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飘挂物引起变电站内设备闪络故障已经成为电力系统跳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由于飘挂物引起变电站线路闪络过程难以被监测,文中利用某500kV变电站220kV母线跳线闪络故障建立三维仿真模型,通过研究不同位置、不同形状以及不同材料飘挂物下落过程中间隙电场分布情况,给出了长空气间隙飘挂物跌落引起闪络的特点和机理,同时研究飘挂物下落位置跟造成闪络所需最短长度的关系。通过仿真计算以及对应的分析研究表明:多片油漆下落过程对母线跳线附近电场畸变的影响是引起母线闪络击穿跳闸主要原因。特别是当油漆片越长越有利于电场畸变从而导致电弧通道击穿。研究结果可给变电站内线路飘挂物防护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覆冰绝缘子串在直流闪络过程特别是低气压条件下中易产生空气间隙电弧形成"飘弧"现象,飘弧易桥接覆冰绝缘子串,且空气间隙电弧和冰面电弧具有不同的伏安特性,而传统的覆冰绝缘子串直流闪络模型由冰面电弧和剩余冰层电阻构成,没有考虑空气间隙电弧,在低气压下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为了解此一现象,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飘弧对低气压下覆冰绝缘子串直流闪络电压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和忽略空气间隙电弧的覆冰绝缘子串直流闪络模型,根据理论模型计算了相应的闪络电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飘弧现象随着气压的降低和绝缘子串覆冰及污秽的程度增加而增加,低气压下进行绝缘子串直流闪络建模、预测和特性试验时应考虑空气间隙电弧及其飘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下双串并联瓷绝缘子串的直流污闪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高海拔直流条件下大吨位瓷绝缘子串的双串并联污闪特性,在高海拔条件下,对XZP1-300直流瓷绝缘子在不同污秽条件及不同串间间距下进行了单串及双串并联人工污秽试验。并通过高速摄影仪拍摄的电弧发展过程的录像,揭示了高海拔条件下盐密和串间距等因素对大吨位瓷绝缘子直流污闪过程的影响。试验发现,高海拔条件下直流污闪存在较严重的片间桥络和飘弧现象,双串并联时电弧发展的独立性及飘弧的程度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串间距一定的条件下电弧仅沿一串发展,双串并联并不会造成闪络电压的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外绝缘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低气压下绝缘子串直流污闪放电模型及验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揭示低气压下染污绝缘子串闪络机理,并为低气压地区外绝缘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气压条件,以7片串XP-160绝缘子为例,进行了不同低气压、污秽下绝缘子直流放电特性试验研究,并拍摄了其放电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低气压下直流污闪放电过程中局部电弧存在飘弧现象,因此提出低气压下染污绝缘子串直流放电过程的电路模型是由剩余污层电阻、沿面电弧和空气间隙电弧串联组成;根据模型计算所得的临界污闪电压与实测值的误差在10%以内;揭示了静电力和热浮力随气压变化规律的差异是低气压下局部电弧发展中飘弧现象更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高海拔地区玻璃绝缘子的直流污闪特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决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的外绝缘问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云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合作,通过对两种大吨位玻璃绝缘子在不同盐密、不同灰密、不同染污情况和不同悬挂方式下进行直流污闪特性试验,对其污闪特性作了深入研究。试验表明,玻璃绝缘子和瓷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相似;高海拔条件下,由于飘弧现象严重,爬电距离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故不是影响污闪特性的唯一重要因素;结构高度和绝缘子形状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可影响飘弧和电弧桥接,因而对污闪特性的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大于爬电距离对污闪特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非均匀染污情况和不同悬挂方式下的污闪特性及其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6.
气压对绝缘子串直流污闪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气压下污秽绝缘子的电气性能相对清洁绝缘子将降低,但气压对绝缘子串直流污闪特性的影响,目前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对7片串XP—160盘形悬式绝缘子和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短样的直流污闪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绝缘子串直流污闪放电过程中局部电弧的特性决定气压影响特征指数n,不同型式绝缘子串n值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放电过程中局部电弧飘弧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无人机自动驾驶进行平面照片拍摄巡检的效率高,可发现本体和通道内缺陷隐患,但无法发现距离线路通道较远的潜在施工隐患与可飘挂物等隐患;全景照片可记录拍摄点360°球型范围内的所有可见光信息,机巡作业技术能有效发现以拍摄点为中心辐射半径5 km以上的环境隐患,且能作为有效覆盖面积大且方便管理和调用的通道环境数据进行历史存档。针对输电线路巡检的多种巡检方式,研制多种全景智能巡检装备与相关的智能控制终端、业务支撑系统,拓展机巡作业方式,并对全景巡检数据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和应用,形成整套针对输电线路全景智能巡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低气压下的直流电弧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低气压下绝缘子污闪放电过程中局部电弧存在飘离绝缘子表面形成空气间隙电弧的现象。为研究低气压下沿面电弧和空气间隙电弧特性并确定二者的差异,利用三角形玻璃平板和铜球电极在人工气候室分别测试了低气压沿面直流电弧和空气间隙直流电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气压降低,沿面直流电弧和空气间隙直流电弧的E-I特性明显下降;同等条件下,单位长度沿面直流电弧电压高于单位长度空气间隙直流电弧电压;泄漏电流为0·1~0·5A时,空气间隙直流电弧和沿面直流电弧的E-I特性均可按幂指数或线性表示;空气间隙直流电弧特性受气压的影响程度较沿面直流电弧特性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低气压下绝缘子串直流污闪放电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航天继电器多余物检测方法的综合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航天继电器多余物检测技术在国防电子系统可靠性工作中的重要挂,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航天产品及航天继电器的多余物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的研究现状,针对以往航天继电器多余物检测方法与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航天继电器多余物检测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转子飘偏度的两种常用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对原有公式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用8个点上的标准方差D小于规定值而被测端角的最大飘偏度△小于0.02mm的指标来衡量转子转动是否合格,使飘偏度的物理意义更加具体完善,可供有关部门计算飘偏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非均匀直流电场气固混合体流化床击穿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了电压极性、固相物介电常数、固相物占空比等对非均匀电场中流化床状态气固混合体直流击穿电压的影响 ,计算了存在固体颗粒物时电极间隙中的电场分布 ,并定性分析了放电现象。结果表明 :固体颗粒物的存在使电场发生畸变 ;气固混合体在非均匀电场中的直流击穿特性也具有正极性击穿电压低于负极性的“极性效应” ,固相物介电常数较大的混合体容易击穿  相似文献   

12.
绝缘子污秽闪络事故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目前国内外对污闪机理的研究主要以平板模型为基础。以7片串XP–160绝缘子为例,开展染污绝缘子串直流污闪电路模型的研究。根据高速摄像机拍摄的结果得知,染污绝缘子串直流污闪放电过程中局部电弧存在飘弧现象,即局部电弧由沿面电弧和空气间隙电弧2部分组成;提出染污绝缘子串直流放电过程的电路模型由剩余污层电阻、沿面电弧和空气间隙电弧串联组成;根据模型推导得到染污绝缘子串直流污闪电压的污秽影响特征指数在0.22~0.34之间,并从理论上解释了不同型式绝缘子污秽影响特征指数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谢超  尚涛  李乾坤 《高压电器》2019,55(5):230-233
SF_6分解物测试是判断SF_6绝缘设备内部放电故障有效的方法。笔者在对一起直流分压器故障的分析过程中发现,SF_6气体分析未能正确反映第一次跳闸时内部已经出现的放电故障。后对直流分压器进行解体发现,由于其内部电容器气室为单独密封设计,造成电容器内部放电故障产生的SF_6分解物未能在直流分压器取气口测出,以致不能正确判断设备健康状况。文中建议进行SF_6分解物测试必须清楚了解设备内部气路构成,并对在运的直流分压器故障诊断提出方案,对制造厂在直流分压器内部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试验 ,研究了环氧树脂固化时直流预电应力对粘接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有脱模剂时 ,固化过程中直流预电应力的存在会弱化脱模剂的作用进而强化环氧树脂固化物与金属模具正电极间的粘接强度 ,但对环氧树脂固化物与金属模具负电极间的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1号炉是国内第一台利用阿尔斯通技术,上海锅炉厂生产的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变压直流煤粉炉,采用双切圆直流燃烧器、低NOx同轴燃烧系统,在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偏差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重点介绍了锅炉燃烧系统及其特点、冷态动力场试验、炉膛烟气温度的测量,分析了炉内局部轻微挂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晶闸管的常规电网换相直流输电(LCC-HVDC)系统损耗小、可靠性高、技术成熟,电压源型换流器直流输电(VSC-HVDC)滤波容量小、控制灵活且可向无源网络送电,而混合直流输电兼具LCC-HVDC和VSC-HVDC的优点。对其运行方式、控制策略、协调控制进行了研究,并构建混合直流输电物模试验系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变电站设备室内空间狭小复杂及人工巡检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身安全无保障和容易产生漏判、误判的问题,集成应用挂轨行驶驱动技术、巡检定位技术、自动采集信息技术、红外防碰撞技术、直流载波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变电站挂轨机器人智能巡检系统.该系统机器人通过挂轨行驶克服了设备室内空间狭小复杂问题,可精准定位巡检目标设备,自动根据下达的巡检任务开展巡检工作,自动采集目标设备巡检信息并智能诊断预警设备隐患.利用挂轨机器人智能巡检代替人工巡检,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巡检质量和效率,保障了人身安全,提升了变电站设备运维水平.该系统在500 kV文山变电站的成功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聚乙烯电缆料的击穿强度和机械性能,将少量茂金属聚乙烯(MPE)与普通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用电声脉冲法(PEA)测量直流预压短路后的残余空间电荷量;详细研究了共混物的体积电阻率、直流击穿强度、直流预压反极性击穿电压和机械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当MPE含量为1wt%时,能有效提高共混物的击穿强度和机械强度,但同时降低了体积电阻率和材料韧性,而且聚乙烯的介电性能和机械强度与其结晶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景国明  陶春蓉 《电力建设》2011,32(10):97-100
±800 kV云广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采用6分裂大截面导线,采用“一牵4+一牵2”同步展放方式经济合理,但每相须挂2个导线放线滑车.介绍了利用导线六联板作滑车挂点的双滑车悬挂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两种不同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LDPE/EVA共混物。通过结晶行为和陷阱特性研究了LDPE/EVA共混体系的空间电荷行为和直流击穿强度。结果表明:与纯LDPE相比,LDPE/EVA 28-25共混物有效地抑制了空间电荷的积累,并且直流击穿强度提高至314 kV/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