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捻纺纱是新型的无锭纺纱技术,它用假捻为原理,将两根单纱捻合成结构稳定的股纱,即所谓自捻纱(也叫ST纱)。在毛精纺上为了产品与后工序需要,还须对自捻纱追加以单向的捻度,成为加捻自捻纱(也叫 STT纱)。加捻自捻纱的结构区别于环锭纱,但又比较接近环锭纱,因此通过几年来自捻纺精纺毛织品的设计与试制的实践,认为自捻纺产品既能做内销品种,又能做外销品种;不但基本上能做环锭纺的品种外,又能做环锭纺比较难做的如:高支纱和低支纱、三股纱和疙瘩纱等品种。我们前后共试制的自捻纺精纺毛织品有:70S/2纯毛单面花呢、纯毛粗平花呢、毛腈法兰…  相似文献   

2.
喷气纺是一种新型纺纱,一般新型纺纱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由端纺纱,是将连续的纤维条造成断裂过程,然后重新集合、凝聚加捻成纱。二是非自由端纺纱,是采用假捻的形式,保持纤维条的连续过程而加捻成纱,喷气纺就属此类。在成纱结构上与包缠纺纱属同一类型,但包缠方法和  相似文献   

3.
国外自捻纺纱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雷普科自捻纺机被广泛应用于毛型纤维及毛与化纤混纺中,已纺制出多种自捻纺产品,并发展到使用长丝的包缠自捻纺。近年来国外专刊对自捻纺纱新工艺新机构也作了不少介绍,如短纤维自捻纺纺纱方法、代替加捻搓辊的喷气加捻装置、自捻纺控制股捻捻度新工艺及由此而引伸的缆线地毯纺的纺纱方法等,本文扼要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转杯纺纱加捻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转杯纺纱加捻原理与产生加捻效率降低的原因的研究,及加捻效率与纺杯转速,纺纱号数,设计捻系数,假捻盘曲率半径,涤棉混纺比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影响转杯纺纱加捻效率的规律,为正确掌握加捻效率,提高转杯纱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转杯纺纱加捻效率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大量试验数据阐述了转杯纺纱过程中加捻效率与纺杯转速,纺纱号数,计划捻系数,假捻盘曲率半径,涤棉混纺比的关系等,为正确掌握转杯加捻效率,提高转杯纱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德雷夫摩擦纺可以满足纺粗文纱。纺细支纱只有泼拉脱的Spinmaster,但尚需进一步改善。 摩擦纺的成纱原理是众所周知的,喂入两只纺纱滚筒所形成楔形槽区的纤维,经此两滚筒的同向回转加捻成纱。因此受支配的“加捻势”却并不相当于纱线直径与滚筒直径之比,其中约有60%的捻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盘式纺纱机的纺纱原理及假捻器的加捻原理,在分析假捻器结构的基础上,对采用两种假捻器纺制14.5tex纱的产品质量进行了对比,认为新型假捻器能适应连续纺纱生产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傅婷 《上海丝绸》2004,(4):16-19
喷气纺纱是继转杯纺纱(气流纺纱)、自捻纺纱、涡流纺纱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它利用高速旋转气流来推动须条形成高速旋转的气圈运动,经固定喷嘴加捻成纱的。但是,喷气纱强力较低一直是喷气纺纱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探讨了喷气纺纱喷嘴的主要结构参数对喷气纱强力的影响,并通过大量试验和科学计算优化出较理想的喷嘴结构参数,使纺出的涤棉混纺纱达到同类环锭纱强力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探讨一种无捻包芯带子纱纺纱装置的改进方案。分析了普通内转式针筒纺制无捻包芯带子纱的原理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常规外转式小针筒织带机结构原理的分析,找出了纺制无捻包芯带子纱存在的技术难点,设计并实施了技术改造方案,改进后的纺纱装置很好地解决了普通外转式针筒在纺纱过程中芯纱与饰纱相互干扰的问题,可实现一步顺利地纺制无捻包芯带子纱。与原来的内转式针筒纺纱装置相比,不仅成纱具有较高的强力、平滑柔顺、手感好,而且省去了芯纱加捻和带子退捻两道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傅婷 《上海丝绸》2005,(1):18-20,29
喷气纺纱是继转杯纺纱(气流纺纱)、自捻纺纱、涡流纺纱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它利用高速旋转气流来推动须条形成高速旋转的气圈运动,经固定喷嘴加捻成纱的。但是,喷气纱强力较低一直是喷气纺纱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探讨了喷气纺纱喷嘴的主要结构参数对喷气纱强力的影响,并通过大量试验和科学计算优化出较理想的喷嘴结构参数,使纺出的涤棉混纺纱达到同类环锭纱强力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革传统的环锭纺纱工艺,国外不断地研究新的纺纱方法.目前,气流纺纱和自捻纺纱这两种新的纺纱方法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并已大量推广.为了提高纺出速度,彻底解决加捻问题,1970年前后,又出现了数种用粘合剂代替加捻的无捻纺纱法.无捻纺纱亦称粘合纺纱,此法与其他新型纺纱的最大不同点,是采用某些粘  相似文献   

12.
自捻纺纱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纱,它与传统纺纱法相比,具有产量高、耗电少、产量好、工序短等优点,并可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劳动生产率可成倍提高。自拈纺纱的特点是生产双股纱,自捻纺纱机纺下来的筒子纱可直接用于针织机,工艺流程中省去络筒、并筒。我们从1978年就开始研究自捻纺纱在针  相似文献   

13.
自捻纺是靠一对搓辊的高速往复运动对纱条加捻,以实现高产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在出条速度达到200米/分以上时,搓辊的往复频率要超过1000次/分。此时,搓辊的最  相似文献   

14.
根据纤维的力学性能和赛络纺加捻三角区的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赛络纺加捻三角区内纤维受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对锭速、钢丝圈和捻系数对加捻三角区内纤维受力分布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锭速对成纱三角区内纤维受力分布影响效果最为明显,三角区内纤维的受力和纺纱张力的方向有密切关系,细纱捻系数对加捻三角区的结构有着重要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结合纺纱理论可以实现纺纱工艺参数的优化,对纺纱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捻纺纱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它用一对既往复又回转的搓捻罗拉代替传统纺纱的锭子、钢领和钢丝圈等加捻机件。同时自捻纺纱由于加捻和卷绕两个步骤完全分开,因此可以达到低速高产。自捻纺纱是建立在假捻基础上的,当两根须条受搓捻罗拉搓捻后,S捻段与S捻段相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深入分析了喷气涡流纺成纱机理,阐明了其与转杯纺、喷气纺成纱机理的异同,然后从须条平行伸直度、须条加捻腔开纤化、落棉率、自捻效应、弱捻纱控制等5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喷气涡流纺过程控制关键技术要点及其研究进展,为高品质喷气涡流纺纱线加工与品质控制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提高棉纤维的成纱性能,利用自主研发的假捻装置,在加装假捻装置的环锭细纱机上分别控制装置的速度、位置和纺纱方式,纺制了28.1 tex 棉纱,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假捻器在纺纱过程中的最优转速为300 r/min,速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纱线的强力和毛羽;假捻点与前罗拉钳口的连线和水平线之间夹角的正切值为0.7 时成纱效果最佳,假捻器的位置可改变纱路进而影响加捻三角区的大小和状态,纺纱过程中优选假捻器的合适位置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假捻器与斜位纺结合使用,改善了单一假捻纺纱情况下的纱线性能。  相似文献   

18.
陈忠 《江苏纺织》2001,(7):11-12
一、喷气纺纱的特点 喷气纺是利用高速旋转气流使纱条加捻成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喷气纺采用棉条喂入,四罗拉双短胶圈超大牵伸,经固定喷嘴加捻成纱。纱条引出后,通过清纱器绕到纱筒上,直接绕成筒子纱。 喷气纺可以纺制30—7.4tex(20—80英支)的纱线,适用于化纤与棉的纯纺及混纺。因喷气纺的特殊成纱机理,喷气纱的结构、性能与环锭纱有明显的差异,其产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上海纺织科技》2005,33(11):19-19
比较和分析了赛络纺纱与环锭纺纱的加捻原理。应用一几何模型分析赛络纱的结构,由此确定塞络纱的毛羽为何少于环锭纱。试验结果证明:赛络纱线的加捻系统非常特别,类似合股加捻,其先被一特殊机件分成几个(2~4)带弱捻的小纤维束,后一起加捻形成赛络纱,该加捻系统将使易形成的毛羽捻入了纱线体,有效减少了毛羽,尤其是长毛羽。因此,赛络纺有光洁的纱线表面和良好的耐磨性,不需要制成股线即可织造。  相似文献   

20.
探讨位移纺纱对成纱质量及加捻三角区形态的影响。通过在细纱机前罗拉钳口至导纱钩之间加装横动导纱钩装置,就可实现偏移方向和偏移量可控的位移纺纱方法。纺制偏移方向为左斜和右斜,且偏移量分别为0 mm、6 mm、12 mm、18 mm的5种线密度纱线的纺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并采用高速摄影方法分析了加捻三角区形态和受力状况。结果表明:位移纺偏移方向是影响毛羽的决定性因素。对于Z捻纱,采用右斜纱路纺纱可使加捻三角区形态对称,受力均匀,从而使毛羽得到改善,且在位移量为12 mm时效果最好,而左斜纱路纺纱会使毛羽恶化。位移纺对成纱条干没有显著影响。位移纺更适用于纺制线密度较粗一些的纱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