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减缓留胚米储藏期间的脂肪酸败,延长留胚米的储藏期限,作者利用电子束辐照处理留胚米,并考察了储藏过程中留胚米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经0.5 kGy电子束辐照处理后,留胚米的留胚率、碎米率以及腰爆率变化不大,脂肪酶活性下降了28.17%,当辐照剂量增至1.0 kGy后,留胚米的腰爆率显著上升;在储藏过程中,电子束处理的留胚米样品,其水分含量下降较快,而脂肪酸值增幅速率变缓;此外,未处理样品的脂肪酶活性在储藏过程中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电子束处理样品的脂肪酶活性呈线性降低的趋势;25 ℃和37 ℃储藏条件下,未处理样品的保质期均为15 d,电子束辐照处理能显著延长保质期(≥60 d);在食用品质方面,0.5 kGy处理的样品在25 ℃储藏120 d后,其综合评分为69.9,接近相应的未处理样品(70.6),但提高辐照剂量和储藏温度均会加速留胚米的食用品质劣化。综上,电子束辐照处理是一种有效延长留胚米储藏期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脉冲微波对留胚米进行稳定化处理,探讨脉冲微波宽度、强度、时间、间歇时间对留胚米脂肪酶活性的抑制,同时考察留胚米温度、含水量、游离脂肪酸含量、碎米率和爆腰率等品质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脉冲微波对留胚米脂肪酶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留胚米脉冲微波稳定的适宜工艺为:脉冲微波剂量10 W/g、宽度400 ms、间歇时间50 ms、总时间50s,此条件处理后留胚米的脂肪酶相对酶活性仅为未处理样品的47.56%,同时能够很好地保存留胚米的品质。通过50℃强化储藏60 d,脉冲微波处理留胚米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仅为未处理样品的41.9%。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快速粘度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韧化时间、韧化温度和含水量等韧化处理方法对甘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韧化温度处理后,甘薯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和终止糊化温度均呈升高趋势,其中起始糊化温度升高趋势明显,由甘薯淀粉的62.47℃升高到70.37℃,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糊化热焓值增加;其峰值黏度呈下降趋势,55℃时为1342 cp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21 cp,破损值降低、回生值升高。不同韧化时间处理后,甘薯淀粉To升高,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由甘薯淀粉的21.35℃减少到60 h的15.09℃,回生值上升了29.89%。不同水分含量韧化处理后,85%时糊化热焓值提高了36.20%,峰值黏度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78 cp。甘薯淀粉经韧化处理后糊化温度、热焓值升高,黏度下降,回生值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留胚米为原料在螺杆转速为100 r/min,水分含量为30 %,挤压温度分别为70~150 ℃的条件下制备不同糊化度的留胚米粉,研究不同糊化度对留胚米粉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糊化度的增大,留胚米粉的蛋白质、脂肪、可溶性膳食纤维、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P<0.05);色度、粒径、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及膨胀度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高糊化度留胚米粉与原留胚米粉相比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及回生值均显著降低(P<0. 05),消化性显著提高(P<0.05)。不同糊化度留胚米粉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特性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酶解程度对留胚米粉理化性质及消化性的影响,以留胚米为原料,制备不同酶解程度的留胚米粉,考察不同酶解程度对留胚米粉的营养成分、色度、粒径、水合特性、糊化特性、红外光谱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胚米粉经过不同酶解时间处理后,淀粉含量降低,淀粉粒径减小;淀粉结块率先减小后增大,当DE值为19.98%±0.78%时淀粉结块率最低;淀粉分散时间缩短,溶解度增大;酶解米粉中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和淀粉黏度到达峰值的时间均显著降低;且淀粉的短程有序性受到破坏;快消化淀粉(RDS)含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当DE值为19.98%±0.78%时,酶解留胚米粉的综合性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微波功率和时间处理包装大米,并进行品质测定和电镜扫描,系统分析处理后大米的糊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从微观结构的角度探讨RVA谱特征值的改变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降低了大米蒸煮RVA谱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糊化温度和衰减值均随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微波功率(400、640 W)和处理时间(60、90 s)对RVA特征值都有显著影响(p0.05),800 W的微波功率及120 s的微波时间影响均为极显著(p0.01);微波处理对淀粉颗粒的结构和形态有修饰作用,使淀粉颗粒间空隙变大,大米在蒸煮时可渗入更多水分,蒸煮品质得到改善。微波处理可以优化大米的糊化性质,改变大米淀粉颗粒形态和结构,提高大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糙米、发芽糙米、精白保胚米及精白保胚发芽米为研究对象,对其食用品质的主要方面,即炊饭方法、蒸煮特性、糊化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分析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精白保胚发芽米的吸水率和膨胀率均低于其他3 种大米,而米汤固体溶出物和碘蓝值均高于糙米和发芽糙米;糊化特性分析中,精白保胚发芽米与大米食用品质相关的崩解值降低,消减值升高;质构分析表明精白保胚发芽米具有最低的硬度;感官分析结果表明,精白保胚发芽米在色泽、香气、口感、滋味方面都优于未发芽米。  相似文献   

8.
采用连续式微波辐射装置对糙米进行处理,探讨微波辐射工艺对糙米质构特性与糊化品质影响,分析微波辐射后糙米糊化特性与质构特性的响应关联性。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处理对糙米糊化特性及质构具有积极作用。处理后糙米糊化温度降低,黏度值、崩解值和回生值升高;蒸煮加工后的糙米饭硬度、弹性、胶着性和咀嚼性下降,黏着性上升,有利于口感提升。在微波辐射剂量为4.0 kW·kg~(-1),微波工作时间为60 s的工艺条件下,效果相对最优。研究表明,微波处理后糙米截面出现裂缝,颗粒状淀粉增多。同时,处理后的糙米籽粒内部,淀粉颗粒排列疏松且粗糙,形态发生改变,出现微孔及凹坑,增大了淀粉颗粒的溶胀程度,改善了糙米籽粒的糊化特性及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9.
将大米淀粉(RS)和大豆粉(S)按不同比例混合,对混合体系进行糊化特性、颗粒特性、流变及摩擦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S抑制淀粉的糊化,导致糊化温度升高。随着S浓度的增加,混合物的糊化温度由85.55 ℃提高到了94.5 ℃,峰值黏度由1 461 cp下降到25 cp,衰减值由741 cp下降到2 cp,回生值由1 028 cp下降到13 cp,并且RS和S混合糊化后粒径增大,抑制淀粉凝胶的形成。所有样品均表现出剪切稀释行为,加入大豆粉会产生较低的黏度、屈服应力和稠度系数。在滑动速度 < 10 mm/s时,除RS/SP 9/1外,RS和S的混合使摩擦系数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0.
微波对马铃薯淀粉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M2500P偏光显微镜、NDJ-5S黏度仪、RVA研究微波处理对马铃薯淀粉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淀粉颗粒呈椭圆形,而微波作用后的淀粉的颗粒结构被破坏,外形为不规则颗粒、纤维状;马铃薯原淀粉糊和微波淀粉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呈剪切稀化现象;微波淀粉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变化呈正相关;马铃薯原淀粉的糊化温度为64.5℃,峰值黏度是11491cp,保持黏度为3105cp,最终黏度是3653cp;微波马铃薯淀粉的RVA糊化黏度曲线中未出现明显的峰值黏度,微波淀粉保持黏度为232.00cp,最终黏度是578.00cp。  相似文献   

11.
Effect of microwaves on rice quality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The effect of microwave radiation on rice qualit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n industrial continuous microwave oven. Effects of microwave treatment, packaging method and storage time on rice quality during storage were assessed. Water content, free fatty acid content and protein content were reduced but the blue value (BV) of rice and the sensory quality of cooked rice increased as microwave-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d. Qualities of both microwave-treated and untreated rice changed during storage, but the changes were less in the treated rice sample. Differences in the protein content, fat content and total sugar content between the microwave-treated and untreated rice were significant at the beginning of storage but not after storage for more than 120 days. 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rice storage qual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reatment methods and storage time while packaging method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any of the qualities.  相似文献   

12.
新收获稻米的食用品质不佳,经过自然陈化(3~6个月)可以改善米饭的口感,而采用物理方法不仅能加速稻米陈化还能节省陈化时间,降低仓储成本。本研究采用微波(540 W处理30~50 s)处理稻米,并分析大米糊化性质、质构特性和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微波处理后大米的最终黏度、回生值显著增加,米饭的硬度增加,黏度下降,表明微波处理加速了大米的陈化。组成分析显示,微波处理后大米蛋白质的二硫键增加,同时发现米粒断裂面上的胞间断裂减少,胞内断裂增加,表明微波处理降低了胚乳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此外,与自然陈化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上升的变化不同,微波处理后大米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可减少哈败味的产生。这说明适度的微波处理可以加速稻米陈化,抑制稻米的哈败味产生,且微波处理的稻米陈化与胚乳细胞壁和二硫键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品种糯米粉特性与速冻汤圆品质之间的关系,选取在实际生产中具有代表性的11种糯米粉,通过测定其基本成分指标、糊化特性指标和所制得的速冻汤圆品质特性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糯米粉的特性和速冻汤圆的品质关系进行了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和感官评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和澄清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白度和脂肪含量、回生值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糯米粉淀粉含量高于68.5%,脂肪含量高于0.94%时,汤圆外观色泽和白度较好、感官评分较高;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澄清率呈显著(p<0.05)正相关性;糊化温度和硬度、胶弹性、咀嚼性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峰值时间在3.5~4.5 min之间,糊化温度在67.8~73.6 ℃之间,峰值黏度大于1615 cp,最终黏度大于923.67 cp,回生值在360 cp以下的糯米粉制得的汤圆品质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方差贡献率提取出了4个因子,可反映82.256%的原始变量信息,其中崩解值、糊化温度、灰分、内聚性对这四个因子贡献率较大,在糯米粉评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结论可为速冻汤圆加工生产中糯米粉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分析早籼稻在收获后,以糙米形式过夏及其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将初始水分含量分别为15%、17%、19%和21%的糙米,分别在低温15 ℃左右(L组)、中温25 ℃左右(M组)、高温35 ℃左右(H组)3种不同温湿度动态条件下模拟储藏240 d,观测糙米表面颜色、脂肪酸值、质构特性、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湿度动态变化过程中,储藏温度和糙米水分对糙米储藏特性和储藏后品质影响显著(p<0.05);初始水分含量则与糙米主要质构特性、糊化特性指标极显著相关,但高水分糙米储藏后主要质构特性、糊化特性指标均未见改善,脂肪酸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糙米品质发生劣变。正常(15%)或偏高水分(17%、19%)的糙米在正常(低温和中温)储藏条件下安全储藏期为120 d,如若控温(低温)条件下可以延长正常水分糙米储藏期至180 d。糙米在入夏高温储藏时初始水分须控制在15%的安全水分以内,偏高水分(17%、19%)的糙米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发生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优质稻储藏入库前水分含量,本研究以不同水分梯度(11.5%、12.5%、13.5%、14.5%、15.5%、16.5%)的优质稻分别放入15℃和20℃进行模拟储藏。研究储藏过程中其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垩白粒率、大米糊化特性以及大米品尝评分等加工及蒸煮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含水量为13.5%~14.5%范围内出糙率较好,含水量为12.5%~14.5%范围内整精米率较好,含水量小于15.5%黄粒米能较好的控制,垩白粒率与水分含量关系不大,优质稻储藏半年即达到最佳食用品质且偏高水分优质稻食用品质稍好,含水量对稻谷糊化特性影响较显著,含水量较低时峰值粘度较低,含水量升高峰值粘度逐渐升高;准低温以下温度储藏优质稻,其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率、垩白粒率、米饭品尝评分与储藏温度无关,RVA糊化特性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高峰值黏度变化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鲜湿米粉的菌落总数、糊化特性、水分含量、色泽、提取液吸光度、质构特性及感官评分的变化,并观察鲜湿米粉凝胶微观结构,研究酸浸、水浴及酸浸+水浴处理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水浴组、酸浸组及酸浸+水浴组鲜湿米粉的淀粉糊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显著(P<0.05)降低。水浴处理使鲜湿米粉的质构特性及感官评分得到提升,保质期延长。酸浸处理使鲜湿米粉的水分含量、色泽、提取液吸光度及黏性显著(P<0.05)增大,咀嚼硬度及弹性显著(P<0.05)减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增加较慢,但综合品质劣变迅速,到后期凝胶结构破坏严重,感官评分显著(P<0.05)降低。酸浸+水浴处理使鲜湿米粉的初始品质得到提升,但弹性略小于水浴处理组,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增加最慢,并且能始终保持较好的色泽、质构特性及感官评分。综合鲜湿米粉质构特性及感官评分,酸浸+水浴组的鲜湿米粉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7.
大米垩白度与米饭蒸煮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五种垩白度不同的原料米饭在高压蒸煮工艺条件下的蒸煮品质,并对垩白度与多种蒸煮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为了满足少量米饭品质测定需要设计了微波蒸煮米饭的工艺条件,研究微波蒸煮工艺条件下不同垩白面积对米饭糊化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大米蒸煮后米饭的膨胀率和吸水率与原料米的垩白度呈负相关,但是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质构特性与垩白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垩白度主要影响米饭的硬度,对米饭粘度、粘聚性、回复性、弹性、胶粘性和咀嚼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原料米的垩白度与米饭形态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口感呈显著负相关;与色泽、滋味、香气均有一定相关性,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微波蒸煮试验显示全垩白米样糊化速度较无垩白米样在3~15 min阶段都要快,且最终糊化度值全垩白米样比无垩白米样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物理方法处理对碎米中淀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柳溪 《中国酿造》2016,35(1):105
采用挤压、微波、超声波三种物理方法对水分含量18%的碎米淀粉进行处理,研究分析碎米淀粉经物理方法处理前后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碎米淀粉经微波和超声处理后酶解力增加,糊化黏度下降,而溶解度、膨胀力、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不显著;两种淀粉颗粒表面棱角减少,淀粉颗粒晶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淀粉结晶区降低。挤压后的碎米淀粉变化较大,颗粒形状为片状,凝沉性强,1.0 h后体积仅为3 mL,糊化温度明显降低至55.0 ℃,直链淀粉含量增长为30.75%,溶解度强,为0.59%,酶解力达到45%,X-射线主要衍射峰的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乳酸湿热处理对大米粉性质及其干粉条和湿粉条品质的影响。以水磨籼米粉为原料,通过不同浓度乳酸、湿热以及乳酸与湿热联用的方法对米粉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大米粉的糊化特性、溶解度、膨胀率以及干粉条和湿粉条的蒸煮品质和质构品质。实验结果表明:乳酸湿热处理对大米粉糊化特性影响显著,大米粉通过湿热处理、乳酸处理、乳酸湿热联用处理后,大米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回生值都有所降低。在乳酸处理(pH=4)时,峰值黏度最高。乳酸湿热处理对大米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与原样相比,被处理过的样品其溶解度、膨胀度都逐渐降低。在粉条蒸煮品质测定中,乳酸处理(pH=4)后,干粉条和湿粉条的断条率、蒸煮损失率都达到最低。在粉条质构品质测定中,经过湿热处理、乳酸处理和乳酸湿热联用处理三种方法处理以后,湿粉条的硬度、咀嚼性均有所下降,在乳酸处理(pH=4)时,湿粉条的弹性达到最大;在湿热处理、乳酸处理和乳酸湿热联用处理中,干粉条的黏度有所下降,在乳酸(pH=4)时,干粉条的弹性达到最大。最终结果:在乳酸处理(pH=4)时,对改善大米粉性质及粉条品质的效果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20.
粳米在贮藏过程中会发生后熟,后熟影响粳米的食用品质.通过不同的后熟条件处理粳米,测定处理前后粳米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并对处理前后的粳米进行品质特性测定.研究发现:高温加速后熟前后,粳米中直链淀粉和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变化显著,分别由17.2%和10.4%上升至22.7%和14.2%,蒸煮膨胀率由27.2%上升至38.9%.在110 ℃后熟粳米7 h可以明显降低米粉糊化黏度,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糊化峰值黏度由5068 cP降为1607 cP,物性分析仪测量黏度由357.4 g·s降至163.4 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