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汤群 《新建筑》2021,(1):31-35
火神山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应急专科医院,其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策的理念,既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快速建造,又保障了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安全可靠运行,以及医护人员的防护安全.结合火神山医院设计策略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应对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治设施、传染病专科医院、一般综合医院平...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中国大地乃至全球带来了疫情防治与公共卫生安全的严峻挑战。随着防控范围和力度的不断加强,一方面,疫情防控一线的专业医疗机构的建设备受关注,尤其以"小汤山"为样本的火神山、雷神山临时应急医院的选址、设计、建设、运营,以及众多大型公共设施的方舱医院紧急改造,彰显了真正的中国建造、中国速度;另一方面,疫情背后城市、社区乃至乡村的公共卫生医疗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与应急机制等,值得深省。  相似文献   

3.
崔愷 《建筑》2020,(5):14-15
避免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重视防灾医疗设施体系规划与建设;建立健全人防医疗设施的应急启动机制;统筹规划常规医院、移动医院以及临时医院的建设系统和运营管理;提升各级医疗设施应对大型公共卫生灾害的能力;开展健康建筑设计标准规范研究、推动健康建筑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建筑》2020,(5)
正避免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重视防灾医疗设施体系规划与建设;建立健全人防医疗设施的应急启动机制;统筹规划常规医院、移动医院以及临时医院的建设系统和运营管理;提升各级医疗设施应对大型公共卫生灾害的能力;开展健康建筑设计标准规范研究、推动健康建筑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在2003年的SARS疫情中,您带领中元医疗建筑团队在七天内完成了小汤山医院的建筑设计。今年的新冠疫情中,您又主动请缨,成为火神山医院技术专家组的组长。亲历了两次疫情,您认为小汤山和火神山的模式是否是未来城市应对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最优模式,它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未来,如果有更加充分的准备,是否有更优的应对医疗服务需求激增的模式?北京小汤山、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都是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设施,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瞬时涌现的大批患者将造成对现有医疗设施救治床位的严重压力。  相似文献   

6.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武汉火神山医院等应急医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火神山医院等应急医院中的病人已全部出院。为适应常态化防控的使用需求、避免资源浪费,以火神山医院为例探讨疫情中应急医疗建筑的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思考医院和卫生系统必须在下一次疫情暴发前做好计划和准备。通常,我们无法控制前往医院就医的患者类型。患者可能需要高于正常传染病护理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在疑似病例中。因此,需要规划能满足突增的医疗需求的设施,并制定积极的行动计划和应急措施,这就需要针对这些具体情况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每个人都知道在疫情发生时该如何应对。从一开始就控制疫情的扩散是防止其演变为全球大流行病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新冠疫情下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和"平战结合"医院设计现状的分析,提出防灾避难场所设计需要建立长效防灾规划、加强场所的防疫功能、健全相关规范标准、树立"平战结合"的弹性设计思想,以及加快装配式建造技术储备等应对策略,以完善防灾避难场所体系,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董泽荣  潘峰  徐大为  王兆 《建筑施工》2021,43(5):741-743,746
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急救治临时医疗用房项目所采用的集装箱箱式房建筑,与SARS疫情期间建造的小汤山医院的建筑进行了对比.从建筑形式、基础类型、封堵工艺、屋面工艺、立体穿插思路、BIM技术应用和集装箱规格尺寸等方面,研究了应急传染病医疗设施在工程建造方面的进展,整理了集装箱箱式房的相关标准,并对应急传染病医疗设施建造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思考本次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系统传染,这是一种非常棘手的传染方式。新冠病毒传染力强而且快,同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很难讨论医疗建筑的应对办法,因为这样规模的传染疾病,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座现有的医院能够完全与之抗衡。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医疗应急机制如何应对它。正因为此,在我国疫情的中心武汉,国家作出了果断的决策:在最短时间内不计成本地建设雷神山、火神山等急救医院,并改建了许多的方舱医院,从而解决了呼吸性传染疾病床位不足的现状。再加上这次我国的应急机制非常的高效,从而让我们能  相似文献   

11.
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挑战及国内外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的实践与研究动态,分析我国城市医疗卫生相关规划现状,强调在我国行政体系和社会文化特点下,城市医疗卫生设施规模布局和医疗卫生服务效能两方面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能力构成最直接、最重要的两组关联。结合山西省太原和湖北省武汉的案例实证,着重剖析这一关键议题,并提出高效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城市医疗卫生规划整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欧阳东  朱喜钢  曹剑  王雨  万千 《规划师》2020,(5):99-102,1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人类健康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应对疫情,我国很多城市建设了临时性的应急救治设施。文章从广西龙潭医院临时全负压病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空间规划供给不足导致城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被动性,认为临时应急救治设施应当向常备化转变。从空间规划内容的角度,提出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设施分为永久专用救治设施、临时专用救治设施和临时借用救治设施3类,实现多元设施的复合式常备化供给;要以区域观来构建不同层级的区域防疫救治设施联动体系;提出要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设施纳入空间规划体系,并在省级、市级、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行有效传导与落实。  相似文献   

13.
编制卫生设施专项规划是应对超大城市居民健康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上海市为例,针对当前上海卫生设施面临的设施规模与需求增长失配、资源供给结构不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亟待提高、设施服务能级急需提升等问题,在借鉴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卫生设施规划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的若干思考。主要包括:理念更新,将医疗卫生视为卓越全球城市的战略资源;关口前移,构建"防、治、养"三位一体的设施体系;重心下沉,强化各级卫生设施的空间统筹与功能提升;系统整合,推动设施由"相互分立"向"高效协作"转变;高效治理,完善专项规划编制及做好空间落实与常态监管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武汉市为例,基于ArcGIS 10.6创建武汉市3397个居住区内29324个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信息,在研究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武汉市的居住环境、医疗布局和区域规划等对当前疫情发展和防控的影响,提出城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相关规划策略:提倡组团式混合布局的城市功能区划;创造低密度分散型的城市居住环境;强调快速应急医疗设施的"平疫转换"与分级布局;营造"绿色、开放、友善"的城市公共空间;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的城市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型冠状肺炎的突然暴发,国家快速启动应急医疗设施的建设。选址科学性和建设时效性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两大问题。利用城市绿地的防灾功能,通过平灾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上问题。通过比较发现,城郊森林公园在选址、规模、环境、基础设施、覆盖率等诸方面与应急医疗设施需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将城郊森林公园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可以通过早期的合理选址、布局,预先勘探、铺设管网,加强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合理规划康养功能等手段,大大提升灾时应急医疗设施建设的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传染性疾病对人口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后新冠”时期常态化防控需要高效的分级诊疗体系支撑,完备的基层医疗设施配套是分级诊疗体系的基础。以广州 为例,运用POI 数据分析、实地走访调研等方法,发现我国目前基层医疗设施在服务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与整体医疗系统 对接等三方面均存在问题,致使其未能满足常态化防控的需求。据此,提出转变基层医疗设施定位、建立城市医疗分区、优 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制定基层医疗设施应急响应改造措施等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兰  李潇天  杨晓明 《规划师》2020,(6):102-106,1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城乡规划学科的思考:如何提升城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城市空间的健康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城市社区层面,选取国内外重要案例,分析其针对传染性疾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应对。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推动的生活圈规划,论证如何将健康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出规划需要在日常健康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疫情应急的相关机构和设施,从而提高社区的健康促进作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黄锡璆 《建筑学报》2007,(10):66-69
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面临着包括提高效率、改进公平性、提高方便可及性等问题。相关学术机构对医疗保健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进行了多方探讨,设计如何满足功能、创造环境安全可靠、节能降耗、环境友好、控制投资等成为核心议题,医疗保健设施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协作、加深研究有助于我们应对将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The government's attention to and intervention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s one of the causes for the legislation on modern urban planning. It is now a critical period in the legislative formulation of China's territorial and spatial planning,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unexpected onslaught of COVID-19.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nd the legislations of territorial and spatial planning. It argues that the problems of spatial planning in response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primarily lie in the gaps between planning regulations and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overdu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planning techniques, the lack of focus of planning legislations, etc. The legislation of territorial and spatial plann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governance of urban safety, health, and emergency service facilities, which aims to improve the emergency service facility system, the innovation of planning formulation technical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responsiveness of planning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so as to create high-quality, high-class, and resilient urban and rural spaces.  相似文献   

20.
当前,健康产业已成为最有潜力、最具朝阳性的产业之一,国内各省市均在积极谋划推进健康产业发展。本文在解析健康产业概念内涵、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从"药、医、养、健"等四个方面构建武汉健康产业空间体系,尝试通过策划重大项目库、出台支持健康产业发展政策等强有力措施来助推规划落地,并反思武汉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提出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健康产业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