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某油页岩尾渣制备优质煅烧高岭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油页岩尾渣制备煅烧高岭土的工艺,采用强磁选、酸浸、氯化焙烧等提纯作业,可有效地除去油页岩尾渣中的Fe2O3、TiO2等显色杂质矿物,Fe2O3和TiO2的脱除率分别为69 8%和14 0%,最终产品的Fe2O3、TiO2分别降至0 76%、1 08%;并使产品白度达91度。采用湿磨→提纯→焙烧→超细磨矿工艺,可制备出满足造纸工业技术要求的优质煅烧高岭土。  相似文献   

2.
针对河北唐山地区选煤厂浮选尾煤中煤系高岭土含量高,采用φ150 mm、φ75 mm、φ50 mm、φ10 mm的小锥角水力旋流器组提纯煤泥伴生高岭土,φ10 mm溢流产品中Al2O3含量富集到36.91%。通过磁选、化学漂白、煅烧等工艺对煤泥伴生高岭土进行增白试验,结果表明选用提纯-弱磁-高梯度磁选-化学漂白-煅烧工艺流程,产品煅烧后白度可达到92.87%,满足造纸工业用煅烧高岭土白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越南同林高岭土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试样中-0.045mm粒级产率为44.87%,淘洗率较高,说明该矿物粒度较细;煅烧试验结果表明,-0.002mm产品在900℃条件下白度较未煅烧白度低,不适合生产煅烧高岭土,但在1 250℃下煅烧后白度提高,适合作为陶瓷土使用;高梯度磁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磁选精矿的自然白度可从磁选入料试样白度的76.28%提高到81.23%,效果不是很明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增白方法。  相似文献   

4.
唐山矿浮选尾煤中煤系高岭土含量较高,但自然白度较低,对煤系高岭土先进行提纯和磁选处理,再采用"先煅烧后漂白"和"先漂白后煅烧"两种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先煅烧后漂白"的工艺效果最佳,产品白度达到90.88%,且SiO2和Al2O3含量符合工业橡胶用高岭土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某煤系高岭土为原料,对其进行提纯试验研究。考察磨矿时间、磁感应强度、煅烧温度等条件对提纯效果的影响,确定较优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低温超导磁选和高温煅烧可显著提高煤系高岭土白度,煅烧温度过高会改变高岭石性质,降低其白度。采用"超细磨矿-三次磁选-离心-酸浸-还原煅烧"工艺流程,可获得煅烧白度分别为70.89%和83.36%的煅烧高岭土产品,除铁率分别为67.90%和70.23%,满足陶瓷用料要求,可为当地高岭土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大埔洋子湖矿山中深层弱分化高岭土矿为选矿对象,通过分级试验—除砂试验—增白试验,提高了高岭土矿作为陶瓷级高岭土的品质。结果表明:分级试验—除砂试验使原矿的SiO2含量由68.96%降低到49.76%,Al2O3含量由19.25%提高到32.56%,精矿产率为16.29%;增白试验使精矿的F e2O3含量由2.04%降低到1.01%,煅烧白度由51.33%提高至77.38%。选矿后的高岭土达到陶瓷用高岭土TC-2级国家标准。选矿产生的尾砂通过筛分—脱泥—磁选—浮选得到长石精矿,其K2O+N a2O含量为11.16%,F e2O3含量为0.21%,煅烧白度为61.5%,可作为长石原料应用于陶瓷和玻璃工业。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崇义小坑砂质高岭土为研究对象,在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筛析和水析试验、分级、水力旋流器、磁选、煅烧、漂白、剥片等工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坑高岭土自然白度大于70%,-0.045mm精矿煅烧白度可达90%以上,精矿产品可达到TC-0陶瓷原料、TL-1级涂料产品、XT-2级橡塑填料产品的工业要求,属优质高岭土矿。为小坑高岭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鄂尔多斯煤系高岭土,因含有较多腐殖质、炭质而呈紫褐色,又称紫木节高岭土。以鄂尔多斯紫木节高岭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除铁增白试验研究。采用"捣浆-磁选-漂白"工艺流程,可使高岭土煅烧白度由59.49%提高到85.87%,Fe2O3含量从1.38%降到0.74%,达到搪瓷工业一级高岭土(TT-1)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煤系高岭土煤矸石资源利用率,本文以内蒙准格尔黑岱沟地区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蕴含的煤系硬质高岭土进行分选除铁、除钛研究。通过采用X-射线衍射(XRD)谱、X射线荧光(XRF)光谱,扫描电镜(SEM)及显微镜测试从化学成分、微观形貌和矿物组成结构方面对煤矸石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实验采用不同磁种对含铁、钛的矿物进行高梯度磁选,单因素实验得出以磁铁矿粉为磁种优于人造铁氧体。通过正交实验表明:磁选电流6 A、给矿记时20 s、矿浆浓度45%为较佳实验条件,此时除铁率为35.63%,除钛率为39.29%。最终产品煅烧后白度为80.96%,达到橡塑工业用煅烧高岭土白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先烧后磨”工艺中,煅烧条件(温度、时间、气氛)和超细磨对产品白度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煅烧后高岭土的可磨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宜昌某高岭土矿高岭土含量虽达95%左右,但-2μm粒级产率仅占30%,且有10%的叠片状未剥离高岭土,层间的着色有机杂质直接煅烧难以高效脱色。为获得高品质高岭土熟料,对试样进行了剥片工艺条件研究,并对剥片前后的高岭土进行了SEM分析和熟料白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前一次性加入与试样质量比为3%的分散剂六偏磷酸钠,搅拌磨中刚玉质中球(=1.2 mm)与小球(=0.8 mm)的体积比为0.8∶1.5,介质充填率为70%,磨矿浓度为70%,剥片转速为800 r/min,磨矿时间为180 min情况下,剥片产品-2μm粒级产率为96.62%,普遍为表面平滑、颗粒均匀的高岭土单片;剥片前后高岭土熟料的白度分别为76.84%和82.08%,剥片使熟料的白度提高了5.24个百分点。剥片后高岭土的粒度和熟料的白度均达到高档填料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精制高岭土的绿色环保制备技术,以江西某砂质高岭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和超导磁分离除铁增白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磁选方式、超导磁选中磁场强度、分散剂用量、进料速度、分选介质尺寸、电磁预处理等对高岭土磁选的影响。最终确定采用"电磁预选—超导磁选"工艺,电磁磁场强度为1.1 T,超导磁场强度为4 T,且在分散剂用量为0.4%、进料速度为0.8 cm/s、使用2#钢毛的超导磁选条件下,获得Fe2O3含量为0.48%、白度为93.4%、产率为60.08%的精制高岭土,极大地提高了该砂质高岭土的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3.
以江西某低品质高岭土矿为研究对象,在原矿化学元素、矿物组成等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高岭土提纯工艺及尾矿综合利用技术方案。原矿采用"捣浆—分级—提纯—磁选—化学漂白"工艺进行选别,得到高岭土深加工产品,其高岭石含量82%,自然白度79.8%、烧成白度90.1%,Fe2O3含量0.54%;尾砂经分级、磨矿、浮选,分离白云母与石英两种产品,其中白云母产品中K2O含量达到7.89%,白云母矿物含量85%,石英产品中SiO2含量达到97.78%,石英矿物含量96%。工艺流程对该高岭土矿实现了全组分综合利用,解决了低品质高岭土矿利用率低、尾矿大量排放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高岭土细磨过程机械力化学与助磨剂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全国 《矿冶》1997,6(3):37-41
在高岭土超细磨矿过程中,机械力导致了高岭土物质结构的破坏、化学键的断裂,发生了机械力破键的化学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化学药剂在高岭土颗粒表面除物理吸附外,还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吸附,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颗粒破碎所需的外应力,提高了助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李永聪 《中国矿业》2002,11(3):67-68,51
河北武安硬质高岭土粉含Fe2O31.23%,经高梯度磁选后降至0.77%,再用Na2S2O3进行还原溶解后降至0.62%,白度提高了13%,本文介绍了流程及条件试验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证实采用高压辊磨技术粉碎攀钢钒钛磁铁矿石的优越性,对白马和密地钒钛磁铁矿石的-5 mm高压辊磨产品和-3 mm实验室常规破碎产品进行了磨选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压辊磨产品与常规破碎产品相比,在粒度组成、矿物单体解离情况、可磨性及弱磁选指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攀钢钢渣、铁渣中金属铁资源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钢采用热焖工艺使钢渣粉化率达到92%,淘汰了传统的破碎、磁选工艺,并通过切割、自磨进一步提高了渣钢品位及回收率;对铁渣进行打砸、筛分和磁选,选出块铁和废渣,再利用球磨和重选工艺对废渣进行深加工,从而实现了钢渣、铁渣中铁资源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