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浮游藻类作为单细胞生物,其光合活性外界胁迫作用响应灵敏,是水质综合毒性检测的良好受试生物,因此认识受试藻种光合活性状态对温度和光照等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掌握有效控制受试藻种光合活性状态和浓度的培养条件,对水质综合毒性检测至关重要。以模式受试生物蛋白核小球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和光照强度下蛋白核小球藻光合活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蛋白核小球藻在不同梯度光照下,藻种光合活性和藻种浓度的变化非常明显。低光照下(75μE、125μE)藻种平均光合活性在0.60左右但藻种浓度基本不增加;中光照下(175、225、300、375μE)藻种平均光合活性在0.57左右且此时藻种浓度有明显增加,其中,实验最佳光照为375μE;高光照下(475μE和600μE)藻种平均光合活性低于0.56 (初始活性),会对藻种的生长状态产生胁迫。不同梯度温度下藻种光合活性和藻种浓度也有明显变化,中低温下(5、15、25℃)藻种平均光合活性在0.59左右且藻种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佳温度为25℃;高温下(30、35、40℃)藻种光合活性迅速下降直至失活。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控制光照和温度来控制浮游藻...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建立了一套用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元素检测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含多种重金属元素的样品以及土壤样品进行了实验与分析,检测出了Cd,Cu,Pb,Cr,Zn,Ni等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分析谱线。对配制的含微量Cu、Cr元素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实验分析,检测结果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三级土壤中Cu、Cr的含量要求,表明该系统可以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用 MBE的方法 ,在 Zn Cd Te衬底上制备 Hg Cd Te薄膜的位错密度研究结果。研究发现Hg Cd Te材料的位错密度与 Zn Cd Te衬底的表面晶体损伤、Hg Cd Te生长条件以及材料组分密切相关。通过衬底制备以及生长条件的优化 ,在 Zn Cd Te衬底上生长的长波 Hg Cd Te材料 EPD平均值达到 4.2× 1 0 5cm- 2 ,标准差为 3 .5× 1 0 5cm- 2 ,接近 Zn Cd Te衬底的位错极限。可重复性良好 ,材料位错合格率为 73 .7%。可以满足高性能Hg Cd Te焦平面探测器对材料位错密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Hg Cd Te红外探测器的结构以及材料特性,阐述了激光损伤Hg Cd Te红外探测器的机理,建立了Hg Cd Te红外探测器三维仿真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10.6μm CO2激光辐照Hg Cd Te探测器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并通过参考已有文献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当Hg Cd Te探测器受到峰值功率密度为5×107 W/cm2的单脉冲激光辐照时,Hg Cd Te晶体的Hg离子开始析出,探测器性能降低,并不可恢复;当激光峰值功率为108 W/cm2,探测器Hg Cd Te晶体开始出现熔融现象,此时激光能量密度为1 J/cm2;当激光峰值功率为2×108 W/cm2时,铟柱达到熔融温度,探测器会出现铟柱脱落现象,被彻底损坏。  相似文献   

5.
用共蒸发法制备了 Cd1 - x Znx Te多晶薄膜 ,薄膜结构属立方晶系空间群 F4 3m.通过透射光谱的测量 ,计算光能隙 ,得到室温时薄膜的光能隙随组分 x值的变化满足二次方关系 .作为对异质结界面的修饰 ,提出了有 Cd1 - x-Znx Te过渡层的 Cd S/ Cd Te/ Cd1 - x Znx Te/ Zn Te∶ Cu电池 .并在相同工艺下制备了 Cd S/ Cd Te/ Cd0 .4 Zn0 .6 Te/ Zn Te∶ Cu与 Cd S/ Cd Te/ Zn Te∶ Cu太阳电池 ,发现前者比后者效率平均增加了 35 .0 % .  相似文献   

6.
针对藻类叶绿素荧光信号微弱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序列调制技术的叶绿素荧光检测系统。分析了荧光检测电路的噪声特点,设计了基于T型电阻反馈网络的I/V转换电路和二级放大电路;根据m序列解调原理,设计了双极性转换电路、移相电路和基于AD630的荧光信号解调电路。将系统应用于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荧光检测,结果表明,对于叶绿素浓度为10 µg/L的蛋白核小球藻,测量相对标准偏差为2.61%。在0~100 µg/L叶绿素浓度范围内,检测系统输出直流电压值与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浓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8。  相似文献   

7.
基于热红外特征光谱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敏  李红  孙丹峰  周连第  鲍京 《红外》2010,31(7):33-38
利用光谱分析方法探究了北京地区农业土壤中8种重金属(Cr、Ni、Cu、Zn、As,Cd、Pb、Hg)含量与热红外发射率(8μm~13μm)的关系,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特征光谱,并模拟预测了重金属含量的回归模型,为基于遥感光谱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监测奠定了基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发射率标准化比值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关系最好,可用来获取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信息.建立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对数值与发射率标准化比值的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显著,这说明发射率变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热红外发射率可以用来预测土壤的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用于现场检测的痕量Cu2+传感器,运用自行研制的光学感知与信号处理模块实现痕量Cu2+的快速检测,达到了检测仪器的低成本、小型化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Cu2+浓度50-1000nmol/L范围内传感器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拟合后的直线方程为Y=0.11869* X+ 14.47268,线性度为0.99358,标准方差为4.63099,传感器响应时间为50秒,检测的可重复性较好,该传感器可以满足痕量Cu2+现场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ZnTe Cu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共蒸发法在室温下沉积了 Zn Te∶ Cu多晶薄膜 .刚沉积的不掺 Cu的薄膜呈立方相 ,适度掺 Cu时为立方相和六方相的混合相 .随着 Cu含量的增加 ,六方相增加 ,光能隙减小 .根据暗电导温度关系 ,结合 XRD和 DSC的结果 ,认为在 110℃、170℃开始出现类 Cu Te、类 Cu2 Te相以及 Cu0、Cu+离解的结果导致电导温度关系异常 ,应用这种薄膜作为背接触层获得了转换效率为 11.6 % ,面积为 0 .5 2 cm2 的 Cd S/Cd Te/Zn Te∶ Cu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10.
ZnTeCu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共蒸发法在室温下沉积了 Zn Te∶ Cu多晶薄膜 .刚沉积的不掺 Cu的薄膜呈立方相 ,适度掺 Cu时为立方相和六方相的混合相 .随着 Cu含量的增加 ,六方相增加 ,光能隙减小 .根据暗电导温度关系 ,结合 XRD和 DSC的结果 ,认为在 110℃、170℃开始出现类 Cu Te、类 Cu2 Te相以及 Cu0、Cu+离解的结果导致电导温度关系异常 ,应用这种薄膜作为背接触层获得了转换效率为 11.6 % ,面积为 0 .5 2 cm2 的 Cd S/Cd Te/Zn Te∶ Cu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11.
针对 2020 年 9 月至 2020 年 10 月在南京钢铁集团外采集的 25 个地表灰尘样品, 使用手持式 X 射线荧光光 谱仪 (XRF) 分析其中 Cr、 Mn、 Fe、 Cu、 Zn、 Hg、 Pb、 Sr、 Zr、 Mo 这 10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 运用统计学方法、单 因子指数、地累积指数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解析了重金属污染源。 结果表明, 地表灰尘重金属平均含量为: Cr (260±14 mg·kg−1)、 Mn (1550±22 mg·kg−1)、 Fe (165000±1000 mg·kg−1)、 Cu (67±9 mg·kg−1)、 Zn (600±13 mg·kg−1)、 Hg (16±6 mg·kg−1)、 Pb (102±7 mg·kg−1)、 Sr (275±10 mg·kg−1)、 Zr (302±5 mg·kg−1)、 Mo (13±3 mg·kg−1), 地累积指数平均值为 2.13, 区域整体呈中度污染, 其中 Hg 为严重污染, Mo 为重污染, Zn 为中度污染, Cr、 Fe、 Pb 为偏中污染, Mn、 Cu、 Sr 为轻度污染, Zr 无污染。研究区西北部及北部为重金属含量高 值区, 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有较多富集。源解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地表灰尘重金属有 3 个主要来源: 一是工业排放源, 二是自然源及生活源, 三是机动车排放源。其中工业排放源为主要来源, 对重金属的贡献率为 49.3%; 其次为自然源及 生活源和机动车排放源, 贡献率分别为 30.7% 和 20.0%。  相似文献   

12.
基于省域尺度的农田土壤重金属高光谱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浙江省36个县市的643个农田耕层土样的可见-近红外反射率数据以及重金属与有机质含量数据,分析了Ni、Cu、As、Hg、Zn、Cr、Cd、Pb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对比了不同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敏感波段的位置,并建立了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Ni、Cr与有机质的相关性最优,As最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59、0.20,各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的相关系数与它在前三个主成份载荷图中与有机质的距离成反比;不同的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高光谱敏感波段的重叠度、回归系数的正负一致性具有明显差异,与有机质相关性越高的元素,其重叠度也越高、正负一致性也越好;在所有8种重金属元素的PLSR预测模型中,Ni、Cr的建模与预测效果较好,RPD值分别为1.94、1.80,模型具有一般的定量预测能力,其余6种重金属元素预测模型的RPD值均在1.00和1.40之间,模型只具备区别高值和低值的预测能力.该研究结果为大尺度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高光谱遥感监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常规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Zn2 ,Ni2 ,Co3 掺杂的3组复合晶体Sr14(Cu1-yMy)24O41(M=Zn,Ni,Co)系列样品.选区电子衍射研究表明,这些样品的自旋链亚结构的衍射点都出现了在a*和b*方向上扩展成衍射线的现象,而仅由自旋梯子亚结构产生的衍射斑点仍保持明锐.随着掺入离子的电子总自旋的增大,自旋链亚结构的衍射斑点扩展成衍射线的现象加重.掺入Co3 离子的复合晶体Sr14(Cu1-yMy)24O41中对应于自旋链亚结构的衍射斑点已完全扩展成垂直于c*的漫散射条纹.掺Co样品[001]带轴高分辨像显示,两套亚系统沿[001]方向的投影在口和b方向上的周期非常完整.这表明,Sr14(Cu1-yMy)24O41的自旋链亚结构仅在沿着c发生了初始相位无序.而掺入离子的电子总自旋的不同使这种初始相位无序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合成法将金纳米颗粒(AuNP)修饰到TiO2纳米管(TiO2NT)表面。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分析了TiO2NT/AuNP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GCE)。通过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分析了纳米复合材料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可行性。纳米复合材料对Pb(Ⅱ)、Cd(Ⅱ)、Hg(Ⅱ)和Cu(Ⅱ)具有较高的电分析活性和灵敏度,对Pb(Ⅱ)、Cd(Ⅱ)、Hg(Ⅱ)和Cu(Ⅱ)的灵敏度分别为15.63、213.19、287.86和72.75μA·μM-1(1 M=1 mol/L),检出限分别为0.052、0.004、0.003和0.011μmol/L。采用TiO2NT/AuNP纳米复合材料对多种重金属离子进行了检测。此外,TiO2NT/AuNP/GCE具有抗干扰性能和稳定性。因此,TiO2NT/AuNP纳米复合材料可适用于电化学传感器来检测多种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土壤中基体效应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 术(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 troscopy,LIBS)定量分析的影响,采用了Cu、Al、Zn三种金属作为基体辅助LIBS检测土壤 中的重金属元素。以Cd I 288.08 nm为特征谱线进行定量分析,得到 了三种金属基体的原子 谱线图,计算出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相比于压片条件,在三种金属基体辅助条件下的谱线强 度均有明显的增强,定标曲线拟合系数R2都在0.97以 上,且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7%。实验 结果表明采用金属基体辅助LIBS检测的方法,提高了LIBS在土壤重金属检测的灵敏度,这对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Smagin  V. P.  Isaeva  A. A.  Shelepova  E. A. 《Semiconductors》2022,56(3):207-214
Semiconductors - Nanoscale CdS:Nd3+, ZnS:Nd3+, and (Cd,Zn)S:Nd3+ particl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doped in a polymerizing methyl methacrylate medium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optically...  相似文献   

17.
采用sol-gel法制备Zn2+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以气态甲苯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掺杂前驱体、掺杂浓度、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Zn2+-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2+掺杂显著提高了TiO2光催化活性;Zn2+-TiO2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硝酸锌为掺杂前驱体r,(Zn:Ti)为0.01,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3.5 h。  相似文献   

18.
Four new laser lines, two in atomic Zn at 481.1 and 472.2 nm and two in atomic Cd at 508.6 and 480.0 nm, are reported. The analog laser lines in Hg at 546.1 and 435.8 nm are studied further. These lines correspond to the transitionsn^{3}S_{1} rightarrow (n-1)^{3}P_{2}andn^{3}S_{1} rightarrow (n-1)^{3}P_{1}of the triplet system of the metals. The medium in the three cases is MI2(M= Zn, Cd, or Hg) vapor at about 1 mbar and the pump is a KrF laser at 248 nm. The blue-green superfluorescent pulse power is in the kilowatt range, with a pulse duration of about 1 ns. The pumping process must involve more than one photon. A sequential three-photon pumping process is proposed for the three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