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泵浦-探测技术研究了ZnSe/ZnCdSe多量子阱室温激子饱和吸收,并根据K-K关系计算得到521.6nm至544nm的光学非线性折射率的变化.观测到由折射率变化引起的ZnSe/CdZnSe多量子阱光双稳器件的室温激子光双稳.根据ZnSe/ZnCdSe多量子阱的激子吸收谱及激子的非线性理论,归结其主要非线性机制为激子态的相空间填充和激子带展宽.  相似文献   

2.
采用日蚀型单光束扫描法测量了在不同孔隙率情况下,多孔硅薄膜在波长( λ) 为1 064 n m 处的非线性折射率。实验结果表明,孔隙率对多孔硅的非线性折射率影响较小。与单晶硅相比,多孔硅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没有得到很明显的增强。但在532 n m 波长处因诱导吸收引起了非线性折射率较强的增大  相似文献   

3.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染料硫堇(Thionine)的有机改性凝胶材料,利用单光束扫描法(Z-scan)测试样品的光学非线性折射率,获得的n2值约为4×10-7esu,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材料的非线性折射来源于有机染料的离域π电子效应  相似文献   

4.
翟继卫  师文生 《半导体光电》1998,19(4):247-248,259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普通的载玻片上制备了CdS微晶掺杂的TiO2-SiO2复合薄膜。用正硅酸乙酯、钛酸丁酯、醋酸镉作原料,比较了硫脲和硫化乙氨的硫化作用。不同热处理温度、时间的吸收光谱表明,薄膜中存在着量子尺寸效应。采用Z-Scan技术测量了薄膜的非线性吸收及非线性折射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用双光束扫描法测量材料非线性折射率过程中,泵浦光束与探测光束的共焦参数的相对大小以及两光束束腰相对位置对测量灵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单光束扫描法研究了球状电介质悬浮液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对直径为0.059μm,浓度为2.5%的聚苯乙烯悬浮液的非线性光学系数。。进行了测量,给出n2值为4.3×10-9cm2/W.从实验中得出这种悬浮液中。。引起的折射率变化远大于热效应弓;起的折射率变化.  相似文献   

7.
如果在折射率较高的电介质基底上镀一层折射率较低的电介质薄膜(介质膜的另一侧为折射率更低的介质,如空气),并且恰当选择基底内光束的入射角,使得光束在基底一介质膜界面上折射到薄膜内、在薄膜一空气界面上全反射,那么反射光束的Goos—Hǎnchen(GH)位移在一定条件下会得到共振增强。采用微波技术直接地测量了这种Goos—Hǎnchen位移随电介质膜厚度的变化,测量结果与理论预言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8.
用XPS进行镉的表面化学研究刘朝旺(昆明物理研究所昆明650223)制作本征Hg_(1-x)Cd_xTe单晶,需要使用高纯源材料Hg,Cd,Tc和高纯生长管,还要避免各个工艺中的污染,如避免源材料表面氧化等。根据经验,氧化物在拉晶过程中很容易与石英管...  相似文献   

9.
徐文成  姜中宏 《光电子.激光》1993,4(6):380-382,372
本文用简并四波混频效应研究了CdS1-xSex半导体玻璃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具有大的非线性系数X^(3)和快速非线性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色散补偿光纤(DCF)应用的基本原理,包括品质因数的定义和色散斜率补偿的条件。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研究了三包层折射率分布结构的主要设计特点。介绍了三种类型DCF的生产结果。结果表明,把振荡扭绞用于光纤能够减少偏振模色散。并证实,采用一种特殊的中间光纤可以降低DCF和标准光纤之间的接续损耗。本文比较了测量DCF非线性有效面积的两种方法,结果很吻合。此外还报道了非线性折射率n2的测量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1.
采用椭圆偏振光谱法测量了新压电晶体Sr3NbGa3Si2O14(SNGS)在可见光区的折射率,计算了折射率色散系数,拟合得到了Sellmeier方程。并用紫外可见光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可见光区旋光率以及双折射率。  相似文献   

12.
杨俊  唐昆 《电子学报》1994,22(4):72-75
本文提出了16kbps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SVSD)与64kbpsA律PCM编码数字转换臬法,在无传输误码情况下,采用该转换算法,(1)从CVSD转换到PCM时,同直接CVSD编码相比,分段信噪比(SNRSEG)恶化小于0.1dB,信噪比(SNR)恶化小于0.01dB,多次转换(转换次数≥2)时SNR和SNRSEG保持不变,即无误差积累;(2)从PCM转换到CVSD时,同直接CVSD编码相比,S  相似文献   

13.
16kbpsCVSD与64kbpsPCM编码数字转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  唐昆 《电子学报》1994,22(4):72-75
本文提出了16kbps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SVSD)与64kbpsA律PCM编码数字转换臬法,在无传输误码情况下,采用该转换算法,(1)从CVSD转换到PCM时,同直接CVSD编码相比,分段信噪比(SNRSEG)恶化小于0.1dB,信噪比(SNR)恶化小于0.01dB,多次转换(转换次数≥2)时SNR和SNRSEG保持不变,即无误差积累;(2)从PCM转换到CVSD时,同直接CVSD编码相比,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单光束扫描法,对乳浊液中产生非线性光学现象的两种起源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它们各自对折射率变化的贡献,并对油/水和水/油两种乳浊液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瑞波专栏TranStarTM编解码数字传送系统——TranStar多频道视频编解码卡系统指标视频DS3编解码E3编解码频道数1或21或2制式NTSCNTSC阻抗(非平衡)NTSCNTSC连接头BNCBNC反射损耗<30dB<30dB色度幅度非线性<2...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单光束扫描法,对乳浊液中产生非线性光学现象的两种起源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它们各自对折射率变化的贡献,并对油/水和水/油两种乳浊液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MOCVD生长MgS薄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首次采用MOCVD外延技术在GaAs(100)衬底上生长了MgS薄膜,获得了具有NaCl结构的MgS单晶膜,并测量了纤锌矿结构MgS的晶格常数.  相似文献   

18.
(Hg,Cd)Te薄膜的LPE生长条件与纵向组分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标  褚君浩 《半导体学报》1996,17(10):721-728
根据热力学理论推导出(Hg,Cd)Te液相色延生长过程中有效分凝系数的表达式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由此分析了Hg压、溶液组成、降温国速度及过度等对(Hg,Cd)液相外延薄膜纵向组分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热力学理论推导出(Hg,Cd)Te液相外延生长过程中有效分凝系数的表达式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由此分析了Hg压、溶液组成、降温速度及过冷度等对(Hg,Cd)Te液相外延薄膜纵向组分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Si衬底上热壁外延制备GaAs单晶薄膜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采用热壁外延(HWE)技术,在Si表面生长GaAs薄膜。先通过活化剂活化Si表面,再采取两步生长法外延GaAs单晶薄膜,最后进行断续多层循环退火(IMCA)。经电子探针(EPMA)、Raman光谱、Hall测量和荧光(PL)光谱测试分析,证实在Si表面获得了的4μm厚的GaAs单晶薄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