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大鹏  张薇 《中国园林》2013,29(1):70-75
《园冶》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名著,内涵丰富,极具研究价值。通过在主要搜索网站和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发现近代以来,《园冶》研究文献包括17本著作和155篇论文。首先梳理分析研究成果,总结出《园冶》研究历经起步奠基、渐进发展和纵深发展3个阶段;继而从《园冶》注释及商榷、园林美学、造园理论、技艺和实践以及《园冶》文化等方面归纳主要学术观点,理清《园冶》研究发展脉络,洞悉研究态势;最后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以期明确《园冶》更为丰富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顾孟潮 《中国园林》2012,28(12):30-32
回顾与评述了中国当代《园冶》理论研究与实践30年的基本情况,将其划分为解读模仿、建构园林学理论、山水城市的构想和多角度探索《园冶》内涵共4个阶段;评析《园冶》研究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当代理论著作和实例;以及《园冶》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顾孟潮 《重庆建筑》2012,11(5):56-57
<正>明末崇祯四年(1631年),集诗人、画家与园林设计师于一身的计成,完成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园林学理论专著《园冶》。今年是《园冶》问世380年。为了加深对这部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经典著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解,我在研读《园冶》原著的同时,又先后研读了与《园冶》有关的其他专著,如《园冶注释》(陈植著)、  相似文献   

4.
张薇 《中国园林》2012,28(12):39-42
《园冶》理论作为创建宜居环境的学问,虽然诞生于农耕文明时代,但在工业文明时代更具蓬勃的生命力,蕴涵着对建设人类美好家园的普世价值,即:以"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为精髓,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舒适的居住环境,顺应人们拥有美好家园的生活需求;《园冶》理论本质上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提倡生态生活方式,主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园冶》理论反思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城乡建设的误区,并提出发挥《园冶》理论的现实指导作用,应用于建设美好家园乃至美丽中国的千秋大业,关键在于提高各级政府领导者的古典和现代风景园林理论水平,注重在规划设计建设各个环节营造协调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同时加强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座谈会很有深意:2011年是明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经典著作《园冶》问世380周年.中国不仅有领先世界水平的园林艺术实践,而且有着举世公认的园林艺术理论的经典著作——(明)计成(1582-?)于1631年完成的三卷本《园冶》.《园冶》又名《园牧》,明崇祯时吴江著名的造园师计成总结唐宋至明以来的造园经验写成.三卷书中含有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栏杆、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篇.对于造园的理论及园林的勘查、规划、设计、选料、施工等全工程各个阶段都有详细的阐述,在那个阶段可谓最全、也是当时最高水平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李桓 《中国园林》2013,29(1):65-69
考察了《园冶》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并再考了《园冶》对现代造园学的启示。考察范围具体为:1)《园冶》在日本的传播;2)《园冶》的现代版和诸版本的比较;3)日本造园学最近的趋势;4)再探《园冶》之精华。结论为:《园冶》在历史上对日本的造园学、文学和美术等领域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营造学社的版本面世之后又对日本有过新的影响,但在与原版的对照与校正方面尚存疑点;传统的造园学在向现代接轨中尚存的问题,但《园冶》中的基本概念在现代仍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园林述要》是一部可以传世之作,堪称《园冶》“现代版续编”。它传承、发扬和发展了以《园冶》和计成、李渔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学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岭南庭园》展示和剖析了作为私家园林范例的岭南庭园设计手法上的固有特征,有着长久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被《园冶》作者计成称为“园林之最要者的”“借景”则是最能体现中国人习惯、生活,即追求“诗意栖居”的华夏意匠。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是借鉴古今园林经验创制的借景理法新篇,它源于《园冶》又高于《园冶》。作者从理法由来、理法创新、设计思维、环境艺术4个角度论述孟氏借景理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指出它将促进园林设计理论和实践水平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2)
《园冶》是明末造园家计成创作的中国最早的一部系统阐述造园原理和总结艺术理论的专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审美特点。文章从美学和设计的角度研究《园冶》,探讨其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陈动 《上海建设科技》2014,(2):52-54,69
从规划、设计和施工三方面探讨了《园冶》对上海园林绿化建设的影响,以及上海园林绿化建设实践对《园冶》的继承。认为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部分指导思想和原则与《园冶》的思想有相通之处;上海的园林绿化建设在设计思路、植物和园林小品应用上借鉴了《园冶》表现手法;在园林建筑和小品、假山施工方面,仍有《园冶》影响的痕迹[1]。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正明版《园冶》重刊出版晚明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成书于崇祯四年(1631年),刊行于崇祯七年(1634年),是现存中国古代唯一一部造园专著,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得窥中国古代造园理法的必读文献;被日本造园界人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弥足珍贵。《园冶》自清代传入日本后,于国内渐趋失传。直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朱启钤、阚铎等人,以北京图书馆所购明版《园冶》残本,与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参照校录、分别句读,将该书付印出版(即营造本)。本次重刊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原内阁文库)  相似文献   

12.
考察计成及同时期相关观念中,造园理水的重要 性。辨析“理水”及《园冶》语境下“掇山”概念后,梳 理相关论述,明确《园冶》理水内容并不完全涵括于《掇 山》。在计成的实践构思中,山、水具有贯穿造园流程的环 境背景、设计前提及造园要素3层意义。反映在《园冶》文 本中,理山、理水的内容与造园流程和要素的论述结合分布 于全书,而《掇山》主要论述要素化的山、水,形成独特的 山、水论述框架。为《园冶》理论研究及园林创作实践的 山、水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建筑》2020,(1)
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主张的"有法无式"观点,注重内在法则的灵活运用,反对因袭固定的程式。以明代造园著作《园冶》和同时期的常州止园为例,探讨了明代园林建筑布局的法则与程式,以及对它们的灵活运用。"正"代表规则性,"奇"代表灵活性。《园冶》"兴造论""立基""屋宇"阐释了相关的理论;具体到止园,厅堂、门屋的布局以正为本,楼阁、书房、亭榭和廊房的布局以奇为变,各类建筑共同构成奇正平衡的整体。对这一原则的探讨,有助于理解明代造园艺术和《园冶》等造园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为今天继承传统的营造智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陈添赐 《中外建筑》2024,(2):112-115
《园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造园瑰宝,是造园学的第一部传世专著。文章旨在从《园冶》探析余荫山房的营造,根据《园冶》中的屋宇、掇山和借景三方面,研究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古典园林——余荫山房的造园手法。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通过对余荫山房布局、屋宇营造、掇山景观和借景营造的详细讨论,总结出随曲合方的空间布局、因境选形的掇山营造以及务实与归隐的借景意境。结果表明,《园冶》对余荫山房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展示了岭南园林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文章延续补充了《园冶》应用于中国园林的研究,然而,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园冶》与岭南庭园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蔡军 《建筑师》2019,(1):61-65
《园冶》屋宇中记载了15种建筑类型、4类建筑构架、8幅构架图式、3个屋架细部及3幅地图式。本文通过对《园冶》中记载的建筑平面形制、构架样式及构件细部进行解读,结合实地调研及匠师访谈,并与《营造法式》《工程做法则例》《营造法原》《鲁班营造正式》等建筑史料进行比较,阐释《园冶》中屋宇的构架样式及其特点,试图通过这一研究,弥补目前学界对《园冶》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究江南地区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的源流与变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卜复鸣 《建材世界》2014,(3):163-168
晚明的苏州园林假山因文人的参与和假山匠师的文人化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明末计成《园冶》一书中有关掇山的理论以及对施工与造型技艺等论述,常能和这一时期苏州园林中遗存的假山实物相互印证。将《园冶》理论与假山遗存在类型、风格、技艺上进行实证例释及总结,对园林假山这一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给现代园林及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中国传统造园必读《园冶》,《园冶》得以传世有赖3位关键人物:第一位是阮大铖(1587—1646)。他对计成的诗和造园都很欣赏,故而刊刻了《园冶》,使该书能够面世。第二位是朱启钤(1872—1964),这位清末民初的政坛领袖对传统建筑和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园冶》在明代刊行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广为人知,朱启钤在阚铎的协助下将《园冶》重刊,使得该书重新回到学界的视野。第三位是陈植(1899—1989)。陈植是我国著名的造园学家,1956年他从园艺学家陆费执处得到营造本《园冶》,转交城建出版社重  相似文献   

18.
《园冶》由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二者在我国园林史上均占有独特的地位。对《园冶》中兴造论、相地、屋宇、掇山、选石、借景等篇章中相关造园论述,结合避暑山庄的营建,分析了二者在造园思想和技法上的共通性。并对《园冶》的作者计成以及避暑山庄的缔造者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个人文化素养和造园成就等方面进行比较,阐释鸿篇巨著《园冶》和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的产生渊源。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者冈大路《中国宫苑园林史考》中的"文震亨可能基于对《园冶》文本所缺少的理水方面,而对其所遗漏的部分进行增补有遂著《长物志》"观点错误在于《园冶》成书在后,《长物志》成书在前。这两文本关于"掇山理水"章节编排的差异在于基于山、水两者互成的关系,《园冶》中"理水"的内容被收录到"掇山"章节中,之所以理水内容可以在掇山章节内是因为水的形态难以脱离固态的山石而单独自有,而是得形于水所在的容器——山石形态。基于此对《园冶》《长物志》及当代园林的理水分类进行对比分析展示不同作者、时代的理水观念。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思维对事物之间关联性的关注,这种异于当下西方的思考逻辑正是传统给以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顾孟潮 《重庆建筑》2012,(12):52-54
<正>1体味《园冶》的环境艺术价值[明]计成的《园冶》真是一本奇书,它不仅仅是园林学的开山之作,而且是当时园林艺术、技术、手法、经验等的集其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应用手册,而且还有着极高的文化、美学、建筑学、园林学、文学艺术等多种价值。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都会得到自己的收获。如金学智先生"《园冶》的文学解读"一文(见《苏园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