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hirp光纤光栅色散补偿理论及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 Chirp光纤Bragg光栅进行色散补偿的基本原理,20 Gb/s、100 km色散补偿的实验表明,利用Chirp光纤Bragg光栅是一种优选的色散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全面分析Chirped Bragg光纤光栅的色散特性,并对色散特性作一定性分析,利用耦合模方程导出ChirpedBragg光栅的反射率方程,从而推导出Chirped Bragg光纤光栅的色散计算公式,然后,引入微波领域的“品质因素”概念,从而量化了色散补偿器的补偿能力。  相似文献   

3.
Bragg光纤光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阐述了光纤光栅的原理以及光纤光栅在光纤通信、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光纤滤波器、光纤传感器和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方面的重要应用,并对线性啁啾Bragg光栅色散补偿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相移和色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相移和色散与透过系数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对于一典型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给出了相移和色散系数曲线并结合理论推导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Bragg光纤光栅,长周期光纤光栅只具有很小的,几乎可以忽略的色散(约为Bragg光纤光栅色散的1×10-5)。进一步的分析指出,这是由长周期光纤光栅不同于Bragg光纤光栅的相位匹配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传输矩阵法分析了啁啾Bragg光纤光栅的反射谱特性及时延特性,同时给出了用142mm长相位掩模板和扩束技术研制的色散补偿线性啁啾Bragg光纤光栅的反射谱特性及传输实验结果.实验研制的线性啁啾Bragg光纤光栅样品带宽为0.56~0.84nm,可实现对普通光纤色散补偿100km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光纤传输系统中均衡色散补偿的三种主要技术:预Chirp效应脉冲压缩、光栅偶脉冲压缩和Fabry-Perot环型腔脉冲压缩的原理,并对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国际上关干均衡色散补偿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扼要评述Chirp光纤光栅的光学特性,包括耦合波方程,反射谱和时延特性,对几种主要紫外写入Chirp光纤光栅的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最后介绍了chirp光纤光栅在光通信和激光等方面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8.
色散补偿光纤应用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色散补偿光纤(DCF)应用原理的基础上,对DCF特性的评价,DCF和常规单模光纤连接损耗的降低,DCF和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与常规单模光纤线路的连接方式以及色散补偿传输系统中继距离的估算等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光纤中的自相位调制现象,以及应用DCF(色散补偿光纤)进行色散补偿的方法,讨论了自相位调制对色散补偿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应用SPM效应提高色散补偿效果的技术,并给出了模拟结果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线性chirp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的理论与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物理上解释了线性chirp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的工作原理,根据耦合理论,导出光纤光栅的基本方程,利用这一方程,计算了线性chirp光纤光栅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1.
鲍赛红 《文献快报》1996,(12):22-24
从理论和实验方面,提出和论证了带色散补偿器色散补偿光纤(DCF)的光纤放大器。该新颖的放大器只需一个激光泵源。在实验中,采用0.98μm激光二极管,泵浦功率为50mW。利用剩余的泵浦功率,该放大器可使补偿器的损耗减半,DCF(ps/nm·dB)的视在品质因数增倍。该新颖放大器的噪声系数不受插入的DCF的影响。在-40 ̄-10dBm的输入功率范围内可获得5dB的低噪声系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光纤中的自相位调制现象.以及应用DC F(色散补偿光纤)进行色散补偿的方法。讨论了自相应调制对色散补偿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应用SPM效应提高色散补偿效果的技术。并给出了模拟结果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WDM+EDFA+DCF光纤传输系统中色散补偿方案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在WDM+EDFA光纤传输系统中使用常规单模光纤(SMF)在1550nm窗口的大色散限制了传输距离,采用色散补偿光纤(DCF)进行色散补偿是上前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本文基于光纤WDM+EDFA+DCF的长距离传输系统,讨论了DCF色散补偿对光纤非线性效应交叉相位调制和四波混频(FWM)的影响,提出了采用DCF集总、后置、非完全补偿的色散补偿方案,这种方案可合系统具有更佳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介绍了一种用循环连接常规光纤而构成的内含色散补偿光纤的环路内的10Gbit/s色散补偿长距离传输。在误码率小于10^-9时我们获得的传输距离为2245km,并因此说明了在实际光放大器间隔大于80km的情况下,采用DCF进行超过2000km常规光纤会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补偿色散和损耗的方案。通过以饵离子来掺杂在1.55μm处具有大负色散系统的光纤可以实现这一点。我们对一个典型的设计例子进行了数值计算,可以看出,对于15dB的指标增益来说,存在且个使所需泵浦功率最低,且噪音指数约4dB的最佳掺杂水平。这样一种掺饵色散补偿光纤将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替代品,可以制成一种比掺饵光纤放大器及色散补偿光纤两种单独的器件相结合更为紧凑的装置。  相似文献   

16.
低偏振模色散和负色散斜率的色散补偿光纤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理论上对三包层的负色散斜率的色散补偿光纤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光纤的各个参量对色散曲线的调节作用;采用在光纤拉丝过程中同时旋转预制棒的工艺来增强模耦合,实现了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减小;并改进国内已有的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MCVD)工艺研制出了国内较高水平的色散补偿光纤。同时发现色散补偿光纤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拉丝芯径内,靠牺牲大负色散数值才能获得大负色散斜率。  相似文献   

17.
光传输系统中色散补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光纤色散的产生及其对传输系统影响的介绍,引出了色散补偿技术.在多种色散补偿方法中,侧重探讨了应用比较普遍的色散补偿光纤(DCF)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工程,具体阐述了光纤色散补偿模块大小在工程中如何计算、如何配备、如何放置等,获得了一些对实际色散补偿系统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色散补偿光纤(DCF)应用的基本原理,包括品质因数的定义和色散斜率补偿的条件。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研究了三包层折射率分布结构的主要设计特点。介绍了三种类型DCF的生产结果。结果表明,把振荡扭绞用于光纤能够减少偏振模色散。并证实,采用一种特殊的中间光纤可以降低DCF和标准光纤之间的接续损耗。本文比较了测量DCF非线性有效面积的两种方法,结果很吻合。此外还报道了非线性折射率n2的测量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光纤色散的产生机理,论述了解决色散限制的方法,结合色散补偿技术在广东电网省级光通信传输网中的实现应用,对色散补偿光纤和啁啾光纤光栅两种线性色散补偿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通过现网验证,建议在广东电网省级光通信传输网络中推广应用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技术.  相似文献   

20.
光纤型色散补偿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纤型色散补偿技术主要有基于基模的单模色散补偿光纤和基于高阶模的双模色散补偿光纤两类。本文主要讨论这两类色散补偿光纤的结构设计、补偿原理和补偿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