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善于总结,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及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与应用进行探讨,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了人员伤亡,为构建和谐地质环境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谷城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城县是湖北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发现各类地质灾害194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广泛分布,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与研究,分析总结各种致灾因素对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影响,对县内地质灾害防治合理分区,从管理上和技术上提出防治对策及国土开发和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减灾防灾工作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勇 《西部探矿工程》2007,19(2):170-174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特别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崩塌、滑坡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到200亿元,因此防灾减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对我国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现状进行综述,力求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防灾减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论述湖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Internet网络或通讯方式及WebGIS(MapGIS IMS)与SQL Server以及相关操作系统架构上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解决方案。对基于三层体系结构应用软件的开发、利用虚拟网络传输业务、网络平台和政务信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比较重要的灾害之一,它不仅使人类的生命安全受到损害,而且在环境、资源、财产上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根据区域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气象条件和威胁对象,建立科学的监测系统和群防群测相结合的预警预报系统是减少或降低因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地质灾害特征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已严重危及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制约了辽宁的经济建设与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辽宁省近年来地震、活动断裂、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以及滑坡、崩塌和土地沙漠化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分布规律,指出了辽宁省在地质灾害研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以收集资料、野外地质调查、卫星遥感、建立预测数学模型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新的研究路线.采用这种研究路线可以避免重大地质灾害发生、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可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研深度,提高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有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次生地质环境灾害有增无减,已经成为严重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本文对原生地质环境灾害和次生地质环境灾害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地质环境灾害勘察和监测的目的主要是对地质灾害的防范和治理提供方案;并对滑坡、地面沉降塌陷、泥石流、岩溶塌陷、地面建筑物及名胜古迹的基础加固等整治工程进行了综述。文中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对灾害勘察及情报的重视与否所造成的不同后果。本文还对勘察科技情报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非确定型和确定型情报价值的概念,对完全情报(确定型情报)引起的“投入”与“产生”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最后指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应对重大工程前期进行地质论证,不要盲目地追求急功近利。历史的教训是沉痛的,关键问题是要重视地质环境勘察和情报价值研究。虽然目前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使我们百分之百地保证每次地质灾害预报都准确无误,但在科学和迷信之间,我们应该选择科学。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湛江市区地质灾害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江市区由于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变,诱发了较多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协。为提高人们防灾抗灾意识,防止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构成更严重危害,在湛江市区地质灾害区划的基础上,对湛江市区现状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危害情度进行了探讨。发现湛江市区地质灾害总体上具有种类多、密度大、规模小、分布广等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为大气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已造成危害及经济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9.
简讯     
.中国国际地质灾害防治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20一25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主题:①地震及地裂缝地质灾害;②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③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④特殊土地质灾害;⑤水土流失、沙漠化、河湖变迁和河口淤积地质灾害;⑥在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和防治中遥感技术和其它技术与方法的应用,⑦地质灾害防洽战略及对策。.1991年8月22一28日,由匈牙利地质学会青年地质委员会组织的首届国际青年地质学家科学讨论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 大会主要议题有: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农业地质孚、环境地质科学、数学地质、地层…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处于湖北省地质灾害易发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普遍发育,主城区岩溶地面塌陷灾情严重。在通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阐明武汉市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特征,总结防治工作的进展,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陡岭子水库位于地质灾害高发的鄂西北山区郧西县境内,库区地质环境脆弱,不良地质体发育,存在多处地质灾害隐患。2002年蓄水以来,水库逐步引发库岸斜坡变形,崩塌、滑坡时有发生,如六郎滑坡。库区地质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需要展开地质灾害研究,预防灾害发生。研究陡岭子库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特征,概述防治工作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库区防灾减灾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促进库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物地质资料蕴含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面对新形势下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大力推进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本文通过对全国各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服务情况跟踪研究,分析了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存在的技术标准不统一、汇交监管手段单一、共享服务渠道不畅通等系列问题,提出了出台系列标准规范、编制收藏规划、开展实物清理和目录数据库建设等对策建议,为下一步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矿业开发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本文简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地质灾害、大气、水体污染、植被与地貌景观破坏等诸多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应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矿业开发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本文简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地质灾害、大气、水体污染、植被与地貌景观破坏等诸多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矿产资源、经济政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需要等角度论述了西藏完全具备发展优势矿产业的基本条件,分析了西藏发展优势矿产业所面临的思想认识、自然环境、地质工作、基础设施、利益分配、环境保护、社会协作能力等各种瓶颈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这些瓶颈制约因素的办法和应对措施,积极发展西藏矿产资源高效绿色环保开发技术是促进西藏矿业良性发展和支撑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郭进平  张雯  赵宏胜  张卫斌 《金属矿山》2012,41(8):12-14,18
青铜沟汞锑矿经过多年的开采,存在资源枯竭、环境地质灾害等问题,矿山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针对青铜沟汞锑矿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提出了全尾砂充填治理空区、人工矿柱回收残柱、削壁充填回收极薄矿脉、尾矿再利用等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邢显波  谢涛  杨明宇  董均奎 《中州煤炭》2020,(11):56-60,66
为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研究了贵州省盘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分析了地质灾害现状,主要包括隐患点、灾情情况,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等;研究了重点区域防治工作,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并分析了盘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要求。此次研究维护了盘州市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护矿山环境,简要论述了我国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了主要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诱发因素和治理措施,并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预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淼 《中州煤炭》2018,(10):55-59
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生和活动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数量、密度和规模。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地形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极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通过对山西省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发现山西省地质灾害的主要控灾因素是地貌、年均降雨量和坡度。在不同的地貌单元内,黄土地貌是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降雨是山西地质灾害的重要的诱发因素,区域地质灾害密度与区域年均雨量关系密切。全省年均降雨量低于400 mm和高于800 mm的地区基本不发生地质灾害;年均降雨量在450~600 mm地区最易发生地质灾害,其中年均降雨量在500~600 mm地区最易发生崩塌和滑坡灾害。地形坡度和崩塌呈明显的相关性,是影响崩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40°~50°坡角度是大型滑坡的高发区;当坡度大于50°后,大型崩塌的数量随着坡度的增大呈指数式增加。研究对山西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