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铜锰系催化剂并流共沉淀法的制备条件对二乙醇胺催化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铜锰原子比为1、溶液浓度0.4 mol·L-1、沉淀pH为12、沉淀温度70 ℃、焙烧温度550 ℃和还原温度210 ℃时,催化剂性能最好。在反应温度150 ℃和压力0.8 MPa,催化剂用量为二乙醇胺质量10%的反应条件下反应 5 h,亚氨基二乙酸盐收率可达93.2%。  相似文献   

2.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uO/ZnO/Al2O3催化剂;利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了铜锌摩尔比、铝含量、沉淀pH、沉淀温度、老化时间、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平均孔径的影响。研究表明:6个因素对CuO/ZnO/Al2O3催化剂孔径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铝含量>焙烧温度>沉淀温度>沉淀pH>铜锌摩尔比>老化时间;)在实验考察的因素和水平范围内,以平均孔径作为主要实验指标,选出CuO/ZnO/Al2O3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铜锌摩尔比为1︰1,铝含量为5%,沉淀pH为6.0,沉淀温度为60℃,老化时间为90 min,焙烧温度为400℃。  相似文献   

3.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Cu-Ce/Mg O催化剂,考察焙烧温度对其催化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N2-adsorption)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Ce O2晶粒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在CO加氢反应中,焙烧温度的适当升高明显增加了催化剂活性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活性及低碳醇选择性明显升高;450℃的焙烧温度下,CO的转化率为54.51%,醇的选择性达到38.40%。  相似文献   

4.
Co-Mo-Ni-W/γ-Al2O3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Co-Mo-Ni-W/γ-Al2O3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考察了扩孔剂及焙烧温度对载体物化性能的影响和浸渍液的配制方法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第1次浸渍后的焙烧温度以及3种催化剂的加氢精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载体制备过程中适量加入扩孔剂,可得到孔分布集中、比表面积和孔容适中的载体;载体于550 ℃焙烧时,可制备出具有良好的孔分布和较高机械强度及较大的比表面积的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配制的浸渍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溶性;催化剂第1次浸渍后于450 ℃条件下焙烧,可使催化剂中的各活性组分均匀分布于载体上; 通过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评价,3种催化剂均具有良好的柴油加氢精制活性和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铜系催化剂,考察了载体、Cu物种、Cu担载量、催化剂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等因素对苯胺与正丙醇气相合成N-丙基苯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SiO2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在铜担载量为0.70 mmol/g SiO2、催化剂前体500℃焙烧4 h的最佳制备条件下,正丙醇转化率为100%,N-丙基苯胺的选择性高达92%;150 h的连续使用表明,Cu/S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具有一定铜结晶度的Cu/SiO2催化剂能够获得高收率的N-丙基苯胺,铜的结晶度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副产物增加,N-丙基苯胺的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焙烧温度对Ni-SiO2作为浆态床甲烷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通过浆态床反应器评价以及TG,TPR,XRD和BET表征,得出Ni-SiO2催化剂在350℃时就完全转化为氧化镍形态.焙烧温度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组分粒径大小及比表面积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实验范围内,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活性组分的粒径在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催化剂(经还原后)的催化活性则先增加后降低.说明对于Ni-SiO2甲烷化催化剂,焙烧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降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在实验范围内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在450℃~550℃范围内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采用碳源助剂改性载体TiO2,制备催化剂Ni-Mo/TiO2催化剂,考察载体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500~600℃时,TiO2晶粒大小适中,活性元素分布均匀,焙烧温度为550℃的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加氢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何龙  肖博  顾新霞 《工业催化》2015,23(2):112-115
研究负载在Al2O3载体上的Pd催化剂对精C5饱和加氢反应的性能。以工厂精C5为原料,考察载体焙烧温度、Pd负载量和催化剂制备工艺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最佳焙烧温度为700℃,Pd最佳负载质量分数为0.3%,Pd最佳负载时间为4 h,催化剂最佳焙烧温度为500℃,催化剂最佳焙烧时间为4 h,以此条件制备的催化剂进行C5饱和加氢评价,加氢效率不低于94%。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新型催化剂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苯酚过氧化氢氧化反应产物进行分析,以苯酚转化率和苯二酚收率为评价指标,对催化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性能随铜与锰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研磨时间等因素的增大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并与络合剂的还原性有关。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室温下,按锰与铜物质的量比1:2将Cu_2(OH)_2CO_3、MnCO_3和适量H_2C_2O_4·2H_2O混匀,置于研钵匀速研磨10 min,马弗炉400℃焙烧2 h。最佳条件下,苯酚转化率为63.7%,苯二酚收率为59.1%。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Al2O3复合载体, 以柠檬酸(CA)为络合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2P负载的TiO2-Al2O3复合载体催化剂, 并用 X 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BET)测定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催化剂焙烧温度、还原温度、还原压力对其进行的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升高载体焙烧温度有利于催化剂表面上活性物种的分散, 但焙烧温度过高会导致催化剂烧结, 适宜的载体焙烧温度为550℃。当还原温度为500~550℃时, 磷化镍主要以Ni12P5相形式存在, 且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 Ni12P5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 还原温度为700℃时, 可得到单一的Ni2P物相。载体焙烧温度为550℃, 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 还原温度为700℃, 常压还原制备的Ni2P/TiO2-Al2O3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活性。在360℃、3.0MPa、氢油体积比500、液时体积空速2.0h-1的条件下, 反应4h时, DBT转化率为99.5 %。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载体和金属组分的系列负载型催化剂,考察对溴甲烷制二甲醚的催化活性,并采用XRD、TPR和BET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铜基催化剂催化性能较好,且以Al2O3-1#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更优。Cu O负载量较低时,具有较高的分散度;高温焙烧使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由分散态Cu O转变为晶相Cu O,导致Cu O利用率下降;添加助剂K可显著提高Cu O利用率。优选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以Al2O3-1#为载体,活性组分Cu O负载质量分数为5%,助剂K负载质量分数为0.8%,焙烧温度为350℃,此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CH3Br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均为100%,催化剂的Cu O利用率达到88.04%;再生10次后,催化剂性能保持稳定,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丁鼎  陆文多  侯璐  陆安慧 《化工学报》2021,72(11):5590-5597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种高温焙烧后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磷酸硼/二氧化硅(BPO4/SiO2)催化剂,并考察了BPO4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该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丙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焙烧过程使纤维直径减小。随着BPO4负载量的增加,丙烷氧化脱氢活性增高。当BPO4负载量为7%(质量分数),焙烧温度为600℃时,BPO4/SiO2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480℃下,丙烷转化率和丙烯产率分别达到17.0%和13.0%,且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当焙烧温度较低时(550℃),催化剂中的有机物分子未被除尽,导致烯烃的选择性偏低;当焙烧温度较高时(700℃),SiO2结构收缩紧密,抑制了活性相的暴露。由于纤维结构可暴露更多活性位点,该催化剂较相同条件下粉末状BPO4催化剂有着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Zn/Al系列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苯甲酸加氢制备苯甲醛反应中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DSC-TGA、BET、XRD和H2-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与催化剂活性和苯甲醛选择性关联。研究表明,焙烧温度对Mn/Zn/Al催化剂性能影响显著,影响了催化剂对H2的吸附能力及比表面积。经500 ℃焙烧处理的催化剂苯甲酸转化率为92.1%,苯甲醛选择性达89.3%,此时,活性组分分散较好,催化剂对H2的吸附强度适中,吸附量较大,催化剂活性较高。随着焙烧温度增加,MnO分散度下降,催化剂比表面积相应降低,苯甲醛选择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焙烧温度对Au/Fe2O3-Zr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锦卫  郑远辉  林性贻  郑起 《工业催化》2004,12(5):28-30,52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Au/Fe2O3-Zr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了BET、XRD和TPR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条件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活性均有显著影响,焙烧温度越高,催化剂载体结晶度越大,被还原的难度越大,催化剂对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催化活性越低。Au/α-Fe2O3-ZrO2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300 ℃。在此温度下焙烧的催化剂,其载体主相为无定形态,催化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the CuO/TiO2 catalysts prepared by the deposition–precipitation (DP) method were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for CO oxidation reacti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the CuO/TiO2 catalysts were comparatively investigated by TG-DTA, XRD, and XPS measurements. It was shown that the catalytic behavior of CuO/TiO2 catalysts greatly depended on the TiO2-suppor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e CuO loading amount and the CuO/TiO2 catalysts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CuO supported on the anatase phase of TiO2-support calcined at 400 °C showed better catalytic activity than those supported on TiO2 calcined at 500 and 700 °C. Among all our investigated catalysts with CuO loading from 2% to 12%, the catalyst with 8 wt% CuO loading exhibited the highest catalytic activity. The optimum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CuO/TiO2 catalysts was 300 °C. The XR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uO/TiO2 catalysts was related to the crystal phase and particle size of TiO2 support and CuO active component.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以Ni为活性组分的Ni-Mg-Al-O高温甲烷化催化剂,考察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N2低温吸附、XRD、H_2-TPR和H_2-化学吸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将催化剂用于合成气甲烷化反应。结果表明,焙烧温度高于700℃时,催化剂预还原后织构性能参数变化幅度小。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Ni晶粒增大,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增强。焙烧温度700℃时,活性组分分散度最高,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低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项光辉  刘洋  余帆  彭洪根  王翔 《工业催化》2015,23(3):193-198
采用氧化还原共沉淀法制备系列不同配比的锰铈复合氧化物,用于CO和CH4催化氧化,考察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焙烧温度500℃和Mn与Ce物质的量比为5∶5的催化剂具备最优的CO和CH4催化氧化性能。催化剂在90℃时,CO转化率可达100%;对于CH4催化氧化,反应温度500℃时,CH4转化率为80%。通过N2吸附-脱附、H2-TPR和XRD等研究其物化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在系列催化剂中,焙烧温度500℃和Mn与Ce物质的量比为5∶5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和最活泼的晶格氧,可能是其具有优异催化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反应制备了NiO-LaCoO3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以及Ni含量对催化剂的CO和丙烷氧化活性的影响。用X射线粉末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700~1000℃时,焙烧温度越高,催化剂的丙烷和CO氧化性能越差,其中700℃焙烧后的10NiO-LaCoO3催化剂的效果最好。助剂Ni能有效提高LaCoO3催化剂的丙烷和CO氧化性能,其中Ni含量为7.5%的7.5NiO-LaCoO3催化剂氧化性能最佳。研究发现催化剂的CO和丙烷氧化活性与催化剂中氧活动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以CeO2、Al2O3以及CeO2/Al2O3为载体的负载型CuO催化剂及其老化样品,采用XRD和H2-TPR等技术对老化前后催化剂的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对于老化前后的CuO/CeO2/Al2O3催化剂,CuO均能够很好地分散在载体上,即CeO2/Al2O3具有较好的抗烧结能力。考察了不同载体、CeO2和CuO负载质量分数对CuO/CeO2/Al2O3样品三效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将制得的CuO/CeO2/Al2O3催化剂与贵金属三效催化剂Pd/CeO2/Al2O3相比较,考察了高温焙烧之后的CuO/CeO2/Al2O3老化样品对CO、C3H6和NO的三效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以10%CeO2/Al2O3为载体,CuO负载质量分数为7%的CuO/CeO2/Al2O3催化剂对汽车尾气脱除催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与Pd/CeO2/Al2O3比较,CuO/CeO2/Al2O3具有更好的低温活性,CO、HC和NOx的起燃温度分别为130℃、250℃和250℃,在350℃三种原料气的转化率均达到90%;老化实验表明,CuO/CeO2/Al2O3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