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攀钢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特点和接入系统方案,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注意的问题,为钢铁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于耗电量大但屋顶资源丰富的钢铁企业,建设光伏电站不仅可以实现能源的就近高效利用,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为了说明钢铁行业安装光伏的可行性,以大型钢铁企业为例,设计该企业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可行性方案。结果表明,该企业可安装15 MW的光伏发电站,年平均发电量为1 760.1万kW·h,年节约标煤7 040.4t,减少污染物碳排放4 787.5t/a,CO2排放17 548.2t/a,项目投资回收期为7年,具有良好的投资潜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内环保压力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太阳能光伏技术和光伏产业发展很快.针对钢铁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从场地选择、装机容量计算、发电效率、接入系统方案等方面探讨在钢铁企业厂区内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可行性。得出在钢铁企业内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可行,而且在企业节能减排、减少对外部供电依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有色冶金节能》2014,(4):59-59
正4月29日,由中兴能源光能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50 MW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为国家首批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之一。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利用淄博市高新区内厂房屋顶进行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约4990万kW·h。25年总发电量约12.48亿kW·h,总计节约标准煤43.69万t,减排二氧化碳101.62万t,减排二氧化硫0.94万t,氮氧化物0.27万t。该  相似文献   

5.
覃波 《冶金设备》2023,(S1):53-55
总结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备选型的一些要求和原则,以期达到最优配置,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力。从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光伏组件与逆变器选型匹配原则分析光伏系统的装机容量。达到降低建设成本,增加项目发电量,提高项目收益的目的。光伏组件与逆变器按照设计原则选择市场主流设备、合适的设备,是保障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发电效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有色冶金节能》2014,30(6):1-3
《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发布以来,各地区积极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有力推动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众多领域的多种方式利用,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各地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政策尚未完全落实、配套措施缺失、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破解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关键制约,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化发展,加快扩大光伏发电市场规模,现就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有关规定,综合考虑全国光伏发电发展规划、各地区2014年度建设情况、电力市场条件以及各方面意见,我局组织编制了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现将有关内容及要求通知如下:1.为稳定扩大光伏发电应用市场,2015年下达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 780万kW。各地区2015年计划新开工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的总规模不得超过下达的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规模内的项目具备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钢铁厂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实测数据,对光伏电站发电效率进行了计算,并辅助试验分析,对组件朝向倾角、低照度、阴影灰尘遮挡几个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钢铁厂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优化设计的建议:优先选择接近最佳朝向和最佳倾角方式安装组件。低光照时逆变器跟踪效率较低,设计时要考虑MPPT电压匹配;组件布置应充分考虑周围烟囱等构筑物的遮挡情况,表面积灰对组件发电量的影响较大,从设计源头上应尽量避免组件行遮挡。  相似文献   

9.
电力是钢铁联合企业中消耗的重要能源,它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20%。针对钢铁联合企业电力能量流动过程,建立了余热余能电力节点网络模型、分布式发电物理模型和集中式发电物理模型,提出了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发电模式,应用该模式发电能够实现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就近回收、就近输送、就近使用,而且发电效率高,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应用能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企业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8月6日,《新闻联播》播出了这样一条消息,上海居民利用自家阳台建起了小型光伏发电站,所产生的电量除去自家使用外,富余电量还可以卖给国家电网。一时之间,类似这样的小型发电站在各地相继涌现,但它们毕竟规模小、发电少、分布散。因此,拥有众多优势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被专家们又一次搬上了台面,以期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建筑业与节能减排工作产生更深远、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光伏电站发展建设规模的增大,部分光伏电站中光伏组件产品质量问题也逐渐突显。其中光伏组件寿命能否达到25年,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因素。笔者经过大量光伏发电站调研和分析发现,光伏组件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组件质量问题和光伏系统设计或运行环境等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光伏电站稳定运行,不但需要严格管控制造工艺,同时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也要严格执行运行维护规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装机容量36 MWp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为例,介绍了可采用的接入电压等级方案,并根据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网对并网点电压抬升的影响,选择10 kV电压等级并网,给出了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方案,并进行了导线截面校验.最后结合工作实际,归纳了分布式光伏电源一次设计要点,包括主接线设计以及高压侧熔断器和低压侧断路器的选...  相似文献   

13.
钢铁企业用电自给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采用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余热余能资源,具有巨大的回收利用潜力。系统分析了典型钢铁流程的能量流和具备回收利用价值的主要余热余能资源情况,提出了采用当前先进的工艺技术进行回收发电。通过建立分布式电站,使得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就近回收、就近输送、就近使用,从而实现钢铁企业用电基本自给。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一个年产1 000万t规模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采用分布式发电方式回收该钢铁生产流程的余热余能资源,其发电量可达到41.95亿kW.h,折合吨钢419.5 kW.h。钢铁企业通过余热余能回收发电完全可以做到用电基本自给,甚至完全自给,乃至外供。  相似文献   

14.
以淮南某20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依托,采用PKPM分析软件对光伏支架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在同等荷载工况下采用铝合金支架或钢支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关结论,供以后的工程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能源已经成为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课题,而太阳能发电凭借自身清洁、环保等特点,在我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大规模投产,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但是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大电网的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对输配网多方面的影响,更是成为影响光伏发电在我国大规模建设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重点对包含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电力输配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整体研究含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能源"经过多年的发展,概念和内涵逐步趋于统一。作为建设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分布式能源是传统能源系统的一场革命,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钢铁工业是高耗能行业,生产过程伴随着大量而复杂的能源转换与利用,本身已开发或正在开发有一定的分布式能源。文章依照世界分布式能源联盟(WADE)的定义,对钢铁企业内部的分布式能源进行分类,并对其对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A股光伏龙头东方日升在哈萨克斯坦总承包的EPC项目——总装机规模达40 M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在哈萨克斯坦举行开工仪式。哈萨克斯坦是一个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国家,资源类行业也成为了哈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哈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太阳能发电潜力可达25亿kWh/a。在中哈两国友好交往的背景下,东方日升将进一步紧抓"一带一路"契机,发挥优势,不断探索深度合作机会,为哈可再生能源发展贡献更多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讨论目前国内钢铁企业余热蒸汽的利用方式,分析钢铁企业蒸汽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钢铁企业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建设提出建议。提出随着钢铁企业余热蒸汽回收量的增加,应该大力发展蒸汽制冷、余热蒸汽发电等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有色冶金节能》2011,(2):56-56
1月27日,全国首个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中广核能源开发公司联合体10 MW光伏发电项目日前全部带电运营,与此同时,跟标单位国投华靖电力控股有限公司10 MW光伏发电项目也并网成功。至此,国家在敦煌开工建设的两个10 MW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能源局正式对外公布《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下达2015年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780万kW。相较于去年1060万kW的全国新增并网光伏发电容量,这个装机目标大幅超越业界预期。国家能源局在此前下发的《关于征求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意见的函》中,曾将2015年的目标定为1 500万kW,而在最终方案中将此目标上调了280万kW。对比2014年1 060万kW的全国新增并网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