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甘薯淀粉为原材料,甘薯淀粉回生率为指标,研究冷藏、常温、真空减压和干燥箱干燥等不同老化工艺对甘薯回生抗性淀粉生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冷藏条件下,老化72 h后甘薯淀粉回生率达到最高,由9.2%提高到13.4%;常温下,大气温度为16~19℃,大气湿度为68%~80%时,常温老化96 h后甘薯淀粉回生率达到最高,由9.9%提高到15.4%;真空干燥箱温度为30℃,真空度为0.08 MPa时98 h甘薯淀粉回生率最大为20.96%;干燥箱温度为30℃时,老化90 h甘薯淀粉回生率最大为15.38%;真空老化有利于甘薯淀粉回生.  相似文献   

2.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电解、微波复合法制备回生抗性淀粉;以抗性淀粉制备率为考察指标,讨论微波、电解顺序对回生抗性淀粉制备产率的影响。最佳工艺为:淀粉→糊化→高压→微波→电解→老化→酶解→离心→干燥;最佳工艺参数:淀粉乳质量浓度50 g/L,高压温度120℃,高压时间30 min,糊化温度90℃,糊化时间30min,微波功率400 W,处理时间4 min,电解电压90 V,电解时间2 min,老化温度4℃,老化时间12 h。在此工艺条件下,甘薯回生抗性淀粉产率为24%,比空白组12%产率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3.
甘薯淀粉热力学特性及其回生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甘薯淀粉在不同水分、糊化终止温度、降温速率和保持温度下的回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水分质量分数70%时,糊化终止温度为90℃以上,渗漏的直链淀粉分子不仅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有序结晶区域,还与体系中的脂质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后期冷却过程中形成螺旋结晶,回生程度达到最大.甘薯淀粉糊在0~-4 ℃储藏时,冰晶的形成过程将阻碍支链淀粉外链的相互并拢和直链淀粉分子链的重排;4 ℃左右,结晶生长速度虽较慢,但最终回生程度最大;慢速降温冷却也有利于增大回生程度.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对甘薯回生抗性淀粉生成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研究超声波作用时间、作用温度、作用顺序、盐离子以及淀粉乳浓度对回生抗性淀粉制备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下制备回生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20%,NaCl的最佳加入量为每100 mL淀粉乳2.0 g,α-淀粉酶加入量200 U/100 mL,酶解时间30 min,酶解温度95℃,超声波作用在酶解和高压之间,超声波作用时间60 min,作用温度30℃,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30 min,老化时间12 h,在这种工艺条件下,甘薯回生抗性淀粉产率最高为8.2%,比未经超声波作用的2.5%提高了2.28倍。  相似文献   

5.
酶法结合高压法制备甘薯回生抗性淀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酶解-压热法制备RS3型抗性淀粉,研究了淀粉乳浓度、压热时间、压热温度、α-淀粉酶、预糊化时间、pH值以及冷藏时间和温度对抗性淀粉制备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回生抗性淀粉最佳制备条件为:甘薯淀粉乳浓度为10%;α-淀粉酶加量为120U/ml;预糊化时间为30min;最佳压热温度为120℃,压热处理时间为30min;老化温度为4℃,时间为12 h。采用此工艺制备甘薯回生抗性淀粉,其制备产率可达到7.365%。  相似文献   

6.
中温α-淀粉酶处理提高甘薯回生抗性淀粉制备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以抗性淀粉制备产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中温α–淀粉酶处理对RS3型抗性淀粉制备产率影响。结果表明,中温α–淀粉酶处理制备甘薯回生抗性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10%,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为0.02 U/mL,酶解温度80℃,酶解时间15 min,淀粉乳pH7.0;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甘薯回生抗性淀粉产率达25.45%,比对照组提高1.68倍。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处理可提高甘薯淀粉的回生率。通过对比甘薯淀粉糊化前、糊化后、高压后、老化后等不同阶段超声作用前后显微图片,探讨超声波对甘薯淀粉形态的影响。甘薯淀粉糊化前超声处理使甘薯淀粉球在水中分布均匀,相互间吸引力减小,有利于淀粉球吸水膨胀;甘薯淀粉糊化后超声处理短时间促进淀粉球溶胀破裂,长时间作用促进淀粉成膜,使甘薯支链淀粉间聚集作用增强;甘薯淀粉高压后超声处理使淀粉球全部破裂,部分支链淀粉接枝成网状结构,淀粉的凝胶状消失,回生率降低;老化后超声处理先使凝胶状淀粉融化,长时间超声处理使回生后淀粉板结硬化,提高了甘薯回生淀粉的抗酶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快速粘度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韧化时间、韧化温度和含水量等韧化处理方法对甘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韧化温度处理后,甘薯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和终止糊化温度均呈升高趋势,其中起始糊化温度升高趋势明显,由甘薯淀粉的62.47℃升高到70.37℃,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糊化热焓值增加;其峰值黏度呈下降趋势,55℃时为1342 cp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21 cp,破损值降低、回生值升高。不同韧化时间处理后,甘薯淀粉To升高,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由甘薯淀粉的21.35℃减少到60 h的15.09℃,回生值上升了29.89%。不同水分含量韧化处理后,85%时糊化热焓值提高了36.20%,峰值黏度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78 cp。甘薯淀粉经韧化处理后糊化温度、热焓值升高,黏度下降,回生值增加。  相似文献   

9.
真空干燥法制备甘薯全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真空干燥方法制备甘薯熟制全粉,研究了真空干燥温度、浸钙浓度、蒸制时间和乳化剂添加量对甘薯熟制全粉游离淀粉含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当干燥温度为40℃,浸钙浓度为25 mg/L,乳化剂添加量为0.2%,蒸煮时间为12 min时生产出的甘薯熟制全粉品质最好,游离淀粉含量为21.8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6种不同种类直支链淀粉相互混合对其回生的影响。方法 将玉米淀粉、甘薯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糯米淀粉、小麦淀粉等6种不同种类直支链淀粉分离出来, 然后两两混合, 研究不同直支链混合对其回生率的影响。 结果 马铃薯支链淀粉与甘薯支链淀粉以2:8(m:m)混合回生率最低, 为60.0%, 玉米支链淀粉与木薯支链淀粉以8:2(m:m)混合回生率最低为52.6%, 小麦支链淀粉与糯米支链淀粉以8:2(m:m)混合回生率最低为51.2%, 甘薯支链淀粉与小麦支链淀粉以1:1(m:m)混合回生率最低为53.7%。木薯支链淀粉与小麦直链淀粉以1:1(m:m)混合时所得淀粉回生率最大, 达到了92.0%, 混合淀粉回生后X射线晶型为B型。结论 不同种类直支链淀粉混合对其回生率影响很大, 食品加工中尽量不要混合使用木薯支链淀粉与小麦直链淀粉。  相似文献   

11.
不同加工处理时β-淀粉酶对紫甘薯淀粉及还原糖含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路 《粮食与油脂》2012,25(5):22-24
根据林–贝双倒数作图法求得紫甘薯β–淀粉酶米氏常数为2.25×10–5mol/L,说明其具有较强水解淀粉能力。通过比较烘干法、晒干法、蒸煮法、烘烤法、微波加热法、油炸法六种不同加工方法对紫甘薯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影响可知,加工后淀粉含量下降1.02%~9.98%,还原糖含量增加2.60%~31.07%。对于紫甘薯不同加工方法,烘干处理比晒干更易于糖化,蒸煮与烘烤相近,但其糖化强度都不及烘晒处理;紫甘薯加工处理后,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变化幅度有较大差异,与其所含β–淀粉酶活性作用发挥呈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向四次回生的玉米直链淀粉中添加草酸侵蚀的四次回生的甘薯淀粉、甘薯直链和甘薯支链淀粉晶种(质量分数:1%),研究甘薯淀粉晶种对玉米直链淀粉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淀粉晶种明显促进了玉米直链淀粉回生长晶,其中甘薯直链淀粉晶种使得玉米直链淀粉回生率达到59.5%,比不添加晶种提高了19.3%。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甘薯淀粉晶种及长晶后的玉米直链淀粉均保持了双螺旋结构。X-射线研究表明草酸侵蚀后甘薯淀粉、甘薯直链淀粉、甘薯支链淀粉均为A+B型。将其分别添加到玉米直链淀粉中并长晶后的样品,结构均为B型。DSC研究表明,甘薯支链淀粉晶种具有最高的吸热焓,说明其晶体含量最高。三种晶种分别促进玉米直链淀粉长晶后的结构较为相似,晶体含量也较相近。该研究为提高淀粉的回生率、研究回生淀粉结晶结构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湿热处理对甘薯淀粉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HAAKE MARSⅢ型流变仪研究不同湿热处理条件下甘薯淀粉的流变性。方法:通过控制湿热处理的水分(10%~30%)、温度(90~130 ℃)和时间(4~12 h)对甘薯淀粉进行湿热改性。结果:原淀粉与湿热改性淀粉的糊具有明显的剪切稀化行为,其流变曲线也服从Herschel-Bulkley模型。不同湿热处理条件下得淀粉糊浓度系数K、屈服应力τ0均低于原淀粉(K=14.816 Pa·sn,τ0原=10.322 Pa),流动特性指数n高于原淀粉(n=0.47)。随着湿热处理水分、温度与时间的增加,淀粉糊的K逐渐减小,τ0则先增后减,湿热处理水分20%,温度110 ℃,时间8 h的屈服应力最大(τ0上行线=5.683 Pa,τ0下行线=12.423 Pa)。动态流变学特性表明:不论湿热改性与否,甘薯淀粉糊的储能模量(G')均大于损耗模(G″)。并且相对于原淀粉,湿热改性甘薯淀粉糊的黏弹性明显增加。结论:经过湿热处理,甘薯淀粉糊的浓度系数与屈服应力下降,非牛顿性减弱,黏弹性显著提高,更适合作为食品加工的辅料和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甘薯淀粉糊的流变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考察甘薯淀粉糊在不同甘薯淀粉浓度和不同温度下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糊是典型的非牛顿型、剪切变稀的和触变性流体,温度越高,浓度越低,甘薯淀粉糊的滞后性越小;同时用幂律方程和Cross方程来描述糊的流变特性,发现Cross方程比幂律方程拟合精度更高。而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如2%),甘薯淀粉糊的触变特性与其他浓度不同,表现为下行线在上行线之上,更适合用Herschel-Bulkley方程来描述它的流变行为。甘薯淀粉糊的动态流变行为则表现为在将开始糊化时,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tanδ都急剧上升,在到达糊化顶峰时急剧下降,而在降温过程中G’和G"都呈上升趋势,tanδ则是在100~50℃时下降,50~20℃时上升。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淀粉回生率为考察指标,研究酵母菌发酵对马铃薯淀粉回生率的影响。通过对比发酵前后马铃薯回生淀粉的可见和红外吸收曲线,分析了酵母菌发酵提高马铃薯淀粉回生率的机理。结果表明,纤细酵母菌发酵马铃薯淀粉可使马铃薯淀粉回生率由12%提高到39.4%,提高了2.28倍。发酵后马铃薯回生淀粉中直链淀粉的最大可见吸收波长为587.8 nm,大于发酵前的569.6 nm。酵母菌发酵马铃薯淀粉提高其回生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发酵过程产生的酶使马铃薯支链淀粉脱支生成直链淀粉,增加了参与回生直链淀粉的量;二是发酵过程使马铃薯淀粉中醛基部分转变为伯醇基,进而生成糖苷键,增加直链淀粉链长,有利于淀粉回生过程晶体长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薯为原料,以紫薯熟全粉的彩度指数b*值、花青素含量、碘蓝值为评价指标,探讨了膨化温度、停滞时间、抽空温度等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因素对各评价指标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了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工艺参数:膨化温度90 ℃、停滞时间7 min、抽空温度70 ℃,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制得的紫薯熟全粉彩度指数b*值可达-6.573、花青素含量达1.51%、碘蓝值为19.06,产品为紫红色,花青素含量及紫薯气味都保留较好。  相似文献   

17.
Effects of physically or chemically modified celluloses on gelatinization and retrogradation of sweet potato starch were examined by Theological measurements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 mixture of sweet potato starch and four modified celluloses (powdered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alkaline soluble fibrous cellulose, carboxymethylcellulose and methylcellulose) in the ratio of 9 to 1 was used as a model, because that ratio of starch to cellulose is about the same for sweet potato root. Cellulose derivatives generally did not show important effects on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enthalpy of gelatinization. Cellulose derivatives which are not water-soluble increased starch retrogradation, while water-soluble methylcellulose unexpectedly prevented retrogra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