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对型钢翻面机的翻面机构设计有所创新,其翻转机构采用了双活塞杆液压缸,齿轮齿条传动,并对活塞杆的安装调节、夹紧油缸的运动以及设计参数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2.
对型钢翻面机的翻面机构设计有所创新,其翻转机构采用了双活塞杆液压缸,齿轮齿条传动,并对活塞杆的安装调节、夹紧油缸的运动以及设计参数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3.
仿生齿轮抗接触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传动齿轮的抗接触疲劳性能,依据生物耦合耐磨原理,模仿潮间带贝类体表设计了9种条纹状组织非光滑仿生表面形态和软硬相间结构,利用激光微区处理技术进行了仿生抗接触疲劳圆柱滚子试件的制备。利用仿生圆柱滚子试件对滚模拟了齿轮副的啮合传动,通过正交试验及其优化方法优选出适合的仿生表面制备工艺参数和形态分布参数,从而制备出具有良好环境适应性和实用性的仿生齿轮。经啮合传动试验表明,仿生齿轮的抗接触疲劳性能较普通齿轮提高20%以上,表面润滑条件改善、碎屑有效收集、散热面积增大、裂纹传播阻断等综合作用是仿生齿轮抗接触疲劳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新型平动、滚动转换装置摆线机构的啮合机理,用等距曲线和摆线方程导出齿条廓线方程,研究了该机构的啮合特性,分析传动比和瞬心线后证明摆线齿条和滚柱的啮合符合齿形啮合基本定理,属于共轭啮合,发现滚轮齿条机构可实现双向零间隙传动,同齿轮齿条机构相比,传动距离更大,传动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正交变传动比面齿轮的传动质量与承载能力,研究了该齿轮副的基本几何参数对其重合度的影响。应用齿轮啮合原理,建立了正交变传动比面齿轮副的传动坐标系,推导出正交变传动比面齿轮副的节曲线及齿顶曲线方程。将正交变传动比面齿轮副传动展开成非圆齿轮齿条的传动形式,提出了点接触正交变传动比面齿轮副重合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刀具齿轮及齿轮副的基本几何参数对其重合度的影响。通过测量试验得到的重合度与理论重合度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齿轮副重合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垂直升船机传动系统大模数齿轮的疲劳寿命问题,提出一种联合虚拟仿真技术.运用SolidWorks及其插件GearTrax建立传动齿轮齿条机构的三维模型,在ADAMS中进行齿轮齿条机构动态啮合力仿真,并研究了传动速度对啮合力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传动机构大模数齿轮的弯曲应力,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误差为1.6%,误差较小,可以作为齿轮疲劳寿命预测的依据.利用获得的载荷历程和弯曲应力结果,基于名义应力法对该大模数齿轮进行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表明该大模数齿轮能很好地满足设计使用要求,联合虚拟仿真技术能有效地研究大模数齿轮的疲劳寿命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新型平动、滚动转换装置摆线机构的啮合机理,用等距曲线和摆线方程导出齿条廓线方程,研究了该机构的啮合特性,分析传动比和瞬心线后证明摆线齿条和滚柱的啮合符合齿形啮合基本定理,属于共轭啮合,发现滚轮齿条机构可实现双向零间隙传动,同齿轮齿条机构相比,传动距离更大,传动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齿轮传动可靠性与优化设计的相关性,建立起双级行星齿轮传动在合理可靠性条件下的优化数学模型,并完成了55kW风力发电机组的行星齿轮传动可靠性优化设计,从根本上克服了原设计方案可靠性设计的缺陷,使其设计参数更加科学,先进,合理。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结构设计与数值仿真互相驱动的思路,通过实例阐述齿轮齿条在Pro/E环境下参数化精确建模方法,并介绍了具体的设计原理.将生成的一对齿轮齿条进行参数化装配,生成一系列啮合模型,并通过软件内部的MECHANICA程序对这些模型进行接触分析,实现了齿轮齿条结构设计及有限元仿真在同一软件平台内无缝衔接和互相驱动,说明了方法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建筑机械圆锥齿轮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综合运用了可靠性设计理论和模糊优化设计理论,全面考虑了圆锥齿轮传动各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因而设计方案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1.
Logix齿轮的形成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ogix齿轮是依据全新的齿形理论所提出的一种新型齿轮 .在分析研究Logix齿形形成原理的基础上 ,推导了Logix齿条、齿轮的齿廓曲线方程 ,得出了齿根过渡曲线的齿廓曲线方程 为Logix齿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Logix齿轮的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12.
Logix齿轮的形成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Logix齿轮是依据全新的齿形理论所提出的一种新型齿轮。在充分研究Logix齿形形成原理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啮合理论推导了Logix齿条,齿轮的齿廓曲线方程,讨论了Logix齿轮的各参数对其齿形的影响及其选取原则,得出了齿根过渡曲线的坐标方程。并根据齿形形成原理,开发了Logix齿轮及其齿条的圆形仿真程序。  相似文献   

13.
滚柱活齿传动的啮合理论及齿廓接触区数值仿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新的传动形式──滚柱活齿传动进行了理论研究.首次建立了滚柱活齿中心运动轨迹方程和中心轮齿廓方程;采用MATLAN语言编程仿真出相应曲线;求出了中心轮齿廓曲线的曲率方程并生成曲率K与活齿架转角θ之间的关系曲线;采用数值方法实现了啮合齿廓的接触区可视化,直现地证明了滚柱活齿传动是线接触.  相似文献   

14.
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变传动比齿轮数字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转向器的传动比是影响车辆转向轻便性和灵敏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车辆在转向时为了获得轻便性和灵敏性的统一需要采用变传动比转向器。通过综合分析机械式变传动比转向器的重要部件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的啮合特点,基于包络原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变传动比齿轮数字设计方法,此方法将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中斜齿轮看作由垂直于其轴线的无限接近的平面集合与其截交后截平面的集合,每个截平面称为"齿轮元",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的啮合传动可看作齿轮元的集合与变传动比齿轮的啮合,变传动比齿轮齿廓上每个齿廓点的高度值,是过此点且垂直于齿条运动方向及斜齿轮轴线的直线随此点一起啮合传动时,与此点啮合过程中遍历齿轮元集交点高度值中的最小值。基于上述方法,建立了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变传动比齿轮齿廓点高度值计算的数学模型,开发了求解算法,得到了变传动比齿轮的齿廓点云,并将此方法成功应用到了某型变传动比转向器的研制中,通过样件试制及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无侧隙端面啮合蜗杆副瞬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获得无侧隙端面啮合蜗杆副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不同结构类型的蜗杆之间承载能力、变形间的关系。利用有限元法,建立蜗杆端面啮合杆副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啮合瞬间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首先,根据建立的端面蜗杆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分别得到端面啮合蜗杆副的接触应力、等效应力和总变形。其次,对无侧隙端面啮合蜗杆副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与比较,分别比较分析无侧隙端面啮合蜗杆副与无侧隙环面蜗杆副、无侧隙端面啮合蜗杆副与双滚子端面啮合蜗杆副的瞬态动力学性能及变形的情况。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中端面啮合蜗杆副的应力、应变云图表明,啮合瞬间,蜗轮蜗杆至少同时啮合8对齿,可以清晰地看到最大应力在齿顶;同等条件下,端面啮合蜗杆副的接触应力较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减小超过33%;端面啮合蜗杆副的最大等效应力仅为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的22%;端面啮合蜗杆副较双滚子端面啮合蜗杆副具有较强的抗变形能力,当t≥0.056 5 s双滚子端面啮合蜗杆副随时间变形影响显著。几种新型蜗杆副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反映其动/静力学特性,从而为该新型蜗杆在减速器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二齿差推杆活齿传动的齿形分析与几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设计二齿差推杆活齿传动装置,推导了啮合副构件的齿形方程,分析了传动比、凸轮理论廓线半轴长度、活齿长度及半径等参数对齿形性质的影响,提出了内齿轮不发生齿形干涉的设计条件;根据传动原理及活齿架的结构分析,给出了活齿架参数的计算公式以及避免构件运动干涉并满足传动连续性的活齿架参数取值条件;归纳了二齿差推杆活齿传动的参数设计步骤并给出了设计示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设计步骤可以便捷地完成传动装置的几何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以摆线类齿轮泵为例,介绍聚合物输送用齿轮泵特殊齿廓转子型线快速设计方法,以平面啮合理论为基础,对转子齿廓各段型线的啮合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啮合方程,在确定其各原始参数的基础上,利用VB编程在AutoCAD下实现外啮合摆线类齿轮泵转子端面齿廓的快速绘制,为三维造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推杆齿条传动的传动原理和齿条理论廓线方程,利用齿廓修形的原理,对理论齿廓进行修形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为该传动齿条的齿形优化设计及加工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