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件工程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尽管国内高校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针对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依然和工业界需要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如何提高校内课程实践教学水平需要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软件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之间存在的鸿沟,然后探讨了如何将国际工程教育领域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学习工厂、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与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相结合,希望为提高软件工程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软件工程实践作为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企业实习前的综合实践课程在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学过程不但使学生在编码、文档撰写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了综合训练,而且也为大四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岗前培训。为在校内营造更贴近实际的软件开发氛围,需要从实践内容、组织方式、实施过程、教师作用以及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本文论述了北航软件学院本科生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的建设思路,介绍了实施情况,并对实施中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软件企业的业务需求、大学本科的人才培养需求和师资队伍建设需求,结合武昌理工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构成,提出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2+1+1"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学校和学生都能从中获益,从而持续稳定地推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工程实践是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通过与企业深入合作,在实战中培养从事大规模软件工程的软件人才,是建设软件工程专业的院校都需要面临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以大规模国际化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基础,在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工程实践体系和校企合作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的深入探索和创新。十余年的实践效果表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5.
针对"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上对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分析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实习课程现状,基于校企合作探索认识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提出改革方法和措施,结合软件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说明课程改革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真实需求存在差距"问题,提出了基于自力更生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主要从"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创新能力培养"和"坚持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来解决该问题.其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目前最先进的方法、工具和过程,将软件工程能...  相似文献   

7.
面向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从优化和完善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构建适应企业需求的立体化实践体系、构建与产业水平同步的工程实践环境等三方面探讨校企合作及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新模式,阐述了如何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实用性软件工程人才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校内基础实践基地和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首先提出"本硕联动"实践基地的总体建设思路,然后从本硕培养模式的改革、合作项目及人才的引进以及管理制度建设3方面说明实践基地建设中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9.
魏雪峰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3,(26):5942-5943,5947
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并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学工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进行改革。建立教学资源保障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IT企业实际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成果将为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及相关工程教育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师资培训、校内实践教学、校外项目实战、学科竞赛、认证与就业等方面,分析和阐述教师实践能力在思科网院项目CCNA课程体系中的逐步养成过程,说明其为实现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素质提供的有益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程序设计课程中一种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模式为研究对象,提出以企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软件人才培养改革,结合南昌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共同探索培养软件人才的实际,阐述如何及时更新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将软件产业的新技术和新标准快速转化为教学内容,并将该因材施教的实践模式应用于各个年级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中。  相似文献   

12.
软件工程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在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从选择合作企业、共建课程体系、构建面向能力培养的实践体系、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与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项目为依托,探讨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上述合作项目,分别从企业层面、院校层面和校企合作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案,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双导师制”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IT业对软件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在多年的校企合作"3+1"办学人才培养实践经验中,建立了以"双导师制"为模式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内导师指导的课程实验、暑期项目实训和兴趣小组等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了与企业导师指导的上岗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实践能力,为培养实用型软件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现状,分析原因,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提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校企协同,并据此建立一个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立体化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深入分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以SWEBOK 2002和CC2004为框架指导,给出软件工程课程群知识体系,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软件工程课程群课程体系,探讨课程建设与改革。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进一步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充分利用工作学期,与国内著名软件企业开展"5+2+2(学期)"联合定制培养,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阐述如何通过校企联合、企业定制的软件人才培养实践,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办学从课程体系设置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单一性和趋同性问题,提出将移动互联网作为专业建设重点,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推行CDIO工程实践教学理念,借助Moodle平台引入群体—探究类教学模式以培养企业急需的工程实践性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9.
杜燕辉 《网友世界》2014,(17):157-157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建筑专业技术型人才。学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建立了设施完备的校内实训大楼和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多个校外实验、实习教学基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还采用理论教学与工种、岗位模拟实践教学相叠加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相关的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放到企业中完成,由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来安排实验、实训。在建筑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形式的实行多样化,突出了建筑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专业性强,就业范围广。毕业学生可从事建筑设计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监理公司、装饰设计施工企业,土地规划、桥梁施工、市政工程等企业。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校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校企合作松散、管理手段缺乏等问题,在分析高校人才培养如何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一种紧密、有机的校企合作模式,继而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过程中的企业化管理和项目交付目标。这种方法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