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全身麻醉下采用单导丝引导Y型气道支架置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 接受气道Y型支架治疗复杂气管疾病患者6例,其中气管胸膜瘘1例,食管-气管瘘2例,气道复合型狭窄3例。全身麻醉后在DSA监视下对6例患者置入气道Y型支架。结果 6例患者共置入Y型气道支架6枚,均为单导丝引导置入,其中1例支架右侧分支误入右肺上叶支气管内,余5例支架置入均一次获得成功。结论 全麻下Y型气道支架置入术能有效封堵支气管残端胸膜瘘、左主支气管食管瘘,能快速有效解除气管隆突区复合性气道狭窄,近期疗效显著,手术安全、可靠,单导丝引导置入技术操作相对于双导丝引导置入技术操作简单、快速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赵纯  向述天  苏伟  曾俊仁  徐松  毛崇文 《工业加热》2019,(12):1185-1189
【摘要】 目的 探讨金属覆膜支架治疗良/恶性食管- 气管瘘、支气管- 胸膜瘘和气管- 纵隔瘘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气管和/或食管支架置入对气道瘘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在X线透视下放置个体化覆膜金属内支架的气道瘘患者。19例气管- 食管瘘中全麻下气道支架7例,食管支架置入12例,食管气管双支架6例。11例支气管- 胸膜瘘中主支气管残端瘘8例,置入大Y子弹头支架共8枚,叶支气管胸膜瘘3例,置入小Y子弹头支架共3枚,大Y支架2枚。2例气管- 纵隔瘘均置入直筒气管覆膜支架。结果 所有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患者呛咳、咯脓痰等症状即刻缓解,症状改善率近100%。恶性气道瘘患者的3个月、6个月、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0%、27%、14%,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78.8 d。良性气道瘘中1例支架置入后1周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瘘口封堵不严,7例治愈。结论 金属覆膜支架是治疗良/恶性食管- 气管瘘、支气管- 胸膜瘘和气管- 纵隔瘘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预期治愈良性气道瘘,有效延长恶性气道瘘患者生存期,并可显著改善良/恶性气道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倒Y型一体化气道金属支架置入在气管下段、气管隆突和双主支气管复合病变(狭窄和瘘)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气道复合病变的特殊解剖结构,设计倒Y型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在X线监视下,12例气道复合病变患者置入倒Y型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12枚。结果   所有患者置入倒Y型金属气道支架均一次成功,12例患者置入内支架后呼吸困难即刻明显缓解,进食呛咳消失。一般状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气道倒Y型一体化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气道复合病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道倒Y型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治疗气管、隆突和双主支气管复合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根据气道复合狭窄的特殊解剖结构与病变特点,设计气道倒Y型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X线监视下,对7例重度呼吸困难的气道复合狭窄患者置入7枚气道倒Y型一体化内支架。结果内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所有患者置入内支架后呼吸困难即刻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气道倒Y型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能有效解除气道复合性狭窄,技术可行,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气道Y型单子弹头一体化自膨式金属覆膜支架(简称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右主支气管残端瘘(也称支气管胸膜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根据右主支气管残端瘘残留段支气管较短的特殊解剖结构与病变特点,设计出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X线监视下,对17例患者置入17枚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结果 气道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17例患者瘘口支架置入后均获得完全封堵,随访1 ~ 34个月。2例术后1 ~ 2周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全身衰竭;5例瘘口愈合;10例右胸膜残腔较术前明显缩小,其中2例拔出胸腔引流管,8例带胸膜腔外引流管生存至今。结论 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能够完全封堵右主支气管残端瘘,技术可行,近期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规格的金属内支架治疗严重气管狭窄和胸腔胃-气道瘘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疗效。方法根据影像资料显示气管、支气管狭窄段位置、长度,瘘口位置、大小、范围及程度,设计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型管状裸支架或覆膜支架,治疗气管狭窄26例;气管-支气管分叉状裸支架治疗气管-支气管复合狭窄8例;气管-支气管分叉状覆膜支架治疗胸腔胃-右支气管瘘5例,支气管残端瘘4例。支架均在DSA监视下经口腔置入病变部位。结果43例共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管状裸支架24枚,覆膜支架7枚(5例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重新置入覆膜支架)。17枚气管-支气管分叉型支架,其中9枚覆膜。支架置入后呼吸困难、憋喘及呛咳等症状即刻缓解,碘水造影显示瘘口完全封堵,无对比剂溢出。症状改善率为100%。结论依据影像资料选择记忆合金网状内支架治疗严重气管狭窄、胸腔胃-气道瘘、支气管残端瘘,能迅即解除呼吸困难和封堵瘘口,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徐清宇  陈世晞  陆游  姜浩  尹国文 《工业加热》2017,(12):1125-1128
【摘要】 目的 评价X线引导局麻下倒Y型金属气管支架置入过程中改良交换导丝引入方法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的技术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局麻下置入倒Y型金属气道支架16例。其中6例采用常规分次加硬导丝引入,10例患者采用改良方法,一次性2根加硬导丝引入,技术成功率及手术操作时间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局麻下16例倒Y型金属气道支架均成功置入,常规方法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15.6 min,改良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11.1 min,两组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一次性加硬导丝置入在局麻下倒Y型金属气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隆突狭窄能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治疗胸腔胃-主支气管瘘和主支气管狭窄的气管-主支气管覆膜分支状内支架.方法根据胸腔胃-主支气管瘘和主支气管狭窄的特殊解剖结构和病变特点,设计气管内主支架部分性覆膜、主支气管内分支支架全覆膜的分支状内支架.X线监视下,1例胸腔胃-隆突瘘、1例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1例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1例左主支气管结核性瘢痕狭窄共置入5枚支架.结果内支架一次性置入成功,3例胸腔胃-气道瘘完全封闭,即刻消除了呛咳症状,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改善了呼吸状况.1例左主支气管狭窄支架植入24 d后取出,狭窄段恢复正常.结论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估应用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支架封堵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例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根据这类患者支气管残端较短的解剖结构特点,个体化定制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内支架。在X线监视下,12例患者共置入12枚Y型单子弹头内支架。观察患者支架置入后瘘口愈合情况。结果 12枚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内支架置入后瘘口即刻完全封堵,随访3 ~ 17个月;6例瘘口封堵良好,支架置入后3个月取出,瘘口愈合、残腔消失;5例复查胸部多排螺旋CT(MSCT)显示支架子弹头部周围软组织较薄,残腔较前明显缩小,未取出支架,继续负压引流,带支架生存至今。1例高龄患者,支架置入前已存在重度肺部感染,支架置入后瘘口虽即刻完全封堵,但术后未能控制原有肺部感染,加之体质虚弱,术后2周死于肺部重度感染和机体衰竭。结论 应用Y型单子弹头覆膜自膨式内支架封堵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瘘口,近期临床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支架治疗阻塞性肺不张的近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7月24例阻塞性肺不张患者,其中支气管内肿瘤致肺不张13例,外源性压迫11例(因肺门部肿瘤所致9例、纵隔脓肿所致2例)。20例患者为主支气管狭窄或闭塞,1例患者为主支气管狭窄及叶支气管完全闭塞,3例患者为叶支气管狭窄或闭塞。结果 23例患者成功置入气管支架,共置入Y型气管支架24枚,其中小Y支架3枚。23例中1次成功置入者21例。2例支架置入后位置不佳;立即用支架取出钩取出支架后第2次置入;1例患者因术中配合不佳而未能成功置入气管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95.8%(23/24),首次置入成功率为91.3%(21/24)。23例成功置入气管支架的患者不张肺均得以不同程度的复张,其中21例肺完全复张,呼吸功能均较前明显好转。结论 气管支架治疗阻塞性肺不张安全可靠,能有效解除阻塞性肺不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导丝门静脉定位技术辅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肝内门静脉穿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单导丝门静脉定位辅助TIPS治疗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通过门静脉CTV评估门静脉解剖并预先选定肝内门静脉穿刺点。术中在彩色超声导引下采用21 G Chiba针经皮经肝穿刺肝内门静脉分支,引入0.014英寸导丝并将其远端置入脾静脉,再以导丝为靶向经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左支或右支主干,穿刺成功后完成后续TIPS操作;术毕拔除门静脉定位导丝,无需封堵穿刺道。观察评估门静脉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 结果 12例TIPS患者肝内门静脉穿刺均获成功。其中8例经Ⅲ段门静脉分支入路放置细导丝导向经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左支主干建立分流道,4例经Ⅷ段门静脉分支入路放置细导丝导向经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右支主干建立分流道。平均穿刺次数为(1.25±0.45)次(1~2次),术后患者均未出现门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 结论 采用单导丝定位门静脉辅助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适用于TIPS分流道穿刺高风险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肱股导丝牵张技术在腔内隔绝术(EVE)治疗腹主动脉瘤(AAA)中的操作要点和应用价值.方法对本中心自1997年3月至2002年10月间施行的136例AAA EVE进行了回顾性研究.选用主体-单肢对接型移植物者118例(Vanguard 6例,Talent 86例,Aneurx 2例,Zenith 3例, 国产21例).使用肱股导丝牵张技术完成操作的共12例.均使用0.038英寸的260cm长泥鳅导丝经左肱动脉穿刺导入.结果 12例采用肱股导丝牵张技术的手术全部实现移植物顺利导入、连接、释放,1例术  相似文献   

13.
【摘要】 在管腔内介入治疗领域,导丝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工具。导丝在管腔内介入手术导引导管和球囊等器械通过管腔狭窄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导丝构造及性能特点,对制造商和手术者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导丝技术进步、设计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中发现的问题、相应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心室同步化治疗在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前后的起搏参数,探讨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集左室电极植入困难患者8例,在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前后分别测定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膈肌刺激阈值,并在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门诊程控随访,在多普勒超声指引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 保留钢丝前后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膈肌刺激阈值分别为(4.58 ± 1.57)V比(2.12 ± 1.35)V,(1 060 ± 182)Ω比(640 ± 213) Ω和(9.81 ± 2.05)V比(5.64 ± 2.97)V,保留钢丝明显降低起搏阈值、降低电极阻抗和膈肌刺激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左室电极起搏参数与保留钢丝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例患者在体位变动时有膈肌刺激。结论 心室同步化治疗时,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能有效改善起搏参数,安全可行。远期随访,膈肌刺激和钢丝断裂的问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长导丝交换技术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257例临床资料,将其中186例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依据Simmons- 2导管成襻技术不同分为试验组(n=90)和常规组(n=96)。观察两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Simmons- 2导管成襻成功率、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均获成功。试验组和常规组Simmons- 2导管成襻成功率分别为97.8%和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7.8%、97.8%、97.8%和72.9%、72.9%、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时间分别为(22.5±9.4) min、(28.3±8.3) min,X线辐射时间分别为(8.9±4.5) min、(12.6±6.5) min,试验组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7,P=0.035);并发症发生率分为别为4.4%、5.2%(P>0.05),两组均未出现颅内动脉栓塞事件、穿刺出血、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长导丝交换技术可提高Simmons- 2导管成襻、主动脉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及X线辐射时间,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作为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常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双腔球囊导管顶端封堵健侧宫角液体加压再通法联合导丝再通术在单侧输卵管梗阻中的应用。方法 对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筛选出单侧输卵管梗阻者50例,尝试用导管顶端封堵健侧宫角液体加压法再通输卵管,观察再通与子宫形态间的关系,此法不能再通的患者进一步应用导丝再通术并观察再通率。结果 50例患者中,33例宫角至宫颈内口的距离小于导管进入子宫内的长度,且宫角的宽度小于导管的直径,导管顶端封堵宫角严密,19例输卵管再通,14例因梗阻严重未能再通。17例宫角至宫颈内口的距离大于导管进入子宫内的长度,且宮角的宽度大于导管的直径,导管顶端不能封堵宫角再通失败。未疏通的31例患者联合导丝再通术后22例输卵管复通。结论 导管顶端封堵健侧宮角液体加压法能使部分输卵管再通,其与子宫形态关系密切,联合导丝再通术能明显提高单侧输卵管梗阻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