特点,采用铜、铅、硫部分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磨脱硫,用TZ-10抑铜浮铅,使铅、锌、铜、硫、银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获得铅精矿含铅55.81%、铅回收率73.31%,锌精矿含锌57.33%、锌回收率83.42%,硫精矿含硫41.76%、硫回收率45.92%,铜精矿含铜9.84%、含银1660g/t、铜回收率57.14%、银总回收率69.75%的浮选指标。为该多金属硫化矿提供一套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工艺流程,充分利用矿山资源,使矿山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云南某含银高硫铜矿,矿石中矿物组成较为复杂,目的矿物硫化铜矿物、硫化铁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且多数较细,银载体矿物分散。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别流程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先浮选获得了铜品位21.60%、银品位602.84 g/t及铜回收率89.30%、银回收率54.39%的铜精矿,硫品位45.60%及硫回收率89.79%的硫精矿;采用混合浮选获得了铜品位21.24%、银品位598.42 g/t及铜回收87.38%、银回收率54.01%的铜精矿,硫品位46.38%及硫回收率87.92%的硫精矿。相对于混合浮选流程,在铜精矿中银回收率相近的情况下,优先浮选流程更充分的回收了矿石中的铜、硫,且流程稳定可靠及适合生产应用,可作为选矿工艺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伟 《现代矿业》2020,36(2):67
某低品位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含银74 g/t、铅0.36%、锌0.82%。银矿物以脆银矿和辉银矿为主,铅矿物以方铅矿为主,锌矿物以闪锌矿为主,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其次是白云母、绿泥石和钾长石。矿石中银铅锌矿物均部分被氧化,大部分铅锌矿物嵌布粒度较粗,少部分嵌布粒度微细,银在铅、锌、硫等矿物中均有分布,且嵌布粒度较细。为确定矿石的选矿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55%的情况下,采用银铅混浮再浮锌最后选硫工艺处理矿石,可获得含银8 515 g/t、含铅51.64%、含锌4.61%、银回收率42.41%、铅回收率56.04%、锌回收率2.15%的银铅精矿,含锌45.47%、含银1 692 g/t、含铅3.48%、锌回收率69.63%、银回收率27.71%、铅回收率12.42%的锌精矿,以及含硫43.79%、含银781 g/t、硫回收率10.56%、银回收率5.63%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铜铅浮选尾矿含有金银锌硫等有价组分,可综合回收利用。但由于矿石中锌含量较低,主要以铁闪锌矿形式存在,同时硫含量较高,因此难以获得品质较好的锌精矿,导致产品销售价格较低,选矿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为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对该尾矿进行了选矿试验,旨在对矿石中的低品位锌进行有效回收,同时回收矿石中的伴生组分金银,为选厂进行生产改造提供技术依据。铜铅尾矿锌品位为0.39%,金银含量分别为0.77、10.15 g/t,试验采用锌硫混选—锌硫分离工艺,通过添加含锌矿物的新型环保活化剂X-46和硫铁矿的选择性抑制剂BK526,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闭路试验获得了锌精矿锌品位为46.27%、锌作业回收率为80.35%,含金8.24 g/t、含银103 g/t;硫精矿硫品位为46.54%、硫作业回收率为87.63%,含金3.00 g/t、含银29.80 g/t的理想指标。伴生组分金银在锌、硫精矿中得到了有效富集。  相似文献   

19.
西南某高铁银铅锌氧化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某高铁银铅锌氧化矿主要矿物为白铅矿、铅铁矾、菱锌矿、异极矿、褐铁矿,银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铅矿物中。试验采用新型AF药剂对铅和银同时浮选,取得铅品位42%、含银1 460 g/t、铅回收率70%、银回收率达77%的银铅精矿。在浮选氧化锌时采用一项新的氧化锌浮选技术,不脱泥直接加新型LW51捕收剂,得到锌精矿品位20.15%、锌回收率63.92%。此选别工艺可有效处理该地区高铁银铅锌氧化矿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