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的电网工控系统主要通过防火墙等工具, 与外部网络进行隔离, 但是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 网络之间互联程度不断深入, 安全防护难度大大提高, 如何有效检测出网络入侵行为变得至关重要. 与传统入侵检测技术相比, 卷积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提取入侵特征的能力.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电网工控系统入侵检测算法, 使用经过处理的KDD99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 并添加级联卷积层优化网络结构. 在参数规模不大的前提下, 保证了模型运行的实时性要求. 本文算法相对于传统SVM算法和K-means算法, 提高了入侵检测的准确率, 降低了误检率, 可以有效检测出对于电网工控系统的入侵行为.  相似文献   

2.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已成为目标检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它包括基于区域提议的两阶段目标检测算法和基于位置回归的一阶段目标检测算法。Faster R-CNN是两阶段目标检测的典型算法之一,但是,训练数据集中简单样本-〖KG-*8〗难分样本数量不平衡,以及样本数据的类间不平衡,都是影响Faster R-CNN检测精度的重要原因。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可变权重损失函数Focal Loss和难例挖掘模块的改进Faster R-CNN算法。具体地,在网络的分类部分引入Focal Loss函数,通过权重调节样本数据的类间不平衡,改善简单样本-〖KG-*8〗难分样本的数量不平衡;同时,修改网络结构,引入难例挖掘模块,进一步平衡简单样本-〖KG-*8〗难分样本的数量,提高网络的检测性能。本文采用不同数据集,不同基础网络来测试提出的算法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VGG-16基础网络下,本文算法在Pascal VOC 2007数据集上平均检测精度较原算法提高了0.9个百分点,在Pascal VOC 07+12数据集上提高了1.7个百分点;在Res-101基础网络上,在Pascal VOC 2007数据集上平均检测精度较原算法提高了1.3个百分点,在Pascal VOC 07+12数据集上提高了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网络入侵检测模型特征提取算法复杂、训练参数过多、检测结果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期记忆网络结合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GCNN-LSTM)。首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流量数据做特征选择,并选择全局池化层代替其中的全连接层;其次,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强大的时间序列学习能力对改进卷积神经网络选择后的特征进行学习分类,以期在网络异常数据检测方面获得更好的效率和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在UNSW-NB15数据集上有着较好的检测效果。在同等条件下,使用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准确率为84.97%,训练时间为76.3 s;本模型准确率达到了88.96%,训练时间为61.1 s。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入侵行为的多样化和智能化,传统的入侵检测算法在面对高维特征、非线性的海量数据时,存在特征提取不充分、模型分类不够精确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三支决策(three-way decision,TWD)的入侵检测算法。卷积神经网络具有优越的特征提取能力;同时,三支决策可以规避因信息不足而盲目分类造成的风险,且减少分类所耗费的时间。该方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高维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构建多粒度特征空间,然后基于三支决策理论对网络行为做出即时决策,对于无法即时决策的网络行为进行延迟决策,即对该部分网络行为再次特征提取以构建不同的粒度特征空间,最后输出分类结果。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在NSL-KDD、CIC-IDS2017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提升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入侵检测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网络入侵行为的数据稀疏性, 已有的检测方法对于海量流量数据的检测效果较差, 模型准确率、F-measure等指标数值较低, 并且高维数据处理的成本过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异常样本数据场景下的新型深度神经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不平衡数据集中的异常行为。本文首先使用k均值综合少数过采样方法来处理不平衡的流量数据, 解决网络流量数据类别分布不平衡问题, 平衡网络流量数据分布。再采用自动编码器来处理海量高维数据并训练检测模型, 来提升海量高维流量中异常行为的检测精度, 并在两个真实典型的入侵检测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两个真实典型数据集上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9.06%和99.16%, F-measure分别为99.15%和98.22%。相比于常用的欠采样和过采样方法, k均值综合少数过采样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网络流量数据类别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提升模型对低频攻击行为的检测效果。同时, 与已有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相比, 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准确率、F-measure和检测性能上均有明显提升, 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于海量网络流量数据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当前网络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起到提升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多种性能的作用。采用向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引入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方式,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模块等设计,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功能的精准性进行提升。为验证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该系统进行仿真测试,其测试结果显示,卷积神经网络的各方面性能皆优于其他两种算法,系统迭代为20次时,准确率高达0.9727,将该系统应用于网络环境中有利于维护网络环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率,提出一个集特征优化和人工神经网络于一体的网络入侵识别发现框架AS-BP.引入SMOTE技术和随机采样技术对数据进行平衡约简处理,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利用集成方法对网络入侵数据进行重要特征提取,降低数据处理维度,通过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对网络入侵数据进行判断完成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BP神经网络建模时间过长的问题,在不降低其它攻击类型检测率的同时,提高U2R和R2L的检测率,克服了数据集中少数类数据量过少导致的少数类检测率低的问题.将实验结果与其它分类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率、精确率和召回率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的海量非平衡数据集中少数类别样本入侵检测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类平衡算法与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ROS(Random Over Sampler)对少数类样本进行过采样,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MM(Gaussian Mixture Model)对多数类样本进行聚类欠采样,进而在平衡的数据集上通过CNN来学习网络流量数据中的高维特征,利用Softmax回归对数据进行分类。利用原始的未经平衡处理的数据集以及经过不同类平衡算法处理的CICIDS2017数据集分别对模型进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持较高的整体检测率的同时,对少数类别样本的检测率有了更高的提升,从而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脸信息的身份认证对于个人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人脸认证方法依赖人工构造视觉特征,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识别精度不高。深度学习模型以自主学习方式进行特征提取,能从复杂的数据中提取到人脸的隐性特征。然而大部分深度学习人脸认证方法需大量带有身份标记的训练样本,额外增加了标记数据的成本。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融合LeNet-5和Siamese神经网络模型的人脸认证算法。该算法在Siamese神经网络框架基础上,引入LeNet-5卷积神经网络,将单分支LeNet-5卷积网络扩充为结构相同且参数共享的双分支LeNet-5卷积网络,通过缩小卷积核、增加卷积层来调整网络结构,使用Contrastive Loss函数对融合网络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同的人脸数据集上,均获取较高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行为检测准确率较低、实时性较差、泛化性能较低的问题,利用深度学习具有良好分类性能及强泛化能力等优点,设计基于增益率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采用增益率筛选数据集数据特征,在保证入侵检测准确率的同时,缩短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相比其他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强的泛化能力,同时优化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方式,保证准确率的同时使神经网络训练时间减少了77%。  相似文献   

11.
李元  冯成成 《测控技术》2019,38(9):36-40
针对化工过程的非线性和动态性,以TE过程为背景,应用深度学习中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TE过程进行故障检测,解决了BP神经网络算法用于故障检测时测试识别率低的问题。用训练数据集分别对BP神经网络模型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将测试数据集输入已经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最后统计出了BP神经网络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故障的识别率。仿真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对故障的检测具有较好的效果,但BP神经网络算法收敛速度慢,很容易就陷入局部最小值,从而会导致整体的检测性能下降,而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出的一维卷积模型能很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充分体现了卷积神经网络在故障检测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入侵检测技术作为网络安全有效的防御手段,是网络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量快速增加,网络攻击更加趋于复杂化和多元化,目前主流的入侵检测技术无法有效识别各种攻击。针对实际网络环境中正常流量和攻击流量数据不平衡,且对攻击类流量检测率低的问题,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双重深度Q网络的CBL_DDQN网络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将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混合网络模型引入深度强化学习的DDQN框架,并使用深度强化学习中的反馈学习和策略生成机制训练智能体来对不同类别的攻击样本进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训练模型过程中对数据标签的依赖性。采用Borderline-SMOTE算法降低数据的不平衡度,从而提高稀有攻击的检测率。通过NSL_KDD和UNSW_NB15数据集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这三项指标上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检测效果远优于Adam-BNDNN、KNN、SVM等检测方法,是一种高效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环境愈加复杂,由此导致的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因此网络安全的防护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针对真实网络环境中采集到的流量数据非平衡以及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提取特征表示不准确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Borderline-SMOTE和双Attention的入侵检测方法。首先对入侵数据进行Borderline-SMOTE过采样处理,解决了数据非平衡问题,并且利用卷积网络在图像特征提取方面的优势,将一维流量数据转化为灰度图像;然后通过双注意力网络分别从通道维度和空间维度对低维特征进行维度更新,得到更精准的特征表示;最后利用Softmax分类器对流量数据进行分类预测。所提方法的仿真实验均已在NSL-KDD数据集上得到验证,其准确率达到99.24%,相比其他常用方法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特征提取工作艰难导致对跨站脚本检测性能有限的问题,提出应用注意力机制改进编码-解码框架的方法并以此建立模型检测跨站脚本。由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并行构成编码器,既考虑输入数据上下文信息,又充分提取有效特征;使用注意力机制解决传统编码-解码框架的“分心问题”;使用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构成解码器,使用分类器进行分类检测。在收集到的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入侵检测模型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对网络入侵检测中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操作进行了总结;重点对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自编码器和生成式对抗网络等当前流行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入侵检测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简单说明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入侵检测模型研究中常用的数据集;指出了现有...  相似文献   

16.
神经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在入侵检测中能够实现网络攻击的主动检测和攻击分类.然而随着恶意攻击的不断演化,神经网络技术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针对BP神经网络在入侵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初始值随机性较大以及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灰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模型(IGWO-BP).首先,使用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设计非线性收敛因子以及动态权重策略对传统灰狼算法进行改进,并以此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并运用改进BP神经网络对网络安全数据集进行实际检测.实验结果表明,IGWO-BP模型在NSL-KDD和UNSW-NB15数据集上取得了较优的检测结果,与其它现有模型相比性能也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网络入侵检测在数据不均衡下检测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比主成分分析(cPCA)结合可改变网络结构的自组织映射(AMSOM)的入侵检测模型。通过把少数类设置为背景数据,cPCA在降维的同时提高模型对少数类攻击的识别能力。AMSOM在输出层构建一个更加灵活的动态神经元网络,保持两个空间的对应关系,解决了SOM在训练过程中产生畸形的问题,提高输出神经元的聚类结果识别率。使用NSL-KDD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对少数的网络攻击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处理不平衡的海量高维数据时罕见攻击类检测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的入侵检测模型,为了避免传统的随机森林面对高维数据和不平衡数据时分类精度低、稳定性差和对罕见攻击类检测率低的问题,引入生成式对抗网络(GAN)和栈式降噪自编码器(SDAE)对随机森林算法(RF)进行改进。将罕见攻击类数据集输入GAN神经网络中,生成新的攻击类样本,改善网络入侵数据在样本集中不均衡分布的情况,通过堆叠深层的SDAE逐层抽取网络数据的分布规则,并结合各个编码层的系数惩罚和重构误差,来确定高维数据中与入侵行为相关的特征,基于降维后的特征数据构建森林决策树。采用UNSW-NB15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与SVM、KNN、CNN、LSTM、DBN方法相比,GAN-SDAE-RF整体检测准确率平均提高了9.39%、误报率和漏报率平均降低了9%和15.24%以及在少数类Analysis、Shellcode、Backdoor、Worms上检测率分别提高了26.8%、27.98%、27.85%、39.97%。  相似文献   

19.
周杰英  贺鹏飞  邱荣发  陈国  吴维刚 《软件学报》2021,32(10):3254-3265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一种保护网络免受攻击的安全防御技术,在保障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网络入侵检测中数据不平衡的多分类问题,机器学习已被广泛用于入侵检测,比传统方法更智能、更准确.对现有的网络入侵检测多分类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随机森林模型进行特征转换、使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进行分类的入侵检测模型RF-GBDT,该模型主要分为特征选择、特征转换和分类器这3个部分.采用UNSW-NB15数据集对RF-GBDT模型进行了实验测试,与其他3种同领域的算法相比,RF-GBDT既缩短了训练时间,又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在测试数据集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可达98.57%.RF-GBDT对于解决网络入侵检测数据不平衡的多分类问题具有较显著的优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入侵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