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建立同时测定竹叶花椒挥发油中 α-蒎烯、桧烯、β-蒎烯、月桂烯、D-柠檬烯、γ-松油烯、萜品油烯、芳樟醇、α-松油醇、乙酸芳樟酯、α-石竹烯、β-石竹烯12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产地的竹叶花椒中挥发油进行提取,以1-壬醇作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法建立了竹叶花椒挥发油中的12种挥...  相似文献   

2.
探讨尤力克柠檬果皮精油(LEO)的3个主要组分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的单体物及其复配物的抗氧化与抑菌效果;主要测定该3个组分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对羟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效果,清除率为48.45%~77.94%;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均高于同浓度的LEO。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对3种测试菌都表现出抑菌作用,但抑制效果均低于同浓度的LEO,其中α-松油醇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MIC分别为3.9,1.0μL/mL;dl-柠檬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为1.0μL/mL。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的复配物较单体的抑菌作用更佳。表明作为主要组分的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对LEO抗氧化与抑菌活性的表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酱香和香辣两种口味精武鸭脖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两种口味鸭脖中分别鉴定出香气成分16种和23种,主要包括萜烯类、醇类及烷烃类等物质。其中芳樟醇、茴香脑、D-柠檬烯、β-蒎烯、γ-萜品烯等为武汉精武鸭脖的主要香气成分。此外,酱香口味和香辣口味精武鸭脖分别具有3种和10种独有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4.
GC—MS分析柠檬不同品种果皮精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德宏地区栽培的不同柠檬品种为试材,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比较不同品种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表明,费米耐劳、云柠1号、艾伦尤力克柠檬果皮精油中分别检测到23、20、27种挥发性成分,烯烃类、醇类、醛类、酯类和酮类是3个品种共有组分。烯烃类物质是主要组分,其中特征香气成分D-柠檬烯含量最高,β-蒎烯、γ-萜品烯次之。艾伦尤力克柠檬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费米耐劳和云柠1号柠檬,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含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5.
葡萄柚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葡萄柚精油,经气相色谱和质谱联机分析,同时依据各成分的保留指数,鉴定出6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有21种碳氢化合物,32种含氧化合物.在碳氢化合物中以柠檬烯、γ-萜品烯为主要成分;而在含氧化合物中主要是沉香醇、α-萜品醇、百里酚以及一些脂肪族醛.  相似文献   

6.
HS-SPME/GC-MS法分析三种金橘中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金橘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定性定量分析成分,检测3个品种金橘的易挥发油组分.结果表明:金橘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分别含有烯、醇、酯等化合物,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D-柠檬烯占主导地位,其含量分别为50.40%、55.43%和51.47%;三个品种的金橘均含有α-蒎烯、D-柠檬烯、顺-α-杜松烯、δ-杜松烯、异石竹烯、β-榄香烯、乙酸橙花酯等十个共同组分;各品种所含特殊成分为:浏阳金弹含有4-蒈烯;桂林罗浮金柑含有右旋大根香叶烯、柏木烯、芳樟醇,阳朔圆金柑含有柠檬烯、罗勒烯、2,6,10,14-四甲基十七烷、古巴烯、2,6-二叔丁基-4-仲丁基苯酚、棕榈酸异丙酯.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品添加剂》2020,(2):161-165
目的:对采自甘肃天水的两种花椒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大红袍和油椒出油率分别为2.55%、1.64%,从大红袍及油椒中分别鉴定出36和47个化学成分,大红袍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烯、b-松油烯、b-月桂烯、芳樟醇、4-萜烯醇、α-蒎烯等,油椒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烯、丙酸芳樟醇、4-萜烯醇、芳樟醇、β-月桂烯、乙酸松油酯、γ-松油烯。结论:两种花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烯、萜醇及其酯类,其中共有成分24个,但其含量有较大差异,为花椒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GC-MS法分析杂柑皮中挥发性精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杂柑皮中挥发性精油成分,探究新品种的研究价值,为柑橘新品种的筛选、加工及皮渣综合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种柑橘品种(玫瑰香柑、JoJo和象山红)中挥发性精油,运用GC-MS法分析挥发性精油成分,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种品种分别检测出66、68种和61种精油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37%、99.18%和97.42%。3种品种中共有36种相同的精油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D-柠檬烯、β-月桂烯、芳樟醇、α-萜品醇、α-蒎烯等。不同的柑橘品种精油成分存在差异,可作为不同品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SD)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提取杨梅叶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进行分离鉴定,并比较了各成分及香味差异。结果表明,SD和SDE挥发油的提取得率在0.12%~0.13%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GC-MS技术分别鉴定SD和SDE挥发油化学成分22和25种,共有成分15种,石竹烯和葎草烯是两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占SD和SDE挥发油的45.76%和76.56%,差异显著;低沸点成分包括葎草烯、α-蒎烯、β-蒎烯、脱氢异植物醇、氢-顺-α-可巴烯-8-醇和δ-桉叶烯等,是体现杨梅叶挥发油头香的成分,在SD和SDE挥发油中各占26.93%和35.41%;高沸点部分包括石竹烯、氧化喇叭茶烯-(II)、γ-雪松烯、β-愈创木烯、芹子烯、γ-杜松烯、氧化石竹烯、白菖烯、衣兰烯、α-荜澄茄油烯、香橙烯和1,2-苯二甲酸二己酯等,是体现杨梅叶挥发油的体香和基香的成分,在SD和SDE挥发油中各占73.17%和57.33%;SDE挥发油头香的成分含量较高,SD挥发油体香和基香的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分析了鸡骨柴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γ-萜品烯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的防治作用。通过触杀、熏蒸和驱避试验评价鸡骨柴挥发油及γ-萜品烯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鸡骨柴挥发油及γ-萜品烯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明显的触杀活性(LD50 = 26.64和33.04 μg/头)和熏蒸活性(LC50 = 32.16和16.94 mg/L-1)。鸡骨柴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幼虫触杀和熏蒸活性均弱于成虫(LD50和LC50分别为111.72 μg/头和78.25 mg/L-1)。驱避活性测试中,在5 mg/ml测试浓度下,鸡骨柴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驱避作用显著,驱避率值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γ-萜品烯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未表现出驱避活性及对赤拟谷盗幼虫未表现出触杀和熏蒸活性。鸡骨柴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γ-萜品烯对赤拟谷盗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枳壳研究概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枳壳的生药鉴定,以及化学成分、炮制机理、药理作用等方面近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枳实和枳壳中保健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枳实和枳壳的保健有效成分:生物碱(对羟福林、N-甲基酪胺),黄酮甙(橙皮甙、新橙皮甙、柚皮甙)和挥发油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枳壳是一种多来源且易受气候影响的临床常用药材。作为枳壳药材来源的柑橘属植物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本文综述了枳壳的药理作用、主要药效成分及物候对其质量的影响情况,为进一步指导种植、控制枳壳药材质量及充分开发利用柑橘属植物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超声波辅助工艺提取了枳实中橙皮苷,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溶剂pH和料液比对枳实中橙皮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橙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40min、溶剂pH8、料液比1∶4,在此条件下橙皮苷提取率为3.15%。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枳壳中总黄酮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响应面法对枳壳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及响应面法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以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为自变量,柚皮苷、橙皮苷得率的综合指标为响应值,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利用模型的响应曲面图及其等高线图,确定微波提取枳壳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枳壳粉碎颗粒度为40~60目、液料比100:1(mL/g)、乙醇体积分数58.8%、微波功率447W、提取时间3.9min,在此条件下,柚皮苷、橙皮苷的提取得率分别达到50.21、4.96mg/g,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声波提取枳实总酚酸,并对提取参数进行优化.以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总酚酸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统计学方法考察指标和3个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效应面图,确定较优提取参数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确定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56%乙醇、液料比28:1、温度30℃、提取次数2次.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研究了枳实副产物提取物的分离、纯化工艺,并对所得级分的·OH清除作用和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上样液pH调至7.5后再上柱,用pH6.0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洗脱时大孔树脂柱分离柠檬苦素的效果最好.依次用50%和70%乙醇溶液洗脱Sephadex LH-20柱可将粗提物分成5个级分FAl~FA5,其中FA4中含柠檬苦素9.96%.FA1~FA4对·OH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FA1~FA5对细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永博  牛新快  高飞 《酿酒》2006,33(5):108-109
五味子酒是以五味子果实为原料,经过精选、发酵、陈酿而成的一种风格独特果酒。因此经常适量饮用五味子酒,有滋补和健身的作用。在调配五味子酒之前,首先将发酵原酒与自流汁液按9∶1的比例进行配料。原酒的酒龄在一年以下,先做稳定性观察试验后,方可调配成品酒。  相似文献   

19.
以山茱萸为主要原料,对山茱萸糕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对比多种胶凝剂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以魔芋胶+黄原胶+卡拉胶(质量比2∶1∶2)为主要胶凝剂,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山茱萸糕的优化配方为:山茱萸粉20 g,凝胶剂2.5 g,阿斯巴甜1.0 g,柠檬酸0.20 g,蒸制时间为16 min,产品鲜红,饱满丰富而有弹性,色泽鲜亮,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20.
桑椹药材HPLC 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基源及产地桑椹药材的品质差异。方法:建立桑椹药材的HPLC 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样品的HPLC 图谱相似度,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6 批桑椹样品相似程度不高,不同基源及产地样品的化学成分在组成与数量上存在差异,桑椹药材的品质与产地无明显相关性,杂交桑的桑椹总峰面积大于法定品种的桑椹总峰面积,市购商品药材品质差异大。结论:桑椹药材的品质与原植物种质、药材加工及贮存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